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云南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逐渐弱化等问题不容忽视。云南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但现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体系在立法、执法、司法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此,应当从加强云南地区生态环境的立法、完善生态环境的执法和司法,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等方面来真正落实云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实现云南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春洪 《绿叶》2014,(7):57-61
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与生态破坏"的提出,新《环境保护法》凸显其生态价值观以及对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然而,通过立法推动环境资源领域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行动方面,新《环保法》未能从整体上为环境资源管理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框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一、舆论监督与环境法制关系辩论就广义而言,舆论监督与环境法制皆属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但是,在环境保护事业面前,二者却极其自然地结合到一起,并且对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环境保护事业来说,舆论监督和环境法制和目的都是相同的,虽然达到目的的形式和万法不  相似文献   

4.
张振兴 《青海环境》2013,23(1):8-14
目前,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税收法制的立法相对滞后,利用税收调节功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分析、企业应履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生态环境保护税收法制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税收法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是一项重要的公众民主权利。我国已经将环境公众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环保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实施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机制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法制的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理论依据,分析和论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主要方式,并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生态环境意识、环境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缺陷、法律政策等,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难题,如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环境责任及环境纠纷等,应通过完善立法、执法及司法建设,以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保障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分析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制的关系,结合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困境,提出了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的环境法治保障措施,即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从而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曹明德 《绿叶》2011,(8):29-37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存在着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缺乏对环境资源的市场机制的构建,环境管理机构设置重叠、空缺,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内容交叉矛盾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和完善,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立法上应体现全过程控制思想,对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进行重大修正,引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环境资源,解决环境管理机构设置重叠、空缺的问题,完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杨金茂  孙克 《四川环境》2022,(1):250-256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但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严重,亟待解决.运用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法对农村生产、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法制方面存在基本法律缺乏、执法不规范、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的问题.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执法、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这三条路径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法制...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是一个在现代广泛使用的概念。环境权的确立有利于公民关注环境,提高了公民的环境意识,从而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环境权与生存权和发展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三者又不完全相同。现阶段,要完善有关环境权的立法确立公民的环境资源利用权、环境状况知情权、环境侵害请求权及诉权。  相似文献   

10.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2013,(6):F0003-F0003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原《农业环境与发展》)创刊于1984年,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发农业资源与环境利用保护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推动农业资源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服务农业环保事业发展。直接面向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人员、各级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1.
《新疆环境保护》2007,29(4):F0004
《新疆环境保护》由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主办,是我国最早创办的环境保护专业期刊之一。本刊旨在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科学、生态环境保护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主要刊登环境管理、研究报告、环境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污染与防治、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与资源及大自然保护等方面的稿件。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印发《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整合设立中央财政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按照"水系统筹、集中连片;保护优先、防治并举;综合施策、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改善我国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恢复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林灿铃 《绿叶》2010,(9):7-12
为摒弃部门本位主义.提高环境立法的质量和协调性,中国的环境立法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核心地位并使其法典化.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环境立法,加强中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话语权.确立主导地位。这是中国环境立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排污收费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防治污染、发展环保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我们面临的环境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不在控制污染、保护生态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不付出极大的努力,那么,多年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所抵消。怎样才能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呢?本文试从增加环境保护投资,设立环境保护税这一角度做以探讨。一、设立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首先,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次,在环境立法上,我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11,(10):30-30
为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增进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浙江省生态办、浙江省环保厅从9月21日到10月10日将通过腾讯微博面向广大网友和社会公众征集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建议的"金点子"活动。"金点子"征集活动以环境保护问卷调查、听证、环评、立法、环境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观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实践以及我国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要求,我国生态环境政府管理体制应该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协调和提供环境公共物品等五大主要职责,体现为决策力、执行力、监督力、协调力和生产力等“五力”。遵循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原理、职责分配和事权划分原则,本研究提出资源与环境统筹的环境与资源部、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一体化的生态与环境部、强化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监管的环境部、深化改革现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环境保护部等四种改革方案。根据四种改革方案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协调性要求”和“实现难易程度”,建议在深化改革现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环境保护部基础上,启动强化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监管的环境部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环境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作为环境保护综合性法律的《环境保护法》在某些方面逐渐显现出滞后性。《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学术界已讨论了很长时间。本文主要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对《环境保护法〉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土地使用法律控制的发展入手结合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探讨土地使用法律控制与环境保护相互关系及相互协调的途径,提出要在充分发挥使用权势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说到底是通过人对环境进行保护;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使人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教育。环境保护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人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环境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思想积累。爱护环境的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则构成了高尚的环境保护人格。环境保护人格的树立与培养是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使越来越多的地球公民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环境保护人格,环境教育才能日趋有效,环境保护才能真正通过每一个人落实到行动上。那么,何谓环境保护人格?它有什么特点?怎样克服学生中的环境保护人格的分裂现象?在教学上如何培育学生的环境保护人格?…  相似文献   

20.
万劲波  陈赛 《绿叶》2011,(8):94-100
《环境保护法》的修订重在提高立法质量,其修订目标显然应该聚焦其应有的和可能的功能定位进行适度拓展,既维护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秩序,也维护环境—社会系统秩序,同时应尽量避免条块化倾向,健全强化责任追究机制。《环境保护法》修订的现实选择是修改为环境保护基本法,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监管体制,理顺相关部门的权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