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不同模式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异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依照法律法规,通过沟通和协商,促使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制度,是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需要说明的是,劳动争议调解不同干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在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也不同于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尽管部属干诉讼外调解。法院调解是法院对受理的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进的调解,是诉讼内调解。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调解作出了专章规定,从立法的层面给予了调解工作以重要地位。在劳动争议处理中,调解是成本低、效果好的解决方式;调解体现了便捷、平和、互利的特点。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应该加强调解工作,做好进入仲裁程序之前的各种调解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调解协议的效力保障等,是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从浙江省东阳市劳动仲裁院获悉,该市2010年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方法,推出“简易案件案前调节机制”、劳动仲裁工作“五步法”、能办推定工作法,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成效显著。去年劳动仲裁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51起,其中调解226起,劳动仲裁调解案占处理案件的90.04%,全年通过调解处理群体性争议8起,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有效地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发挥大调解在化解劳动争议、依法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姜堰市积极构建组织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一站式”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整合处理劳动争议的各职能部门与司法机关的力量.于2009年11月搭建起劳动争议调处。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便民服务.制定调解先行、调处并重、适时裁决的柔性调处机制,为广大职工和企业提供周到、快捷。便利的劳动争议调处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科学》2008,(2):F0002-F0002
1月21日,劳动保障部召开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电视电话会议,雕成平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杨志明副部长主持会议。会议对学习、宣传和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科学》2009,(2):61-63
为深入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积极应对当前企业劳动争议增多的问题,及时有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现就进一步做好调解仲裁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调解方式解决劳动纠纷,是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案件调解的技术步骤和工作技巧,往往决定着调解成功率的高低。本文从调解实践经验的角度来探讨劳动争议调解的技术步骤和工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员的劳动法律法规理论知识水平和组织调解劳动争议工作的能力,把企业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在基层,解决在萌生状态,河南省镇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县培训中心举办了首期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班。对168名基层调解员进行了《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科学》2009,(10):35-36
今年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之年。面对上半年劳动争议数量居高不下、新型疑难案件比例上升、处理难度日益增大的严峻形势,广东省东莞市制定出台了《近期劳动仲裁突出问题的操作指引》,扎实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探索实践有东莞特色的调解仲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于今年正式实施,着重建立推动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建议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网络和预防在先的工作机制等办法,来提升企业自主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发挥工会在劳动争议调处中的作用,依法及时化解矛盾,把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工会履行其基本职责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造成目前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虚化,无法发挥好劳动争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所以,迫切需要重新构建我国新型的劳动争议调解体制,充分发挥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根据劳动关系的特性与国际惯例,解决劳资纠纷最好的办法是创建一种机制或提供一个平台,促使双方沟通而达成一致。这种制度仅仅依靠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条文是存在局限性的,因为法律本身刚性多于柔性,在追求公平、公正结果的同时,在很多时候却不能重新激活已消亡的劳动关系或修复破损的劳动关系。而调解解决纠纷则更多的体现柔性。因此强化调解,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我国的现行体制中,虽将调解作为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但未规定为必经程序,从制度上首先就忽略了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使解决纠纷的渠道过于单一与狭窄,不能起到及时、快速、简便化解纠纷的作用。尤其是目前调解渠道单一、资源短缺,立法时应予以完善。要整合资源,重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 以北京市为例。劳动争议案件仍然呈现出调解率低、上诉率高的特点。据统计,2006年,全市法院共新收一审劳动争议案件6828件,审结6805件,调解775件,原告撤诉1240件;全市法院共新收二审劳动争议案件2883件,审结2883件,其中调解206件,撤诉248件。2007年1月至7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科学》2009,(4):13-14
为应对当前劳动争议处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规定,江苏省泰州市全面推行基层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建设。2008年4月在姜堰市试点,9月份在全市全面推开,通过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全市基层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预防争议、减少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劳动关系层面,将会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态势,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体系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的力量,将劳动人事争议解决在调解阶段。建立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网络;完善与规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建设;加强调解工作宣传和调解员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同程度地反映到劳动关系中来.劳动关系也呈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案情日益复杂、影响越来越大。为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8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劳动保障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75%的劳动争议案件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文珍:去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1次会议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是2007年出台的第三部劳动保障方面的重要法律。对此社会各界非常关注。有学者评价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重要性不亚于《劳动合同法》,因为《劳动合同法》以及《就业促进法》等实体法实施后出现的争议,要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部程序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国外。劳动争议调解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种运作机制:——劳资双方自愿调解;——政府参与的调解;——紧急调解;——法院调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科学》2009,(4):12-13
首钢总公司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早在2003年就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解中心运行5年多来,在预防争议,快速处理争议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首钢总公司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以协商的方式,说明劝导双方互谅互让,并且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争议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