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磁性絮团形成的最佳参数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高岭土配制的浊度水投加磁粉、聚合氯化铁和聚丙烯酰胺进行磁絮凝反应,研究了形成含磁絮体的最佳工艺参数及机理。结果表明,形成含磁絮体的最佳工艺参数:磁粉粒度应小于10μm,磁粉必须和聚合氯化铁同时先于聚丙烯酰胺投加,且投加时的搅拌速度以250r/min左右为宜,磁粉的适宜加入量与污染物浓度有关。磁粉的加入没有改变絮凝荆的絮凝作用机理,有磁种参与的磁絮凝反应与没有磁种参与的絮凝反应没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新疆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几年新疆油田研究成功对采出水的处理技术,根据油田采出水水质特点、水处理药剂的反应机理、水处理药剂与原水的混合机理、絮体长大的机理及絮体沉淀的机理,采用了稠油污水微涡旋处理技术,高效水质净化与稳定技术等,处理后的污水又用于回注,降低了运行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刘成梅 《青海环境》2007,17(3):151-152
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测砷会产生许多废氯仿,如果将这些废氯仿丢弃,势必对环境带来污染,将这些废氯仿进行收集、萃取,可回收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以及室内制备的模拟采出液和采出液为介质,研究了酸洗液添加剂和酸洗作业油井投产初期产出水中的沉淀物形成离子对北二西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确定井筒酸洗作业油井投产初期产出液造成北二西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效果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其水相中含有大量Fe2+,其与地面掺水中的S2-作用产生硫化亚铁微粒,后者吸附在油珠表面上形成阻碍油珠间相互聚并的空间位阻。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及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表面活性剂和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采用最优加药量的各种加药方案进行了从污泥性质到脱水行为的一系列横向比较。污泥性质的比较依据为絮体颗粒的宏观(目测)和微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变化以及在结合水含量(DSC法测)方面的变化。脱水行为的比较依据为过滤脱水速率(比阻)、离心脱水速率(1800rpm-2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脱水程度(4800rpm~45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及脱水清液的性质(目测及测定SS、COD、TP)。实验结果表明:除了表面活性剂与Fe^3 和CaO联用外,投加表面活性剂或酸处理对提高污泥脱水速率的意义不大,但却能有效提高污泥的机械脱水程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是:分散作用使污泥絮体结构分散解体,释放出原絮体内部的结合水;增溶作用可溶解有高度水合作用的ECP。酸处理的作用机理是:H^ 与污泥的结合,改变了污泥的表面电荷特性,促进了污泥絮体间进一步的絮凝;使ECP水解,降低了絮体对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微量砷的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十多年国内外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极谱法及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等方法,但都需要有贵重的仪器。目前分光光度法锌还原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测定砷的方法,已定为国内外测定环境样品的标准方法之一,但该方法速度、灵敏度还满足不了对清洁水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十二种重金属(Mn、Fe、Co、Ni、Cu、Zo、As、Se、Ca、Sb、Hg和Pb)的样品准备和整个操作程序。样品用硫酸和过氧化氢来控制一定温度的湿式消化器中分解。分解后,加入缓冲溶液,用二苯酰二硫代氨基甲酸的二苯酰氨基盐使微量金属共沉淀。凝聚的沉淀物压泸在微孔泸器上可直接用X—射线光谱仪照射测定。仅以  相似文献   

8.
对在锥形流化床反应器中,利用硅胶颗粒和树脂颗粒的密度及尺寸差异使混凝反应在颗粒流化作用下、依次经历多级速度梯度发生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流态化条件下的混凝效率和生成絮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摘     
文摘▲《高耐候性电泳涂料———日本专利公开,平2-47172:兼具优异耐候性和耐蚀性的电泳涂料是由胺改性环氧树脂(A)和特定的氟化合物[如2,2-=(4-羟环己基)六氟丙烷]的混合物用酸(如甲酸)中和制成。其中A是由双酚A环氧树脂与伯胺或仲胺(脂族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杨酸降解的UV扫描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在水杨酸的电催化氧化和超声辅助电催化氧化降解过程中,都有吸收紫外光的中间体生成,对吸光度峰值随降解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NLSF),发现其衰减均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而COD值的衰减也都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GC-MS检测到水杨酸超声辅助电催化氧化降解60 min后,有中间产物甲酸、乙酸、苯酚,认为是水杨酸在.OH的作用下,开环氧化降解生成乙酸和甲酸等小分子有机物,最后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1.
