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晓涛  申艳楠  张影 《灾害学》2020,(4):169-173
应急预案是中小学校应急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是中小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保障。论文基于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构建中小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动态管理的支撑保障模型,实现可持续的中小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动态管理过程,从而提升中小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局对全国重点省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的最新评审结果显示,当前预案管理存在体系欠缺、制度混乱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该文基于应急预案公共产品属性,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预案管理过程划为设计期、测试期、推广期、整合期、升级期等5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征差异和管理需求,揭示了预案管理任务在时间维的分布模式,初步构建了应急预案生命周期管理框架。该框架是对预案管理实务的现实思考与梳理,对新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和执行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6,(1)
为提高应急抢修工作的效率和应急处置的能力,认真履行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详细分析目前电力应急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对电力突发事件、电力应急预案体系等一些重要基本概念进行重新完善和明确,为了让各级应急指挥及救援人员熟悉应急职责及流程,关注各级各类预案相互衔接,力图基于事件驱动模型和应急预案要素建立应急处置流程的生成方法,为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决策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吴晓涛 《灾害学》2014,(2):123-127
2011年以来,美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使得许多相关技术、方法等均开始修订和完善。因此,研究美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理念的最新进展对于推进我国应急准备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美国政府最新出台的与应急准备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南、标准等,深入剖析美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理念的3个核心元素(概念内涵、愿景目标和能力体系)发展动态,提出对我国加快推进国家应急准备工作的建议:①高度重视国家应急准备工作,研究、整合并构建国家级综合应急管理系统;②修订应急管理基本法和总体预案,加快配套法律法规等文件的出台;③准确定位"应急预案",推动应急规划的"规范化"、"动态化"与"全民化";④加快应急管理学科发展,助力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按照我国应急响应机制,某地区发生突发事件后,根据灾害后果不同需要启动不同的预案体系。通过灾害后果的系统分析,研究了预案体系的启动机制,梳理了预案体系的演化模式,从演化时间维度建立了预案体系点、链、网3种启动模式,并系统分析了各启动模式及其相应的结构特征。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预案体系的3种启动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预案体系的合理启动,提高了突发事件应对的有效性,为应急预案体系的启动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越 《灾害学》2009,24(3):128-132
为解决区域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一致性及时效性问题,提出了区域应急组织分层网络集成重构的分级动态预案编制管理方法.结合区域性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管理案例分析,试图提高应急预案编制的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赖俊彦  张媛  南燕云 《灾害学》2021,(4):138-145
在综合调研国内外应急预案标准化进展基础上,从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现状出发,结合预案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工作需求,开展应急预案体系标准化构建的支撑要求和预案条目要素分析,提出通用要求和系列接口的两类六项关键要素。进一步地,从编制和管理两个维度分别细化设计了应急预案通用要求的12项标准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对于应急预案体系系列接口,在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预案建设现状,分为专项预案标准、基层组织和单位预案标准、重大活动预案标准等3类接口,设计了相关标准的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是一项技术、业务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标准化方法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手段,以特定形式和程序总结应急科学、救援技术和应急管理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颁布应急预案管理的统一规定,将提高预案编制和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李健  徐艺  刘亦文 《灾害学》2022,(1):147-150+157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提高京津冀应急预案质量,通过构建PMC指数模型来评价该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预案优化提供建议。选取京津冀5项代表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研究样本,首先,基于对预案文本的挖掘与分析以及借鉴已有研究关于应急预案评价指标的设定,建立了包含9个一级变量和57个二级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测算得出各个预案的PMC指数分值,据此对每项预案进行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5项预案的PMC指数均值为7.89,根据评级划分标准,5项预案总体表现良好,其中2项等级为优秀,3项等级为良好。除了在事件分类分级标准、恢复与重建这两个一级变量上没有失分外,在其他一级变量上都有失分,具体可以依据二级变量在这几个方面实施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分析和研究各级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九江地区5.7级地震发生后灾区某市政府在应急救灾抢险方面所展开的各项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对灾区政府从启动初动体制到全面展开应急救灾工作的应急管理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灾区某市政府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为例,就我国各级政府在灾害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有应急预案但没有相应的防灾规划实施细则、灾后受灾应急评估体系不健全、应急避难与应急救灾物资缺少规划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如果缺乏事前的应急预案,一旦遭遇类似事件,其损失必然是惨重的。所以,我们每个中小学、幼儿园都应当建立一套应急对付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安全预案的对策与原则说到校园安全预案,我们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原生、次生、衍生和耦合灾害,造成城市灾害复杂化和扩大化,给城市应急管理带来重大挑战.基于应急管理体系的层次性、多样性和模糊性特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应急管理基本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当前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工作重点是制定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与协调以及生命线系统恢复三个要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面向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效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在面临突发灾害情况下,难以迅速确定最佳救援方案,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决策支持。为此,提出了突发事件应急效能的概念,并建立了一个基于效用聚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效能评估方法。最后,以一个大地震灾害的想定为例,应用提出的应急灾害效能评估方法,对多个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减灾短讯     
