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展海洋碳汇渔业是中国大陆沿海地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实现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物质基础。文章以中国大陆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渔业经济指标为依据,尝试理清碳汇渔业绿色发展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科学探讨碳汇渔业绿色发展对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推进碳汇渔业绿色发展和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海洋渔业分为碳汇渔业部门和非碳汇渔业部门,运用改进的菲德(Feder)模型测算中国海洋碳汇渔业的产业内经济外溢效应;同时根据海洋渔业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碳汇渔业对其上游产业(水产苗种业)和下游产业(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间经济外溢效应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海洋碳汇渔业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外溢效应参数为6.42,但碳汇渔业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小于非碳汇渔业部门,只相当于非碳汇渔业部门的16%,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碳汇渔业部门对海洋渔业经济的总贡献度;在海洋渔业产业链中,碳汇渔业对上游水产苗种业的后向外溢效应系数为24.69,高于其对下游水产品加工业的前向外溢效应系数7.77。研究结论认为,碳汇渔业的经济外溢效应是"立体"的,不仅存在产业内的水平经济外溢效应,还存在产业间的垂直外溢效应。因此,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在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优先发展碳汇渔业,将碳汇渔业产品确立为海洋渔业的主导产品能有效地拉动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并能带动海洋渔业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洋碳汇渔业绿色发展空间关联性及其外溢效应对于海水养殖业的有效协调和区域海洋环境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估算沿海各省(自治区)海水养殖渔业碳汇量并探讨其空间相关性特征是制定差异化渔业碳汇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根据2006—2016年中国大陆沿海9个省(自治区)的碳汇渔业资源清查数据,在检验和比较省域空间渔业碳汇总量相关性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渔业碳汇的外溢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水养殖渔业碳汇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省渔业碳汇量也存在明显差异。②研究期内的Moran's I指数整体呈现为"V"型的波动变化特征,渔业碳汇在省域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备显著的空间相关性。③海水养殖渔业碳汇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通过随机效应的杜宾模型分解后得出渔业产值、劳动力投入的直接效应为正,而渔业受灾面积和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的直接效应为负;从间接效应来看,渔业产值在各省域间存在竞争与依存关系,海水养殖业劳动力投入和渔业技术推广的项目经费投入在各省域间存在互补关系。因此,中国沿海各省份在发挥海洋水产养殖业生态功能时,应当考虑省域区位因素,合理制定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海洋碳汇渔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上苏东”和实施百万亩滩涂工程,是实现江苏省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在分析滩涂资源开发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及时将滩涂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的渔业生态工程,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总体构思,即大力发展咸淡水养殖,建立增养殖生态调控模式,开发养殖新品系三个主要方面。起步工程以引种驯养“海卿”等为主要内容,试验表明,海鲫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适宜在咸淡水水域中生长,有望成  相似文献   

4.
海洋牧场是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金钥匙,是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蓝色粮仓"战略、助力渔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为了协调海洋生态功能修复与经济利益获取之间的矛盾、实现"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中国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监管的理论框架体系。首先结合系统自身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双重特征定义了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的概念——海洋牧场生态安全是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的资源结构和海域环境能够维持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的整体平衡状态。然后从监管主体(政府部门、牧场企业、周边居民)、客体(牧场海域环境、生物资源、生态系统)以及二者关系构建了中国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的监管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监测与评价机制、预警与决策机制、控制与保障机制逐一分析了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监管的重点内容和解决思路。概括而言:监测与评价机制是底层机制,作用在于获取海洋牧场在资源结构、海域环境等方面的观测数据,并通过对其分析处理确定海洋牧场的生态安全状态;预警与决策机制是中层机制,作用在于通过对海洋牧场生态安全警情存在与否以及警情等级进行预判,制定并优选生态安全治理方案;控制与保障机制是高层机制,作用在于从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两个层面保证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监管工作得以顺利运行。本文提出的中国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监管理论框架体系,对指导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践行"生态优先"原则、保障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经过计算,得出浙江省2007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74 1 hm2,人均生态足迹为3946 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72 1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063 2 hm2。根据计算出2000~2008年的各项指标,〖JP+1〗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又以2007年为基准,与部分区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分析了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发展雨水收集、潮汐能开发等新的资源能源利用模式,鼓励节约能源,大力发展林木及林产品加工产业、水产品养殖及加工产业,并对浙江省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传统生态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建设现代化的区域生态农业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其核心的要义就是立足新的起点,充分发挥乡村良好的环境与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生态化与生态农业产业化,同时赋予精耕细作的传统生态农业的新内涵,着力提高"五化"水平与全面提升"五率"效应,即提高规模化开发、机械化劳动、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经营、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优质率、污染防控率。以此形成以"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为基本内核的区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富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家园建设。本文分析了创立并完善生态农业经济园区的技术经营体系的发展前景;阐述了构建并提升现代循环农业集成技术与开发体系的具体举措;提出了加快推进乡村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畜禽等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其食用的饲料质量密切相关。在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生猪饲料为案例,基于饲料生产经营全程体系,以江苏省阜宁县442户生猪养殖户为样本,以生猪养殖饲料成本与或有损失的比较为视角,观察生猪养殖户的饲料选择与购买行为,研究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为提升饲料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猪养殖户个体特征变量中,养殖户户主的年龄、学历、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生猪出栏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表明,随着户主学历的提高、生猪出栏量的增加以及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比例的增大,生猪养殖户更有可能选择与购买中等和高质量饲料。与此同时,在饲料生产、加工、贮存、流通等环节变量中,饲料生产经营厂商生产与贮存环境的规范性、违禁药物的使用、添加剂的使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随着养殖户判断的饲料厂商生产与贮存环境规范性、违禁药物与添加剂使用规范性的提高,生猪养殖户在总体上更有可能选择与购买中等和高质量饲料。观察以上变量可以发现,养殖户户主年龄、生猪出栏量对生猪养殖户饲料选择与购买行为影响最大。