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得了2017年资阳市典型污染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参照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手册建立了基于排放因子法和物料衡算法的资阳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行业排放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资阳市SO2、NOX、CO、PM10、PM2.5、VOCs、NH3总排放量分别为3.58kt、13.91kt、94.91kt、25.51kt、8.67kt、23.84kt和46.44kt。SO2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NOX排放主要来自移动源;CO排放主要来自工业过程及移动源;PM10和PM2.5、排放来自扬尘源和露天秸秆焚烧;VOCs主要来自溶剂使用源;NH3主要来自农业活动。资阳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布在工业点源较为集中的雁江区和安岳县,乐至县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四川省环境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到宜宾市2014年VOCs排放量,同时估算了各污染源臭氧生成潜势。宜宾市各污染源2014年度排放VOCs共3.2万t,最主要的排放行业是工业过程源、道路移动源及溶剂使用源,分别占37%,22%和16%。宜宾市的臭氧生成潜势总量为9.5万t,移动源的贡献率最高,达37%,其次工业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分别贡献21%和17%。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面的实地调研,获取了广安市2016年各典型污染源的活动水平数据,以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手册为指导,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广安市2016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广安市SO_2、NO_X、CO、PM_(10)、PM_(2.5)、VOCs、NH_3总排放量分别为31 706 t、28 084 t、115 874 t、56 415 t、19 710 t、24 774 t以及39 484 t。SO_2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NO_X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和移动源;CO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民用燃烧源及移动源;PM_(10)和PM_(2.5)排放来自工业源、扬尘源和露天秸秆焚烧;VOCs主要来自工业源、移动源以及溶剂使用源;NH_3主要来自农业排放。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绍兴某化工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精准化监管,有效降低臭氧污染,利用装载单质谱仪与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的走航车对绍兴市某化工区进行126次走航监测。通过VOCs总量实时监测,异常点位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掌握该化工区大气VOCs污染状况,确定VOCs重点污染区域,选取臭氧前体物作为VOCs管控的关键因子。通过臭氧生成潜势分析,筛选出6个臭氧生成潜势较大区域和7种贡献较高的物质,作为重点监管区域与臭氧生成贡献优控因子,结合污染源调查结果,确定化工区内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行业、化学农药制造行业是主要的排放源;建议加强上述物质和区域行业的日常监管,降低臭氧前体物的排放,从而帮助环境监管部门实现精准化监管,减少大气臭氧污染,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冯程  肖况  贾凤菊  李琳 《四川环境》2023,(1):114-120
成都市2020年4月15~16日和4月28~5月6日分别发生了细颗粒物(PM2.5)污染过程和臭氧(O3)污染过程,利用2020年4月13~5月10日成都市区5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小时数据,研究两次污染过程中VOCs对PM2.5污染和O3污染的影响。通过计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以及使用比值分析法,探讨成都市VOCs优先控制物种及来源。结果表明,污染时段VOCs浓度较清洁时段均有所升高,但烷烃占比有所下降。污染时段的OFP和SOAFP较清洁时段均有所升高,间/对二甲苯和甲苯对SOA生成和O3生成贡献均排名前列,控制这两种组分的排放是成都市控制O3和SOA前体物的有效途径。比值分析结果得出,VOCs气团受本地排放影响较大,PM2.5污染时段和清洁时段的VOCs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较多,O3污染时段的VOCs除受到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以外,还受溶剂使用的影响。作...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空气自动站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沙市空气自动站周边3 km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获得了该地区2015年储存运输源、废弃物处理源、工艺过程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农业源、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移动源8个源类的活动水平数据。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为依据,建立了2015年长沙市空气自动站周边3 km区域NH_3、NO_x、PM_(10)、PM_(2.5)、SO_2、VOCs等6项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5年长沙空气自动站周边3 km内,8类大气污染源排放的NH_3、NO_x、PM_(2.5)、PM_(10)、SO_2、VOCs总量分别为53.65t、4 899.35t、1 846.09t、6 257.75t、989.49t、4 383.31t。NH_3、NO_x、PM_(2.5)、PM_(10)、SO_2、VOCs排放量最大的源分别是农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扬尘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98.45%、84.24%、60.82%、85.90%、97.33%、49.88%。