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土壤对生态和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对动物、植物的生长及水质的成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从事生物、地学科学研究人员和环保工作者都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的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和植物体中需要量很少的元素,钼就是这样一种元素,人体和植物若缺少微量元素钼,健康和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以致生病、减产。钼在地壳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三。钼在岩石圈中主要以各种矿物的形式存在,最重要的是辉钼矿,它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在风化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而将钼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钼在环境中主要以(MoO_4)~(2-)络离子的形式迁移。环境的氧化状态愈高,碱性状态愈大,钼在土壤和水体中愈易形成(MoO_4)~(2-)离子状态,植物能吸收这种状态的钼,因此,钼就能由岩石、土壤、水体中进入植物体,影响植物生长,最后参加人体的代谢过程,影响人体健康。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钼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组份,人体中钼的总含量不到9毫克,其中4.8毫克在骨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土壤、植物的根、茎、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微量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土壤各剖面层中Au及Au的伴生元素As、Hg、Cu、Pb明显高于背景对照区和中国土壤背景值;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受所处土壤环境影响,同时表现出每种植物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对金矿环境的耐性机制;运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  相似文献   

4.
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兰州市为研究区,分别采集了交通主干道两侧及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公园及大学校园里的槐树(Sophora japonica L.)叶片和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积累以及植物叶片中重金属、氮、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的电导率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而pH值显著低于公园土壤;②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中Zn、Cd、Hg、Pb、Cu、Cr和As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异常积累;③生长在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槐树叶片中Zn、Cd、As、Hg、Pb、Ni、Co、Cr、N等9种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在公园的槐树叶片,同样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槐树叶片中的异常积累,但是不同元素在土壤和植物叶片中的积累程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研究了植物从其生长土壤中对35种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摄取情况。对稀土元素摄取的研究特别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自然环境中稀土元素的超铀类似物长期活动的指示剂。在过去,人们对于植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植物从土壤中对稀土元素的摄取情况几乎一无所知。W.O.Robinson(1943)和 W.O.Robinson 等  相似文献   

6.
氯盐类融雪剂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苗圃模拟法进行了氯盐类融雪剂对路域植物和土壤的影响试验研究。通过连续记录植物形态学特征以及对植物和土壤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从而反映机体对逆境的响应与变化过程,深入了解融雪剂对植物和土壤的毒害发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氯盐类融雪剂喷洒次数的增加,植物中Cl~-含量逐渐增加,植株发展表现为形态健康、亚致死效应、致死效应;对于所选的3种供试植物,草皮受氯盐类融雪剂的影响最大,紫薇其次,刺柏最小;随着氯盐类融雪剂喷洒次数的增加,土壤中Cl~-含量、水溶性盐含量逐渐增加,pH值逐渐降低;植物和土壤中阳离子含量未呈现显著的规律性;植物形态的变化与植物和土壤中Cl-含量变化表现出一致性,结合植物生长条件和地面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确定了植物和土壤中Cl-含量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广东大宝山多金属污染排土场种植重金属耐性作物红麻、苎麻,辅以石灰+有机肥、石灰+生物炭的土壤改良,研究不同植物稳定修复模式下植物的生长状况、土壤pH与重金属含量、径流液产生与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良剂处理有效促进红麻、苎麻生长,提高株高、根长和生物量,有助于排土场土壤的植被恢复.石灰与有机肥、生物炭的施加可以改善土壤酸性环境,将土壤pH由酸性显著提高至中性,降低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且生物炭的作用更显著;随着红麻、苎麻稳定修复时间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植物的定植和土壤改良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提高径流液pH,但pH会随着修复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径流液中溶解态和悬浮态重金属含量均在植物稳定修复过程中得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修复植物与重金属的相互关系,以歪头山尾矿库植物修复现场为例,采集植物及其根际尾矿土样品,检测植物生长指标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植物生长指标与重金属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指标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呈负相关性,但叶绿素含量与重金属正相关性比较明显;同龄植物的不同生长状况对重金属Cu、As、Cd的影响不大,Ni、Pb、Cr的含量变小;随着植物的生长,尾矿土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生物量较小时重金属下降较快;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胁迫作用更为显著,对生物量和冠幅影响显著;尾矿库修复植物对重金属有修复作用,经过植物修复后的重金属含量(除Cd外)明显减小;植物能够对尾矿库中的重金属物质进行吸收和再分配,有效治理重金属,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少风蚀和扬尘污染,改善尾矿库土壤状况和能量循环。  相似文献   

