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两方面介绍德国对家庭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同类电子废弃物的管理提供参考。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管理目标可归纳为三方面:①从家庭产生的废物流中将电子废弃物分离出来;②推动资源再生;③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人体与环境健康损害。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体系的参与者可分为七类,其责任内容如下:①政府机关,联邦级行政机关负责政策制定,有权管理生产者注册,协调与监督回收处理过程,联邦州政府负责颁布地方法规并指定公共废物管理机构;②家庭消费者负责将电子废弃物放入专门的收集容器;③分销者可自愿协助电子废弃物的回收;④公共废物管理机构负责自家庭收集电子废弃物、管理并运营收集场所,并将电子废弃物免费移交给生产者或其代理人;⑤生产者对本企业生产的电子电器设备废弃后的生命终期管理负责,重点是通过独立或联合守法机制来承担电子废弃物的转运、运输、处理与处置的责任;⑥结算机构负责协调与监控电子废弃物的流向,分配生产者的责任份额并监督;⑦处理者应确保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达到法定再循环率与回收利用率。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管理实践呈现出五方面的特点:强调物质循环的管理理念、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保障、清晰的责任分工与界定、以信息流管理为基础的实施机制、重视参与者意见的交流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
国外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运作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是全球应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四种典型的基于生产商延伸责任制(EPR)的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运作体系(即德国、瑞士、日本和荷兰).分析侧重于体系的三个核心内容:政策法规、经济保证机制和利益相关者协调关系.根据运作体系的物流、资金流责任承担方式(集体或独立承担模式)和竞争程度(协作或竞争模式)分析比较各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模式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国外再生资源化体系完善的法规、经济制度值得我国借鉴.但上述体系主要面向回收重量,缺乏环境影响评估和对环保设计的激励.这也是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为建立我国基于生态效益的、经济可行且环境友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之后,日本产业界积极推进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废物再生利用产业尤其受到重视。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并在日本全国初步实现网络化的泡沫塑料再生利用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泡沫塑料再生利用产业的现状日本的泡沫塑料产业是作为产业界的先驱,真正率先实现了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的环境保护带头产业。日本的泡沫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始于1971年,首先,是由家电生产厂家与泡沫塑料(FS)加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有机废弃物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其资源化利用不但能解决自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对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作为典型的有机废弃物,使用IPCC及CDM EB推荐方法学,结合文献及统计数据,估算了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估算其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年平均3 875.56×104t,其中农作物秸秆704.06×104t,禽畜粪便2 846.06×104t,城市生活垃圾325.45×104t;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年平均140.18×104tCO2e,其中农作物秸秆贡献36.69%,禽畜粪便贡献43.23%,城市生活垃圾贡献20.07%。为便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的实现,福建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或建设户用沼气池;避免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并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垃圾处理从卫生填埋向焚烧发电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德国废物管理立法的制度特色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废物排放引起环境退化与污染。资源节约利用和有效的废物管理是循环经济的应有之意。德罾建立了以绿点计划为代表的较为完善的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废物再生利用率居世界首位,积累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有益经验。德国废物管理立法主要有以下制度特色和环境政策蕴涵:“与环境相协调”的环境政策导向,延伸生产者责任,政府与民间社会分工合作的废物管理体制,生产者责任组织的成功运作。立法设定包装物回收、循环利用的目标和时间表,一次性饮料包装的强制性押金制度。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对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状况的考察和我国目前关于循环经济的着干代表性定义的分析,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分析,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生态管理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资源生态管理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循环经济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在全面分析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和生态学原理,阐明了产业生态系统是由企业及其消费群体与其支撑环境构成的一个具有自调节能力的自组织系统。深入剖析了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征,系统分析了产业生态系统中产业群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环境要素(生物、非生物、物质资源)的组成。产业生态系统具有以资源供求为关系的资源网结构,在种类和数量上具有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的特征;市场需求和政策直接影响产业群的种类和规模;分解者的功能是将废弃物收集、分类、再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排放。指出了传统产业系统资源管理中条块分割,产业生态系统资源网不完善以及分解者功能欠缺等弊端。论述了产业资源生态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系统阐述了产业资源流动的生态网络构架。提出了基于循环共生网络系统的资源开采、利用和废弃物排放整体生态管理的新模式,为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了一条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是激励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实现畜禽养殖经济与生态双收效益的有力政策途径。为深入了解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补偿意愿及其意愿受偿水平,本研究基于山东省6市30县(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UTAUT)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与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72. 4%的养殖户愿意接受政府补偿进行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其意愿补偿水平为98. 02元/月·户;②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养殖类型、养殖规模、经济绩效期望、社会绩效期望、知识储备、公共关系、技术便利性是影响养殖户补偿意愿的关键因素;③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社会绩效期望、主观规范与公共关系显著影响养殖户的意愿补偿水平。基于此,为促进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加大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知识普及与技术宣传;②重视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偿政策的优化完善与推广落实;③强化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处理的政府管制与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9.
