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研究了自然通风生物滴滤池内浮石、聚氨酯两种填料的挂膜特性,考察不同工况下的污水净化规律。结果表明,浮石填料在生物滴滤池内的挂膜效果更好,挂膜成功后对COD、NH+4-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大都分别达到70%~85%、60%~80%,且小粒径浮石比大粒径浮石的去除效果更佳。聚氨酯填料在第9天挂膜成功,大粒径聚氨酯填料对COD的去除效果略好于小粒径聚氨酯填料,挂膜成功后两者对COD的去除率均可以达到60%~80%,而对NH+4-N的去除效果较差,去除率仅达到10%~40%。浮石填料生物滴滤池对TN、TP的去除率较好,当水力负荷为0.85m3/(m2·d)时,TN、TP去除率分别为45.58%、38.44%,而聚氨酯填料生物滴滤池对TN、TP的去除率较差。浮石在挂膜生物量上占优势,聚氨酯的孔径较大,污水流经时停留时间较短,使得微生物不易附着其上。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填料亲水性差、挂膜速度慢等问题,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填料进行亲水改性并改善填料的挂膜性能及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中的应用效果,用浸涂的方式将纳米SiO2、聚乙烯醇(PVA)、聚多巴胺(PDA)等材料涂覆在HDPE填料表面,对改性后填料进行接触角、 SEM、 FT-IR和XPS表征以及MBBR挂膜启动实验,研究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填料挂膜时间、生物膜量、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填料接触角由94.82°降至60.1°,填料亲水性明显增强;填料表面出现褶皱,粗糙度增加;上述材料成功负载在填料表面并引入了亲水基团且未改变填料基本结构;填料挂膜时间由25 d提前至16 d,挂膜时间提前了9 d, COD、 NH3-N、 TN、 TP去除率分别达到94.9%、95.4%、83.5%、71.6%,与改性前比分别提高了9.3%、6.7%、13.7%、11.5%;填料的生物膜量是改性前的1.57倍,从27.35 mg·g-1提高到42.87 mg·g  相似文献   

3.
废水处理用聚乙烯生物填料表面改性与表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和化学氧化-表面接枝2种方法对聚乙烯生物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并使用接触角、扫描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填料表面进行表征,同时还考察其在废水处理中的挂膜速度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种改性方法都能使填料表面形成腐蚀坑而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并引入基团使填料表面呈正电性,使得填料的亲水性与生物亲和性增强,有利于微生物的粘附。2种改性方法可将挂膜时间分别缩短37.5%和60%,挂膜量分别提高54.8%和76.1%,COD的去除率也分别提高10.63%和8.64%。  相似文献   

4.
对4种填料进行了挂膜试验,选择出3种挂膜性能良好的填料.并在自行开发的固定生物床反应器中,比较了这3种填料对炼油废水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F-Ⅲ型陶粒填料挂膜速度快,是一种理想的炼油废水处理生物填料.在炼油废水COD平均不大于700 mg/L,酚含量平均不大于100 mg/L,处理2 h的条件下,COD和酚的平均降解率分别可达68.5%和90.4%,COD的负荷及降解速率分别可达5.98 kg COD/m3·d和3.89 kg COD/m3·d.  相似文献   

5.
冬季溅水充氧滴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与开发了一种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溅水充氧滴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通过自然挂膜,人工挂膜和强制挂膜3种不同的方式启动了以陶粒和球形塑料为滤料的溅水充氧滴滤池.自然挂膜的COD去除率为18.5%,人工挂膜的COD去除率为43%.2种方法的NH4 -N去除率在10%左右,TN和TP都低于10%.而在利用污泥强制回流的强制挂膜期间,COD去除率高于其他2种方法,平均达到65%,且出水比较稳定.硝化效果明显较好,NH4 -N平均去除率达到60%.TN和TP去除率达到20%以上.试验结果证明了3种挂膜方式中强制挂膜在溅水充氧滴滤池挂膜成功,能够完成系统的启动.分析了冬季溅水滴滤池工艺不易挂膜的原因,提出了一种以陶粒为滤料的滤池启动成功的方法,通过强制污泥回流实现了低温条件下难以挂膜填料滤池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宜兴城镇化新区河流夏季富营养化的特点,拟采用一种不依赖于植物的新型强化曝气浮岛对该类水体进行原位处理。为强化浮岛筛选合适的填料,研究了3种填料在模拟富营养化自然状态下的挂膜性能,以及对模拟富营养化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空心球、鲍尔环和K3填料的终期挂膜量分别为0.6、1.5和2.2 g·L~(-1);空心球和K3填料的净化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工艺的经济性要求,确定空心球作为该工艺的有机类型填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水质、水温和曝气强度等参数对空心球挂膜的影响。污染物负荷越大,温度越高,其挂膜速度越快,但在实验范围内的温度对最终挂膜量并没有影响。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浓度有利于COD、氨氮和TP的去除,但5 mg·L~(-1)以上的溶解氧浓度不利于总氮的去除,溶解氧浓度为3 mg·L~(-1)时对总氮去除率最高,对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61.10%、81.45%、58.60%和31.62%。与空心球相比,包括沸石钢渣的组合填料对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速率分别提高了13.01%、51%、86.36%和53.85%。  相似文献   