优化道路交通、减少燃煤、减少建筑工地扬尘排放可促进长沙市空气自动站周边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7.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臭氧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分析2018年8月19日至22日在湖南省某地区开展的VOCs在线连续监测发现,VOCs浓度大小依次表现为烷烃烯烃芳香烃。进一步分析相关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得知,芳香烃、烯烃是臭氧生成的主要贡献源。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在监测期间涂料和溶剂使用、汽油车尾气排放为两大主要的污染源,结合风向分析,污染源主要来自监测点位西南方向的汽车产业园和高速公路车流。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市武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武侯区生活源餐饮、干洗、汽修和医院4个行业数据,采用排放因子和物料衡算法,建立了2016年成都市武侯区生活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并完成了空间分配。结果表明:武侯区生活源VOCs排放量为154.891 t/a,其中餐饮、干洗、汽修和医院VOCs排放量分别为107.070 t/a、39.340 t/a、8.295 t/a和0.186 t/a,餐饮为最大的生活排放源。空间分布上,人员集中、企事业单位密集以及人流、车流量大的片区VOCs排放量更大。为提高清单的可信度,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排放清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差异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弄清石化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分布情况及其对周边大气的影响,采用真空罐采集/预冷浓缩富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质谱法,对某石化园区大气中119种VOCs的组成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石化园区大气中烷烃、烯烃及含氧化合物占据主导地位,三者分别占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42.85%、21.50%及27.44%,采用最大增量活性浓度(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MIR)算法计算三者对该园区大气臭氧生成的贡献率分别为8.87%、59.72%、26.43%,另外,通过对比不同点位及高度大气中VOCs组成发现,不同种类的VOCs在0~50m高度范围内的分布特征不同。本研究结果为石油化工行业VOCs排放的监测监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GC-FID/MS)在成都市市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分析了VOCs浓度水平、组分构成、日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PMF模型和排放清单法对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VOCs小时平均浓度为7610~(-9),最高浓度为26210~(-9),最低浓度为14.810~(-9);监测物种类别中烷烃类占VOCs总体积浓度为38%,炔烃为17%,芳香烃为15%,烯烃为13%,卤代烃为9%,含氧(氮)类化合物为8%,浓度前十的物种分别为乙烷、乙炔、乙烯、丙烷、甲苯、己醛、二氯甲烷、苯、正丁烷和异戊烷,占总浓度的70%以上。烷烃、炔烃、烯烃、芳香烃在8点~10点间均出现浓度峰值,芳香烃、卤代烃以及含氧(氮)化合物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凌晨2点~5点;最低浓度则均出现在下午17点左右。基于PMF的方法,VOCs的来源解析结果为工业源贡献32%,机动车贡献26%,生物质燃烧贡献22%,溶剂源贡献7%,油气挥发贡献6%,本底混合源贡献7%;基于排放清单法,2015年成都市VOCs年排放量为36.9万t,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分别贡献32%、32%、30%。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大气中O3污染水平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夏季成都市区大气中O3的监测结果,对大气中O3的浓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与2001年夏季成都市区的监测结果比较,分析臭氧污染水平的变化。结合同期NO2、VOCs监测结果,研究O3与两种前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成都市区O3浓度呈上升趋势;O3浓度与NO2浓度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消耗NO2型光化学污染。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空气中臭氧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臭氧(O_3)浓度变化与天然源、移动源和点源的排放量存在某些隐含的关联。根据臭氧浓度变化的特性,基于污染源在线排放数据、气象监测数据以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构造特征,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逐小时臭氧浓度预测。该方法不仅充分利用了臭氧浓度变化时序数据,而且考虑了气象条件变化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将点源排放氮氧化物这一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纳入模型考虑。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前后(2017年8月31日至9月9日),运用该方法对厦门市溪东、洪文、鼓浪屿和湖里中学四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的臭氧小时浓度平均值进行滚动预报,比较准确地模拟出臭氧浓度的日周期性变化,同时对峰值和低谷能够进行较为有效的捕捉和刻画。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臭氧日最大八小时浓度平均值进行评价,四个站点均取得了90%的预报等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TH300B对2020年8月12—17日南通市典型臭氧污染过程中VOCs排放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南通市此次臭氧污染过程主要受VOCs排放影响,污染中VOCs体积浓度均值为23.44 ppb,较污染前下降了12.0%,其中芳香烃体积浓度占比下降幅度最大,较污染前下降23.4%,OVOCs体积浓度绝对值下降最大,较污染前下降1.42 ppb。