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收集整理了川贵境内长江干流及某些支流近30年来河水主要离子含量资料,发现该地区河水主要离子含量有以下变化趋势:Ca2+、SO2-4含量及总硬度与总碱度的比值均有升高趋势,某些站点的pH值和HCO3含量还有下降趋势。通过对上述离子含量变化与当地酸沉降、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析,初步认为当地河水水质变化趋势是环境酸化过程在酸不敏感地区对陆地水水质影响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水年鉴”上所载长江、黄河和松花江自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所有站点的水化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此时段内,就天然水主要离子成分而言,长河、黄河和松花江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水质变化趋势。对其成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长江中上游水质的酸化趋势起因于该地区不断增长的燃煤硫排放所引起的严重酸沉降过程和不断增加的农田流失氮肥的氧化成酸过程。松花江水质的碱化趋势主要与黑龙江省造纸废水排放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要水系(清洁河段)河水溶氧水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我国水文年鉴上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大量的实测数据,研究我国主要水系清洁河段河水溶氧水平与温度,纬度,海拔高度,泥沙含量和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研究,对程海的水化学特征从矿化度、主要离子及其水型、p H、总硬度、总碱度、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程海水化学基本特征为:酸碱度高、中等硬度水质、总碱度高、矿化度高、氟离子含量高、离子总量水平高、水型为重碳酸纳组第Ⅰ型水,即CNaⅠ型(俗称苏打水)。  相似文献   

5.
采用GC-ECD测定了天鹅洲长江故道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探讨了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分析研究该地区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研究表明:20种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为1.19~333.67 ng/g(干重),平均值为62.54 ng/g;20世纪60年代末期为该区有机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1972年长江截弯取直使来自长江所携颗粒物的污染沉积有所减少,自我国禁用有机氯农药后维持多年较低含量水平,其农药主要为历史残留,至2004年湖区可能仍有部分新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物如林丹的输入.  相似文献   

6.
“三江”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资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长江、黄河、澜沧江河源地区水资源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各干、支流河水的主要离子成分、水化学类型、河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总碱度以及河水的主要微量元素组成。并根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标准的要求,对“三江”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应用MAGIC模型分析长江支流沱江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改进的集水区地下水酸化模型(MAGIC)对四川境内长江支流沱江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在只考虑酸沉降和土壤化学过程的情况下,模型模拟结果与沱江李家湾站1972—1990年测定的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初步认为酸沉降是导致沱江主要离子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干旱季节水库水质pH值增高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库蓄水量的减少,水生生物快速大量生长,破坏了水体中碳酸氢盐的水解平衡,伴随生物利用水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水中氢氧根离子含量增加,氢氧根离子又使碳酸氢根的电离平衡向生成碳酸根离子方向移动,导致水中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总碱度增加,同时湖库底质盐碱土和草甸土的碳酸氢盐以及碳酸盐的平衡释放也使水体的碳酸氢盐得到外源补充.周而复始使水体的碳酸盐碱度和总碱度不断增加,pH也逐步增高.在相对往年引入嫩江水容量较少的情况下,干旱、高温、少雨、水体表面的物理蒸发和生物蒸腾作用,水库水容量急剧减少,上述情况进一步加剧.并通过对水库出口的碱度进行修正,推算出水体的生物量,和理论生物量计算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我国华中地区不同区域夏季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选取武汉、随州和平顶山分别作为城市、郊区和农村监测站点进行大气PM2.5样品采集,分析了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以及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采样期间3个站点ρ(水溶性离子)呈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即:平顶山[(36.29±9.82)μg·m-3]>武汉[(32.55±10.05)μg·m-3]>随州[(26.10±6.23)μg·m-3],分别占PM2.5的质量分数为52.47%、 51.32%和48.61%,平顶山站点由于农村生物质燃烧活动,水溶性离子占比最大,其中,二次离子(SNA)是主要的离子成分,分别占总水溶性离子的95.65%、 96.12%和97.33%.武汉(0.64)和随州(0.63)站点硫氧化率均值高于平顶山站点(0.50),而武汉(0.18)和平顶山(0.19)站点氮氧化率高于随州站点(0.15),站点间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差...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地表水天然水化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秋瑾  赖承钺  丁瑶  王照丽  程中华  于涛 《环境科学》2021,42(11):5364-5374
为揭示大型城市对地表水天然水化学的影响,于2019年春开始对长江上游岷、沱江流域成都段河流进行了每月采样监测,同时采集成都市57个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样,测试所有样品的主要离子等水化学参数,并与搜集的历史岷、沱江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成都地表水天然水化学目前仍是中-低矿化度水,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钙组水,是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决定的天然水化学特征,同时受硅酸盐和蒸发岩风化的影响.成都地表水天然水化学表现出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即枯水期主要离子和矿化度质量浓度高而丰水期质量浓度低,反映出点源影响特征;空间上城市下游主要离子和矿化度高于城市上游,而且支流流域高于干流流域,反映出明显的城市影响.模拟计算等进一步分析显示,城市活动是成都地表水天然水化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表现在污水排放对水体Cl-和Na+升高的显著贡献,和人为酸性气体排放导致的水体总硬度/碱度>1.对比岷、沱江20世纪60年代天然水化学数据说明,目前水体Cl-/Na+比已显著升高,尽管水体尚未出现天然水化学性质的根本变化,但已表现出一定的盐渍化趋势.作为距长江源头最近的特大型城市,成都市对长江水系天然水化学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1.
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观赏树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藏色季拉山区野生观赏树木资源丰富,有40科75属190余种。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虎耳草科和豆科。种类最多的属是杜鹃花属、忍冬属、李属、绣线菊属和子属。其中花木占47.6%,花果木占24.6%,果木占11.0%。花木中白花者占46.4%。果木中红果者占80.9%。75.3%的种类生于森林型生境。74.4%的花木夏季开花。生于阳生灌丛型生境的种类最易被驯化。黄牡丹、多蕊金丝桃、小叶子、素馨花和巨柏等应首先开发。  相似文献   