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含油污泥是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含油污泥的组成及潜在能量的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含油污泥处理剂,该剂能达到“一剂多效”,它既能迅速使含油污泥破乳、絮凝,使油包水中的水游离出来易于干燥,又能使脱去水后的泥渣彼此不粘连、不结块,还可使干燥后的泥渣易于燃烧且有较高的热值。该技术在充分利用其热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又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用超声气浮—BAF组合工艺处理油田稠油污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超声气浮处理机对稠油油田污水进行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气浮工艺对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去除率只有23.0%。但是,经超声气浮处理后,污水的可生化性明显得到改善,BOD5/CODcr值由0.18上升到0.31,这为稠油污水的二级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稠油污水经超声气浮-BAF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聚丙烯酰胺的无害化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丙烯酰胺(PAM)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降解后的单体丙烯酰胺对人类的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危害。筛选出的优势菌可对PAM溶液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降解率达到89%。但是,PAM不能成为菌种的最佳营养物,添加基础营养液可使其达到最佳降解的目的。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菌种的降解能力。本复合菌剂在降解PAM的同时,迅速降解掉脱落的丙烯酰胺单体,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井下作业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油田开发过程中,井下作业工艺尤为复杂,施工类型繁多,容易发生各种污染。针对压裂施工排出井管返出液的特点,重点提出利用絮凝-隔油法,之后再用次氯酸钠结合紫外光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可氧化分解难处理的部分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处理条件下,该法可有效去除水中CODCr 和Oil ,去除率分别为98.9%、98.3%。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孤岛污水矿化度高,Cl-含量高,油含量和COD含量严重超标的现象,采取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外排采油污水治理的工艺研究。在处理过程中首先对菌种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培养,然后在室内进行了模拟试验,最后在现场进行了中试。目前已根据中试结果,对孤岛污水原有的污水池进行了改造,设置了隔油池、气浮池、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四个部分,经过一年的运行,成功地实现了污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尕斯库勒联合站采出水治理是青海油田采油一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对油田采出水进行综合治理,尕斯库勒联合站先后对原有的采出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四次技术改造,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找到了满足青海油田采出水处理需求较为成熟的采出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江苏油田黄珏污水站原水中油珠粒径分布,为合理选择和设计污水处理工艺与装置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实验测定江苏油田黄珏污水站原水含油量为62.3 mg/L。该站的三相分离器具有较好的油水分离能力。原水中浮油(粒径≥99.4μm)占8.3%,粒径≥28.4μm的分散油占14.3%,而粒径≤28.4μm的分散油、浮化油等约占77.4%。单纯采用重力沉降法可除去原水中22.6%的含油量。同时对油珠粒径分布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新方法减少了水样含油量的测定工作量,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8.
吹脱法应用于低浓度废水处理,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油类,同时还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为进一步的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利用现场动态实验对影响除油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气水比5∶1、淋水密度5.0m3/(m2·h),实验表明在最佳运行状态下,吹脱法对地下水中油类物质的去除率能够达到50%,还能去除水中的铁、氨氮等污染物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处理方法。为了弄清目前炼油厂废水的处理水平,通过对三个典型炼油废水处理厂的调查,分别对其处理流程、处理效果、采用的主要处理药剂及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每套处理设施的长处以及与先进设施对比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干旱缺水地区,处理好生产用水与产出废水之间的关系是油气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油气田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淡水的消耗量,主要体现在新鲜水的合理使用及产出废水的回收再利用两个方面。提出应以产出废水为生产水源,研发适合其水质特征的工作液体系,实现产出废水"免处理"再利用;建立油气田开发水管理体系,根据水的不同用途,科学调配新鲜水和产出废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