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污染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名升  孙媛  陈远航  张建辉 《环境科学》2014,35(3):1198-1204
为分析污染排放与环境质量的相互影响,构建了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关系模型,将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的关系划分为低污染-高质量、高污染-高质量、高污染-低质量、低污染-低质量这4种类型,探讨不同类型间的演变路径,并以2005~2010年中国各地区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省区属于高污染-低质量类型,且研究期内类型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大部分省区环境质量指数高于污染排放指数,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污染物减排是各地所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中国目前正处于环境治理的关键时期,应防止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过度扰动.研究结果有助于各地区研判环境形势,推进污染减排,从而最终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借鉴脱钩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和基于IPAT方程的脱钩指数模型,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尘排放量4个指标,对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4-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2个子系统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压力逐步减小,2004-2010年该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实现了未脱钩—相对脱钩—绝对脱钩的过渡过程,未来将持续绝对脱钩的态势,说明长三角地区在重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绩。另外,其脱钩效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脱钩状况出现了局部波动变化。上海市保持稳定的绝对脱钩状况,江苏省东南部有较好的脱钩程度,而浙江省东北部内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的构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对上海市2005~2014年的生态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就绝对生态城市水平,2005~2014年上海市生态城市发展指数S总体上呈缓慢增长态势,但S值均介于[0.2,0.4]之间,处于较低水平,亟需加快该市生态建设步伐;(2)就相对生态城市水平,2005~2014年上海市先后经历了由低-低-中等-较高-高的变化过程,呈现不断趋好的态势;(3)2005~2014年上海市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的S值存在波动变化,总体上反映出上海市生态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简介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理论的基础上,以重庆都市区为例,构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耦合的PSR框架,应用退耦分析方法建立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的指标体系,并对1996—2007年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状态及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①在相邻年度间各指标退耦比较普遍,相对和绝对退耦发生率达88%,但退耦程度在指标间和时间上有明显差异,各指标退耦指数在-4.990 6~4.887 8之间波动,且2000年以后退耦更明显;②2007年与1996年比较,综合退耦指数达0.845 3,呈明显的相对退耦状态,而且在1996—2007年间综合退耦持续发生;③评价结论符合重庆都市区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将退耦分析作为环境压力评价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邱微  赵庆良  李崧  张建祺 《环境科学》2008,29(4):1148-1152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27项指标,构建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度计算模型,对2000~2005年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应用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黑龙江省2006~2010年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黑龙江省处于生态安全V级;2005年黑龙江省处于生态安全Ⅲ级,生态安全有所提高.预测得到,2006年黑龙江省为生态安全Ⅲ级,2007~2009年均为生态安全Ⅱ级,2010年达到生态安全Ⅰ级,即理想安全.由此可见,黑龙江省生态安全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自2000年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推动生态省建设等有效手段,可以最终实现黑龙江省生态安全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出发,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为框架确定该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构建了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其近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未来10年生态环境质量作出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02 ~ 2020年的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某市1986年-2010年跨度14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因外商投资经济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水平提高越来越慢,其提高幅度即将进入下降期;FDI对污染水平有规模负效应,对环境质量有规模正效应,基于该市现有的招商引资战略及环境管制水平,总体上说,FDI的引入对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效应,建议在以后的保护环境和利用外资过程中,对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等各维度进行调整、创新,发挥并增幅FDI对环境质量的规模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湖泊水环境系统多种不确定性共存或交叉存在的特性,将延拓盲数理论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领域,用延拓盲数表示各参数浓度,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模型相耦合,建立基于延拓盲数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评价了洞庭湖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洞庭湖出口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处于中营养级别,东洞庭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处于中营养-轻富营养级别,并且有恶化到中富营养级别的趋势.相对于常规的确定性方法,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了评价区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可能值区间及其相应的可信度水平,较好地弥补了确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更科学、全面地表征了评价区域的富营养状态与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30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期刊论文,运用Meta方法定量分析FDI(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一或几个环境污染指标和FDI相对值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72和-1.83,说明采用二者会降低FDI环境效应显著性,但后者不显著;②面板数据和样本时间跨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19和1.52,说明采用二者会提高FDI环境效应显著性,并更有可能得到FDI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结论;③样本数据平均年限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90,说明采用2000年后数据会降低FDI环境效应显著性,2000年前FDI对环境污染加剧效应呈下降趋势,此后FDI改善了环境质量;④OLS法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22和0.78,说明采用二者会提高FDI环境效应显著性,但后者不显著.综上可知,在纳入部分控制变量前提下,采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和FDI水平值,基于1985—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OLS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发现,FDI更有可能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但这种效应呈下降趋势,以至于2000年后FDI改善了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30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期刊论文,运用Meta方法定量分析FDI(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单一或几个环境污染指标和FDI相对值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72和-1.83,说明采用二者会降低FDI环境效应显著性,但后者不显著;②面板数据和样本时间跨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19和1.52,说明采用二者会提高FDI环境效应显著性,并更有可能得到FDI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结论;③样本数据平均年限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90,说明采用2000年后数据会降低FDI环境效应显著性,2000年前FDI对环境污染加剧效应呈下降趋势,此后FDI改善了环境质量;④OLS法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22和0.78,说明采用二者会提高FDI环境效应显著性,但后者不显著. 