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劳动科学》2010,(1):59-6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切实发挥调解在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11,(6):F0002-F0002
5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总结“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三年来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十二五”时期的形势任务,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科学》2011,(2):57-57
为全面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及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情况,研究、交流和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争议处理效能,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我司拟在全国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点问题"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科学》2009,(2):61-63
为深入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积极应对当前企业劳动争议增多的问题,及时有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现就进一步做好调解仲裁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科学》2011,(3):54-54
为全面了解《劳动争议调熊仲裁法》贯彻实施及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情况,研究,交流和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争议处理效能,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我司拟在全国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点问题”论文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劳动关系层面,将会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态势,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体系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的力量,将劳动人事争议解决在调解阶段。建立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网络;完善与规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建设;加强调解工作宣传和调解员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科学》2012,(2):64-64
为及时公正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之规定,结合我省劳动人事争议实际办案情况,现就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3月底向各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两基”建设年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制度设计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探索新时期调解仲裁运行机制上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施行和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推动了新时期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朝着法律适用统一、办案机构统一、办案规则统一的方向发展。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贯彻实施该法,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并且正在抓紧制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各地仲裁、司法部门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采取积极措施,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已经针对一些具体的操作问题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同程度地反映到劳动关系中来.劳动关系也呈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案情日益复杂、影响越来越大。为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8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劳动保障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75%的劳动争议案件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劳动科学》2011,(6):14-1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确立和显现了中国式的"行政主导、多方协作、调解优先、快捷处理"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体制特点。但是,法律实施中还有薄弱环节,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和反映出一些突出问题。因此,要加强规划和指导,整合调解资源,发挥综合效能;加强仲裁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争议处理效能;建立仲裁和诉讼有机协调机制;加强服务和引导,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人事争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从浙江省东阳市劳动仲裁院获悉,该市2010年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方法,推出“简易案件案前调节机制”、劳动仲裁工作“五步法”、能办推定工作法,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成效显著。去年劳动仲裁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51起,其中调解226起,劳动仲裁调解案占处理案件的90.04%,全年通过调解处理群体性争议8起,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有效地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科学》2009,(10):35-36
今年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之年。面对上半年劳动争议数量居高不下、新型疑难案件比例上升、处理难度日益增大的严峻形势,广东省东莞市制定出台了《近期劳动仲裁突出问题的操作指引》,扎实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探索实践有东莞特色的调解仲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科学》2014,(4):63-6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规范化,促进调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调解组织工作效能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现将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等工作规范予以印发(见附件),请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发挥大调解在化解劳动争议、依法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姜堰市积极构建组织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一站式”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整合处理劳动争议的各职能部门与司法机关的力量.于2009年11月搭建起劳动争议调处。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便民服务.制定调解先行、调处并重、适时裁决的柔性调处机制,为广大职工和企业提供周到、快捷。便利的劳动争议调处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方便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法行使仲裁权利,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案、快办案、快结案,体现公平、效率,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办法》、《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简易程序》《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实施便民劳动仲裁意见》.山东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将在案前调解、立案、审理和仲裁文书的制作与送达等全过程中实施19条便民措施,为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更多的仲裁便利和知情权,体现劳动仲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是江苏省无锡市经济和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时期.也是无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按照“劳资两利、劳资和谐,劳资共赢”的原则,无锡市建立了广渠道、多层次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与网络。2010年.全市各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共调解争议17153件,占全市年内处理案件数的75.3%。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完善调解机制的路径,实施案前调解,取得了调解工作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劳动关系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而劳动关系和谐,关键在于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近几年来,镇江市各级仲裁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处理了大量劳动人事争议,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开放式、多渠道”的调解格局亟待破题。鉴于行政调解在劳动争议多渠道调解中的关键作用,有必要总结各地构建劳动争议行政调解制度的经验,借鉴国际上行政调解的通行做法,尽快起草制定《劳动争议行政调解办法》,从国家层面明确劳动争议行政调解的组织构架、人员组成和工作程序,加快推进劳动争议行政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