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2001—2015年我国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作为海洋经济增长指标,以赤潮累计发生面积、含油污水排海量、石油类污染物的点位超标率和无机氮点位超标率作为海洋环境污染指标,构建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环境污染的VAR模型,综合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两种方法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污染的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与各海洋环境污染指标呈反向变动关系;(2)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显著,海洋环境污染有逐渐抑制海洋经济增长的趋势;(3)环渤海地区含油污水和石油类污染物的排海量是限制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环境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内涵,从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子系统,利用集对分析法和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对2007—2014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强国战略适应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1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强国战略适应性表现为缓慢上升,2012—2014年呈波动上升趋势。(2)海洋科技系统、海洋资源系统适应性水平呈上升趋势,而海洋环境系统、海洋产业系统却呈下降趋势。(3)辽宁省加大了海洋科技投入,促进了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并提高了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但也导致了海洋环境质量下降。(4)面对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下辽宁省应统筹海洋经济系统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能够真正融入海洋强国战略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3.
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中国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国家报告》,这一报告将成为今后我国编制国家行动计划的基础技术文件。报告显示,2005年,全国远海海域水质和大部分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局部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各海区基本状况;主要陆域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护海洋环境的现有主要行动;推行海洋环境保护的国家计划;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建设;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有关问题与建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面临…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是影响经济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2010—2020年数据,以《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准自然实验,并用熵值法测度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存在显著促进作用;(2)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存在持续性与滞后性;(3)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北部与南部海洋经济圈环境规制与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间不存在显著影响,但东部海洋经济圈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4)海洋科技创新在海洋环境规制促进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沿海和海上油田的大规模开发,溢油事故屡有发生。据估计,我国海洋年均溢油量约为2万t,对海洋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成为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根据近年来对海洋溢油污染的研究,详细介绍溢油进入海洋环境的扩散、挥发、溶解、分散及乳化等过程,并进而阐述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船舶漏油事故等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案例推动了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管理和立法的发展。2011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确立了以下机制:行政主体依民事侵权程序向责任人请求返还应急费用;应急产业经营者依强制缔约合同请求支付应急处置费用;以责任社会化的方式保障应急费用的资金来源。为应对海洋石油开发等其他类型的海洋环境污染事故,我国应借鉴船舶污染海洋应急管理中的强制清污协议制度、强制保险制度、油污基金制度等,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境管理对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海洋战略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海洋环境管理的实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所解决的重点问题也不一样。这种多样性使得目前还没有一套通用的海洋环境管理评价体系。为此,本文以东北亚沿海各国为例,借鉴已有研究,从机构设置、法律体系和海洋环境状况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含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海洋环境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东北亚沿海各国海洋环境管理效果进行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机构设置和法律体系方面,日本领先于其他国家;在海洋环境管理方面,朝鲜较优;综合各方面后,日本表现最优,韩国、中国次之,朝鲜、俄罗斯较差。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国家在海洋环境管理方面的努力,可为我国审视自身不足、立足国情构建我国特色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我国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速度的演进状态,借助最小二乘法评估模型下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沿海省区11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关系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2000—2015年我国沿海省区11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海洋经增长质量与速度协调度整体高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说明增速的影响大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问题依然存在。(3)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协调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广东、福建分别属于质量型与速度型高度协调类,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属于质量型中度协调类,广西属于速度型中度协调类,天津属于速度滞后型低度协调类,其他地区属于质量滞后型低度协调类。(4)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整体偏低,海洋经济动力支撑不足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以下简称海洋环保法),已经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在正式颁布了。这是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重要法规,是保护我国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岛屿众多,陆架宽广,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水产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滨风景游览区和优良的交通航运条件。因此,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环境及其资源,是开创新局面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船舶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污染事故也给环境带来了损害。本文通过阐述船舶对海洋环境所形成的威胁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船舶运输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使海域环境不受污染,对人类的生存空间及我国正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具有长远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着眼于污染预防,全面考虑开发生产周期过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使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水资源利用、钻屑泥浆处置、伴生气回收、新能源新试剂和新技术利用、污染物末端处理、作业者管理水平等6个方面介绍了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措施,并提出了清洁生产管理对策,为今后的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泰尔指数对2006—2016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分析,并基于空间收敛模型研究海洋经济生产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各地区海洋经济生产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全国、东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增长存在绝对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北海区域、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性;在引入海洋经济增长相关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后,全国、东海区域、北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对外贸易水平和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是影响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海洋环境问题较强的涉外属性决定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适格主体、管辖法院等方面存在特殊的规定,此种特殊规定不宜废除。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的关系造成了海陆交叉污染案件存在适格主体、管辖等争议,且存在两诉协同上的挑战。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限制在地理概念上的海域,这割裂了同一污染行为下陆地与海洋的联系。陆海统筹理念要求打通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以陆海一体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可对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进行陆海一体化调整,以克服陆地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造成的协同问题。具体而言,在海陆交叉污染案件中可以损害发生地为判断标准,当损害发生地在海洋时,则以海统陆,属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当损害发生地在陆地时,则以陆统海,属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评价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区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省际间的绝对差异较稳定,但相对差异呈缩小态势。②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在空间上呈现由中部较高水平集中连片分布向各层次交错分布转化的格局特征,各水平南北呈现均衡发展趋势。③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科技因素和人才支持力4个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级地区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我国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以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强度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增大,呈现出"阶梯式"的增长特征;以人口密度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变为负向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以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减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石油资源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大庆市为例,以SPSS17.0为分析工具,对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工业排放、经济发展、能源消耗、污染防治和气象等众多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大庆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3个因子:污染排放和工业生产影响因子、对大气环境质量有利的(在特定时期内)GDP增长及气象影响因子和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有益的环境生产影响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模型,经显著性检验,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和可信性。本文的研究对促进大庆市大气环境改善和大气环境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其他城市大气环境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权法对2013—2019年沿海11省份指标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时间上,我国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广东、上海稳定处于高水平梯度,河北、广西、海南持续处于低水平,辽宁、福建、天津略有变动。②空间上,从海洋经济平均发展质量看,长三角位列第一;但在增长率方面珠三角高于长三角,第三是环渤海海洋经济区。③影响因素上,环境保护力度、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规模,海洋新兴产业等有待提高和发展。最后针对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1):53-5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和减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海洋工程)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海洋工程污染损害海洋环境防治活动,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19.
前沿动态     
全球海洋环保亟待加强近日,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议在北京开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海洋环境状况》报告,指出在有关全球海洋环境保护的九大关键指标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放射性物质和石油污染3个指标取得了“可喜进  相似文献   

20.
易乐  欧阳晔 《四川环境》2004,23(1):70-74,77
海洋容纳和消化污染物是有限的,而我们继续排放污染却是长久的,为了子孙后代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现在就在海洋能够自净的基础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且要认识到污染物在海洋中会损害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大海是人类最后的退路,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大海不是没有被污染,而是正在被加速地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