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岩溶水害是威胁矿山开采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以广西武宣盘龙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充水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灰色理论与马尔科夫理论等方法对矿区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含水层为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其富水性中等;岩溶含水层是矿区涌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其他充水水源还包括黔江、大气降雨和地表积水等,主要是通过裂隙、溶洞、采空区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等充水通道直接或间接充水;采用GM(1,1)模型、GM(1,1)残差模型和GM(1,1)-Markov模型对2010—2020年矿区涌水量进行预测,并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其中GM(1,1)-Markov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优,平均相对残差仅为1.96%,并预测得出202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该矿区涌水量分别为825.08 m3/h、867.40 m3/h。该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安全生产和涌突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煤炭开采为人类带来了福利和方便,然而随着煤矿开采的发展,范围的扩大,程度的深入,煤炭开采对其他资源也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影响.郭家湾煤矿属陕西神府矿区新民开采区的规划矿井,随着郭家湾煤矿的开采,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水资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析郭家湾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测计算,探讨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勃牛川水源地的影响,得 出煤矿开采对侏罗系延安组碎屑岩、变烧岩及烧变岩类裂隙潜水及承压水的影响;对于井田内水资源及矿井安全生产、延安组裂隙承压水三段含水层水量等的影响结论,同时为煤矿的长远开采规划和矿区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矿覆岩离层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是制定科学防治水方案的基础和依据。为提高特厚煤层开采覆岩高位离层水害防控的精准性,首先根据离层与开采煤层之间距离及其与导水裂隙带范围的空间关系,判断出特厚煤层开采形成的高位离层位于导水裂隙带顶部附近,并分析了高位离层水涌突的3个基本条件,即相对封闭的可积水离层空间、离层补给水源和下渗的导水裂隙通道;然后在底板突水危险系数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离层突水危险系数的概念,建立了高位离层水涌突危险性评价方法和危险性分级标准;最后采用该评价方法对郭家河煤矿1305工作面顶板离层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郭家河煤矿和崔木煤矿其他工作面顶板离层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郭家河煤矿1305工作面顶板离层突水危险性等级为安全,即不会发生离层突水;郭家河煤矿和崔木煤矿其他工作面顶板离层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突水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可为黄陇煤田特厚煤层开采顶板离层水害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淮南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认识上、管理上、工程技术上加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淮南矿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淮南矿区煤矸石的特性及产生情况,对淮南矿区近年来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实践进行了介绍,结合国内外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现状提出了淮南矿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1淮南矿区资源状况 淮南矿区地处华东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煤层气资源等,具有很高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为淮南矿区历史性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针对淮南矿区矿井水净化处理药剂的投加量高、水处理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开展了矿井水净化处理药剂选择的静态试验研究,试验选取了其水质具有淮南矿区代表性的潘一矿矿井水作为原水,通过投加不同种类的净化处理药剂进行了混凝沉淀静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合投加较为适合;当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40 mg/L和0.2 mg/L时,沉后水上清液浊度持续低于3.0 NTU,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采掘业并工开采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根据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的凯达煤矿为例,就地下水导水裂隙带、地下水影响范围、含水层、居民水井等问题具体分析、并结合产生的影响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水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塌陷积水区是煤矿开采造成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目前它已成为淮南市地表水体的一种特殊组成部分。通过对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概况和利用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塌陷积水区水生生态环境状况和目前的生态状况水体所能支持的功能用途的简单综合评价。发现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水生态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加强对塌陷积水区生态环境的监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淮南煤炭开采土地破坏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会破坏和压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发生较大变化,污染周围环境。淮南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因采煤形成的塌陷地总面积约133km^2,采空区面积约69km^2;形成了34座矸石山,堆体占地面积约1.6km^2。塌陷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煤矸石长期大量堆放占用土地、污染水和大气,已成为制约淮南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淮南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综合治理措施,以利于矿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乌鲁木齐八道湾地区某煤矿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对该煤矿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评估结果为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采用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法和解析法进行预测评估,评估结果为很有可能继续塌陷;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分区评估,将研究区划分为采空塌陷危险性大区、中...  相似文献   

12.