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6章,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涛  吴丽萍 《灾害学》2011,26(3):139-144
在界定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内涵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识别出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的9个主要影响因素,即应急联动组织机构、应急联动法律法规、应急物资协同调配、应急队伍协同调配、应急预案动态协同、应急信息实时沟通、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灾害特征和区域合作基础。同时,运用ISM技术,确定区域应急联动9个影响因素的关联性,计算和分解可达性矩阵,绘制4级递阶有向图,得出区域应急联动影响因素的内在层次性,即划分出"基础层"、"过渡层"和"直接层",为有效构建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国内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建设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预警应急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搞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三是坚持依法规范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防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四是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2020,(3)
我国现有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域中应用性能不高,因此以预案执行实践为基础,重新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灾害应急预案。以实际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突发山体滑坡灾害特点为基础,分析突发灾害应急决策机理。设置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并设定山体滑坡灾害应急响应条件,分别从应急准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以及应急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出发,制定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内容,最终完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中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动态应急方案探讨。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应用设定的应急预案受伤人数大大降低,景区与游客的财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降低,解决了现有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结构性缺陷,实效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志欣 《灾害学》2014,(2):154-157,164
政府应急预案形式要素与实际运行需要悖离的症结在于对政府应急预案的效力定位缺乏明确见解。从文本内容与制定程序等形式要素看,政府应急预案具有法律效力;但从实际运行需要的角度看,肯定政府应急预案的法律效力将使法律冲突显著、法律稳定阙如,并使应急管理缺乏灵活性。就其性质而言,政府应急预案与法律规范明显不同,它是由政府提供的、进行应急管理的最优工作方案,其内容是可优化、可变通的,效力应当是指导性的。因此,有必要从性质上对政府应急预案进行总体把握,研究其效力定位。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秋露  孔昭君 《灾害学》2014,(2):217-222
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一环,对应急处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合理高效的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信息系统框架,为系统的具体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在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现状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系统设计标准不统一,系统安全以及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系统的构建原则和社会救援资源动员业务构成。依据业务构成探讨并设计系统的总体框架,即B/S混合C/S模式结构,并阐述系统核心子模块功能———信息收集发布、预案库管理、社会资源管理以及事后分析评价等,给出系统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9.
吴晓涛 《灾害学》2014,(1):157-161
应急准备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的核心概念。目前,美国的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近十年来美国高度重视应急准备工作,而我国应急准备研究刚刚起步。因此,研究美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目标的演化特征对于推进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2年间美国政府出台的与应急准备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南、标准等,从概念界定、目标设计和技术配套三个方面,深入剖析美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目标的阶段特点,研究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灾害学》2019,(2)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不断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与城镇化过程中内在的脆弱性等因素叠加,使多数地区都面临着极大的高温热浪的潜在威胁,因此编制高温热浪应急预案并开展研究已成为提高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的必要路径。然而,目前不仅缺乏成体系的预案及其相关的研究,而且现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研究较为零星且往往忽略了部门间的联动建设。鉴于此,在构建高温热浪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协同联动机制,对其运行的组织架构和流程进行探讨,着重说明在应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任务分解和各部门在不同行动环节的协同联动。最后,基于灾害大数据平台构建多场景适配的预案体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反馈,实现预案的全过程优化,以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增强应急工作的成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