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足迹方法:辽宁省2005—2007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威  张恒庆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6):150-153,156
如何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足迹分析法即是一种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文章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辽宁省2006年-2008年统计年鏊资料为依据,对2005年-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纵向比较分析了这3年辽宁省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2005年-2007年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2.718hm^2,2.8942hm^2,3.1348hm^2,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生态赤字表明辽宁省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其影响因素为化石能源消耗大、耕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逐渐增加等。最后提出了减少辽宁省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农业生态足迹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对沈阳2005年农业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农业生态足迹为1.6797hm^2/人,可利用的生态承栽力为0.20289hm^2/人,人均赤字达1.47689hm^2/人,说明沈阳市的经济是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基于消费及土地面积的定量研究以衡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六盘水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计算了六盘水市2005年的城市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六盘水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4.963947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173463hm^2,生态赤字分别是4.790484hm^2。这反映了六盘水市的人类生产、生活消费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呈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花都区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统计资料(2004年)和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对花都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花都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4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1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2.12hm^2/人,属于人均水平亏缺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计算1997年—2005年建宁县主要年份的生态足迹,对该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建宁县一直处在生态赤字状态,并且呈明显增加的态势,由1997年的0.991 1 hm^2上升到2005年的1.494 3 hm^2,增加了50.77%。建宁县的生态压力指数从1997年的1.953逐年增至2005年的2.391,同期的生态占用指数从0.88增至1.14。说明建宁县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同时也说明该地区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6.
沈阳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而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可以通过比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生态承栽力之间的平衡程度来衡量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沈阳市2002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2002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21hm^2,其城市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城市发展正以消耗自身生态资源和转移生态压力作为代价。  相似文献   

7.
2003-2007年广州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近年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广州市2003年-2007年五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五年间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003年1.701 6 ha,2004年1.930 9 ha,2005年2.039 3 ha,2006年2.095 8 ha,2007年2.247 1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依次为2003年0.263 2ha,2004年0.259 1 ha,2005年0.253 9 ha,2006年0.238 7 ha,2007年0.216 2 ha;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438 4 ha上升到2007年的2.030 9 ha,根据计算得到的广州市生态赤字的现状值,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为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承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模型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加入经济因子以提高模型评价的准确性,为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1985~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耦合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经济因子得到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评价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1985~2005年综合生态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1985~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79 hm2增至3.53 hm2,增长率为97.43%;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78 hm2增至0.81 hm2,生态赤字从-1.01 hm2增至-2.73 hm2,增加了190.17%;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先降低,2000年以后略有增加,其中综合生态承载力水平1985年很高,1990年较低,1995、2000年一般,2003、2005年较高。对比生态足迹模型得到的生态承载力和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得到的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评价指标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为其它生态足迹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通过测定当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笔者基于我国石油城市——大庆的现状,对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计算,从而分析出大庆市生态足迹的情况。结果表明:2004年大庆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0424hm^2,大庆市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这与大庆市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而这种高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量来维持这一现状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21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37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79 hm2,生态赤字不可持续发展,表明2013年哈尔滨市生态足迹超出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不断输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同时又不断向自然界抛弃废弃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哈尔滨市生态赤字的措施,对模型的完善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安徽省及其所辖区市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Wackernagal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2907hm2,生态赤字为0.8624 hm2;分区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市的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分别计算了2007年济南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得出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2.4974hm^2、5.2769hm^2.两者的计算结果都得出2007年济南市的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表明济南市的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超过了该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将对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研究区属于不可持续的地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所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克服了传统模型的不稳定、精确度不高的缺点,使计算结果更具有可信度,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3.
枣庄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省枣庄市1995-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该市14年来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枣庄市生态足迹消费从1995年的2.926 4 hm2/人增加到2008年的6.880 1 hm2/人,增加了2.25倍;生态足迹消费大于土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表现为生态赤字,赤字水平由1995年的2.630 4hm2/人上升到2008年的6.529 0 hm2/人,增加了2.48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表明该市的资源利用方式仍处于消耗型、粗放型阶段,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生态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方法是一种衡量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物物理定量评价工具,能够反映出一个区域在一段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子。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模型,以恒定世界产量为前提,分析了厦门市1997年-2005年的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这期间厦门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过了人均生态承载力,并且两者之差(即生态赤字)不断增加。此外,通过分析总结了影响厦门市生态足迹以及生态赤字的关键性因子,这为厦门市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对福建省1995年-200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及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2006年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由2.079 hm2/cap增至3.371hm2/ca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7%;生态承载力由2.280 hm2/cap上升到3.082 hm2/cap,年均增长率6.23%;从2002年起人均生态足迹开始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之后每年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逐年增加。期间,福建省万元GDP下降了51.84%;生态多样性指数上升了11.41%;发展能力指数上升了70.30%;生态压力指数由0.934上升到1.094,导致生态安全由稍不安全等级上升到较不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是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更加准确地核算小尺度生态足迹,修正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运用"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福建省201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福建省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155372n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06598nhm2。福建省的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辽宁省2000年-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期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增幅达58.5%;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不变,造成其生态赤字不断加大,涨幅达73.7%,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辽宁省未来十年的生态赤字进行了预测。并根据辽宁省近年来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状况,提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吉安市2006年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吉安市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126 hm2,显示目前吉安市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后分析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通过测定当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基于石油城市大庆的现状,对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计算,从而分析出大庆市生态足迹的情况.结果表明:2004年大庆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0424 hm^2,表明大庆市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这与大庆市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而这种高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量来维持这一现状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我国中部六省1995—2014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表明: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的生态效率较高且增速较快,生态利用较好,生态赤字和人均生态赤字相对较小,整体上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好;山西和河南两省的生态赤字较大,可持续发展状况非常严峻。最后,对1995—2014年中部六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