试论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用来分析资源问题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描述了日本以MFA方法表述国家资源投入、废弃物产生和废弃物再生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经验:指出MFA方法将是我国分析评价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使用状况的重要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提出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将为我国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会成为循环经济社会建设中我国与国际比较,找出差距,调整战略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尚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正式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社会资本在农村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鉴于此,本文基于Putnam的社会资本理论,以农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例,基于其"集体行动"与"利他主义"属性,应用T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3个层面的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对农民环境保护投资意愿的影响冲击。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得到了多数农民的认同,68.3%的受访农民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具有投资意愿,且意愿投资水平为8.46-12.39元/月;2社会资本变量中对农民环保投资意愿的贡献度大小排序依次是制度信任公民参与网络人际信任互惠规范;3人力资本中的文化程度、物质资本中的家庭纯收入、控制变量中的是否兼业、是否为村干部对农民环保投资意愿均表现出积极的作用;4要缩小私人投资与社会最优投资之间的差距,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上的统一,需要政府或宏观经济管理者在制度安排上向其倾斜: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或舆论引导提升农村的社会资本水平,增进农民对"信任互助"、"团队合作"的认知;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改变民众对法规持有的"法不责众"态度;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速水-拉坦诱致性变迁理论,本文构建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技术和相关实践发展于一体的分析框架,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的演进阶段以及相关技术发展和相关政策演变的规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禽养殖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劳动、生态资源等投入要素以及养殖废弃物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从而诱致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变迁。相关技术变迁的主要特征为:以沼气为纽带,走递进式的发展路径。随着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以传统厩肥处理方式为绝对主导的阶段、沼气发酵利用和厩肥处理并行阶段、以沼气利用方式为主导的阶段、沼气发酵技术完善以及处理方式多元化的阶段。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政策的演变看,在要素价格变化、相关技术和实践的推动下,经历政策匮乏期、政策奠基期和政策发展期3个阶段,相关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可执行性逐渐增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的调控更加规范,同时也逐渐接近保护环境、实现生态正义的目标。不过,目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还存在着技术发展面临产业化困境、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应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予以完善: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协调相关政策,健全政府各部门间的沟通机制,完善相关行业标准;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特别重视发挥养殖主体的作用,促使相关各方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原本为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农业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样。大量农业废弃物累积,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污染并威胁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将其加工转化对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成为了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多样新型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应用进展情况,对其资源化利用进行总结分为5个方向:即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及工业原料化,并进行分析究竟采用何种利用方式,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适宜的综合选择,使技术上向机械化、无害化、资源化、高效化、综合化发展,产品上向廉价化、商品化、高质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靠拢。物尽其用、变废为宝、高效利用废弃物达到消除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第四产业:兼论废物再利用业的培育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三种生产理论 ,论证了废物再利用是世界系统物质循环畅通的关键环节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 ;提出了将废物再利用定义为一个新的产业门类 (第四产业 )的主张 ,并对培育该产业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成为资源供应的又一重要来源,关于其回收潜力的研究则是再生资源有效再利用的重要前提。本文建立了汽车产品在生产-消费-报废-排放全过程物质代谢的动态分布模型,基于威布尔分布密度函数构建汽车寿命模型,并进一步建立汽车消费量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预测模型。利用1990-2010年我国轿车、客车、货车消费的相关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分别从国家、区域两个层面预测了汽车报废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并探讨了三种类型汽车消费比例及各类型汽车平均寿命的改变对其报废量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的影响。据预测,2020年当年将产生废旧汽车近1 400万辆,再生资源回收潜力约3 100万吨;其中我国东部地区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潜力超过全国的50%。不同类型汽车消费比例的变化或汽车使用寿命的延长均对再生资源总量及回收年限均产生影响,在进行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及资源化利用等园区、基地规划时应予以充分考虑,以实现产能的匹配及再生资源的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的管理问题比技术问题更加突出,选择适宜的组织管理模式尤其重要。