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前言柽柳(Tamarix spp)对于旱荒漠生境适应较强。在塔里木盆地,柽柳植丛滋生,其中,塔里木河中游一带,更可形成高达4—5米的自然植丛。它是固锁流沙的重要前卫。流沙受柽柳植丛的阻挡,即以植丛为中心积集。植丛经积沙的堆埋,生势不衰,积沙与植丛生长,齐头并进,终将导致连绵起伏的高大柽柳沙丘。因而,有计划地扩展柽柳植丛,对缓和严酷的漠地生境、制锁流沙、保卫绿洲,将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天山  相似文献   

2.
新疆属典型干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这决定了在新疆任何生产与生活活动都与水资源息息相关。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兼顾生态用水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以新兴节水灌溉技术痕量灌溉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痕量灌溉技术在新疆不同土质与不同工程参数下的水分运移分布规律。同时结合保水剂的使用,研究痕量灌溉技术在与保水剂联合使用条件下的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土质主要影响湿润体的大小及形状,土质由粘土向沙土过渡,湿润体表现出水平长度减少而垂直向下长度增加的趋势,不同土质中的含水率由土壤物理结构与测点距灌水中心距离决定;2埋深因素主要影响湿润体垂直长度,对含水率变化影响不明显;3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对湿润体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作为干旱区的典型省区,其气候条件、水分等自然因素决定了该省区是以内陆河流域为特征的生态系统。本文论述了该省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发展绿洲灌溉农业的生态变化,并陈述了生态变化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为特征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四川盆地森林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森林覆盖率的自然因素是综合的,它包括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其中以7月降水量、地形崎岖度、山地比例、酸性紫色土比例及土地垦殖系数等作为决定四川森林覆盖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这5个因素即可解释盆地森林覆盖率80%以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对干旱区绿洲土地覆盖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数据和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的评价的基础上对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动态变化进行规律性分析提出只有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区域地理建设才是使干旱区绿洲地区避免荒漠化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微波暗室中安装在墙壁上的吸波材料反射率的现场测量方法的研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吸波材料反射率进行现场测量时,利用时域门技术来减小暗室现场对吸波材料反射率测量的影响,通过比较标准金属板和吸波材料的测量值得到吸波材料的反射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植被覆盖率法,对新疆和田—若羌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5年,研究区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区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而轻度荒漠化、非荒漠化区域面积则呈增加趋势。研究区荒漠化的趋势变化与沙地戈壁以及耕地面积的变化密切相关,和田—若羌地区沙地戈壁面积在30年间减小4.19×105hm2,总体下降率为23.3%;而耕地面积则增加了1.03×105hm2,增加率为2.6%。  相似文献   

8.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草原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成为草地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氮沉降增加引起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导致凋落物质量、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变化,最终影响凋落物的分解。本文综述了氮沉降对草原凋落物结构、化学组成和分解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以期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全面分析和评估全球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对干旱区盐碱土磷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旱区绿洲盐碱土为研究对象,探索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磷淋溶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淋洗试验,设置0%,1%,5%和10%(w/w)四个生物炭添加比例;模拟大气降雨,定期收集淋洗液,分析其中有效磷和总磷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相比,5%和10%添加比例分别增加了土壤有效磷淋失量610%和630%;增加总磷淋失量分别达到432%和438%;土壤中有效磷增加量为96%和143%。我们的研究表明生物炭施用于干旱区绿洲盐碱土能明显增加土壤中磷的有效性,从而提高磷的利用效率(5%添加比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西北干旱区发展节水农业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西北干旱区严重的制约因素之一.实施节水型农业模式,成为促进西北干旱区农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结合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节水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西北干旱区节水型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节水农业意识;制定科学规划,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构建完整体系,支持节水农业发展;健全法律制度,保障节水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来东 《四川环境》1999,18(1):65-69
文中对成都市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由于本地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水体污染、上游森林覆盖率减少使涵养水源能力减弱等原因引起地表径流减少、可用水量减少,导致未来成都地区严重缺水,是制约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探讨了水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尤其在地表水资源稀缺的干旱区,湖泊的水文循环调节、水资源调蓄、水质净化等作用在干旱区显得尤为重要。为研究干旱地区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内陆干旱湖泊水质的影响,以博斯腾湖为研究对象,分析湖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与周边六期土地利用进行统计相关分析,阐明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9年博斯腾湖水质有较大改善。根据标准,氨氮的浓度在地表水环境I~II类水水质标准之间,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处于地表水环境Ⅱ~Ⅲ类水水质标准之间,但湖水总矿化度仍大于1 000 mg/L的淡水标准,属于微咸水。相关性分析表明:耕地、城市、未利用地等面积占比与水质指标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改善水质主要需要从城市用地、耕地和草地三种土地类型规划和布局着手。  相似文献   

