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樊荣  赵琦  李军  刘康  胡晓兰  张成君 《环境工程》2013,(Z1):632-636
为了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环境景观格局综合评价方法,对西成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铁路段划分出9个不同的生态环境类型。西城客运专线铁路的修建对沿线的耕地和林地影响较大,对水地和草地的影响较小,是西成客运专线施工和后期生态恢复中主要评价和研究的内容。环境景观综合评价表明,横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的西城客运专线的修建对沿线景观环境影响程度较轻、铁路与沿线景观较为协调,表明西城客运专线设计比较合理。同时,评价的结果也说明,采取恰当的工程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选取生态因子人手,采取定量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8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并且具有计算简单和直观的效果。综合看来,定量方法对评价生态和景观受影响的程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重点公路杭州-兰州线奉节-云阳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 从美学质量、敏感度、阈值等几个方面对拟建公路项目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景观环境) 进行现状评价, 并根据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工程特点,分析了该项目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可能给景观环境带来的不利的潜在影响, 从设计、施工、管理方面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城市线型建设项目的开发,为避免线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需利用景观生态学理念全面加强对周边沿线的生态稳定性保护,减少线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借助景观生态学能够有效地强化线型建设项目的功能性,增强项目的整体美观度,保证建设项目的运营生态性。本文以景观生态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作用及应用特性,重点探究其在线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临时用地复垦是一门新兴应用技术,加强高速公路建设临时用地的建后复垦技术研究,对改善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京大高速公路山西段为例对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技术方法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海南万泉河口博鳌镇(亚洲论坛会址)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海岸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及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分析,讨论了该区域开发建设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开发建设的强弱是导致博鳌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7.
景观格局分析是城市规划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广西龙象谷规划项目为例,对规划建设前后区域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并进行规划建设前后景观指数计算,分析了规划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选取生态因子入手,采取定量分析手段,研究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8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并且具有计算简单和直观的效果。综合来看,定量方法对评价生态和景观受影响的程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推荐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和人工干扰指数等3类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及对比,从景观空间结构、异质性、恢复能力等方面,预测建设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工程项目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已成为人们出行广为采用的交通工具,铁路沿线景观也成为环境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其中景观评价在提升资源价值、挖掘景观潜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以汉冶萍铁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沿线景观资源的调查与构成要素分类,结合其沿线周边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特性、铁路发展史等铁路工业遗产的相关资料,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汉冶萍铁路沿线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景观视觉美学、景观生态环境、景观人文环境和景观功能四个方面,利用GIS技术对汉冶萍铁路沿线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研究区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可为衡量汉冶萍铁路沿线景观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路建设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同时路基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割裂作用,使所在地区内动植物数代生存的空间被分割,影响种群繁衍及生物多样性,这些都将给公路通过区域的景观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阐述了公路建设项目环评中的景观影响评价的定义、目的、方法和评价工作程序及内容,以工程实例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鄂北调水工程沿线及其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了以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美学评价和景观人文评价为准则层的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Map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各基础评价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处理,完成对研究区域景观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鄂北调水工程沿线及其核心区域景观综合质量的差异较明显,其中纪洪明渠至孟楼—七方倒虹吸段、白河管桥段、花儿山隧洞至兴隆—万福隧洞段、广水区段等区段景观的综合质量较差,而丹江口水库处、沙河渡槽段、东郊(优良)明渠段、封江口水库处以及王家冲水库处等区段景观的综合质量较好,该结果能较准确、客观地反映鄂北调水工程沿线及其核心区域景观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调水工程沿线及其核心区域景观质量的措施,可为沿线景观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景观格局的改变会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对其格局进行优化调控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研究以怀来县为例,通过解译判读1993、2003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发现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结合各景观类型在地形位上的分布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整体连通性指数(dIIC)和可能连通性指数(dPC)评价结果表明河流交汇处及水库周边等区域对景观连通性重要值最大,然后划分了景观生态维持区、景观生态恢复区、景观生态功能强化区和景观生态功能保护区,为该地区景观生态优化提供指导 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景观格局的改变会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对其格局进行优化调控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研究以怀来县为例,通过解译判读1993、2003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发现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结合各景观类型在地形位上的分布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整体连通性指数(d IIC)和可能连通性指数(d PC)评价结果表明河流交汇处及水库周边等区域对景观连通性重要值最大,然后划分了景观生态维持区、景观生态恢复区、景观生态功能强化区和景观生态功能保护区,为该地区景观生态优化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振卢 《交通环保》2003,24(Z1):207-208
1 高度重视 ,环保为先石黄高速公路在建设之初 ,为了保护和改善石黄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建成绿色通道 ,建设单位管理者便设立了环保机构 ,专设 2人负责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一切环保工作 ,配备了环境监测设备 ,并聘请环保部门专家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标准 ,依据公路建设项目沿线带状环境的特点、评价内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征 ,对声和气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进行了初期、中期和远期预测评价。按照项目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和相应减缓影响措施 ,制订了环境管理计划 ,认真实施 ,严格按计划管理 ,并与沿…  相似文献   

16.
以巫溪-奉节高速公路为例,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公路建设和营运对沿线植被、天保林、野生动物、农业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张江功能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GIS和Fragstats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2000~2006年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表现为区域工业用地增长过快,水域等自然下垫面明显减少,绿色廊道建设不足,区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布有待优化。运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划分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等级及标准,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维度,构建了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河流廊道为主体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值为0.82,三种用地类型得分处于0.79~0.84之间,均为中度适宜等级;工业和居住用地自然生态建设不足,生物资源保护、环境质量和绿地建设是主要自然限制因子;河流廊道生态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河岸建筑密度、河岸带舒适性、河流廊道连续性和植被结构完整性是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鼎分水关至宁德城关段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较复杂,根据高速公路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要求,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无序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生态功能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辨识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以"田园城市"理念为指导,应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探索现代田园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城市化建设中,有大量的耕地被转化成了建设用地;区域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邛崃山、长丘山和龙泉山一带;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四环六射"的道路生态廊道、河流廊道以及圈层农业廊道;形成了交汇点、湿地和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节点。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对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解决中国大都市发展中的"大城市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考虑各种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景观受胁迫性等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开展规划实施的景观生态影响综合评价.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各种规划替代方案的景观格局动态,并通过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实现对规划替代方案的比选,建立起规划环评中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的技术框架,进而应用于大连森林公园东区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区域景观格局和功能的改善,但会导致人类对景观干扰和胁迫加重.采用以旅游经济为主导型方案(替代方案1),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以生态优先主导型方案(替代方案2),景观向整合集约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