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1年,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到四川考察旅游后,深有感慨地说:“由于时间关系,我这次仅到了四川的两条沟去看了,但这两条沟的景色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自然景点都不可比拟的”。这“两条沟”指的就是九寨沟和海螺沟。由于九寨沟开发时间较早,因此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较高,而海螺沟目前正处于开发过程中。 海螺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为数极少的,一年四季均可登上的低纬度、低海拔现代冰川。过去,进海螺沟的路尚未修好,入山只能骑马,没二三天根本无法进山。现在,经过几年的大规模开发和二郎山隧道的全线贯通,进海螺沟的路已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2.
海螺沟作为冰川旅游区已于1987年10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温泉对该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主要能源之一,对它的研究具有重大旅游和经济价值。本文研究了海螺沟温泉的成因、水化学特性、微量成分的浓度和分布及其毒性指标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评价。从温泉的产出条件、化学组成、物理性状和未受污染等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海螺沟温泉是保持原始本底的受活动构造控制的深成热矿泉水,可浴可饮、可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云南省玉龙雪山以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为主的旅游资源特色,探讨了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旅游观赏价值,并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保护冰雪旅游资源和建立国家冰川公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现代冰川总面积4916.06平方公里,冰储量3952.45亿米~3,折合水储量3359.59亿米~3。冰川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祁连山及昆仑山区。冰川融水是本省西部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并起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冰川可局部调节小气候。合理利用冰川资源,保护冰川区生态系统平衡是当前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开展量化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前提。海螺沟景区是我国西部的典型景区之一,探讨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为景区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西部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参数(连接度、通达度与紧密度)计算结果表明,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连接度β指数为1.0、平均回路数为9、γ指数为0.4,整体连接度较差;旅游资源的平均通达度指数为46.9,节点平均径路长为3.8,通达度较差;旅游资源的紧密度为0.72,整体为中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可为海螺沟景区乃至我国西部其他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到1992年底,我国已建立森林公园255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155处。森林公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众多的动植物资源、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森林旅游具有其它类型旅游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已成为现代旅游的新潮流。森林公园的建立,客观上保护了自然和自然资源,但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和掠夺式开发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破坏。本文最后对森林公园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如何协调统一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螺沟国家大气背景站2013~2017年的地面O_3连续观测资料统计,期间海螺沟背景区域(O_3-1h)平均浓度为71μg/m~3,(O_3-8h)平均浓度为80μg/m~3,成都市(O_3-8h)平均浓度为165μg/m~3,成都市高出背景区域106%;通过分析和比较背景区域和城市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采用局部近似回归法对海螺沟臭氧背景值进行筛分分析,得出2015~2017年海螺沟区域臭氧春季本底为83±5μg/m~3,夏季本底值为72.5±5.5μg/m~3,冬季本底值为69±5μg/m~3,秋季本底值为60±3μg/m~3。  相似文献   

8.
在广袤秀丽的巴蜀大地,有碧波叠荡的蜀南竹海,三国蜀汉遗迹剑门蜀道、自贡大型恐龙博物馆、技术设备先进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保留母系氏族社会习俗的“女儿国”泸沽湖、集现代冰川、温泉、原始森林于一体的海螺沟景区,现为亚洲第一高坝、世界第三高坝的二滩水电站以及冬季迷人的南国冰雪世界等等众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将古蜀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证明了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为后人探索神奇的古蜀文明留下了谜一般的悬念,同时也成为海内外旅游的又一亮点。    四川的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庆活动更是独具特色、丰富多彩、闻名遐迩的大型活动有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南国冰雪节、自贡恐龙灯会、凉山彝族火把节、广元女儿节、康定跑马山转山会、都江堰放水节、攀枝花长江国际漂流节等40多个民俗节庆。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试图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与建设、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公园景观资产的评估、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等方面对国内有关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规划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十年来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在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动情况,分析了影响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建设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海  吴希冰  邓文胜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64-1066,1106
近年来城郊森林公园发展很快,然而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却很少。分析了城郊森林公园土地利用的特点,并以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为例,借助3S技术,以1989年、1995年、1998年、2005年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马鞍山森林公园土地的现状、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海滨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改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海滨森林公园是秦皇岛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秦皇岛重要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针对秦皇岛海滨森林公园阔叶树多、针叶树少、树种单一、林龄老化、景观单调的现状.探讨了森林公园景观改造的原则、措施和技术,并描绘了景观改造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森林公园养老综合体的内涵及其开发的理论基础,构建了森林公园养老综合体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分越高的森林公园越适宜规划建设养老综合体。森林公园养老综合体建设包括生态休闲游憩系统、森林养老系统和森林养老支持系统,各建设体系下具体产品的打造按照"森林公园养老综合体选址评价指标"内容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低碳经济对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启示,依据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提出森林公园资源型旅游产品分类,并指出森林公园实施资源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必然性。结合江苏森林公园的发展情况探讨其旅游产品开发需秉持低碳旅游发展理念,重点发展资源依赖型旅游产品、适时开发资源利用型旅游产品、有限开发资源改造型旅游产品与控制开发资源创新型旅游产品以推动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冰滩冰川的综合考察,对该地区2008-08-01日至08-31日的水文、气象以及水环境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冰川表面大量覆盖冰碛增加了冰川表面的反射率,加速了冰川消融;整个8月日均气温在8℃以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大,冰川消融期的降水以降雪和冰雹为主;冰川融水的电导率和溶解性固体相关系数可达0.98,两者与气温的相关度也可达到0.8以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首个森林旅游示范区温州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为例,运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我国森林公园的生态安全现状展开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古冰川遗迹资源与旅游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白山是我国东部古冰川地貌保存较好的山地.该冰川遗迹面积较大、规模壮观、形态保存完整,主要分布在垂直带谱显著的山地顶部,景观十分奇特.在分析冰川遗迹形成的地质基础上,探讨了冰川地貌的主要分布类型,评价了冰川地质遗迹的资源特点,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寻长江源     
诚一 《环境教育》2006,(3):48-50
长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格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0米,姜根迪如海拔6548米,有南北两条呈半孤形的大冰川,南支冰川长12.5公里,宽1.6公里,冰川尾部有两公里的冰塔林。这高耸入云的冰雪山体和晶莹皎洁的大冰川,就是万里长江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9.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已有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的分布特点,并对各森林公园的区位特性进行了评价,指出开发利用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资源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背景情况,以及建设绿心森林公园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