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促进我国蓝色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构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算法,评估2006—2016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水平总体向良性转变,海南、天津、上海经济发达,入海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海洋环境质量水平高;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洋环境质量水平一般;江苏、浙江污染严重,辽宁、广西环保投资较低,海洋环境质量水平低。引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的九大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因子中经济效率、经济规模和海水养殖量对海洋环境影响不显著,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环境规制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随着沿海和海上油田的大规模开发,溢油事故屡有发生。据估计,我国海洋年均溢油量约为2万t,对海洋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成为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根据近年来对海洋溢油污染的研究,详细介绍溢油进入海洋环境的扩散、挥发、溶解、分散及乳化等过程,并进而阐述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选择与我国国情最相似、在农田土壤环境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国家——日本,就其管理体制与机构、法律支撑与保障、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技术保障措施等方面与中国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中国推进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日本环境法体系的现状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环境法律体系的分类日本国家制定法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和命令三大类。在环境法体系中,不包括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只包括环境保全方面的基本法、单项法(即以《……法》的形式出现)和特别法(即以《关于……的法律})的形式出现)等法律。而有关命令因为是以政令或省、厅令的形式发布的,所以在整理环境法体系时一般不将其纳入。主要分类如下:1.基本法。即规定环境行政目标、政策体系等基本事项的法律。它的特征在于只对基本事项作原则性规定,其具体化则表现为各实施法、“单项法和特别法。在1993年11月以前,日本还没有…  相似文献   

5.
保护海洋环境需要有正确的开发政策和科学技术,更需要有严格的管理,特别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这是世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从去年三月一日开始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一个综合性的保护海洋环境法规,它的颁布,把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推向了新阶段。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其中,进行海水水质分类管理的海区划分工作,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着眼于污染预防,全面考虑开发生产周期过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使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水资源利用、钻屑泥浆处置、伴生气回收、新能源新试剂和新技术利用、污染物末端处理、作业者管理水平等6个方面介绍了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措施,并提出了清洁生产管理对策,为今后的海洋石油工程清洁生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不同国家由于其自身发展阶段、治理水平等存在差异,气候治理模式也呈现不同特征。本文系统梳理了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排放体的气候政策体系与机构设置情况,将其气候治理模式分为五类:政策引领型、法律缺失型、整体完备型、部分行业先行型和政策协调双缺失型,并从政治体制和党派态度、资源禀赋和强势部门、战略定位与气候叙事、公众态度与国际事件四个维度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建议我国未来可在加快推进气候立法、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形成中国特色治理方案、推动建立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国际治理体系、落实完善“1+N”政策体系等方面加强工作部署,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治理水平,促进“双碳”目标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是我国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海洋环境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正确的战略对策,是我们亟须研究的一重大课题。海洋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海水水体、海洋资源、海床、底土和海岸以及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等。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1—2015年我国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作为海洋经济增长指标,以赤潮累计发生面积、含油污水排海量、石油类污染物的点位超标率和无机氮点位超标率作为海洋环境污染指标,构建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环境污染的VAR模型,综合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两种方法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污染的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与各海洋环境污染指标呈反向变动关系;(2)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显著,海洋环境污染有逐渐抑制海洋经济增长的趋势;(3)环渤海地区含油污水和石油类污染物的排海量是限制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环境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10.
纵览近二十年来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文献,不难发现,有关海洋污染战略方面的总体研究寥若晨星,且其深度和广度也不能满足海洋环境保护发展的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研究人员对此缺乏兴趣,而是几十年来研究与管理脱钩造成的。许多海洋环境科研人员至今仍然认为海洋污染控制措施是管理人员、立法人员和执法机构的工作。实际上,在学科逐渐趋向联合的今天,科研人员不仅要做好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海洋污染控制的具体措施中。传统的海洋环境保护与环境科研的关系比较松散:科研工作只管鉴别潜在的有害污染…  相似文献   

