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敏 《绿叶》2015,(Z1):23-30
中国人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联。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善食鲍鱼的奢侈饮食文化已经超越民族国家的边界,扩张到世界范围,并威胁到南非鲍鱼的可持续性利用。南非鲍鱼的偷猎与黑市交易不仅给当地社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与资源枯竭,同时还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反思与摒除"以稀为贵"的奢侈饮食文化,树立生态主义的饮食文化观念,自觉抵制食用珍稀野生动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田松  ;刘华杰 《绿叶》2014,(7):62-73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于饮食文化空前热烈的兴趣与讨论。田松和刘华杰两位学者由这部纪录片说开去,从生态学、人类学、文化等多样性视角,对食物的属性、人与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常识问题"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与探析,为我们理解食物、理解自然、理解生态、文化相关命题,提供了有启发意义的、有趣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因而饮食文化作为以饮食为载体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在人类全部物质文化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任何文化都要依托于一定的环境,饮食文化也不例外。饮食文化在受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同时,也要对环境产生反馈作用,尤其是饮食文化中的糟粕引发了种种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的最终受害者无疑是人类自身。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饮食文化,并从饮食文化这一视角来开展环境教育,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一、饮食文化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一直令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也应深  相似文献   

4.
方遒 《绿色视野》2011,(8):64-64
我们的胃袋是当代中国人《饮食文化大辞典》的一部分,它虽目光短浅,“山珍海味认不全”,无缘赢得“美食家”之艳羡,但它茹苦含辛,饱尝饥饿和服毒之痛,无愧为《饮食文化大辞典》之“苦难卷”。  相似文献   

5.
简练 《绿叶》2010,(11):120-130
碳运动由西方文化左派孕育萌芽,由西方尤其是英国政府与金融资本所推动壮大。其针对中国,则有一箭数雕之效:既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设置羁绊,又能让西方金融资本借碳交易大发其财,还能让西方创立新的低碳"普世价值"以继续占据道德制高点。迎合西方,企图用低碳要求倒逼中国实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已被历史证明不可行。碳运动的科学根基已经坍塌,碳泡沫在中国却为何继续膨胀?  相似文献   

6.
王小东 《绿叶》2011,(1):82-90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通过实现工业化来一雪耻辱的决心是无比强烈举世罕匹的,再得益于祖先的遗产,这令我们拥有了完成工业化的最核心的财富:全球最多的高素质劳动力。高于西方的是,中国还要且能够让全世界不如中国的国家也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与西方不同,我们要让工业化惠及地球上每一个人,这就是中国的普世价值,就是我们现阶段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7.
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文化对旅游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功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越来越被旅游业所重视。宜宾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对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宜宾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把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做大做强宜宾旅游美食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汪晖 《绿叶》2008,(1):38-46
在现代资本主义以物质为核心的结构下,在现代世界以西方为中心的结构下,重物质轻精神成了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政治性与文化、社会脱了钩。对自身历史,尤其是对近代历史中正确性的否定,使得中华民族在解放进程中形成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受到伤害。如何把政治价值问题跟文化、精神、传统、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并转化为政治实践,从而在西方中心世界里保持中国文化的自主性、中国知识分子的实践传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耕 《环境教育》2009,(12):71-73
2010年为农历庚寅年即虎年,惹人喜爱的老虎形象势必充斥大街小巷的商铺厅堂,2010年的春节又是2月14日,恰逢西方情人节,所以,属虎的和不属虎的人都会为这个虎虎有生气、浓情似火的年景而意气风发,先祝大家虎年吉祥!但我不敢说"虎年虎运"。  相似文献   

10.
国学是中国近代挨打的产物,是国将不国之学。近代以来,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华老大论,从骂祖宗到卖祖宗,互为表里、欢喜冤家,是现代化病灶在中国水土不服的表现。中国的事,搞不好还是搞得好,与中国的传统没什么关系,归根到底的责任是我们自己。"五四"不是中断传统,而是重建传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17,(1)
正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曾被西方学者称为“竹子文明”~1。在长久历史进程中,中国民众对竹子投注了诸多情感,利用竹子的物质功能与文化象征衍生、创造出一系列人与竹子共荣的故事,塑造出中国文化中特定的竹子符号,充溢着赞美之词。从古至今,竹子的气质与内涵虽被广泛运用,但民众的精神世界与竹子气质之间的历史关联并没有被完全厘清。王利华教  相似文献   