9.
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生长与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重金属镉(Cd)已成为我国受污染土壤中最主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植物修复法是去除土壤重金属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能促进生态系统功能.那么在Cd污染土壤中,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生长和Cd污染修复会有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理是怎样的并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选择6种本地常见草本植物(荆芥、鸡眼草、短叶水蜈蚣、牛筋草、鸭跖草和细风轮菜),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不同植物物种多样性(1-,2-,3-,6-物种)对植物生长与土壤Cd污染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显著促进植物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并对植物根系形态(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尖总数与根平均直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PSII潜在活性F_v/F_0)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能显著提高植物地上、地下及总Cd含量(积累量)和富集系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对植物生长、根系形态指标及Cd的富集具有显著的净效应,且以互补效应为主.本研究选取的是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短的本地草本植物,可为利用本地常见短世代周期植物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莉  陈英旭  吴伟祥  马宏瑞 《环境科学》2009,30(8):2419-2424
利用温室盆栽黑麦草实验,研究了生物质炭输入对污泥施用土壤性质、植物生长及土壤-植物系统中多环芳烃迁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含炭堆肥污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与普通堆肥污泥处理相比,施用含炭堆肥污泥的黄棕壤和红壤中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了10%和5%,而2种土壤总氮含量则分别提高了13%和18%.同时,生物质炭的输入更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与普通堆肥污泥处理相比,2种土壤中含生物质炭堆肥污泥处理黑麦草生物量均提高了23%,黄棕壤和红壤中种植的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8%和10%.生物质炭的输入还使得污泥-土壤体系中的多环芳烃转移到植株中的量明显减少,含炭堆肥污泥处理中多环芳烃在黑麦草中的累积量比普通污泥相应处理降低了27%~34%.因此,生物质炭作为污泥堆肥调理剂,不仅能进一步改良土壤性质,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有效限制污泥-土壤体系中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迁移,降低潜在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某工业区为对象, 分析了排污渠、周围大河和农田植物及根际土壤中六氯苯(HCB)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采样区内植物和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HCB污染, 植物中HCB浓度(以干重计,下同)为4.45~1 189.89 μg·kg-1, 根际土壤中为27.93~3 480.71 μg·kg-1. 排污渠和大河沿岸植物和根际土壤中HCB含量相对较高. 排污渠内木本植物对HCB富集程度大于草本植物,富集系数(RCF)分别为0.41~2.55和0.01~1.34. 不同农田植物中HCB含量差异很大(4.45~333.1 μg·kg-1), 而同种植物不同部位对HCB的富集也不相同,例如,芋头果实、根和茎叶HCB含量分别为318.77、 281.02和10.94 μg·kg-1. 排污渠和农田植物中HCB含量与根际土壤中HCB含量无相关性, 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大河南岸植物和根际土壤中HCB含量随着与排放口距离的增加呈现显著降低趋势, 植物根和茎叶中HCB含量与根际土壤中的HCB显著相关, 但与脂肪含量无相关性. 植物中HCB分布特征受到污染源强、脂肪含量和HCB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迁移模式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贵州黔西北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贵州省黔西北铅锌矿区18个矿渣和污染土壤样品中Zn、Pb、Cu、Cd 4种重金属的总量、生物有效态含量以及对应的植物样(根和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其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除Cu污染较轻外,Zn、Pb、Cd均大大超过了土壤环境阀值;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最高为Cd,占总量的50%,对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现很好的正相关性,植物根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分别为 RZn=0.871 3、 RCu=0.883 3、R Pb=0.783 2、RCd =0.893 7,说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已经威胁到植物生长,且在植物中产生了富集,因此在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环境效应时,应将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植物中该元素含量之间作相关分析,根据其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其生物有效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和迁移转化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充分利用土壤中营养元素对保障粮食安全、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炭施入土壤,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迁移转化和植物有效性.评述了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植物营养元素迁移转化和植物有效性的影响,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阐述和总结,旨在丰富生物炭促进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理论,为生物炭的农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P、K养分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生长季节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叶章湿地发育的草甸白浆土为研究对象,逐月分层采集土样,测定其P、K含量.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灰色关联分析技术,探讨了草甸白浆土中P、K含量的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对P、K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甸白浆土中P、K含量在剖面垂直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P、K分布与土层的相关性均较好,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此外,草甸白浆土各土层P、K含量在植物生长季节均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用一元三次非线性回归模型可得到较理想的拟合结果.同一环境因子对草甸白浆土各土层中全P、全K、速效P及速效K的动态分布影响程度不同;不同环境因子对同一土层中P、K的动态分布影响程度更不同.降水量在所有环境因子中影响程度最大,且土壤表层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底部土层敏感.  相似文献   

