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在生态系统与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形成了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特别保护海岛等组成的保护地体系。在生态空间保护方面,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以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主体的生态保护红线技术体系,成为我国新世纪一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并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在保护机制上,于2015年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并开展试点示范。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概要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2.
千亩湖     
北京市首个湿地公园———朝阳坝河千亩湖工程日前正式开工建设。这是近年来北京市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的一个缩影。 北京市有湿地资源约5万公顷,湿地内有高等植物312种,鸟类152种,鱼类76种。保护和恢复湿地,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战略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先后通过了《北京市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北京市湿地保护建设工程规划(2001—2010年)》和《北京市湿地保护建设实施方案》,湿地保护取得丰硕成果。 建设与恢复同步。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地)6个,面积2.02万公顷,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镇新立湖湿地公园的水源水质、水岸、鸟类及其栖息地生境以及湿地文化等方面的保护管理等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成因(包括水质超标、水量降低、湖体底泥堵塞、围垦养殖蟹塘、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金投入不足等),提出对策和措施建议,为更好地发挥湿地功能、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而又脆弱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然而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生物多样性资源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将维护生态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相似文献   

5.
郊野公园作为城市自然保留地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自然保留地(urban natural reserved area)是指城市地区范围内具有一定面积的自然或近自然区域,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乡土物种保护和保存复杂基因库等重要的生态功能。郊野公园作为城市自然保留地的重要组成,在生态、游憩、乡土植物、研究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分析了郊野公园在这些方面的价值,并介绍了香港的郊野公园建设,最后对郊野公园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香港环境教育中心——米埔自然保护区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达成的《拉姆萨尔湿地公约》,旨在保护及推广善用湿地,是国际上第一个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全球性公约。1992年7月31日中国正式加入该《湿地公约》,其后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青海鸟岛、海南东寨港等6个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5年3月6日,米埔及后海湾内湾共1500公顷的湿地正式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米埔自然保护区分5个区域:·核心区:主要为自然生境,不受任何人类干扰。·生物多样性管理区:该区严格管理,主要开展一些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育及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7.
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桂香  李幸福 《青海环境》1996,6(3):124-126
青海省有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47088.1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4%。加强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完善网络建设,更好地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我国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国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中央财政安排湿地保护投入5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了2.4倍。目前,我国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全国已有国际重要湿地49处、湿地自然保护区602个、湿地公园1 000多个,自然湿地保护率由十年前的35%增加到现在的46.8%,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其他保护形式互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这种矛盾在自然保护区中的体现尤为明显.世界11%的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样面临着以上问题.作为 "世界重要湿地"的成员单位、国家级林业科普基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新疆的生态脆弱区,该区域是否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论证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得出该区域目前尚处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期准备阶段,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其发展必须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1.
干亩湖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4,14(3):57-57
北京市首个湿地公园——朝阳坝河千亩湖工程日前正式开工建设。这是近年来北京市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的一个缩影。北京市有湿地资源约5万公顷,湿地内有高等植物312种,鸟类152种,鱼类76种。保护和恢复湿地,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战略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先后通过了《北京市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北京市湿地保护建设工程规划(2001—2010年)》和《北京市湿地保护建设实施方案》,湿地保护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绿色视野》2012,(9):33-35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地和物种基因库,它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本底”的信息资源。自然保护区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可探寻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可行性。同时,自然保护区还是对社会公众进行资源与环境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是普及生态学知识的环境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3.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质和环境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锐,一些地方对保护湿地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甚至在沿海滩涂红树林地挖塘养虾、养鱼,破坏了湿地资源。湿地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安徽省的湿地资源状况如何?安徽生物工程学校副校长、水产高级工程师吕友保将就相关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问:《湿地公约》的作用是什么?答:1971年,前苏联、加拿大等国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关于特别…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环境》2003,13(1)
20 0 3年 1月 2 8日 ,备受人们关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标志着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也是欧亚大陆上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 ,发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面积最大的高寒湿地、高寒荒漠等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对全球大气、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 1 5 2 3万km2 ,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2 1 % ,行政区涉及玉树、果洛、海南、黄南 4个自治州…  相似文献   

15.
程开元 《环境教育》2006,(11):13-16
我国自然保护区经历了数量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功能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历程。五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健康发展,对保护国家战略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自然保护区这一话题,本刊记者对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司副司长朱广庆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长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多重价值.长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不但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存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分析了长江源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区域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保护长江源区生物多样性的对策措施:①加强对长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②适当控制人口数量,进行必要的生态移民;③加强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④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严禁偷猎、盗采野生动植物;⑤在保护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新疆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新疆在资源开发中遇到的矛盾,提出了今后新疆在保护区建设中应慎重再建设大面积自然保护区,按照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原则,既要把确实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好,又不能划出很多很大的禁止开发区,要使自然保护和经济开发相协调;加强和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评审制度;加大保护区的调查科考和勘探力度,摸清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分布情况,合理调整保护区规划,以解决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路及今后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和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进展,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持总体稳定。本文回顾了近20年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发展历程,分别从国土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重点领域总结了主要进展和成效。面向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着力点,对新时期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提出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摸清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基本状况,按照环保部统一要求,不久前,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主持开展了一项对全省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调查,现课题已顺利结题,并通过了环保部自然司、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验收。此次调查结果为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了基础依据,同时对保护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10年运行回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成都市活水公园是1997年建成的世界上首座以展示"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和"仿峨眉山亚热带自然植被"为主要内容的、以水保护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它所展示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程,现己正常运行了10年。本文通过回顾10年来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工程设计、建设与运行的经验,结合当前己建和在建的人工湿地工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供从事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