13.
本利用电容测量方法结合Mott-Schottky分析,研究了不锈钢在硫酸溶液中所形成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质,同时对成膜电位、成膜时间以及溶液pH值对膜半导体性能的影响也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钝化膜具有p型-n型-p型半导体特性,膜内的杂质浓度随成膜电位的增加而增加,随极化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这主要是由于极化电位和极化时间的变化引起了膜组成的变化所引起的。溶液PH值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0.16V~0.74V电位扫描区间内膜的平带电位EFB。溶液PH值与平带电位呈线性关系,斜率为58.58mV/pH。  相似文献   

14.
灰白银胶菊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关灰白银胶菊的一些生物学特征,探讨了作为天然橡胶资源的市场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可能对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是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直接反映和结果,它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RS/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作为评价因子,参考国际和国内各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制定评价标准,对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质量属"优"的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总面积的73.2%;生态环境质量为"良"的县市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的26.3%。伊犁河谷生态环境总体较好,局部较差。伊犁河谷各县市的耕地面积覆盖率、建设用地覆盖率和草地面积覆盖率是各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该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所得的评价结果比较一致,结论符合实际状况,且有计算简便快捷等优点,方法可行,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青海省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将产生良好影响。(1)黄河青海段的水资源可增加43.3%—84.4%;(2)改善水环境,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得到控制;(3)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过去50a来由于大规模的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塔里木河在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大强度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下,流域自然生态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下降对绿洲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保障该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游客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对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获取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游客在新浪微博发布的有关干旱区5A级景点气候条件的50万余字评价文本,借助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情感分析法与扎根理论探讨了游客对气候情感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着重分析了低情感值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气候情感整体值为0. 757,为"好"级;②从时间演变上看,情感值呈下降趋势,7年间的降幅为2. 46%,但情感值上升的景区数量与下降的景区数量基本持平;③从空间上看,低值区位于干旱区中心,高值区分布在东西两侧;④气候不佳、身心健康、景区受损、游览限制、交通受阻、期望差异6个维度构成了低情感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因其干旱、风沙及盐碱的自然环境,加之盲目开垦荒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景观格局。其景观呈现出以荒漠为基质,河流廊道为核心对称分布的水域湿地-林(草)地-荒漠的宏观局格。由于水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关键因素,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发挥人的作用,从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提出了以河流廊道建设、植被景观建设、绿洲景观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方案,以增加内陆河流域整个生态体系的容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压电力电缆在城市输配电网中得到了大量使用,然而电缆附件故障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电缆附件的制作和运行过程中,环境中的水分较易进入附件,导致受潮,从而影响其绝缘状态,最终引发绝缘故障。本文搭建了电缆温升试验平台,选取4条不同程度受潮的终端头的电缆,通过负荷温升试验,在不同温度下,测量受潮终端头的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研究终端头的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受温度、受潮程度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受潮电缆终端头在不同温度下的绝缘状态变化情况。试验中,电缆终端头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水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受潮终端头由于水分排出受潮程度减轻,绝缘状态逐渐上升;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温度对绝缘材料的影响逐渐成为影响绝缘状态的主要因素,电缆终端头的绝缘状态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