12.
刘志琴 《绿叶》2010,(11):43-47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儒家的礼治秩序所规定,衣食住行的每一处细节都表现出等级贵贱之分。近代革命以后,封建等级制逐渐消亡,生活方式的大解放就是改变体制性的规定,由个人自主选择。进入现代社会后,消费主义的泛滥则让人开始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节制欲望、回归简朴体现出中国人对生活和生活方式更高层次的理解。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温饱问题的解决,中国人也开始日益重视休闲生活与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3.
韩少功 《绿叶》2010,(Z1):191-197
西文多单词单义,重形式逻辑,确保了精密,却忽略了活态实践中太多的半精密、准精密、非精密以及无法精密。中文少单词,多复词,少单义型单词,多兼义型复词,尽可能全面地、相对地、变化地描述事物,压缩了一元独断,缺点是含混、虚玄、圆滑、散乱。近代以来中国从西方引入了海量的思潮和学术,出现了车载斗量的外来词,极大扩展和丰富了视野。但中西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不同,无法完全活得和想得一样。有些洋词是对西方事物的描述,拿来描述中国事物并不一定合适;有些洋词在描述西方事物时已有误差,搬到中国来更属以讹传讹。全球化时代,如何在深度吸纳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前提下,循实求名,从洋八股中大胆解放出来,攸关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苏贤贵 《绿叶》2010,(11):73-79
随着西方环境污染的出现和加剧,人们开始了对环境危机根源的反思,并把危机的源头追溯到了西方的"传统文化"——基督教那里。很多生态批评家认为,基督教思想中对于人类支配自然的直接教导和对自然采取的"去神圣化"的态度,已经在思想上酝酿了今天的生态危机。也有不少神学家开始重释经典、检讨相关的教义和历史,发掘其中的生态思想资源,从而发展出种种生态神学,使基督教思想逐渐变得"绿色化"。  相似文献   

15.
王新生 《绿叶》2010,(11):68-72
"文明开化"在日本历史上特指1870年到1889年之间的学习西方文化、风俗。不仅在衣食住行上采用全盘西化的策略,而且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艺术文化上也开始向西方观念靠拢,其活动不乏矫枉过正之举。但此阶段的"文明开化"也并不彻底,复古思潮反扑和借机渔利的行为鱼龙混杂。总而言之,像日本这样集团主义色彩浓厚的民族,虽然由社会精英带头文明开化,但在下层民众里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抵抗力量。新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中,政府的提倡只是一个因素,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神州大地上,西方文化正以绵绵不绝的态势,浸染着中国人的心灵和意识,改变着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结构。这种惟西方文化马首是瞻的现象,被人噱称为是中国人的“香蕉化”——除了皮肤是黄色的之外,内心和本质上都已经是“白色”的了。“香蕉人”开口就是H i、Ok、Bye,动辄就是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满眼都是美国大片。“西洋无限好,惟恨皮肤黄”。黄色的皮肤自然不好剥掉换成白色的,但染染头发,描描眉目,却是可以接近金发碧眼的。尤其是那些源于西方而在中国却大行其道的洋节日到来时,比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母…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既是一个抵抗西方的运动,同时又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运动。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但"五四"的中国不是简单地"接轨"西方,因此民族主义在成为中国现代的历史主题的同时,并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赋予中国的使命是如何在追求现代的过程中超越和克服现代,21世纪中国崛起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不断克服西方带给我们的民族主义疾病的过程,从中可创造出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韩少功 《绿叶》2010,(1):191-197
西文多单词单义,重形式逻辑.确保了精密.却忽略了活态实践中太多的半精密、准精密、非精密以及无法精密。中文少单词.多复词.少单义型单词.多兼义型复词.尽可能全面地、相对地、变化地描述事物,压缩了一元独断.缺点是含混、虚玄、圆滑、散乱。近代以来中国从西方引入了海量的思潮和学术.出现了车载斗量的外来词.极大扩展和丰富了视野。但中西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不同.无法完全活得和想得一样。有些洋词是对西方事物的描述,拿来描述中国事物并不一定合适;有些洋词在描述西方事物时已有误差.搬到中国来更属以讹传讹。全球化时代.如何在深度吸纳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前提下.循实求名.从洋八股中大胆解放出来,攸关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张玉胜 《环境教育》2013,(10):15-15
人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解读发改委官员"直接涨价要好过不知情的财政拨款"的善意,不过是为激发人们对环保问题的警醒与参与。但政府在唤起民众的同时,更应反思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探索游客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维度,构建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品牌形象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可从食物、环境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游客认为环境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食物和服务。2在乡村旅游中,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品牌形象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原真性感知对满意度不具有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为"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