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臭氧降解对硫磷的机制、降解中间产物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硫磷的臭氧降解是一个臭氧直接氧化为主和羟基自由基间接氧化为辅的氧化过程,并遵循假二级动力学。50mM离子清除剂叔丁醇使对硫磷的降解速率常数从0.09372min^-1降到0.06397min^-1,但溶液pH值对降解速率常数则无明显影响。通过GC/MS分析,确定了对氧磷为对硫磷的臭氧降解中间产物。较高的对硫磷起始浓度和离子清除剂的存在不利于对氧磷进一步降解。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臭氧降解对硫磷的机制、降解中间产物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硫磷的臭氧降解是一个臭氧直接氧化为主和羟基自由基间接氧化为辅的氧化过程,并遵循假二级动力学。50mM离子清除剂叔丁醇使对硫磷的降解速率常数从0.09372min^-1降到0.06397min^-1,但溶液pH值对降解速率常数则无明显影响。通过GC/MS分析,确定了对氧磷为对硫磷的臭氧降解中间产物。较高的对硫磷起始浓度和离子清除剂的存在不利于对氧磷进一步降解。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苯酚、间甲酚、邻甲酚和间苯二酚等酚类化合物在臭氧氧化过程中生物毒性的变化,揭示了反应中高毒性中间产物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发现:4种酚类化合物被臭氧氧化后,生物毒性均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其中臭氧氧化苯酚、间甲酚、邻甲酚和间苯二酚的生物毒性最大值分别是其初始毒性的16.7,26.3,34.8,3.2倍。利用Na2SO3还原臭氧氧化出水,急性生物毒性可得到高效去除,4种污染物毒性单位最高点的去除率分别为95.2%、94.5%、87.3%和44.4%,并且毒性单位的变化量和在295~305 nm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峰强度的恢复量呈显著相关(P<0.05),可为构建基于光学特征的臭氧氧化出水中生物毒性的快速定量表征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臭氧氧化水溶液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飞  袁守军  张梦涛  王伟  胡真虎 《环境科学》2014,35(11):4185-4191
采用间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臭氧氧化降解水溶液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结果表明,臭氧能够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对乙酰氨基酚,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2).臭氧浓度、HCO-3和pH值均影响对乙酰氨基酚的降解过程,添加HCO-3、提高pH值和适当增大臭氧浓度均可提高其降解效果.气相色谱/质谱和离子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在对乙酰氨基酚臭氧氧化的过程中,首先生成对苯酚及一系列含有羧基的酸类产物,继而被进一步氧化;依据中间产物,探讨了对乙酰氨基酚可能的降解反应途径.TOC检测仪的检测结果显示,对乙酰氨基酚的最终矿化程度较低.在对乙酰氨基酚的初始浓度为20 mg·L-1及臭氧浓度为9.10 mg·L-1时,反应130 min后,矿化程度仅为16.42%.  相似文献   

5.
臭氧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难降解废水的处理,但由于臭氧的部分氧化特性,可能会导致高毒性中间产物的生成.为了揭示臭氧工艺的生态安全性,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臭氧化苯酚、邻甲酚、对甲酚、间甲酚、苯胺和对氯苯胺时急性生物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尽管母体污染物与总有机碳(TOC)的浓度在臭氧化过程中持续下降,但生物毒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当初始污染物浓度增大时,臭氧化6种芳香族化合物中毒性单位最大值(TUmax)也随之增大;当臭氧剂量增大,臭氧化苯酚、间甲酚和对氯苯胺的TUmax呈下降的趋势,臭氧化邻甲酚和苯胺的TUmax呈升高的趋势,臭氧化对甲酚的TUmax变化较小;当pH从3上升到7,臭氧化4种酚类化合物时,TUmax呈下降的趋势,而当pH增大到10时,苯酚和间甲酚的TUmax又出现了升高的现象;臭氧化2种胺类化合物时,pH对TUmax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毒性中间产物主要是由芳香族化合物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的,且具有氧化性.本研究能够为臭氧工艺的安全运行提供基础数据,并有助于后续生物毒性控制工艺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臭氧降解甲基对硫磷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臭氧降解甲基对硫磷的效果、机理.鉴定了反应中间产物。实验表明臭氧能有效降解甲基对硫磷。通过分别添加自由基抑制剂碳酸氢钠和叔丁醇,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在自由基抑制剂存在时,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明显降低,表明甲基对硫磷的降解遵循自由基机理。对处理过的水样采用GC,HPLC,UV检测.结果表明有未知中间产物生成,同时发现降解产物的极性增强。通过GC-MS检测鉴定了此未知物质的结构,证实臭氧处理不足时会有毒性中间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7.
