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三峡库区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库区发展生态农业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剖析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种种优势和制约条件,最后指出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互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发展有赖于都市农业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农民增收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采用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视为复合系统,从静态机制和动态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论证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在追求经济持续性上协同,农民短期收益最大化与都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竞争,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关键在于可持续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机制可以使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协同达到良性互动,都市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良性互动的基本策略。文章最后总结了实现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互动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其根本任务是节能降耗,减少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以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本文在低碳发展时代背景下,采用多学科交叉及其理论分析方法,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低碳农业应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在农业发展形态。低碳农业发展应树立持续性、协调性、公平性目标;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有序利用原则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保护机制、生态修复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从树立农业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完善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责任,以促进农村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现代农业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区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由加拿大生态学家William Rees和他的学生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以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岳西县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69494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71222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076280hm2,岳西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同时,通过与全国平均生态足迹比较发现,岳西县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基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的资源利用效益低、生态成本高的发展状态。对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供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岳西县简单粗放的农业经济模式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才是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地处亚热带,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近年来,广西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移民工程是近年来移民和生态环境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是在生态脆弱性地区面临"生态"和"贫困"双重短板下,基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而形成的一种由政府主导的系统的保护生态和扶贫的专项工程,着重实现生态脆弱性区域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而实现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安置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生态移民工程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生态移民工程中的生态可持续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生境破碎化、生态移民工程和生态福利绩效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反馈机制,并以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为例对移民前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仿真模拟。对模型进行的结构适合性和行为一致性检验表明,模型真实有效地反映了生态移民工程中生态系统的实际系统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调整生境破碎度指数、生态移民环境保护投资、生态恢复因子和生态发展因子四个政策变量的取值,从而设定了六种模式以进行生态移民生态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模拟。政策模拟的结果显示:政策模式1~6反映了生态移民环境保护投资的增加,有助于降低生态移民区域生境破碎指数和提高生态福利绩效;政策模式3~6反映了生态移民环境保护投资应侧重于移民迁入地的生态发展投资,适当降低移民迁出地的生态修复投资比例;政策模式5~6说明了生态移民环境保护投资运作效率,影响生态移民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生态移民环境保护投资力度,调整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生态投资比重对于实现生态移民生态系统重建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提高生态投资运作效率是促进生态移民工程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最佳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中关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 ,我国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其中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对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基础作用 ,与大开发中的若干战略举措的顺利实施及效果息息相关 ,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农民收入、退耕还林、结构调整等问题 ,对其进行认真思考 ,明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使之相互促进 ,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内在统一和协调。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 ,它在农业生产系统流程中属于输入要素 ,为农业发展提供物质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年来 ,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 ,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 ,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 ,采取合理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确保 2 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及其保护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全球农业生产覆盖全球25%~30%的土地面积,约50%的可利用土地已经被农业占据。如果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脆弱区的系统服务功能得不到恢复与保护.那将会拖全球环境保护的“后腿”。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中必须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农业生产“两手抓“。因此.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维持应该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不仅要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产品功能,更要恢复和维持其各种维持生命的间接服务功能。本文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表现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各项服务功能的恢复与维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按提供产品的类别,乡镇尺度空间由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组成,这3部分空间共同承载着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坚持生态保护对发展的约束与支撑功能并存的理念,建立以生态约束为前提,并与开发建设协同推进的分区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及应用模式,是生态文明战略下空间功能分区的有益探讨。以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为案例,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通过对生态约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等建设开发适宜性的单项与综合评价的集成,构建生态、农业和建设空间布局的总体架构,实现了街镇空间功能的整合与科学定位;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设区等四大类功能区,并提出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产业发展导向,为实施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它的健康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但目前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土地资源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农业污染严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和耕地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对该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制约了农业发展的前景与潜力。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其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对策与建议,为实现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论重庆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重庆市是我国农村面积最广、农业比重最大和农业贫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维护好该市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确保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重庆市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协调发展面I临的主要问题有:尖锐的人地矛盾;巨大的移民和脱贫压力;频繁的自然灾害。提出该市农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通过发展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自然保护区建设相结合,确保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将移民搬迁与地质灾害整治、库区周边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提高国民文化教育水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针对我国国情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必须十分注重在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在全体国民、尤其是在各行各业的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中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业现代化不可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从实际出发,吸收欧美等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及教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利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技术和国外的高新技术,建设符合国情的非传统农业现代化,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农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资源评价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湖南农业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以往的农业资源评价思路、评价方法与手段、评价指标体系等也与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宜,农村与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更为新时期的农业资源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与要求,很有必要以新的视角和理念、先进的方法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查清农业资源家底的情况下,重新对湖南农业资源利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从评价指导思想、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湖南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利用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和资源丰度指数模型等评价模型从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丰度等两个角度对湖南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与湖南农业资源实际相吻合的评价结论,并根据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从正确处理耕地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立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实行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强化农业资源利用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湖南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长江上游干流区持续发展保障工程主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上游干流区是我国的重要待开发区域,但开发发展基础甚差,创建支撑开发和促成实现持续发展保障工程体系是首要任务。本区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工程体系包括:建设包括沿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及港口在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丰裕的能源尤其电力供给系统和先进的通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7.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Iran. Using data from Fars province of Ira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us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selecting between the two compet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general tenets of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EM) and De-Modernization (DM) theories. Farmers, environmentalists, board members of rural cooperative, rural women and experts from Fars Agricultural (Jehad-e-Keshavarzi) Organization participated in application of AHP to this study. They applied AHP to determine the priority of DM and EM base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s. Each group determined the priority of the two model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ecological criteria i.e. wise us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duct qual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of Iran, followed by economic criterion employment and social criterion participation.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priority of alternativ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M-base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has a higher priority as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Iran. Readers should sen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paper to BhaskarNath@aol.com with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约束下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决策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晨面临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阎题,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晨的根本途径。区域技术创新决策管理体系是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在阐述技术创新重要作用等基础上。提出了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决策管理体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构建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理论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中着重界定了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特征和创新主体,并提出了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The vulnerable eco-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argets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at we should study more on the vulnerable eco-areas,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 and increas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local peo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economy coordin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cognition of eco-environment features an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vulnerable eco-areas of China, in view of the progres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of the vulnerable ones, taking the transitional areas of farming and pasturing in northeast China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