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污染成分及特点,介绍了监测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明确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前后渗滤液环境监测的要求,并实证分析两种监测方案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内外填埋场封场景观工程实践,分析了封场后场地的特殊性,结合包头某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景观与生态恢复工程设计实例,旨在对于其他即将进行封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我国卫生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场址的选择、渗滤液处理、清洁生产、污染控制方法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以及封场后的生态恢复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中汞的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MA 254-Automatic solid/liquid Hg Analyzer对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不同年份封场单元上覆土壤中的汞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垃圾填埋场的汞主要以气态形式进行扩散释放。上覆土壤中的汞含量与土壤自身的特性有关,上覆土壤中总有机碳、土壤总汞、易挥发汞和结合态汞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影响并控制着汞的释放,同时垃圾封场时间对垃圾填埋场中汞的释放有明显影响。不同成熟度垃圾的上覆土壤中汞都具有次表面样品总汞含量高于表面样品的特点,但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5.
苍南县状元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设计,分别对封场总体方案设计中垃圾堆体修整、封场覆盖、渗沥液收集与导排、填埋气导排收集、绿化工程等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6.
苍南县状元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设计,分别对封场总体方案设计中垃圾堆体修整、封场覆盖、渗沥液收集与导排、填埋气导排收集、绿化工程等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7.
结合牛山简易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工程,分别从简易填埋场的封场和防渗两方面进行了综合治理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为指导,以垂直防渗帷幕作为防渗方案,在工程中切实可行,可以为简易填埋场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填埋场可能会对周围土壤、水体和空气等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对西藏班戈县垃圾填埋场场区土壤、地下水与空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方法,评价该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班戈县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空气和地下水的影响很小,检测的空气中4...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是保障城市良好环境的重要工程设施,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但是在封场施工的过程中,不合理的设计和不规范的操作都可能对垃圾填埋场的稳定造成影响,引起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地正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多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建造的,大部分填埋场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使用年限,填埋场的再建设再利用问题日益尖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将面临土地和资金两大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困境,提出对已封场的填埋场进行再开采复用的技术出路,并从技术、经济及开挖后稳定化垃圾出路几个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综合探讨,认为在我国土地短缺、资金不足、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巨大且迅速增加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考虑对已封场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再开采复用是一条较好的出路,是一条值得引起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置界重视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对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管理和技术现状进行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新的污染控制标准.对修订前后的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主要的修订内容,包括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废物类型、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条件、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标准等.此外,将我国新颁布实施的标准的主要内容与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实施修订后的标准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骆成杰  刘建  刘丹  宋凯  李清毅  龙伟 《环境工程》2018,36(10):24-29
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地下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某红层地区临河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MODFLOW和MT3D模块模拟对比采取简易覆盖和配套不同抽水井的封场方案下,氨氮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恢复情况,定量研究各工况下填埋场区域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扩散特征。模拟结果得到:仅采取简易覆盖或规范封场不设置抽水井,地下水恢复时间分别需要25,15年;而规范封场且采取帷幕灌浆并配套抽水井抽出污染地下水,能加快恢复速度,但受红层地区水动力条件的限制,抽水量会有限值,恢复时间亦受限。  相似文献   

13.
垃圾填埋场渗沥污染负荷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垃圾渗沥液中污染物的产生过程。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负荷估算模式:(?)。运用该模式,可估算垃圾填埋场运行期的最大污染负荷,并可描述封场后污染负荷的衰减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利用为例,不同封场时间的填埋场(单元),其土地利用的用途不同;填埋场土地用于种植植物,不仅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卫生填埋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垃圾处理方式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时,由于垃圾层的稳定问题,使得垃圾填埋场在封场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进行重新开发利用。而导致填埋场不稳定的关键要素是场内有机垃圾的分解,因此,要想使垃圾填埋场在封场之后尽快达到稳定,实现填埋场的重新开发利用,则必须不断探讨研究填埋场加速稳定技术,并不断推广应用。本文主要通过填埋层稳定指标、填埋层稳定条件以及填埋层稳定程度这三个方面着重针对填埋场加速稳定技术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分析,可以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土壤-植物中汞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阳和武汉市的4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研究了其中的生活垃圾、土壤和植物中的汞含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城市生活垃圾的汞含量分布极不均匀,浓度为0.170~46.222 mg.kg-1,几何均值0.574 mg.kg-1,一半以上的样品汞含量低于0.5 mg.kg-1,个别含量异常偏高,可能是被混入的含汞废弃产品污染了,而各个填埋场的垃圾汞含量几何均值相差不大。不同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壤的汞含量差异显著,反映了填埋场所在区域的土壤背景值以及垃圾填埋活动对覆盖土壤的污染程度,有时覆盖土壤的汞含量超过区域土壤背景值的2~23倍。填埋场附近的农田土壤存在一定的汞污染迹象。填埋场生长的植物因生活习性的不同汞含量分布特征也不同,无喙齿冠草为叶>根>茎,狗牙根和硬质早熟禾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随着填埋场运行时间的增长,附近生长的苔藓汞含量不断升高,封闭填埋场种植的玉米果实有一部分汞含量超过了食用标准,这些都说明填埋场的运行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卫生填埋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MSW)处理的主要方式。但按我国卫生填埋技术、污染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没有垃圾填埋场能全部达到要求,多为准卫生填埋场。其运行后,对周围的大气及水体、土壤等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污染)。本文以武进市夹山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着重对填埋场运行后垃圾渗滤液等对周围地表、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型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在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建造了一座面积为3000m^2,高度为4m,内填生活垃圾10800t的小型卫生填埋场。对该卫生填埋场进行了40个月的监测,分析了垃圾中的总糖、总炭、挥发性物质和有机碳、生物可降解物含量(BDM)、粗纤维含量与填埋时间的关系。同时,也对1991年至1994每年4月份的填埋单元垃圾组成了分析。通过数学聚合,预测了填埋单元封场后的若干年内垃圾组成,对填埋场稳定化程度和垃圾矿化程度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该场的稳定化时间大约为22-23年,届时,该场的垃圾基本上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绝大部分可降解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  相似文献   

19.
填埋场封场覆盖技术及其工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中的封场覆盖技术,分析了封场覆盖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提出了封场覆盖系统的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1991—2018年期间的相关报道,通过单因子和內梅罗指数法、地下水质量评分法等方法及SPSS 24.0和Origin 2017等分析软件分别对我国正规、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通过累计污染负荷比法分别对其进行了识别,并分析了正规与非正规填埋场地下水的污染特征与差异,以期为我国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修复和治理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我国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已报道检出污染指标共计89种,非正规共计93种;其中在非正规填埋场地下水中,有机物、无机盐以及重金属污染指标的数量都较之正规的更多.正规、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普遍性、局部性和点源性的主要污染指标差异明显,虽然两种不同类型的填埋场地下水中均普遍存在有机物(高锰酸盐指数)、无机盐(氨氮、氯化物、硝酸盐氮)和重金属(铁)污染指标,但是在非正规填埋场地下水中还普遍含锰和砷,局部含汞;在正规填埋场地下水中,普遍含汞,局部含锰.同时,我国正规、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综合评分F值分别为7.69和8.11,都属于极差级别,表明无论是正规还是非正规填埋场,其地下水都已受到了严重污染,其中非正规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正规的.因此,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应加强对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修复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