15.
钛是地球化学背景元素之一.同时,由于土壤与植物、粮食中钛的含量相差甚多,约10000倍,因此根据植物中钛的含量,可以判断采集的植物样品是否受到土壤的污染,这在植物、粮食的微量元素分析中是很有意义的.目前,微量钛的测定主要采取比色法,  相似文献   

16.
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为全生物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种类(H、 S和X)和用量(2.5、 10和40 g·kg-1)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显著提高土壤pH,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H地膜颗粒中高用量和S地膜颗粒低中用量时对土壤硝化作用及土壤氮的有效性有积极作用,而X地膜颗粒则表现为抑制作用;H地膜颗粒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S和X无显著影响;X地膜颗粒使土壤有效钾含量提高,S和H无显著影响. 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颗粒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地膜种类、用量和酶的类型的不同而异,随着地膜颗粒用量提高,3种土壤酶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而言,除低中用量的S处理外,其余处理均抑制小麦的生长,其中X地膜颗粒对小麦根、茎叶和籽粒生物量抑制作用最大且随地膜颗粒用量提高小麦生物量抑制效果越明显.对小麦养分而言,在地膜颗粒低用量时促进氮吸收、高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高粱修复柴油污染土壤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定量分析土壤中柴油含量对高粱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影响,揭示柴油对土壤环境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柴油污染胁迫下高粱的发芽率、存活率以及生物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w(柴油)为0.1%的土壤中高粱的发芽率、存活率以及生物量与空白相比约有10%的增加,而在w(柴油)高于3.0%的污染土壤中高粱无法生长.土壤中微生物量随着土壤中柴油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但是随着修复过程的进行,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土壤中微生物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硒是土壤环境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现有研究表明,硒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本阐述了土壤环境系统中硒的营养和毒性作用,以及土壤含量、分布和循环途径,综述了生态系统中硒的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调节土壤一植物环境系统硒平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葫芦岛市五里河土壤—植物系统中汞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汞污染对环境各要素的影响,采用冷原子吸收法研究葫芦岛市五里河沿岸土壤、植物中汞含量.结果表明,草本植物茎叶汞含量为0.003~3.024mg/kg,植物根土汞含量为0.509~17.576mg/kg,草本植物叶汞含量为辽东蒿>水蓼>芦苇>曼陀罗>扁杆鹿草>苍耳>稗草.不同器官汞含量为根>叶>果实(穗)>茎,草本植物根汞含量、果实汞含量与土壤汞含量相关,叶与茎汞含量呈显著相关.草本植物汞的生物吸收能力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异,五里河沿岸草本植物的生物吸收系数高于Перельман分类系统中汞的生物吸收系数,属于强累积类,说明在严重汞污染的环境条件下,草本植物对汞表现为强累积.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上游金矿开采区环境中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邹婷婷  王宁  张刚  赵丹丹 《环境科学》2010,31(9):2228-2233
采用俄罗斯Lumex公司生产的RA-915+汞自动分析仪采集松花江上游桦甸金矿开采区环境中的气态总汞,并同步采集水体、土壤和植物样品,测定各环境要素中的汞含量,旨在研究金矿开采区周围大气汞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其它环境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环境中大气汞污染的时间分布规律为夏季大于秋季,傍晚高于午间;空间分布规律以金矿开采和汞源为中心随距离加大而逐渐衰减;金矿开采区附近环境要素中汞污染的规律为:沉积物土壤植物水,植物中总汞污染特征为:根茎叶,秋季植物中汞的含量普遍大于夏季,这与植物随生长发育不断通过土壤向体内富集污染元素有关.无论夏季还是秋季,气汞与植物根部的相关性均最高,分别为0.83和0.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