黄浦江水中检测到致癌物三氯乙烯。本文研究臭氧对它的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臭氧能有效地去除水中三氯乙烯;在氧化过程中,没有中间产物累积;其反应动力学模式为一级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水中PCN(青霉素G)在臭氧氧化过程中的降解规律与特征,采用臭氧直接氧化法处理模拟废水中的PCN,研究了初始pH、ρ(臭氧)、初始ρ(PCN)、自由基抑制剂TBA(叔丁醇)、反应温度等对水中PCN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PCN在臭氧氧化降解过程中的降解特性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溶液体积为1 L、初始ρ(PCN)为50 mg/L、初始pH为11、ρ(臭氧)为15 mg/L、反应温度为20℃时,反应5 min时PCN去除率为100%,反应2 h时TOC去除率为28.98%.②PCN的降解速率和TOC去除效果随pH的增大而升高,碱性环境有利于PCN的矿化.③臭氧氧化过程中,PCN的降解以臭氧直接氧化为主,其降解中间产物的矿化主要以臭氧间接氧化为主,TBA可抑制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效率,因而对TOC的矿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④对PCN的降解过程进行一级、伪一级和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伪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相关性(R2=0.999 7)最高,k(反应速率常数)最大值为0.825 5 min-1.研究显示,臭氧直接氧化可有效降解水中PCN,但对中间产物的矿化去除效果较为有限,臭氧氧化降解PCN的过程遵循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生化法代替部分臭氧氧化的可能,对菲进行了臭氧不完全氧化研究采用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观察了氧化过程和中间产物的变化,并且测定了中间产物水溶液的总有机碳浓度(TOC)和中间产物对活性污泥氧吸收速率(OUR)的影响.结果表明,菲被臭氧氧化的同时,有中间产物生成;臭氧可以与中间产物反应,但是难以使之矿化;臭氧氧化改善了菲的可生化性臭氧氧化结合生物降解,有望成为兼顾经济性与效率的处理废水中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唑类抗真菌剂广泛应用于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中,常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有效去除. 大量唑类抗真菌剂排入受纳环境后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为了解唑类抗真菌剂的臭氧氧化降解过程和机理,以氯咪巴唑(climbazole,CZ)为例,通过设置不同条件的对比试验,系统研究CZ在臭氧氧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去除规律,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对其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CZ起始浓度由1.0 mg/L增至4.0 mg/L时,臭氧氧化20 min下CZ的降解率从99.1%降至69.3%;②反应体系起始pH由5.0升至9.0时,CZ臭氧降解半衰期由1.38 min延长至7.18 min;③臭氧流速由0.1 L/min增至0.4 L/min时,臭氧氧化20 min时CZ的降解率从66.5%提至99.4%,但臭氧流速超过0.3 L/min以后,CZ降解率的增幅较小;④自然水体及其高浓度共存组分(碳酸氢根和腐殖酸)均会明显抑制CZ的臭氧氧化反应速率,CZ降解半衰期大多数超过6 min (空白对照组为1.99 min). 因此,在臭氧氧化降解新兴有机污染物或对臭氧氧化工艺进行优化时,应充分考虑起始污染负荷、pH、臭氧流速、水体水质状况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产物鉴定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反应可将CZ碎裂重组形成两个主要降解产物——TP269和TP297,二者的产率分别为11.45%和8.90%. 研究显示,起始污染负荷、pH、臭氧流速、水体水质状况均会明显影响CZ的臭氧降解效果;两个CZ臭氧降解产物的产率虽不高,但其毒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江底泥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行为及荧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重庆段具有典型代表性底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荧光光谱法检测水体中多环芳烃二氢苊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模拟吸附实验,研究了底泥对二氢苊的吸附特性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用荧光光谱法检测水体多环芳烃二氢苊的含量,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性和可靠性高;长江重庆段底泥对水体中二氢苊的吸附曲线符合传统的线性分配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比较两个模型的拟合参数发现,长江重庆段底泥对二氢苊的吸附行为并不是由单一的吸附机理决定的,而是由线性分配和表面吸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草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雷  孙志忠  马军 《环境科学》2007,28(11):2533-2538
实验比较了单独臭氧氧化、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剂吸附3种工艺去除水中草酸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单独臭氧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剂吸附对水中草酸的去除率分别为37 .6%、2 .2%和0 .4%,蜂窝陶瓷催化剂的存在显著提高了臭氧氧化降解水中草酸的去除效果.添加叔丁醇的浓度为5、10和15 mg·L-1时,催化臭氧化对草酸的去除率分别降低了24 .1%、29 .0%和30 .1%,证明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草酸遵循·OH氧化机理,即非均相的催化剂表面强化了·OH的引发.TOC测试结果显示,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工艺可以将草酸彻底矿化,无中间产物生成.反应温度与草酸的去除效果成正相关性,当水体温度为10、20、30和40℃时,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草酸的去除率分别为16 .4%、37 .6%、61 .3%和68 .2%.  相似文献   

13.