相关变量边际效应的计算进一步证实,随着养殖户户主学历、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出栏量、生产与贮存环境的规范性提高、违禁药物与添加剂使用规范性的提升,生猪养殖户在总体上选择购买中高质量饲料的概率较高;而受户主年龄增大的影响,生猪养殖户更倾向于选择购买低质量的饲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采用递归动态方法,全面分析美国在2020年针对中国和印度等未实施减排限额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宏观经济将造成较显著冲击,将导致中国产品贸易流向、贸易结构和生产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其中,化学橡胶及塑料制品、机器设备制造、金属冶炼加工产品等隐含碳含量高且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高的部门出口将较大幅度下降,生产遭受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与这些产业部门紧密相关的上游资源产品等部门因需求降低也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其他产业部门则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成本降低,出口和产出将有所增长。虽然美国实施碳关税能降低中国及全球碳排放,但是作用非常有限。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国家需要防范美国碳关税所导致的贸易和经济风险,并特别注意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采用碳关税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可以考虑基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原则在国内主动实施碳税,以应对碳关税的实施;同时,需要加强在不同情景下中国主动征收碳税以应对碳关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及其能力提升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6-2007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在阐述河南省在全国粮食生产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揭示了影响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主导因素;按照新时期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着眼河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农业生产管理和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等关键环节,提出突破粮食生产中的障碍因素,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区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和发展失衡的问题,亟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合作新机制。京津冀之间紧密的产品贸易背后隐藏的土地资源流动情况可以为新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支撑。这种隐性土地资源的流通情况可以用生态足迹来表征。因此,本研究主要运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的投入产出矩阵来计算北京与津冀之间的生态足迹转入和转出量,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周边津冀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的支撑,尤其是河北的农用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和水产养殖用地。从生态贸易类型来看,2002年和2007年,就北京和河北之间生态足迹流通情况而言,北京是净生态输入型,属于"贸易逆差";河北是净生态输出型,属于"贸易顺差"。2007年北京对津冀生态资源的使用量比2002年有所下降。总体而言,北京对河北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的消耗对河北的生态压力不大,其中,水产养殖用地的生态压力最大,2007年水产养殖净流量占河北水产养殖土地的54.27%。2002年北京对天津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的依赖加大了天津的生态压力,林业用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净流出量分别是天津相应承载土地面积的4.96倍和3.57倍;2007年,北京对天津生态土地资源利用程度降低,随之,北京对天津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的压力变小。尽管2007年与2002年相比,北京对河北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消耗量降低了,但是,由于河北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北京和区域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国家和北京应该帮助河北保护其土地资源,尤其是河北东南部的农田资源在区域中承担着重要的绿色隔离作用,应该受到严格的保护。此外,京津冀区域应该制定整体空间开发战略,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s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especially integrating the environment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ent analysis framework of relat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se relationships among labor, capital,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relat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method. As indicated in the analysis, the ever-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trading volume in China relies not only on the relat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labor but also on the environmental one; these are the two major advantages in China. However, the two advantages will experience serious challenge in the future along with a rising cost on labor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可持续认证推动农林牧渔领域自然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里约环境发展大会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和各界的共识,但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林牧渔等领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仍待进一步发展。我国作为国际农林牧渔产品的重要消费国和贸易国,在积极推动国内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在全球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发挥积极作用。可持续认证作为应对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的较为有效的市场手段,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涵盖了农林牧渔领域的多个产品,在国际上的发展势头强劲,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挥了对政府政策的补充作用。但可持续性认证在我国国内的企业和消费者中还没有得到广泛认识,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实践可持续经营、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在国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可持续认证的分析,为在我国农林牧渔领域更好地发挥其市场推动力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首先综述了可持续认证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产生的影响,详细论述了森林、棕榈油、野生海产品等可持续认证已经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欧美等较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消费者的支持;其次,本研究对可持续认证在农林牧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肯定了可持续认证在调动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推动农林牧渔领域资源保护方面的正面作用,也指出认证对资源保护的预期效果没有完全达到、同一产业内认证体系可靠性参差不齐,着重强调了可持续认证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的困难,使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应有效果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农林牧渔领域在资源利用方面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压力,尤其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进口大宗产品产地的生态脆弱性使中国在全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论证了可持续认证在我国的推广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促进贸易杠杆发挥资源保护的撬动作用、保障企业在海外开发中的长期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国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明确得出在我国农林牧渔领域推动可持续认证的必要性。本研究建议我国政府部门应关注农林牧渔领域可持续认证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案例可用于相关的国际谈判和对企业的指导。同时政府应鼓励国内外认证体系在中国开展认证工作,并为同一产业中的不同体系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另外,政府应积极支持国内农林牧渔产业的企业、专家、协会等参与到国际认证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操作范例或规范国际化。政府自身的消费行为对全社会有明确的引导作用,所以在政府采购中应优选可持续认证产品,引导企业加入可持续经营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山东海洋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型的渔业经营形式,在丰富渔业内容的同时,扩大了渔业发展的空间,给渔民、渔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山东省发展休闲渔业具有一定的资源和区域优势,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和潜在的威胁。本文应用SWOT方法对山东省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入WTO以来与欧盟棉花贸易的虚拟水资源总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与欧盟国家的商晶贸易中,直接进口的是初级农产品,但闻接进口的却是隐藏在这些农产最中的虚拟水.