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s利用2014~2016年兰州市4个监测点O_3、NO_2和CO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和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近3年O_3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因子(NO_2和CO)和气象因子对兰州市区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区O_3浓度年变化特征呈倒U型结构,夏季最高,峰值出现在5月,为(65.6±16.9)μg/m~3。4个监测点中生物制品所的年平均浓度最高。O_3的日变化为单峰分布,午后浓度较高,兰炼宾馆监测点峰值出现时间比其他区域超前约2 h。NO_2和CO与O_3的年变化相反,均表现出U型结构的年变化特征,都在12月达到峰值,分别为(2.53±0.80)mg/m~3,(78.9±28.2)μg/m~3。而NO_2和CO浓度白天浓度高于夜间。O_3浓度都随着NO_2和CO浓度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下降。兰州市高温低湿气象条件有利于O_3的前体物(NO_2和CO)转化形成O_3。兰州市区发生高浓度O_3的气象和环境条件主要为日均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位于40%~50%以及风速≤5 m/s;NO_2浓度低于20μg/m~3,CO浓度低于0.5 mg/m~3。  相似文献   

2.
2014年冬季供暖期间,对首都机场T2航站楼室内主要功能区相关空调设计参数进行测试,记录并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冬季供暖期间,航站楼室内存在温度偏高、相对湿度偏低以及外围区域受冷风侵入严重等问题。此次测试参数分布特性可为航站楼内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及空调系统调节控制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对高大空间建筑热环境和空调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游客参观使墓葬微气候处于不断波动状态,对文物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选取嘉峪关魏晋六号和七号墓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气候环境监测,分析两座墓葬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浓度变化规律,阐明游客参观对墓葬文物保存环境的影响。结合病害调查分析结果,揭示游客参观引发微气候波动可能造成的风险。研究表明,六号墓葬日游客量为174人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4.4℃、68.0%、3.62 g?m~(-3),标准偏差分别为1.0℃、3.7%、1.57 g?m~(-3)。团队连续性参观引起的微气候波动比散客间断性参观显著,每组游客的参观时间间隔10 min左右,可有效降低墓室内CO2气体的累积。游客参观结束,随着围岩体的水热传导,墓室内空气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升高,分别达到13.0℃,71.2%时趋于稳定。七号墓葬没有游客参观,墓室微气候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监测期间,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4℃、83.1%和0.90 g?m~(-3)。两座墓葬除了开放状态不同,大小、形制、建造工艺及材质、赋存环境均较为相似。根据病害调查分析结果,六号墓内砖壁画发生颜料层脱落、盐害和微生物侵蚀的面积大于七号墓,据此推断,游客参观增加了墓葬文物发生病害的风险。为了延缓病害的发生、发展,亟需开展墓葬微气候环境控制,设定合理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浓度控制范围,在保障墓葬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游客参观需求。  相似文献   