7.
竹制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染河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受污染的湖溪河水质特征,以传统弹性塑料填料做对比,研究以竹球和竹丝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填料的挂膜时间、生物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确定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时反应器的最优运行工况:连续曝气时为HRT:7.5h,DO=3mg/L;间歇曝气时为厌氧1.2h、好氧6.3h交替运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弹性塑料填料相比,竹制填料挂膜速度快,竹球填料的水处理效果最好;连续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7%、47.9%、57.1%和30.6%;间歇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64.08%、39.95%、60.7%和54.68%;竹制填料可替代传统的塑料填料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载体填料。  相似文献   

8.
竹制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染河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受污染的湖溪河水质特征,以传统弹性塑料填料做对比,研究以竹球和竹丝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填料的挂膜时间、生物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确定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时反应器的最优运行工况:连续曝气时为HRT=7.5 h,DO=3 mg/L;间歇曝气时为厌氧1.2 h、好氧6.3 h交替运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弹性塑料填料相比,竹制填料挂膜速度快,竹球填料的水处理效果最好;连续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7%、47.9%、57.1%和30.6%;间歇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64.08%、39.95%、60.7%和54.68%;竹制填料可替代传统的塑料填料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载体填料。  相似文献   

9.
以蜂窝陶瓷为载体进行生物挂膜,处理经化学预处理后的某农药厂有机磷和除虫菊酯类混合废水。对处理结果、蜂窝陶瓷载体及其生物挂膜法的特点进行了深入讨论。当废水的COD为1 600~1 700 mg/L,TP(总磷)为70~80mg/L,DMAC(二甲基乙酰胺)为0.8~1.2 mg/L,甲醇为8~12 mg/L,pH为6.8~7.2,水温为27~30℃,流量为0.1 m3/h,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进水容积负荷约为2.5 kg COD/(m3.d)时,发现15 d就完成生物挂膜,连续运行20 d COD去除率为73%~75%,TP去除率为53%~55%,DMAC去除率为54%~57%,甲醇去除率为91%~93%。与同样条件下的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相比,COD去除率提高85%,TP去除率提高83%,DMAC去除率提高119%,甲醇去除率提高27%,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减少89%。测得的活性生物膜量为1.8 kg/m2,生物膜的厚度为1.5~2 mm,用偏光显微镜摄取了载体表面生物膜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新型复合球填料为沸石与悬浮球填料的有机组合体,密度约为0.92~0.97g/cm3,比表面积为711~1185m2/m3,表面粗糙,物化性能稳定.在曝气量为20∶1,停留时间为6 h时,装有新型复合球填料的反应柱挂膜容易,成膜时间短,膜不易脱落,且生物相丰富.膜成熟时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和COD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氨氮浓度≤2 mg/L,去除率≥93%;出水COD浓度≤22 mg/L,去除率≥80%.新型复合球反应柱在稳定状态处理低浓度的二级出水时,出水氨氮浓度≤2 mg/L,去除率≥89%,出水COD浓度为10~36 mg/L,去除率为48%~81%.出水水质符合GB50335-2002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悬浮态半导体催化剂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ZnO TiO2复合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并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研究表明 ,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 ,用ZnO TiO2 复合半导体催化剂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效果较好 ,可作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同时得到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渗滤液的最佳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潜水泵作为紊动诱发装置,利用PIV测量了流场,研究了不同流量下紊动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紊动对污染物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流量越大,紊动强度越大,污染物的降解率越高。对紊动强度与有无紊动水箱COD、NH4^+-N、TN和TP降解增加量的变化曲线进行指数函数拟合,拟合结果良好,可以认为紊动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可以描述为“一级反应”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以光催化降解苯酚为探针反应,通过正交实验,系统研究了胶液配比、涂覆次数和焙烧温度等条件对以溶胶-凝胶法分别在普通钠钙玻璃和磨砂玻璃上制备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TiO2催化膜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普通钠钙玻璃片上负载TiO2催化膜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硝酸体积〉涂覆次数〉焙烧温度〉V乙醇∶V酞酸丁酯,在选定实验条件下的最优条件为:涂覆次数为4次;焙烧温度=450℃;V乙醇∶V酞酸丁酯∶V硝酸(1∶4):V水=400∶40∶1∶4。在磨砂玻璃片上负载TiO2催化膜的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涂覆次数〉硝酸体积〉焙烧温度〉V乙醇:V酞酸丁酯,在选定实验条件下的最优条件为:涂覆次数为4次;焙烧温度=500℃;V乙醇∶V酞酸丁酯∶V硝酸(1∶4)∶V水=400∶40∶2∶4。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在普通钠钙玻璃片和磨砂玻璃片表面均附着一层白色的TiO2薄膜,颗粒粒径在100 nm左右。磨砂玻璃比普通钠钙玻璃负载更多的催化剂,磨砂玻璃基TiO2活性更高。磨砂玻璃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TiO2催化剂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pH、初始浓度、时间及温度对甲基红在壳聚糖上吸附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甲基红吸附富集的重要因素,最佳pH3.4。其动力学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增加,平衡吸附量减少。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为7.518kJ/mol。壳聚糖对甲基红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计算得到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G0、△H0。和△S0分别为-24.88kJ/mol(303K)、-22.15kJ/mol和8.783J/(mol·K),表明壳聚糖对甲基红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壳聚糖吸附甲基红的过程中,壳聚糖分子中存在的大量羟基和氨基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GT-Power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捕集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颗粒捕集器本身结构参数对其捕集效率与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颗粒捕集器捕集效率的主要参数有通道密度(CPSI)、过滤体孔隙率、过滤体微孔直径以及过滤壁厚度;影响颗粒物压降的主要参数有通道密度、过滤体渗透率、过滤体孔隙率以及过滤壁厚度。  相似文献   