In recent years, poly (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 (PBAT) has been widely used. However, PBAT-degrading bacteria have rarely been reported. PBAT-degrading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farmland soil and identified. The effects of growth factors on the degradation of PBAT and the lipase activity of PBAT-degrading bacteria were assesse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was analyz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X-ray diff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enotrophomonas sp. YCJ1 had a significant degrading effect on PB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strain could secrete 10.53 U/mL of lipase activity and degrade 10.14 wt.% of PBAT films. The strain secreted lipase to catalyze the degradation of the ester bonds in PBAT, resul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degradation products such as terephthalic acid, 1,4-butanediol, and adipic acid. Furthermore,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 metabolism of YCJ1 as carbon sources to facilitate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PBAT, indicating that the strain has potential value for the bioremediation of PBAT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富里酸在水体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氙灯作为模拟光源,对水相中5种不同来源、不同浓度富里酸(FA)在5种PAHs光解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活性氧的捕获探讨了FA在PAHs光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FA的结构及其对PAHs光解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低浓度(1.25 mg·L-1)体系中FA对二氢苊、芴、菲的光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荧蒽和芘的光解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体系中FA浓度的升高,其对PAHs的光解总体上呈抑制趋势.FA的存在一方面促进了单线态氧和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强化了PAHs的活性氧光解进程;另一方面FA也可以参与PAHs分子的能量竞争.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Thealuminosilicatesheetsofbentonitepossessanetnegativeelectricalchargecompensatedforbyinorganicexchangeablecations(e.g.,Na+andCa2+),whichstronglyhydratedinthepresenceofwater.Surfacepropertiesofnaturalbentonitecanbemodifiedbysimpleionexchangewi…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concern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firms is a means to create a more efficient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olicy-making process.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get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one specific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Dutch paper and board industry. Important policy themes for this industry are waste water, waste, and energy efficiency. We distinguished four types of gover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top-down regulation, interactive regulation, negative economic instruments, and positive economic instruments. We analyzed the role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 in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for all of these four instruments.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different (relative) roles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 in different steps of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es an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17.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物质的环境雌激素效应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污染物的雌激素效应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s)类物质即为具有雌激素效应的环境污染物之一、APEs为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工业生产和家庭洗涤中应用广泛,APEs类物质进入环境后可以降解为一些中间代谢物,这些中间代谢物具有环境持久性,很难在环境中进一步降解.研究人员通过3种活体外生物评估法研究发现APEs的中间代谢物具有雌激素活性,可以诱导水体中雄性鱼类等生物的雌性化,同时对哺乳动物和人类健康也具有潜在危害,因此进行更加深入研究,确定APEs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限制APEs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其分布广,难降解,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能够干扰动物和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对人和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PAEs的检测方法、毒性效应、分布和降解方法,并对今后PAEs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铁酸盐(Fe(VI))/过氧化钙(CaO2)联合处理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降解性能及机理,分析了共存离子的影响.基于响应面方法中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了多因素实验,采用二次多项式和逐步回归法拟合了DMP去除率与Fe(VI)投加量、CaO2投加量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中性条件下,Fe(VI)/CaO2可以有效去除DMP,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当Fe(VI)/CaO2/DMP物质的量比为1.1/4.4/1时,模型预测DMP最大降解率为95.57%,和验证实验得出的降解率90.14%相近,表明该响应面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和预测能力.HCO3-和Mg2+对DMP的降解有一定抑制作用.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羟基自由基(HO·)和超氧自由基(O2-·)对DMP的降解具有重要贡献,表明Fe(VI)和CaO2可形成类芬顿试剂协同降解污染物.DMP的主要降解途径包括酯基水解、侧链氧化和苯环的羟基化;主要降解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单甲酯,2,5-二羟基苯甲酸,间苯二甲酸,草酸等.  相似文献   

20.
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的制备及对水中多环芳烃的处理性能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何娇  孔火良  韩进  高彦征 《环境科学》2011,32(1):135-139
300~700℃下热解炭化黄豆、芝麻、玉米秸秆8h,制备了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测定了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及其对亚甲基蓝和碘的吸附能力.以多环芳烃(PAHs)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生物质环境材料对水中单一和复合PAH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比表面积增大,其对亚甲基蓝、碘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