煤层瓦斯压力预测对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层安全开采意义重大。在陈连省等基于量纲分析建立的煤层瓦斯压力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进行量纲分析以及MATLAB数值模拟分析,利用已有的实测数据,针对其所建立的煤层瓦斯压力计算模型进行了重新建模和优化,新模型为整体的一个数学模型,避免了原分段数学模型带来的误差,使得煤层瓦斯压力的预测计算更为准确,可为煤层瓦斯压力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的碳排放,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制定农村减排的相关政策。以渭北“黑腰带”中部白水县地下采煤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定量探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的碳排放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的碳排放(1 639.56 kg C/户)少于非采煤区(1 747.77 kg C/户),前者主要来源于煤炭、薪柴、电能,三类能源贡献了96%以上,煤炭达61.72%;后者主要为薪柴、煤炭、秸秆、电能,较分散多元,整体以薪柴(41.30%)为主。采煤地区农户商品性能源消费 1 443.2 kgce/户,非采煤区为1 014.47 kgce/户,没有呈现用能结构向商品化转变而碳排放增多的状况。碳排放与用能类型、使用数量及排放系数相关,有碳排放的能源使用数量越多,排放系数越大,碳排放量越多。采煤是造成农户生活用能及其碳排放较正常状况下有所差异的根源和主要诱因。应改良用能灶具以提高利用热效,增加沼气等新型用能份额,关注用能的区域差异带来的不同排放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原煤开采环节能源消耗构成和副产物排放的分析研究,提出把煤炭开采环节的碳排放分为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和系统副产排放产生的碳排放两大类。详细分析了原煤开采过程中电力消耗的碳排放、煤炭消耗的碳排放、油品消耗碳排放及煤层气排放所引起碳排放的排放源和排放量及其核算方法,简单介绍了伴随煤矸石与矿井水排产生的少量碳排放。提出煤炭生产企业的碳排放总量的计算公式为:Q=Q1+Q2+Q3+Q4+Q5+Q6+Q7。  相似文献   

15.
蒋德林 《能源环境保护》2010,24(6):54-56,60
根据西部煤矿区总体规划发展趋势,指出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大气环境评价专题中环境现状调查、累积影响分析及大气预测模式选取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焦作市工业燃煤量与大气SO2 污染的关系 ,建立了适合于焦作市城区大气SO2 污染的解析模型。在模型中尝试性地将面源污染产生的浓度贡献转化到背景值中计算 ,简化了解析模型。利用该模式计算了 1 996~ 2 0 0 0年焦作市城区大气中的SO2 浓度 ,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基于该模型实现了焦作市城区大气SO2 浓度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焦作市工业燃煤量与大气SO2污染的关系,建立了适合于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污染的解析模型.在模型中尝试性地将面源污染产生的浓度贡献转化到背景值中计算,简化了解析模型.利用该模式计算了1996~2000年焦作市城区大气中的SO2浓度,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基于该模型实现了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浓度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8.
贵州兴仁煤矿区土壤表土与沉积物中砷的环境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兴仁县境内的煤矿是黔西南典型的高砷煤矿区之一。通过对矿区范围内土壤表土和沉积物中砷的调查研究表明,土壤表土和沉积物中As的含量分布范围广泛,分别为5.28~234.14 mg/kg和20.68~219.14 mg/kg。这些分布特点与该区高砷地质地球化学背景有关外,还与煤炭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关系。煤矿水灌溉的农田土壤表土和水系沉积物中As的积累已经显现出来。因此,矿区煤矿开发引起的土壤表土/沉积物中砷的积累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煤炭矿区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煤炭矿区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促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型煤炭矿区,本文对煤炭矿区现存的环境问题进行剖析,依据其剖析结果确认并核算矿区环境成本支出及环境成本支出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煤炭矿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砷煤矿废水对表层岩溶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静  吴攀  韩志伟  张翅鹏  刘宏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2):1440-1444
矿业开发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是严重的,而表层岩溶水是喀斯特地区居民的主要水源之一,具有典型的脆弱性. 因此,研究酸性矿山水对岩溶水质的影响尤为重要. 以兴仁县交乐高砷煤矿区为例,从水化学角度研究高砷煤矿废水对矿区周边表层岩溶水水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酸性矿山排水中ρ(SO42-)和溶解态金属中ρ(Cd),ρ(Cu),ρ(Zn),ρ(Mn)和ρ(Fe)高,pH低;矿山废水主要影响下游溪流地表水及其流经的岩溶管道水体的水质,对当地居民的正常使用影响较大;pH沿溪流方向逐渐升高,而水体中主要离子浓度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与酸性矿山排水没有水力联系的周边支流及泉点目前尚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