17.
土壤固相吸附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砷是一种常见的有毒元素,土壤砷污染与修复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土壤原位修复是消除土壤砷污染的有效方法,其中砷在土壤固相上的吸附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土壤固相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具有表面积大和表面电荷等理化性质,它可通过与砷酸根阴离子发生表面配位反应,形成内外层配位体等方式来固定土壤中的砷,以降低金属离子的迁移能力和有效性,是一种有效的原位减轻砷污染的方法。文中简单介绍了砷污染的现状、危害和赋存状态,重点介绍了铁铝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粘土矿物、有机质等土壤固相对砷的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更好地掌握砷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缺氧/好氧工艺的不同回流比条件下,对处理效果特别是脱氮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液和污泥合并回流,当回流比从R=4到R=7时,均能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达到75.4%以上,出水TN〈10mg/L。而回流比的变化对B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当BOD污泥负荷从0.096kg/(kg·d)降低到0.063ks/(kg·d)时,对TN和BOD的去除率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19.
纳米材料对膜生物反应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纳米材料来改变料液性质,预防膜污染和提高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中空纤维膜的表观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活性污泥性质的变化,以探讨防治膜污染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材料的投加对COD和NH3-N的去除无明显影响,提高了TP的去除率,TP去除率达70%。而且投加纳米材料可改变活性污泥的性质和生物膜的表观结构,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酰胺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混凝剂PAM投加是强化污泥造粒的有效方法,但PAM的投加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以及对其生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尚缺乏系统性研究。为此,通过实验室小型实验,在SBR中连续投加PAM,运用FISH等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了PAM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在PAM投量为3 mg/L的条件下,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生长过程与对照反应器没有根本性差别,且PAM投加后MLSS浓度和单位重量污泥的生物量均有一定增大,污泥的沉降性能也得到改善。FISH检测的结果表明,与对照反应器相比,总细菌、亚硝化菌、硝化菌的个数分别由9.1×105、1.8×105和1.1×105CFU/mL增长到1.0×106、2.0×105和1.2×105CFU/mL,说明PAM没有对各种菌落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连续运行80 d的结果也表明,投加PAM的反应器中COD和氨氮的去除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