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栋     
张栋1964年毕业于北航材料系,现在是空军第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副主任。30多年来献身于飞行事故检查和航空装备失效分析事业,为保障飞行安全而奋斗。1972年主持了xx型飞机空中解体事故的调查和失效分析,首次发现超高强钢机翼大梁从螺栓孔处疲劳导致机翼空中折断。这一结论,大大推动了我国航空界对飞机疲劳、疲劳监测和控制以及疲劳定寿方面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他对年代主要进行喷丸强化和挤孔强化方面的研究,对金属的解理疲劳机制作过探讨。幼年代主要开展不同断裂机制的断口特征研究,在痕迹分析方面进行系…  相似文献   

2.
在30多年的航空安全工作生涯中,姬永兴积累了40余起飞行事故现场调查经验,参加过一百余起事故原因和重大失效分析。他曾和美方专家共同完成“黑鹰”直升机飞行事故调查,查明机件失效的确切原因为美方产品加工制造质量问题,为此美方赔偿30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姬永兴获“涡喷消防车”等2项国家发明奖,7项军队科技进步奖,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技处主持下,他和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一起与长江海事  相似文献   

3.
栗牧怀     
粟牧怀同志197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在航空工业系统从事航空金属材料的分析及失效分析工作。后调人民用航空系统从事适航管理及航空事故调查工作。现任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中心航空材料失效分析室主任,高级工程师。1995年1月,被聘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民航组专家。他曾先后10余次参加了空难事故的现场调查和事故源区的试验室分析工作。同时还多次参与或主持民航的重大故障或多发性故障的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图15MBZ&M飞机发动机非包容性爆裂事故原因研究”获民航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JT3D发动…  相似文献   

4.
基于FRAM-AHP法的公务航空飞行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分析公务航空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利用改进后的功能共振事故模型(FRAM)对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行系统和量化分析。建立了功能共振事故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功能模块上游功能输出和下游功能输入端的表型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权重来识别上下游主要的表型,从而找到功能模块间的失效连接,确定事故主要原因。利用该模型对某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行分析,确定了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公务机场保障能力不足、机组疏忽大意、飞行部教学训练大纲缺失、飞行部QAR译码能力不足、机务航前检查不足、机组起飞决策不当等。研究表明,FRAM-AHP法可以为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一步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机组行为、时间余量与飞行安全间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机组行为、时间余量与飞行安全间的关系,为航空公司的机组训练和避免飞行事故及飞行事故征候的发生提供帮助。利用1996—2000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下发的“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统计的通知”中的资料,找出因机组行为错误导致的、与解决问题的时间余量关系密切的飞行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案例。与飞行专家进行研讨和分析,探求飞行事故及其征候的发生与机组行为和时间余量间的关系。找出了因机组行为错误导致的、与解决问题的时间余量关系密切的飞行事故11起和飞行事故征候133起。其中因机组疏于监控飞机设备和状况、未发现问题存在或未明确所发生的问题的性质而无作为,使得解决问题的时间余量为零或接近零,从而无时间解决出现的问题,导致飞行事故3起和飞行事故征候96起;因机组发现问题存在并在明确所发生的问题的性质后,在一定时间余量内未能突破思维惯性的影响,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未能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导致飞行事故8起和飞行事故征候37起。飞行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的发生与机组行为和时间余量的关系是,机组行为可以决定时间余量剩余的多少,时间余量的多少反过来决定机组采取何种措施解决当前的问题才能避免飞行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01年,航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运输、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以及重大航空地面事故;飞行事故征候和事故征候万时率同比分别下降 0.03和 0.02。 为进一步做好民航的安全工作民航系统确定2002年安全工作的目标是: ──杜绝运输飞行事故;  相似文献   

