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旱条件下,采用喷洒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处理的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提高,说明干旱胁迫下壳聚糖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有利于其生长,为壳聚糖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抵抗干旱胁迫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然后测定在其萌发阶段种子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主要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花生种子可明显提高花生PAL、CAT的活性,对POD影响不显著.各种防御酶在5天内比空白对照组出现较明显的增加,说明外源壳聚糖提高了花生种子的防御酶活性,使花生得到更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处理食物对龟纹瓢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取食不同浓度啶虫脒处理的棉蚜,测定龟纹瓢虫体内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三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研究啶虫脒对龟纹瓢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龟纹瓢虫取食啶虫脒不同浓度处理棉蚜的同一时间段内,CAT、POD和SOD活性均随处理浓度增加而上升,但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浓度下,龟纹瓢虫取食啶虫脒处理的棉蚜后第一天CAT、POD活性均为最高,第三天活性大幅度下降,与第一天相比差异较大,达显著水平。第五天CAT、POD活性略有降低,但与第三天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浓度下,龟纹瓢虫取食啶虫脒处理的棉蚜后第一天SOD活性较高,第三天、第五天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的壳聚糖溶液分组处理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幼苗,并于每次喷施壳聚糖的第二天测定幼苗的叶绿素、蛋白质、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显示,用0.2%溶液处理的玉米幼苗其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都较显著,0.3%溶液处理的玉米幼苗脯氨酸含量相对较低.由此说明,壳聚糖溶液处理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幼苗有利于其生长,为壳聚糖对玉米抵抗干旱胁迫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条件下,同源四倍体水稻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光系统II的最大量子产额(Fv/Fm)、实际量子产额(ФPS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较低的(MDA)含量和活性氧(O·-2)产生速率,是同源四倍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耐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溶液培养法研究了Pb^2+、Cr^6+、Cd^2+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白蝴蝶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浓度范围内,处理后白蝴蝶叶片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随着各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再上升的趋势。经Cd^2+及复合污染处理后,白蝴蝶叶片内POD活性变化趋势与CAT活性相似;但是经Pb^2+、Cr^6+处理后,其POD活性变化趋势与CAT不同,即在高浓度处理下,P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当处理浓度为100mg/L时,POD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可以认为,酶活性升高是由于白蝴蝶对Pb^2+、Cr^6+、Cd^2+单一及其复合胁迫做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壳聚糖对花生幼苗抗旱言的影响,以花生品种“花育23号”为材料,在干旱胁迫下,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雍处理花生幼苗,连续处理5d后测定叶绿素、可溶性蛋白、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花生幼苗在干旱条件下喷施壳聚糖与蒸馏水相比,在干旱第10天叶绿素含量提高了42.2%,MDA含量降低了36.2%;在干旱第6天,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129.0%;在干旱第8天,脯氨酸含量提高了257.0%。喷施壳聚糖溶液的最适宜浓度为0.10g/L,喷施该浓度壳聚糖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以“齐黄28”大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大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的大小因壳聚糖浓度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壳聚糖溶液浓度的升高,大豆幼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株高均有所提高.当壳聚糖质量浓度为4g/L时,对各项指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为最适壳聚糖浓度,但随着壳聚糖溶液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加大,则对大豆幼苗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长势良好且树龄相同的木兰科植物白兰花(Michelia alba.DC)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用模拟酸雨的处理方法,研究了其在模拟酸雨胁迫下的抗氧化酶系统和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2.0酸雨比pH3.0和pH4.0对白兰花的影响更大,到第六次喷施酸雨时,SOD、POD、CAT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各处理MDA含量在第六次处理时达到最高值,且均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酸雨胁迫对白兰花的影响较大,白兰花在酸雨胁迫下抗逆性和耐受性较弱,其结果为酸雨控制区选择城市绿化植物提供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贾雄  王国良  宗良纲  汪有良 《四川环境》2010,29(3):13-16,23
为考察镉对日本无刺楤木(Aralia elata var. inermis)生长及品质安全性的影响,采用生物盆栽法研究镉处理对不同生长期楤木叶片抗氧化系统影响及与镉含量关系。结果表明:展叶末期楤木叶片镉含量较少,镉对楤木叶片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随着处理量增加,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先增大后减小,镉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较强,可使其降至对照的30%,丙二醛(MDA)含量呈一定的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生长中期POD活性达整个生长期最低;随着镉处理量增加,CAT活性先增强后减弱,但明显高于对照;叶绿素含量降幅各生长期最大,最低为对照69.1%;MDA含量则有显著增加。落叶初期叶片镉含量达到同处理最大;随着镉处理量的增加,POD活性持续减弱,CAT活性先增强后减弱,所受影响小于生长中期;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落叶初期MDA含量在低量镉处理中降低,高量镉处理下继续升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机酸改性壳聚糖和交联法制备酸化壳聚糖载体,然后用改性壳聚糖载体固定漆酶。结果表明,甲酸、酒石酸改性壳聚糖的最适条件是壳聚糖与酸的量比分别为100/1(g/mol)、100/0.5(g/mol),戊二醛的浓度分别为1%、2%,缓冲溶液的pH分别为4.4、3.6,反应时间分别为3h、4.5h。两种酸改性的壳聚糖用于漆酶的固定,其酶活都有所提高,尤其用酒石酸改性的壳聚糖载体的效果最好,其酶活提高了57%。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PP333)常用来控制植物徒长,孔雀草穴盘育苗因夏季温度和湿度过高等原因易发生徒长,使产品质量降低.因此,采用不同浓度的PP333溶液在种子萌动前对孔雀草穴盘苗进行喷施处理,测定株高、根冠比、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筛选出最佳浓度,并研究其与对照的内源激素水平以及茎部细胞形态,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萌前期喷施10-30mg/L的PP333能安全有效地抑制植株的生长高度,增强SOD和POD活性,从而提高花卉种苗的质量及抗逆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其中最佳处理为30mg/L PP333.PP333降低了孔雀草的GA和IAA含量,提高了ABA含量,抑制了孔雀草茎段细胞的伸长,从而使节间缩短,控制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  相似文献   

13.
