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种植物沉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狐尾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伊乐藻和苦草5种沉水植物为试验材料,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人工沉床,探讨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沉水植物沉床系统对氮、磷和COD_(M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5种沉水植物在富营养水体中生长良好,生物量明显增加,以金鱼藻生物量最大。5种沉水植物沉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P、TN和NH_4~+-N去除率较高,均值分别为70.16%、79.60%、79.82%,而对COD_(Mn)的去除率较低,平均为39.74%;其中金鱼藻沉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P、TN、氨氮、COD_(Mn)去除率均最高,分别为79.76%、85.23%、85.81%和46.16%。因此,金鱼藻沉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果最好,同时金鱼藻也是该沉床系统的优选植物。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探讨人工湿地中耐盐植物协同基质材料在高盐条件下净化水体的作用机理,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协同单一填料、复合填料,在不同碳氮比、盐度条件下,各装置对受损高盐水水质的净化效果,在对系统内植物的酶活性、植物根际与填料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基础上探讨其净化机理. 结果表明:①当碳氮比为4∶1、盐度为15时,含碱矿渣材料的海三棱藨草装置(CW-Sc)对TN、TP、COD的净化效果最佳,净化率分别为45.38%、78.89%、50.32%. ②CW-Sc装置中植物叶片酶活性、可溶性糖、蛋白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表明植物受损坏程度低. 碱矿渣材料协同植物可提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及保护酶的活性,增强湿地植物修复受损水体的效果. ③碱矿渣材料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装置中碱矿渣材料对微生物的挂膜效果与其他装置差异显著. ④CW-Sc装置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状况较佳,碱矿渣材料可有序优化装置内微生物结构分布,协同发挥菌群优势;植物根际革兰氏阴性菌、杆菌比例显著提高,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适应盐胁迫,提升微生物蛋白质直系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功能的丰富度,强化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研究显示,在高盐条件下耐盐植物海三棱藨草协同碱矿渣材料能够提高湿地系统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可为近海、滨海高盐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与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采用包括填料表面微观特征、元素构成、吸附性能、微生物附着生长性、经济性等因素的填料性能评价方法,对处理含油地表水的潜流湿地填料进行评价与筛选.静态吸附试验表明,各种填料对磷的吸附能力为炉渣>陶粒>沸石>砾石>砖块>卵石,对石油类的吸附能力为炉渣>陶粒>砖块>沸石>砾石>卵石;动态吸附试验表明,各种填料床对石油类的去除效果为炉渣床>砾石床>湖泊底泥床;放置在污染水体中的填料表面微生物总数和烃降解菌数量为砖块>沸石>砾石,陶粒和炉渣>卵石.根据上述评价结果,选择总体性能较好的砾石、炉渣、砖块和沸石作为潜流湿地现场试验系统的填料.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模块化气浮调节式人工沉床装置,并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该装置克服了水深变化大、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低、夏季藻类和浮萍泛滥等不利因素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制约,显著提高了重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栽植的成活率.通过在天津市外环河的现场实验表明:当停留时间为5.48 d时,人工沉床对总磷的去除率在植物生长期内可达到30...  相似文献   

5.
植物是人工湿地发挥水处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研究耐盐植物净化含盐水体机理及协同填料的作用,以美人蕉(Canna indica 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研究对象,协同复合填料,分别研究不同碳氮比、盐度条件和在不同装置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差异性,同时分析实验装置植物体内酶活性、植物根际与填料表面附着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旨在提高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可有效处理滨海含盐水体,当HRT=4 d时,C/N=3∶1、盐度为1‰条件下,对TN、TP与COD去除效果达到最佳;2)3种耐盐植物均表现一定耐盐性,顺序为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美人蕉;3)加入新型矿渣材料的互花米草装置对TN、TP、COD去除率达到最佳,分别为95.56%、95.46%、63.61%,同时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加入新型矿渣材料的装置可有序优化微生物比例,促进互花米草与湿地功能性微生物协同净化水体,有利于发挥各菌种优势,以防优势菌种恶意繁殖;且该装置中互花米草体内POD、CAT、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他装置植物,且丙二酮最低,表明植物遭受逆境伤害较低,抗干扰能力强。这为湿地植物处理沿海或含盐废水及构建高效人工湿地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芦苇-砾石(W1)、组合植物-砾石(W2)和芦苇-组合填料(W3)3种不同类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受污染水体.当进水COD为44~96mg/L,HRT≥2d时,3个系统出水COD均<30mg/L,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水体COD标准.W2系统在HRT≥4d时,出水COD<20mg/L,达到Ⅲ类水体COD标准.有机物降解速率依次为W2>W3>W1.GC/MS分析表明,与W1相比较,W2和W3出水中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分子量和化合物组成类似,对污染物向低碳小分子迁移转化更为彻底.运用PCR-DGGE技术考察不同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及其分布特征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系统中水生植物和填料种类及空间位置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中基质的种类和填充方式会影响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通过在温室内构建空白-人工湿地(CW0)、铁矿石-人工湿地(CW1)、生物炭-人工湿地(CW2)和铁矿石+生物炭-人工湿地(CW3)这4组湿地,研究不同填料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和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模块化沉床对城市富营养化水体中TN去除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沉床结构主要包括床体、基质、植物三部分,这些作为人为可控因素对污染水体中TN的去除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正交试验和数量化理论分析方法,分析显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均极显著,并得出沉床最佳组合形式为A2B2C2D3,即:水位是0.50m;陶粒床体;页岩基质;植物为狐尾藻、黄花鸢尾和旱伞草的混合型水生植物组合,它对TN、的去除率可达79%,其可靠性为95%。经正交表L9(34)完全试验中81种组合形式的工程平均估计和数量化方程的预测,这两种统计方法所得结果是吻合的,其结果可作为实施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和湿地修复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植物修复的机理。指出水生植物对污染环境的修复主要依赖环境、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合作用,植物和微生物的耦合作用是水生植物应用于水体修复的重要机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途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联合作用可以改变磷的存在形态,从而加速磷的去除;在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环境中,根际微生物通过增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促进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
张海  张旭  钟毅  李广贺  张荣社 《环境科学》2007,28(7):1449-1454
针对大庆地区石油类化合物污染湖泊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采用包含砾石床、砾石芦苇床、炉渣芦苇床和炉渣床单元的现场试验系统,考察启动期、投加微生物、投加缓释碳源、水温低于5℃和常规运行期等工况下各单元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去除机理.在整个试验期内4个单元石油类化合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7%、28.4%、45.9%和42.9%;投加微生物和缓释碳源都可提高石油类化合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炉渣为填料的单元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优于以砾石为填料的单元.2005年常规运行期间,湿地床和对照床石油类化合物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植物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系统运行期内通过截留去除的石油类化合物占总去除量70%左右,各单元该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