研究这些潜在的水资源,对缓解我国水资源压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CROPWAT Model计算模型,借助CropWat for Windows计算软件,从资源当量转换的角度出发,计算中国自进入WTO以来与欧盟国家的棉花贸易中水资源转换以及虚拟水贸易情况.计算结果表明,2003-2005年中国在与欧盟的棉花贸易中,间接进口了151.28×106m3的水资源,相当于节约了国内同等数量的水资源.本文可以为解决中国日益短缺的水资源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长江中下游地区渔业与水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淡水资源丰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但是工业污染和盲目开发渔业已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降低了水体的多重社会功能,也损害了渔业自身,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渔业,必须迅速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和效益型,并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结合传统渔业的精华,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国际贸易对全球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系列计划(ISO14000)对我国生产方式转变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替代资源密集型产品,发展外向型规模经济,设计后发型战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虚拟耕地资源被广泛认为是缓解国内耕地资源压力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论证虚拟耕地资源贸易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计算1996~201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贸易量,并对虚拟耕地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进行实证分析,为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及优化耕地资源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虚拟耕地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农产品贸易的巨大逆差决定了中国是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大国,其中,油料是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量最大的品种;虚拟耕地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6%,观点得到了佐证。同时,还提出了要试点实施虚拟耕地资源,全力以赴做好贸易政策调整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倒逼主要农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努力构建虚拟耕地资源管理新模式,推动农业“走出去”与市场多元化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Ecosystem approach, a new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has received universal concern and approval in the world, and it requi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Some basic ideas for establishing the marin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are: payers and payees can be identified through analyzing marine ecosystem service changes and impacts on the stakeholders;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and environmental taxes and fees can be used as the main channels for compensation; payment standard can be set up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a compromise between calculated theoretic results and “price bargaining”. Focusing on the key human impact on marine ecosystem in Bohai Sea, some preliminary ides on eco-compensation application are given: reform the ongoing charge system of pollutant discharge and enhance its incentives to reduce land pollutants; implement eco-compensation for freshwater demand between Bohai Sea and the river basins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freshwater inflow; popularize and strengthen the existing eco-compensation on fishery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 the charge system of eco-compensation on reclamation from the sea for land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9.
The five central cities-Beijing,Tianjin,Shanghai,Guangzhou and Shenzhen-of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regions in China,namely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are taken a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urban producer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Beijing.Firstly,based on an integrated indicator system including one objective hierarchy,four standard hierarchies and 35 indicator hierarchies,the study applies factor analysis model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odel reformed by entropy technology to measur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the above five cities.Secondly,Beijing ha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capital resource,industrial base,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 and market scale,since it takes the first place of the five cities in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only inferior to Shanghai i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alent capital.Thirdly,Beijing has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s in the level of producer services development,urba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living environment.Finally,five proposals are put forth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Beijing,namely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laws and statutes,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ssociation,implement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lanning,introducing preferential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and strengthening human capital reserve.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背景下,需要深入分析对外贸易规模、外贸经济布局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全面探索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规律。理论分析主要考察了对外贸易发展对环境影响综合效应的作用机制,在污染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基础上,将环境因素分别引入对外贸易的生产者函数、消费者函数、政府税收函数,构建对外贸易环境总效应实证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规模效应体现为环境污染在不同禀赋和收入水平国家间转移;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结构效应体现为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变,但是由于不同的比较优势,该结构效应在各经济体间的正负影响各不相同;资本积累会带来更多的污染,技术进步则会降低污染水平,二者相互作用究竟产生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效果,关键看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否带来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同时基于我国29个省(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总量、外贸规模、外贸经济布局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导致的收入效应和规模效应使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先下降然后增长的变化,而外商投资在短期内会增加环境污染,但从长期来看,正的技术效应使污染排放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受到产业结构的约束,外贸经济布局的产品效应及结构效应呈现显著的负效应。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负效应产生的现实基础来源于我国的外贸结构与模式等特征的国情基础,改善我国的外贸对环境影响的负效应需要通过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国际多边合作等综合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