综上可知,在纳入部分控制变量前提下,采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和FDI水平值,基于1985—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OLS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发现,FDI更有可能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但这种效应呈下降趋势,以至于2000年后FDI改善了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山地大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基于我国西南地区三省一市(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的31个地级市2004—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①西南地区综合城镇化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呈稳步增长趋势,二者差距逐渐缩小,但由于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 ②在空间格局上,都市圈内城市属于高承载、高发展、中度耦合协调度地区,但重庆市、昆明市以及一些工业型城市由于人口和财富在城市高度集聚,其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低于西南地区平均值;以高山大川为界的省际交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分割”,城镇化发育不足,属于高承载、低发展、低度耦合协调度地区. 研究显示,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日趋紧密,应推进以人为本的绿色城镇化道路,使两大系统处于良好的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从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原因、表征和措施三方面构建了耦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三维空间建立耦合度评价模型,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评价耦合度约束主因子.结果表明,2002~2009年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经历弱耦合度—较弱耦合度—较高耦合度的变化,耦合度呈递增趋势;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主要贡献因子是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主要限制因子是资源供给、环境保护投资和工业固废排放等.  相似文献   

13.
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环境污染型城市可绿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安徽省典型的环境污染型城市淮北市为例.依据淮北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权重进行确定,并采用多因素评价法对该区域2006年-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2015年淮北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2010年淮北市土地利用呈不集约状态,2011年-2015年,集约利用土地水平由不集约逐渐转变为中度集约.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环境的治理提高了研究区域集约利用土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关联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承载力指数,最后,得出环境承载力指数,此外,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区域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银川滨河新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各承载力系统之间属于良好协调状态,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呈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预警,运用耦合DPSR模型和时差分析方法构建了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构建了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控制图法确定了监测预警指标阈值,解决了水环境系统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问题,最终实现了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效评价和预警。结果表明:1)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在2012-2015年处于较弱承载状态,在2016,2017年处于中等承载状态,现状评价等级由Ⅳ级(橙色警灯)转变为Ⅲ级(黄色警灯);2)在现状发展趋势下,2018-2035年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自2026年以后流域水环境整体呈恶化状态,水环境承载力逐渐从中等承载(黄色警灯)向较弱承载(橙色警灯)和弱承载状态(红色警灯)转变;3)未来区域人口的增长和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会给白洋淀流域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可加大区域水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基于空间单元的精细化环境管控方案,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促进区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良性发展,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概括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框架思路。归纳总结了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并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例,对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了环境绩效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对于提高环境绩效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丽水市生态资金绩效审计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能客观反映市县行政区实际,指明影响环境管理绩效的消极因素,能有效提高财政经费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审计服务科学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适用于广义环境系统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针对传统的环境评价指数公式不具有普适、规范和通用的局限,提出适用于广义环境系统任意指标的参照值和规范变换式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该变换要求变换后的任意指标的各分级标准规范值都能被限定在各自的较小区间内,从而用规范值表示的任意指标皆"等效"于同一个规范指标;再分别用不同限定区间内生成的随机数模拟任意指标的不同分级标准的规范值,不同区间内生成的所有随机数组成不同分级标准的全部训练(学习)样本,借助免疫进化算法优化不同评价指数公式中的参数,得到适用于广义环境系统评价的9个(广义)普适指数公式,并论证了公式的可靠性.分别将9个普适指数公式用于北京市朝阳区19个监测井的9项指标的地下水水质的综合评价,以及用于郑州、西安、上海三市2000年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9个普适指数公式用于同一监测井水质的评价结果几乎完全相同,也与传统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用于郑州、西安、上海三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结果分别是3级、3级、2级,比传统评价法更符合实际情况.9个普适指数公式使广义环境系统的评价变得简洁、规范、统一和通用;基于指标规范变换的评价指数公式的建模思想和方法对建立广义环境系统的普适智能评价模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区域或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对环境压力的大小,提出了一种新的、由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环境质量标准、区域面积和区域或行业GDP构建的综合指数,即环境压力指数.利用环保部、国家统计局的观测数据对我国大气环境压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气环境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地域性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工业仍是造成我国大气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大气环境压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的关联性,需要进一步协调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南通市多年监测的大气质量数据,对南通市区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近年来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南通市区大气中SO2污染基本呈下降趋势,NO2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污染接近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市区大气污染分级处于轻污染水平,并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综合控制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南通市经济大力发展和造就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