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峰 《环境保护》1994,(7):33-34
高速铁路已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一大趋势.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拥有自己的高速铁路系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正加紧筹建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对环境的影响以噪声最为突出,因此,做好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工作,对于控制噪声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重要方式。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释放出一定的运能,促进铁路煤炭运输能力的提升。文章以江苏省为实证区域,针对江苏省铁路运煤特点,构建计算方法,估算了长三角高速铁路建设之前,京沪、沪宁等高速铁路通车后,以及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初步形成后江苏省主要铁路运煤线路的运输能力。结果表明:在长三角高速铁路建设之前,江苏铁路运煤线路受制于大量开行高等级旅客列车、线路技术等级低、施工维护等因素,煤炭运输压力巨大;随着长三角高铁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铁路运煤线路运能得到释放;今后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形成,“客货分线”得以实现,加上规划新建的铁路,铁路运煤能力将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3.
即将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标志。京沪高速列车是其技术体系的核心,是我国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水平、制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煤炭资源在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煤炭的铁路运输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发现了我国煤炭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煤炭扬尘等污染环境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大对煤炭在铁路运输中环境污染的研究力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铁路是目前我国客货运输的骨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超支柱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运输飞速发展,从沿海到内地遍及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而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化,铁路运输对沿线地区的污染问题迫切需要有关部门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污染是高速铁路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对高速铁路噪声声源和噪声水平的分析以及日本、欧洲国家有关高速铁路噪声控制标准和法规的实践,提出了高速铁路的声源控制,传播途径及管理等3方面的噪声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铁路建设是中国 2 1世纪交通的发展方向之一。文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分析了高速铁路的环保优势 ,并对中国建设高速铁路应注意的环保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秦建成 《环境工程》2009,27(6):115-117
提出我国高速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声屏障主要结构形式和应有的性能。重点分析高速列车气动力的形成、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及其对声屏障的作用。提出了高速铁路声屏障的设计要点及其对声屏障的设计建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力军,近几年铁路在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高消耗、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和辐射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铁路的优质高速发展,认识铁路交通的环境危害并切实采取措施应对,已成当务之急。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城镇化水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缺乏高速铁路相关噪声评价和管理标准,在噪声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基于此,文章研究分析了我国铁路噪声相关标准、管理现状以及高速铁路自身特点,并以北京至天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为例,对该线路进行了噪声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表明,最大声级Lmax是高铁对居民产生最大影响的主要噪声指标;高速铁路噪声随距离衰减特征并不明显;高速铁路两侧60 m附近测点噪声值偏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声环境管理建议:健全现有声环境标准规范体系,将高速列车通过时间的Leq(td)和Lp(max)作为评价量,并在标准限值上考虑一定距离内如60 m内的最大控制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速铁路发展迅猛,与此同时高铁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破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引起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为研究案例,首先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自然及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内容、方法和过程,然后论述了铁路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并论述各类污染的生态防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沪宁城际铁路环保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提炼形成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环保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客运车站气力垃圾收集输送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高速铁路发展迅猛,同时也新建了一些高速铁路车站,但目前国内铁路车站站车垃圾仍然采用原始的人工收集或者人工机械混合收集的方式,这些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影响城市形象及人身健康。气力垃圾收集输送系统是目前国际最为先进的垃圾收集输送系统,文章对该系统在高速铁路车站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成本管理是运输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对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谈起,分析了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运能及效益管理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噪声源及声屏障插入后的声传播特征,以Cadna/A噪声计算模式等为基础,建立了基于Cadna/A软件的高速铁路噪声预测模型。利用德国及我国建立在测试基础上的噪声源强数据及噪声预测模式对Cadna/A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获得了与我国目前计算规范较一致的噪声预测结果。最后根据铁路声屏障特点,建立了铁路声屏障的Cadna/A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小。结果表明:只需对Cadna/A软件模型参数做适当验证性修正,该软件即可适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噪声环境影响的预测。同时,基于Cadna/A软件的铁路声屏障模型还可用于指导声屏障优化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山西金业     
《环境保护》2006,(1B):F0002-F0002
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地处全国主要焦煤基地的山西省古交市,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达便捷的铁路运输优势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优势,集原煤开采,洗选,焦化,运销为一体,是一个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技术含量较高,成长性较好的大型煤焦化企业。  相似文献   

16.
杨洁  王洪涛  周君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1029-1034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生命周期模型,包含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的运行、基础设施建设、上游能源和原料生产等主要过程;采用我国2010年铁路货运统计数据、中国生命周期核心数据库(CLCD)等数据源,通过eBalance软件对铁路运输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归一化分析表明,铁路运输生命周期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富营养化、酸化和可吸入无机物,三者分别占全国相应环境影响类型总量的0.92%、0.70%和0.62%. 对大理—保山段铁路实际建设数据的研究表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及原材料生产的各项环境影响类型对铁路运输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贡献在9.45%(富营养化)~73.55%(非能源资源消耗)之间,影响十分显著. 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综合评价表明,铁路运输节能减排综合指标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初级能耗、NOx和CO2,三者分别占ECER(节能减排综合指标值)的30.90%、27.50%和21.60%. 电力机车运输的节能减排效果优于内燃机车运输,其节能减排综合影响比内燃机车低41.91%.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于施工阶段,工程环境监理对有效控制高速铁路施工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高速铁路的工程特点,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及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探讨了高速铁路施工期主体工程、大型临时工程和环境敏感区环境监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与公路、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运能大、保障性和安全性高、直接产生的空气污染轻。但铁路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占地、噪声污染、对环境敏感区有不利影响等诸多问题。当前,我国铁路建设已进入大规模、高速度的发展时期。综合分析其环境问题,提出管理对策与技术措施,对完善我国铁路行业环保、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能源环境保护》2001,15(1):5-6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原平顶山矿务局,建国后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是集煤炭生产、洗选加工、化学炼焦、机械制造、火力发电、医疗卫生、建筑安装、皮革加工、铁路运输等多种行业于一体的特大企业集团,有50多个排污单位。多年来集团公司始终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将治理和改善矿区环境作为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来抓,纳入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中,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目前工业废水和废气污染源达标治理任务基本完成,提前实现了国务院所有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蜂 《环境》2011,(1):54-57
当前,高速铁路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独具的魅力,日益赢得人们的欢迎和赞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