12.
海滦河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侯区。平原上的水来自当地的降水和上游山区的径流。特点是:降水量少,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径流开发条件复杂,难以充分利用。海滦河平原平均降水量579mm,6—9月占78%。按平原面积14×104km2,耕地1.3亿亩和二年三熟的作物覆盖率计,各种降水年型耕地上得到的降水总量和降水可供水量见表1。海滦河流域平均年径流量291.8×108m3,其中来自上游山区212.9×108m3,占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地区的鱼类及渔业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作者大量实地考察,并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资料,对西藏地区鱼类组成、分布及渔业区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现知我国西藏地区共有鱼类3目,5科和4亚科,22属,以及63个种和8个亚种;裂腹鱼类、高原鳅类和 类这三大类群占了整个西藏鱼类的93.4%以上;结合鱼类分布特点及与渔业生产有关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进行了渔业区划,划分出3个1级区和5个亚区。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环境宣传教育具有先导和前驱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宣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良好的宣教体制,加大宣教投入,全面提高宣教队伍素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研究,进一步唤醒人们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环境保护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方志刚 《环境保护科学》1995,21(3):48-52,56
本文结合辽宁省环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方法和环评报告书编写原则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四川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四个阶段分析了四川人地关系的变化情况及人地关系的现状;以量化的方式重点分析了四川人地关系变化的原因;简要分析了人地关系的变化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针对人地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缓解人地矛盾的对策。本文的重点是对四川人地关系变化原因,尤其是近期人地关系变化原因的分析,其目的是让人们认识近期四川人地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四川的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上空硫酸盐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首次南极考察(1984年11月—1985年3月)在太平洋和南极半岛周围海域收集了31个海洋气溶胶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气溶胶中硫酸盐、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钠离子,结果表明,太平洋海洋气溶胶中非海盐源硫酸盐含量自北纬向南纬明显降低。在北太平洋主要是由于陆源污染源的硫酸盐在风系作用下经长距离传输而进入海洋上空;而在南太平洋,特别是南极半岛海域大气中非海盐源硫酸盐,可能主要来自海洋生物活动的产物。利用通量计算模式,估算了南极半岛海域生物源输入大气的硫通量为0.065gS/m~2·a。  相似文献   

18.
中国疏浚淤泥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疏浚工程的广泛开展,短期内产生了大量的疏浚淤泥。疏浚淤泥是一种高含水率并含有污染物的固体废物,如何对其进行处理以及处理后的出路一直困扰着相关的管理和施工单位。在分析疏浚淤泥处理难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世界上常用的疏浚淤泥处理处置技术,分析了疏浚淤泥的海洋和陆地处置方法,将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的填海造陆技术、物理脱水技术、固化技术和热处理建材化处理技术的原理、效果、优缺点、经济性、适用性等。最后对疏浚淤泥资源化处理和利用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适合我国的疏浚淤泥资源化处理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及潜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山前平原地区水资源转化和开发利用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趋势,可以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3个阶段:地表水开发利用阶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和可用水资源的经济利用阶段。3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交叉,较客观地反映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层次随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规律和过程。其中节水实际上在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都要贯彻,但第三阶段的经济用水内涵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特别是在灌溉农业上,包含摆脱传统观念和进行变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根据调查和计算,干旱地区现净用的水量仅160×10m3,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8%,还处在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阶段;如完成第一阶段,可用水量能增加91%,完成第二阶段,则可增加216%,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特点和存在的环境问题,以阴山北麓化德县七号乡小公勿素村为试点开展了以草地建设为中心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以草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人工灌丛草地、改良退化草场、建立饲草料基地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试点建设证明,草地建设是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