7.
整理了2000—2014年间的370起飞行事故,参考CAST/ICAO通用分类小组(Common Taxonomy Team,CICTT)分类标准,进行事故类型划分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失控类、跑道安全类、可控飞行类以及运行失效类飞行事故起数占总飞行事故数量的75.6%,死亡人数占81.4%,确定为高风险事故类型。依据历史数据,以失控类飞行事故为例进行原因识别,并结合坐标轴法对41起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得出飞行控制错误、暂时性失控、飞行管理错误、发动机失效和其他环境因素为影响失控类飞行事故的关键因素;暂时性失控、发动机失效以及控制系统失效在航空器系统类中占50%以上,是该类别的三大关键因素;飞行控制错误、飞行管理错误为导致失控类飞行事故的常见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结合美国化学品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CSB)对2005年ASCO乙炔服务公司乙炔气生产装置因单向阀失效导致乙炔气逆流并泄漏爆炸事故的调查,详细介绍了该起事故的发生背景、过程与后果,并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综合分析了事故各方面致因,分享了CSB调查组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1998年3月4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Sonat勘探开发公司的油气生产设施发生一起灾难性的容器失效和火灾事故。事故造成容器附近的4名工人死亡,生产设施遭到严重损坏。本文结合美国化学品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CSB)对该起事故的调查,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综合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给出CSB调查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采用基元事件分析法对中国民航安全办公室不安全数据库中2006—2015年间发生的30起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事件进行分析,建立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影响因素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建立3层阶梯有向模型;运用CRITIC法计算各影响因素权重并排序。结果表明:影响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事件的表层直接原因分别是注意力分配不当、违反标准运行程序、安全意识淡薄、应急能力弱、导航设备失效、发动机失效、其他天气意外、飞行保障不利和组织混乱;中层间接原因分别是驾驶技能不足、航前准备不足、机组资源管理欠缺、地形复杂、能见度和光线刺激;深层根本原因分别是疲劳驾驶、公司违规和违法组织飞行;影响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分别是飞行保障不利和组织混乱、航前准备不足、安全意识淡薄、驾驶技能不足和违反标准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类推原理对美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求事故和趋势的内在规律.收集整理美国通用航空1990—2009年的历年飞行事故统计数据和1999—2005年8个飞行阶段的事故统计数据,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事故预测的时序外推分析模型,采用经验试算和递推分割法确定平滑指数值,使用代替法和历史数据加权平均法确定预测初始值,提高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对历年飞行事故的预测相对误差小,精度高,并与历年实际观察值的趋势相一致;虽然对各飞行阶段的预测在爬升、盘旋两个阶段出现了波动,但预测趋势符合实际趋势.最后分析美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趋势下降的首要原因为美国联邦航空局一直在小型机场推进“小飞机运输系统”,同时要求制造商生产出配备自动驾驶仪表的全天候飞行飞机.而部分驾驶人员飞行操作技能不熟练和飞行计划准备不当是近年美国通用航空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兴中     
李兴中,陕西华县人,全国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飞行力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原属国防科委)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军用飞机的飞行品质和民用飞机的适航性飞行试验研究。1962-1987年,曾多次主管了国产军、民用飞机的操纵性与稳定性的设计定型试飞,以及若干风险科目的专题试飞研究,并参与了国家某些重点项目的科学实验。以上工作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曾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并多次立功。1987年以来从事飞机飞行事故调查与分析研究工作,曾多次参与了…  相似文献   

13.
3月 30日下午 ,利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间隙 ,在福州西湖宾馆召开了福建省第二届安全生产专家组会议 ,会议由福建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姚成河主持 ,福建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省经贸委副主任、省安全生产专家组秘书长邓云贞讲话 ,宣布第二届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正式成立。首先对 95年底组成的首届省安全生产专家组五年来的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她认为五年来首届专家组在省安委会的领导下 ,无论是在重特大事故调查 ,还是重大隐患整改方案的技术论证 ,重大安全问题的协调、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广、安全管理骨干的培训及生产咨…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民航飞行安全工作会议上,民航局要求民航系统的全体职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这次会议确定了 1992年民用航空飞行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抓“安全、正点和服务工作”的指示,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圆满完成各项飞行任务,使安全形势有一个明显的进步、工作目标是运输飞行杜绝严重飞行事故,通用航空飞行事故万时率有所下降,全局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不超过3。…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2月9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工作,并推举产生了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委员会由13位专家组成,主任委员刘铁民研究员,副主任委员丁辉研究员、张兴凯教授,其他委员包括钟群鹏院士、范维澄院士、何学秋研究员、吴宗之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国际航空界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的飞行事故不少于20起.重大民航客机失事不少于5起.其中3起连续发生在7月。航空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可能是国际民航史上最悲剧的一年,到目前为止发生的大小民航空难事故致死人数已超700人。  相似文献   

17.
邹家华副总理要求民航安全做到“三保险”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最近连续两次对民航飞行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1993年11月18日,邹副总理在听取民航总局关于北方航空公司“11·13”飞行事故的汇报后指出:“要把这次事故作为一个案例,并把今年以来民航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三起严重飞行事故的发生经过,分析其事故的原因、教训,并提出防止跨昼夜飞行事故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机组资源管理与飞行不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9起机组为主要原因的运输飞行事故征候进行分析,以卡方分析探讨CRM失效与飞行机组的不安全行为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即飞行机组沟通不当、情景意识削弱或丧失、不当决策与决策差错之间,机组沟通不当与违规之间显著关联;而且,这几方面的CRM失效正确预测对应飞行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介于9.4%~43.8%之间,达到显著水平。研究以定量化的方式揭示出机组资源管理技能与飞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内部关系模式。也就是说,机组沟通不当、情景意识下降或丧失、决策过程不当与其决策错误显著关联,沟通不当与机组违规显著关联。研究结果对于CRM训练设计与制订飞行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于2005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吴宗之副院长作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的报告。刘铁民院长介绍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筹备情况以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聘请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及秘书的情况,并向受聘人员颁发聘书。选举产生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