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达忠 《绿叶》2013,(1):61-69
作者考察了贵州剑河柳旁苗寨的七年一轮的牯藏节,亲身感受了农耕时代古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考察中作者认识到,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存在一种质的区别。农耕社会的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是盲从的、缺乏自我的.他们以一种质朴的、虔诚的、甚至是愚钝的态度与方式来面对自然。生态文明也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我们是自由地.自主地、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回到类似柳旁的古老生活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人民有选择和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经历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文明、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质、挑战、应对和成效。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整体上表现为农耕文明特征,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短缺、城市化水平低下。为了跳出"马尔萨斯陷阱",新中国的缔造者带领人民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拓荒垦殖,问题得到缓解但没有得到解决,贫困落后依然,没能彻底摆脱"马尔萨斯魔咒"。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加速发展,使农民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力;同时也使土地得以从农民手中部分释放出来,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资源价值,也使土地得以休养生息自我生态修复。虽然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幅提升了生产力、积累了巨量的物质财富,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逼近工业文明的生态红线、环境底线和资源上线,可持续发展挑战不断凸显。2010年后,中国全面启动生态保护、污染控制和资源节约的转型发展进程,高质量、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相似文献   

3.
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成都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拟在分析阿坝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阿坝应通过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生态资源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牧业、生态工业,促进阿坝州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形态正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占领文明形态高地,不仅可以使中国在发展模式转型上迈出一大步,更可以使中国在文明复兴上迈出关键性一步。  相似文献   

5.
杨丹辉 《绿叶》2013,(1):93-99
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不均衡的工业化进程,不应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割裂开来.既要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破坏.又要客观分析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兼容点,充分吸收利用全球工业文明的物质财富、技术手段和组织制度,全面升级改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组织方式.从而超越工业文明,跨人生态文明的崭新境界。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来说,一个更为现实的命题是如何依靠转变发展方式,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加快产业升级.以此改变实体经济的面貌,进而为中国实业增添”美且和谐”的元素和色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使生态文明的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审视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探讨了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提出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是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阐明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度、深度和历史进程。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增强,全球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类开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采用无记名,随机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绍兴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认知做了关于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知、对生态文明的参与度、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满意度、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共四个方面的调查.调查表明,绍兴市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和重要性认识程度很高,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也积极支...  相似文献   

9.
系统易懂地阐释生态文明概念,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清晰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生态文明,以及在全球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过去传统的哲学思想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具体的、可理解的、可操作的国家治理概念和术语。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核心构成,是中国国家治国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是国家环境与发展转型的整体性战略,其路径是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其关键手段和工具是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其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王行坤 《绿叶》2012,(11):100-107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法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论一行动,是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国人民的具体实践中所概括出的行动方向。无论是从劳动力的再生产还是从自然资源的保护来看,现有的发展方式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不可能走美国的老路,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真正地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生产力的升级转型,也需要一个更为公正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只是为了资本的增值;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却是以人为本,从而也就能够将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到发展的规划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具有普世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经济决定了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与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以城市为载体的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同的历史起点,沿着不同的文明之路前行。因此,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记得住乡愁",走出"现代化等同于城市化"的认识误区,避免城市替代乡村的西方单级城市化道路。在生态文明时代,走城市与乡村二元文明共生、循环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余达忠 《绿叶》2013,(Z1):61-69
作者考察了贵州剑河柳旁苗寨的七年一轮的牯藏节,亲身感受了农耕时代古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考察中作者认识到,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存在一种质的区别。农耕社会的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是盲从的、缺乏自我的,他们以一种质朴的、虔诚的、甚至是愚钝的态度与方式来面对自然。生态文明也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我们是自由地、自主地、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回到类似柳旁的古老生活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人民有选择和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卢风 《绿叶》2013,(6):82-90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提供的生产一生活方式可以概言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考虑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特质,这一方式必然不可持续。而实现可持续的生产一生活方式,则需纠正颠倒的经济与文化关系,构建以生态哲学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似乎已逐渐成为我国政治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但学术界对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若何等重大问题存在很深刻的分歧,甚至仍有很多学者否认建设生态文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将先用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余谋昌 《绿叶》2014,(5):73-78
中国的农业文明达到了世界最高成就,曾经拥有世界话语权。但是,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由于农业文明的道路惯性,中国没有走上工业化道路,被迫成为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中国失去了世界话语权。未来世界是生态文明的世界,未来的世界话语权是生态文明的话语权。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新的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手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重建世界话语权的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演化是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与全球形势和中国具体国情发展变化密不可分,两者存在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历程遥相呼应,生态文明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伸拓展与中国化,两者的实现途径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都强调不同领域的协调和融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又同样不等同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享受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依然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研究,对于缓解我国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压力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俊 《环境教育》2013,(Z1):85-86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继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之后,十八大会议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委的见面会上也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  相似文献   

18.
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者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础,应当融合共建,协调推进。在对四川革命老区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工业化系统的生态化改造力度和优化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三个方面提出推进四川革命老区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胡顺高 《环境教育》2013,(Z1):67-68
实践证明,生态文明理论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相似文献   

20.
张明 《环境教育》2012,(2):42-45
生态文明发展道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需要,其贯彻推行带来的将会是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文明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加强与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