11.
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ing and analysis (EW-MFA) is considered a convenient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vast range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consumption of materials. As an increase in recycling is considered a crucial way of de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rom this consumption, it makes sense to develop an indicator based on EW-MFA which would incorporate recycling flows. A prominent example of such an indicator is the cyclical use rate, which was developed by the Japanese Fundamental Plan for Establishing a Sound Material-Cycle Society.We calculated this indicator for the Czech Republic for 2002–2011 and proved that it can also be calculated for countries other than Japan, even though we encountered some unclear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Czech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We further developed two modifications of the indicator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one purpose of the cyclical use rate is to express the ratio of consumption of secondary (recycled) materials and primary raw materials. We discussed these modifications and showed that overall cyclical use rate in the Czech Republic lags behind Japan both in terms of absolute value and trend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indicator is higher for biomass in the Czech Republic. We also showed that this unfavorable evaluation is in contradiction with some classic waste indicators, such as treatment of waste by main treatment methods which is favorably evaluated in the Czech Republic. We concluded that it would be advisable to analyze measures for increasing recycling rates introduced by Japan and assess their possible transposition into the Czech Republic's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framework for wast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6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本文立足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现状,重点从强化制度约束性、机制协同性和政策指导性等角度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并提出了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分区、建立以氮磷污染物为重点的陆海协同排放管控制度、完善以监测评估为核心的海洋生态监管制度、建立以入海河流和海湾为重点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和完善以海洋生态补偿和赔偿为核心的财政政策等重点任务,可为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势在必行。科学、有效的海洋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海洋环境并不是一维线性的系统,涉及系统的多维耦合,而海岸带又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本文尝试以青岛市胶州湾海岸带环境管理模式为例,构建包含有"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安全-行政(EPRESA)"六个子系统的多维耦合系统模型,并绘制出总流图,然后以此为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前提性分析,提出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本研究认为,要改善现有的海岸带环境管理体系,应该制定综合性管理政策,建立可持续的融资机制,推进海岸带灾害与风险管理以及引导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我国在历史上同属传统的东亚小农经济国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具有共通性。日本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适应,政府也数次推动乡村振兴。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农村环境管理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虽然两国在农村环境管理上有相似性,但也有较大不同,我国不能完全照搬日本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必须走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特色道路,循序渐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在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上,日本也有较多可借鉴之处:一是以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保障农村环境管理;二是以精准的财政补贴支撑农村环境管理;三是以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服务农村环境管理;四是以规范的行业和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环境管理;五是以亲民务实的环境宣传教育助力农村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5.
Seawater desalin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countr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freshwater resources.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 China launched in the 1960s 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enter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However, the technology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causes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fter exploring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legal system of reducing environmental risks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legal system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or reduce the marine environment risks caused by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legal system in China are discussed. Specifically, in addi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China shall integrate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to unified regul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clarify statutory functions of various regulatory departments,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protection by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杜群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1):117-122
我国南海渔业活动及其以外的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严重污染了南海海域的水质,威胁着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南海海域渔业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形成,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但仍存在一些法律问题,其中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环境监测制度和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法律对策:明确渔业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法律地位,加强渔业海域环境监测的协调机制和完善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制度,以期依靠法治的力量保护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船舶漏油事故等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案例推动了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管理和立法的发展。2011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确立了以下机制:行政主体依民事侵权程序向责任人请求返还应急费用;应急产业经营者依强制缔约合同请求支付应急处置费用;以责任社会化的方式保障应急费用的资金来源。为应对海洋石油开发等其他类型的海洋环境污染事故,我国应借鉴船舶污染海洋应急管理中的强制清污协议制度、强制保险制度、油污基金制度等,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约谈"是一种政策执行的新机制,旨在通过告诫谈话、指出相关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来疏通政策执行的"中梗阻"。与一般"硬性"的法律行为不同,约谈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是政府的"柔性"行政行为,以行政级别较高的"条"对行政级别较低的"块"进行诫勉和警示为主。本文以《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为参照,阐释了环保约谈的内涵、优势、适用条件以及结构与流程,并以环保约谈后临沂市的治霾行动为案例,分析了环保约谈的作用机制,即通过增强上级环境部门的行政权威、弱化同级政府的非法干预,调整政绩考核的激励结构、重塑政府的责任体系,增强社会认同、塑造政策执行的良好环境等方式疏通了政策执行的"中梗阻",使环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最后,本文在肯定环保约谈积极效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在法律依据、科学与民主决策机制、激励性制度设计以及不同制度间的衔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海域使用管理法》对中国海洋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法施行以来,我国海域使用管理配套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日臻成熟。《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已逾15年,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该法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增多,亟待修订:首先,立法理念应由"重发展,轻保护"向"海域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优先"变革。其次,应完善海域使用权制度,突出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强化该法的私权色彩,将海域使用权的成立时间修改为"完成登记之日"。在围填海管理方面,应理顺围填海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填海造地指标管理制度。最后,在法律责任方面,应明确"恢复原状"的适用条件;修改罚款的计算方法,对于具有持续性的严重海域违法行为可以引入"按日处罚"制度;增加刑事责任条款;赋予海洋行政执法机构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  相似文献   

20.
Coastal zones are currently experiencing intense and sustained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rom a range of driving forces. Responsible agencies around the globe are seeking ways of better managing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cess in coastal area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basic principles underpinning a mor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oastal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obstacles to its implementation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fulfilment of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coastal resources via integrated management is likely to prove to be difficult. Any successful strategy will have to encompass all the elements of management from planning and design through financing and implementa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analytical and operational approach is also required, combined with a more flexible and participatory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emphasis to account for multiple stakeholders and resource demands. As historical and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s as well as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texts are also important, two case studies (based on UK and Vietnamese experiences) are presented in order to identify arguments and examine these aspects in more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