污染中,VOCs总OFP贡献为162.0μg/m3,较污染前下降22.2%,OPF与臭氧的日变化呈明显的相反关系,关键活性物种为甲苯、乙烯和异戊烷等。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油气挥发、涂料和溶剂使用、天然气源对VOCs的贡献占比分别为38.6%,35.4%,9.5%,8.8%和7.8%。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4年南充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试与统计年鉴等获得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估算建立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道路机动车保有量为877 197辆,摩托车、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占比分别为61.8%、29.9%、8.3%。道路移动源CO 39 631.2t,NO_X26 448t、VOCs 20 544t、HC 3 648t、PM101 777t、PM_(2.5)1 600t、SO2391.7t,主要污染物为CO、NO_X和VOCs。柴油重型载货汽车、柴油轻型载货汽车、柴油大型载客汽车是NO_X、SO2、PM10和PM_(2.5)主要排放源,普通摩托车、其他燃料小型载客汽车是CO、VOCs主要排放源。普通摩托车和汽油中型载货汽车是HC主要排放源。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总量NO_X2 322t,CO 1 173t,HC 657.2t、PM 467.7t、PM_(2.5)252.9t、VOCs 179.8t。农业机械对CO、PM_(2.5)、PM、THC排放贡献率高,分别为49.5%、50.2%、48.3%、30.0%;工程机械对NO_X、PM_(2.5)、PM、THC的贡献率高,分别为51.4%、40.3%、38.9%、39.3%;船舶对VOCS排放贡献为90.3%。顺庆、高坪、嘉陵的CO、NO_X、THC、PM排放贡献率较高,蓬安VOCS排放贡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焦炭年产量处于长期增长状态,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焦化行业VOCs废气具有成分复杂、排放节点多,毒性强等特点,且挥发性有机物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前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主要针对VOCs的来源、排放特征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为VOCs治理技术发展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臭氧浓度的升高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是大气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珠三角地区工业体系发达,VOCs的生产及使用企业众多,由于VOCs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排放条件多样,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VOCs废气实用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油气田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要求、排放系数、可行技术及相关治理费用进行梳理总结,为我国油气田VOCs排放标准、排污许可申请技术规范、污染源核算技术指南等制定以及油气田企业VOCs治理提供借鉴。美国新建污染源控制标准主要对油气田油气井完井、储存、气动阀、气动泵、压缩机、设备泄漏、无组织逸散等VOCs污染源提出管控要求。参照我国当前石油化学工业VOCs管控理念,可将上述污染源归为设备和管道组件密封点、物料转移和输送、工艺无组织、储存4个源项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18.
臭氧是光化学反应的重要产物,反映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空气中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2021年嘉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结果与相关气象资料,统计了嘉兴市区近地面臭氧污染分布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气象要素及前体物NO2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分析了不同VOCs组分对臭氧生成重要性评估。结果表明,2021年嘉兴市区臭氧浓度月度变化呈“M”型,超标主要出现在5~9月;日变化呈单峰型。臭氧浓度与气温为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均为负相关,降水有利于臭氧浓度的降低。白天当风向为西南、南或东南风,风速大于4m/s时,臭氧浓度较高。NO2与臭氧显著负相关,VOCs中芳香烃对臭氧生成潜势最大。综合现有研究,气象要素及NO2对嘉兴市区臭氧污染的影响不可忽略,芳香烃对嘉兴市区臭氧生成贡献显著,是臭氧污染优先治理的重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成都市老旧小区、高层电梯住宅等不同居民住宅类型的油烟进行监测,得到不同时段PM2. 5和VOCs的排放浓度特征,并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到成都市PM2. 5和VOCs的单户年平均排放量。成都市本次PM2. 5浓度在0. 028~0. 745mg/m3,高层住宅单户平均年排放量为0. 047 kg/a,老旧小区单户平均年排放量为0. 222 kg/a; VOCs平均浓度在0. 856~3. 695 mg/m3之间,高层住宅单户平均年排放量为0. 355 kg/a,老旧小区单户平均年排放量为0. 491 kg/a。  相似文献   

20.
油气田开发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来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源强产生角度,重点研究了油气田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项目开发建设期和油气生产期的排放来源,即开发建设期污染源主要为钻井过程中、柴油机燃烧产生及井喷事故排放的VOCs,油气生产期有组织排放及无组织挥发的VOCs。探讨了其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的措施,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升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