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为了合理地评估双震型地震中多层砌体房屋建筑的震害,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具有典型双震型地震特征的3次地震中得到的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得到了多层砌体房屋结构的二次地震震害评估模型。单独选取了2003年鲁甸地震中的多层砌体房屋震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可用于判别和评估确定的震情趋势下一次地震中的受损房屋是否可正常使用,并可给出二次地震后砌体房屋的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2.
液化土层隔震和地基失效共同作用下多层砖房震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0个液化实例计算了震陷值和谱烈度比,依据宏观震陷经验,提出了在液化土层隔震和地基失效共同作用下多层砖房的震害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房屋震害易损性估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结构易损性分析是震害预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房屋震害易损性估计方法,文中以多层砖房结构的建筑为例,给出了易损性估计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向量设计方案和具有输出约束控制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姚6.1级地震多层砖砌体和框架房屋震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云南大姚6.1级地震多层砖砌体和钢筋砼框架结构房屋震害、不同烈度区的平均震害指数和震害预测计算,分析了震害原因, 并与实际震害作了对比,总结了这次地震防御和减轻震害的经验与教训,其结果对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层砖房震害预测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砖房震害预测是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工作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形成了多种预测其震害的方法,其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有易损性概率分析法即半经验半理论法、强度判别法、延性系数判别法、模糊类比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结构理论计算法等.着重对部分方法进行了总结评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特点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空斗砖房震害的调查和研究,指出影响现有空斗砖房震害的主要因素是房屋的进深、层高和开间宽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斗砖房震害预测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以影响震害的三个主要因素构成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应用灰关联分析和二维信息分配原则来确定模糊综合评判中的权向量和单因素评判参数,使给出的震害预测方法兼顾考虑了影响震害的两种不确定性,即模糊性和随机性,因此它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一种最为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房屋——多层砌体房屋进行震害预测分析研究,简要介绍六种常用的多层砌体震害预测方法,易损性概率分析法或称为半经验半理论法、强度判别法、延性系数判别法、模糊类比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结构理论计算法,在详细调查房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以上几种方法,提出相应的震害预测的分析方法。对郑东新区砌体房屋进行震害预测,做出该地区的震害矩阵,并给出该地区砌体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及相应震害面积。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地铁系统在地震发生时的震害过程进行了分析,用层结构模型化法,抽出地铁系统震害的各要素,形成层间结构模式;用缺陷树法定性或定量进行各震害原因与震害发生关系的研究;用事件树法分析事件的发生及震害的发生、展开、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房屋的重要结构类型之一,其震害预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发展了多种砌体结构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对半经验半理论法、强度判别法、历史震害统计法、专家评估法、模糊类比法、结构理论计算法、动态分析法等几种典型的砌体结构单体震害预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并结合汶川地震中北川县擂鼓镇的7栋多层砌体结构震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震害预测结果。最后,对砌体结构单体震害预测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1985年墨西哥格雷罗7.3级地震和1996年丽江7.0级地震高层建筑震害特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预测方法对2000年姚安6.5级地震区的典型高层建筑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震害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汶川8级地震中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归纳分析了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震害特征及其原因,总结出了砌体结构抗震"选材合理、整体设计、注重细节、确保质量"的总体原则,提出了采用"高宽比"来设计窗间墙的宽度、房屋底层中部加设圈梁的建议,讨论了采用隔震技术、墙体开缝耗能、"隐形构造柱"和"捆绑"抗震、设置减震缝及耗能砂浆抗震技术来改进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最后对砌体结构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理性思考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严重,应对此进行理性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按规范正常建造的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调查,对砌体结构震害严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轻砌体结构震害的建议;同时,对预制板在地震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政府不宜限制预制板的应用;最后,建议采用经济性好、施工快捷、结构性能可靠的新型装配整体式房屋结构体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川地震灾区损毁建筑物的实地调查,指出震区建筑物毁损是由地质背景条件、建设场区地基土特性及建筑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效应造成的.地震诱发滑坡、崩塌、砂七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建筑物场区失稳、失效,是震区建筑物毁损的重要原因.震区房屋毁损的特点是砖混结构和复杂建筑破坏严重,框架结构房屋和建筑幕墙等其他建筑破坏各有特点.在综合分析使建筑物毁损的耦合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震区设防烈度、科学选址及吸收国内外先进抗震经验的思路,为灾后重建工作积累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江苏农居建筑现场抽样调查及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江苏1970年以来中强有感地震中典型建筑震害特征,并针对江苏现今农居典型结构开展了抗震性能及震害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苏农居建筑结构类型以未设防砖混和砖木结构为主,以多层砌体和单层民宅居多。②位于6度区范围,土木结构建筑整体表现为中等—严重破坏,砖木结构建筑整体轻微—中等破坏,砖混结构整体基本完好;位于7度区范围,土木结构建筑整体严重破坏,砖木结构建筑整体中等—严重破坏,砖混结构轻微—中等破坏;位于8~9度区范围,土木和砖木结构建筑整体严重破坏—毁坏,砖混结构建筑整体中等—严重破坏,框架结构建筑整体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位于10度区范围,框架结构建筑整体将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其他结构建筑整体严重破坏甚至毁坏。③农居自建房时减少楼层层数、增加基本抗震设防措施,能有效减小建筑物整体震害指数。此外,建设和推广具有抗震设防措施的集中住宅区,能有效提高农居建筑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技术的快速震害评估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刘欣  谢庆胜 《灾害学》2002,17(3):26-29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防震减灾领域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震害评估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GIS技术应用于震害评估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快速震害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6.
震害信息遥感获取技术历史、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了基于遥感进行的震害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各个遥感技术发展阶段所采用的震害识别技术,对震害识别技术进行了分类,给出了每种分类方法的划分标准和原则,并对每一种震害识别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其各自的技术关键、优势和不足.根据现行各种识别技术的特点,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状况和地震灾害的特点,分析了震害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遥感震害快速定量评估方法及其在玉树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伽师地震、汶川地震遥感定量化灾害评估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少量现场调查样本进行遥感解译震害与地面实际震害定量评估的方法,以玉树地震为例,建立了遥感解译震害与现场调查结果的定量关系,并进一步得到了玉树县城结古镇街区的等效震害指数和结古镇综合震害指数,结果显示遥感震害快速定量评估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该模型可应用于建筑物结构类型分布与玉树县结古镇相似的城镇遥感震害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青海玉树7.1级地震震害特点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震害现场调查资料,对其震害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阐述了震区环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对断层效应及场地效应等也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开展地震现场社会调查,是防震减灾法赋于地震部门的职责。试图通过对1990 年常熟5-1级地震现场社会调查成功实例的总结和震后对策提供的新鲜经验,对今后开展地震现场社会调查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参考作用,对江苏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震害预测和制订防震减灾对策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地震灾情及其区域分异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1949年以来的中国大陆地震及地震灾情数据为主要资料,在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地震灾情的特点,总结得出了中国大陆地震灾情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增大的时间分布规律。由此,运用区域灾害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中国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