融合了效果分析、效率评价和适应性分析,尝试构建一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综合评价框架,并选择太湖流域4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进行方法例证。研究表明,传统的养殖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应用于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时面临着经济效率低、适应性差难题;农村废弃物处理中心、种植企业和有机肥企业的参与可以改善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率;综合考虑效果、效率与适应性,种植企业、有机肥企业主导型模式的适宜推广范围更广。应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养殖产业关系、污染治理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投入能力等,灵活组合应用不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始终是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养殖户畜禽废弃物的处理现状与行为特点,分析影响养殖户废弃物处理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对山东省6市30县(区)养殖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UTAUT理论分析框架与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绩效期望、主观规范、养殖劳动人口、养殖数量对养殖户选择直接还田、堆肥发酵、沼气发酵以及鲜装出售4种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均有显著影响。②家庭年收入正向影响养殖户选择直接还田的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③养殖户通过堆肥发酵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受其知识储备、社会因素、养殖规模的正向影响以及性别与婚姻状况的负向影响。④利用沼气发酵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受到养殖户年龄的负向影响以及养殖收入比例与环境便利性的正向影响。⑤对直接还田、堆肥发酵、沼气发酵、鲜装出售方式处理畜禽废弃物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主观规范、养殖规模、经济绩效期望与养殖劳动人口。据此,为促进养殖户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推动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强化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宣传推广,提升养殖户相关理解与认知水平。②制定合理的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贴政策,增加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激励性。③加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技术研究与积极推广,提高讲座或培训内容的实用性。④完善畜禽粪污治理的有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与政策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葡萄酒生态产业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酒产业链是由葡萄种植者、葡萄酒生产者、消费者、资源回收者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以产区生态为条件,以葡萄种植为基础,以葡萄酒生产及其副产物资源利用为保证,使产业链条中一个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废物为别一个产品的生产原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体现了生态的统一性和资源的耦合性,形成了高效生态产业链。本文阐述了葡萄酒产业所具有生态产业链的特征,系统分析了葡萄酒产业链条中资源投入、新资源产出及其循环利用情况,重点对葡萄酒皮渣酿制白兰地、榨取葡萄籽油、提取葡萄红色素,多酚类产品、酿醋、配置饮料和基肥等产业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以期转变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促进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是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模式,从微观企业层面入手,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基准流程,引入能量输入与环境输出参数,建立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效果量化核算模型,评估再生产品的节能减排经济成效,并以吉林省某钢铁企业为例,评估"废钢-电炉"短流程和"铁矿石-高炉-转炉"长流程的能源、环境、成本差异,辨识影响废钢再循环节能减排效果的主要因素和重要环节。结果显示,再生钢铁全生命周期与原生钢铁全生命周期相比,节能588.48kgce/t,节能率为84%;主要污染物中SO2减排率最高,达92%;CO2总减排1 180.92 kg/t,减排率为67%;总成本却高出198元/t。其中,炼铁工序的节能量和减碳量最大,烧结工序SO2、NOx和烟(粉)尘减排量最大,焦化工序COD和氨氮减排量最大,回收、加工处理、炼钢环节节能量和减碳量以及SO2、NOx和烟(粉)尘减排量均为负。成本方面,再生钢铁生产成本高于原生钢铁308元/t,虽然再生钢铁由于污染减排可节省56元/t的排污费并获取54元/t的碳交易收益,但都不足以扭转电炉炼钢费用较高的现状。因此,国家应在电炉炼钢方面给予钢企及相关企业适当的财税扶持政策,在电价方面给予钢企一定的优惠或补贴,并完善废钢回收加工体系等,以促进废钢循环利用。基于LCA的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效果评估可以实现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环境、成本的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氮素流动过程及特征,评估和比较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生活消费过程造成的环境氮负荷。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社会经济系统的氮素输入总量为993.56×104t,氮素输出总量为732.84×104t,工业固氮、饲料进口和能源消费是新增氮素的主要来源,环境排放是最大的氮输出方式。2011年整个系统向周围环境排放的氮总量为760.99×104t,其中向大气、耕地和水体排放的比例分别占47.24%、19.42%和18.60%,6个子系统的环境氮排放贡献排序依次为农业种植(43.83%)工业生产(16.59%)城市生活(16.14%)畜禽养殖(13.96%)水产养殖(6.08%)农村生活(3.40%)。目前,农田施肥过度浪费、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脱节且废物处理率低、工业行业高耗能高污染以及机动车大量排放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环境氮负荷的主要原因。今后,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及大量农业活动中,农业种植子系统重点应减少肥料使用量和优化用肥结构,尤其是大幅减少化肥投入;畜禽养殖子系统应适当增加规模化养殖废物还田比例,提高废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水平,统筹安排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工业生产子系统应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调整和优化工业能源结构,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境准入;生活消费子系统应在加强生活污染治理、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和能源,制成各种产品供消费,同时把流程废物中无法再利用的部分排入环境。任何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寿命之后,最终必定成为废物排入环境。总之,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把自然资源不断地转化为废物;把有用能源转化为无用能量。资源、能源与废物和无用能量(无用能量的基本形态是低温热能)的本质区别在于熵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