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生态环境退化和海平面上升,已构成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建立适应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政策和运行机制,采取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策略,可完全达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并有效实现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有机协调及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2年中国沿海地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过程及其协调程度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提高,空间城镇化年均发展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又快于生活城镇化,经济城镇化最低,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性特征。(2)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城镇化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多。(3)2003—2005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等级为中度失调,2006—2012年为轻度协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出发,以灾害学的基本观点,分析了山东沿海地区海水侵染灾害的现状、特点、危害、灾害成因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从整体角度提出了采取综合措施防害减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达到的目标,进而从开源节流、防治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建立沿海经济区灾害预测、预报、预警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减轻沿海地区海水侵染灾害,保护环境,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变环境,生态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海洋倾废现状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液体废物处置率直线上升.同时,由于沿海地区人口迅速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污水排放量增长,污水系统的负荷日益加重.此外,沿海地区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大量液体废物也需排海,新的有机化学品的合成与大规模应用,使这些废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对受纳水体产生威胁.据统计,仅  相似文献   

5.
在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海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内外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将人口、社会经济、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纳入一个综合系统,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入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中,构建了以系统动力学(SD)模型、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多目标规划( MOP)模型为主,以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灰色预测模型GM(1,1)和曲线回归模型等为辅助手段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复合系统(以下简称复合系统),并选取渤海湾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复合系统在渤海湾的应用,定量评价和预测渤海湾的承载状况,为海洋开发与管理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评价和决策支持的技术方法,促进中国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机制要素、系统结构与概念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解析生态补偿机制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对象、方式、标准、法律与政策等基本要素和系统结构,构建了包括补偿主体子系统、补偿对象子系统、补偿操作子系统和补偿保障子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概念模型,该模型描述了生态补偿机制的自身运行方式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指出科学构建和成功实践生态补偿机制亟待解决的若干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浙东沿海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9年夏季浙东沿海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分析颗粒物污染特征、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组成,运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模型)对浙东沿海地区大气TSP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浙东沿海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细颗粒物为主,颗粒物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为SO2-4、NH+4、Ca2+,土壤尘是该地区大气TSP的主要来源,北仑、乐清和奉化TSP中土壤尘的分担率分别达到55.49%、42.52%、40.70%,各监测点TSP来源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污染河涌生态恢复的可行性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沿海地区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突显城镇污水处理量的不足,大量生活废水和部分工业污水排入河涌,使河捅变成了污水的纳污通道,生态遭受严重的破坏。河涌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城镇的水资源,既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作者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探讨了改善河涌水质,恢复河涌生态的方法,并提出必要的保障措施,为整治河涌,实现河涌早日恢复生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土地复垦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贵州省土地复垦的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及成效,研究了矿山开采等活动对贵州省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及生态危害,提出了具体的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为了实现能源、环境、社会、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从城市群视角出发引入生态位理论,界定生态文明位内涵,构建涵盖社会子系统生态位—经济子系统生态位—资源环境子系统生态位共29项指标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对生态文明位和生态经济指数的二维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6个案例城市在2007—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趋势以及地位。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生态文明水平(相对生态文明位)最高,邢台生态文明水平最低,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天津生态文明水平分别排名第2、第3、第4、第5。2007—2011年,北京、承德、邢台生态文明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秦皇岛、石家庄、天津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生态经济指数测算显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生态资源环境的占用消耗大,承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并基于该二维模型,将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分为4种类型:发展失衡型、相对和谐型、高质量发展型、资源环境优势型,分别确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宏观调控,有效遏制近海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国家海洋局日前下发了《2008年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要求沿海地区落实生态调控措施,对于生态脆弱、污染突出、灾害频发的区域,可以采取特定时间内海区关闭制度,杜绝一切污染排放工程运转。国家海洋局强调,沿海省市要研究制定海洋生态功能区划和污染物排放削减控制规划,落实海域生态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编制“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以儋州市为研究对象,衔接“美丽海湾”建设需求,从“三水”(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协同角度提出解决儋州市重点海湾环新英湾地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分区管控方案,重点讨论了基于陆海统筹原则的环新英湾地区“三线一单”编制重点和特色,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探索了一套符合沿海地区特色的生态环境要素分区管控方案编制方法,为其他沿海城市“三线一单”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用水短缺是制约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评估基于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约束的水生态承载力变化对支撑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和驱动力模型,对流域1999年到2014年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了评估,并识别了主要驱动力及其贡献。结果表明,滇池流域的水生态承载力以2009年为界发生突变,前期呈现稳定状态,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效应与水污染的阻滞效应大致相当;随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与水环境改善是导致上升的主要原因。人口因子是水生态承载力的负向驱动力,经济增长因子为水生态承载力的正向驱动因子。控制流域的人口增长,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浙江省科委联合下达的“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农村生态良性循环与系统管理研究”课题历时6年的研究,于1991年6月25日在杭州通过鉴定。该鉴定由国家环保局组织,省科委主持。该课题密切联系农村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实际,以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统一观、综合观、生态经济学与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采用点、面调查,实验分析,工程调控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农村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宏观含义的实质是系统内人口、资源、粮食、能源、经济、环境诸因素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农村系统管理的目的是实现  相似文献   

15.
生态区划的原则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全球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尖锐,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维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细致地研究,进而划分不同的区域,提出生态环境的整治方案,这正是生态区划的研究内容。本文对生态区划的目的、原则和依据、划分的指标体系、生态区划的要素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今天进行生态区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评价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09年丽水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0.884 1 hm2增加至2009年的1.462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1.5892 hm2变为2009年的1.568...  相似文献   

17.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生态化的主要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而生态工业园在初步建成后如何实现其全方位可持续发展却很少被关注.针对中国综合型生态工业园初步建成后所普遍具有的特点,构建了以促进生态工业园内部产品链、固体废弃物代谢链、“产学研”平台、环境管理体系、园内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共享平台6个子系统协同完善为核心的综合型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方法体系.并以中国典型的内陆综合型高新区生态工业园(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所构建的方法体系对生态工业园6个子系统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探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完善策略及其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整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苏南区域尾水调度处理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是长江三角洲中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环境最敏感的地区之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已困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苏南地区水污染和自然地理状况,提出了"控源导流,清污两制,三级控制、三级标准"的水污染控制战略思想.构建了苏锡常地区具体的尾水导流及尾水资源化生态处理方案,提出了方案的实施步骤和管理协调机制,并初步分析了方案的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9.
铜山县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铜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介绍了四年来的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刍议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长三角生态系统组分比例失调、结构缺损、功能丧失、环境容量萎缩等生态问题.湿地兼有自然"肾"、"肺"双功能.利用长三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内在优势,加强湿地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拓展环境容量,可保障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地质地貌、自然史发展、自然经济学和区域发展等角度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现存价值和理论价值,分析讨论了长三角自然湿地、城市区湿地和农业区湿地的生态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