侯平  孙卫  李霞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25-131
在宏观生态系统的恢复中,通常关注的层面至多达到个体水平,即只计测个体的存在和测定所关注的可视特征,而忽略了个体的生理反应,特别是在实施恢复生态工程时,大规模地重新构造生物生活资源结构,常常难以估测这种变化对生物的有效性,加之可视生态效果表达的滞后性和可测试的复杂性,常常造成效果遗漏.因此,增加微观(细胞)层面的反应指示指标,可捕捉细微的个体反应,更准确的指征生态效果在个体上实现反应的可能性,这对于丰富恢复生态学理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工程为载体,探索了以内源保护酶系活力变化为指征的个体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结果表明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不仅对累积输水效果具有指示性,而且对短期水干扰具有敏感的指示性,相关关系也因受水而强化.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对小麦发芽及生根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壳聚糖浸泡小麦种子,通过考察小麦的出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生根数量和根的长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壳聚糖对小麦发芽和生根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6.5、壳聚糖浓度为4-6mg/mL时能显著提高小麦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当壳聚糖浓度低于8mg/mL时,小麦的出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壳聚糖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当壳聚糖浓度为4mg/mL、浸泡时间为10h时,小麦种子生根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选用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淀粉酶(AMY)、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等6种同工酶系统对紫色甘薯叶片、叶柄、茎段和块根等部分组织器官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紫色甘薯不同组织器官的同工酶酶谱具有特异性,叶片的同工酶最稳定且最具多样性,可作为进行紫色甘薯亲缘关系分析和品种鉴定的可靠生化标记。  相似文献   

16.
以化感物质为活性成分,通过微胶囊技术制备抑藻剂,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生态友好型的蓝藻治理手段。本实验研究亚油酸缓释微粒对于不同生长阶段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并探究其抑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缓释抑藻剂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铜绿微囊藻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数期的铜绿微囊藻抑制率高达96%。抑藻组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在实验中期几近于0,藻体中氧自由基(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藻液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电导率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抑藻过程中亚油酸缓释抑藻剂破坏了藻细胞内的叶绿素a,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加剧,抗氧化酶失活,从而对藻细胞膜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藻细胞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用壳聚糖、聚铝和助剂A复合制备出一种成本低、絮凝效果好、出水Al3 含量少的新型自来水处理絮凝剂,并确定其最佳配比(体积比)为:0.1%壳聚糖:2%聚合氯化铝:0.1%助剂A=1:6:5.与传统聚铝类絮凝剂相比,其出水浊度和Al3 含量分别下降了2.97%和10.7%,并且药剂成本下降6.25%,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用4-(溴甲基)苯甲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对壳聚糖和改性后的壳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改性后的壳聚糖为羧苄基壳聚糖。对羧苄基壳聚糖在天然海水中的缓蚀性能进行测试,探究了浓度和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在常温下,羧苄基壳聚糖投加量为600 mg/L时,缓蚀率最高为40.2%;当羧苄基壳聚糖投加量不变时,随着温度升高,羧苄基壳聚糖的缓蚀性能有所提高,但是达到60℃后,缓蚀率开始下降,高温不利于羧苄基壳聚糖发挥其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Pb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铅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向日葵的生长,使MDA含量减少,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降低;而高浓度的铅会对向日葵的生长产生毒害作用,使MDA含量增加,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从土壤中筛选出20余株产中性植酸酶活性的菌株,对一株产中性植酸酶活性较高的绿脓假单胞菌(Phy10)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该菌株在pH值6.0、温度30℃、装液量100.0mL、接种量7.0mL、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氮源为NaNO2条件下产酶活性最大,优化后酶活可达到231.2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2.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