4.
于2005年夏季(8月)和冬季(12月)在南京市的市区和近郊区各选择了20家具有不同房屋特征的住户,分别对其室内空气中SO2、HCHO和TVOCs的浓度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室内SO2、HCHO和TVOCs在温度高、相对湿度高、空气流通量大的夏季,浓度都会超出标准值,这3种物质的浓度在冬季会有所下降装饰和装修材料是室内HCHO和TVOCs的主要来源,同时厨房内的烹调活动对室内TVOCs的浓度也有一定的贡献.市区和近郊区室外空气中SO2的浓度都较高,且I/O值≤1,因此,可推断室外空气中的SO2是室内空气中SO2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某市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问卷调查与现场检测明确某市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与甲醛浓度的影响因素。普通居民住宅内甲醛污染状况严重,在9套普通居民住宅中测定的26个房间样本,甲醛合格率仅为30.8%。在校园4个公共活动区测定的10个样本中,合格率为90.0%,污染状况较轻微。结果表明,室内甲醛浓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大量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其次是装修完工时间和通风换气量及频次。同时甲醛浓度与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南京市学校教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本研究各选一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和大学,每所学校分别随机选取10间教室,采用六级安德森采样器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研究发现,在南京地区所调研的这4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幼儿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浓度最高,细菌和真菌浓度均值分别为605CFU/m3和648CFU/m3,均显著高于其余3所学校.室内细菌和真菌粒径分布趋同,峰值均出现在Ⅴ级(1.1~2.1μm).仅在大学教室内,发现环境参数与空气微生物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幼儿园教室内学生每天吸入的细菌和真菌剂量分别为150.2CFU/kg和160.9CFU/kg,均显著高于其他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8-2020年除夕至初六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烟花爆竹禁放对宜春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优良天数明显提高; PM2.5、PM10、SO2、NO2、CO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五项参数2020年的日均浓度都在低位持平或略有波动; O3浓度则受气象条件影响,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中心城区4个国控站点2020年PM2.5、PM10、NO2、CO、O3日均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空气质量受城区生活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典型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微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有害微生物引起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针对典型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考察了不同类型场所空气中总异养菌的浓度水平及其与颗粒物浓度、活动人数、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某高校体育场馆空气中总异养菌浓度显著高于教室、宿舍等场所,为13~154 CFU·m-3.针对多个体育场馆的分析结果表明,活动人数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影响最大,与总异养菌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回归分析得到的R2达0.92.室内空气中PM_(2.5)、PM10及温度、湿度均与空气微生物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针对空气中抗生素抗性菌的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具有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青霉素抗性的总异养菌比例为20%~50%,其中,可吸入异养菌中氨苄青霉素抗性菌比例可达40%.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兰州市冬季和夏季昼夜大气非甲烷烃(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为-30.5‰~-24.3‰,夏季为-31.9‰~-24.2%,受燃煤烟气排放的影响,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明显大于夏季;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夜晚大于白天,夏季不同时间点C4、C5化合物的同位素值相差不大,正己烷和正庚烷的δ13C值白天比夜晚要高.利用"碳氢化合物同位素时钟"计算出正己烷和1-丁烯在兰州市夏季大气中的平均光化学寿命分别约为6d和25min.  相似文献   

10.
细颗粒物(PM2.5)累积主导着长三角地区冬季空气污染,其中,气象要素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WRF-Chem模式和WRF-FDDA技术,针对2019年1月12—16日发生在长三角地区的一次典型PM2.5污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敏感性试验,量化分析地面气象因素(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对该地区PM2.5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对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四维资料同化试验,探究气象场改进对PM2.5模拟的改善.模拟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PM2.5污染受气象条件影响程度较为显著,PM2.5浓度与风速和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水平风速减少40%、温度增加3℃、相对湿度增加20%分别造成了+4.68%、-2.82%与+2.2%的PM2.5浓度变化.而同化气象资料显著地改善了模拟的气象场精度,其均方根误差(RMSE)统计项中相对湿度减小9.68%,温度减小1.02℃,风速减小0.35 m·s-1,这也使得PM...  相似文献   

11.
梅雨期大学宿舍室内生物气溶胶浓度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宿舍室内生物气溶胶可通过空气传播,可能会危害学生身体健康.本研究调查了梅雨期大学宿舍室内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特点,对其同空气颗粒物浓度、环境温度和湿度的Spearman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学生活动对宿舍室内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宿舍室内的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平均浓度分别为(2 133±1 617)CFU·m~(-3)和(3 111±2 202)CFU·m~(-3),真菌气溶胶的浓度明显高于细菌.学生宿舍室内的PM1、PM_(2.5)、PM10与细菌气溶胶浓度呈负相关,与真菌气溶胶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M_(2.5)与可吸入细菌气溶胶呈正相关,PM_(10)与可吸入真菌气溶胶呈正相关;环境温度与细菌和真菌气溶胶浓度呈正相关,环境相对湿度与细菌和真菌气溶胶浓度呈负相关.在下午,宿舍室内真菌气溶胶浓度显著增加,上午和下午生物气溶胶的粒径分布有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评价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空气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张铭健  曹国庆  冯昕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040-4049
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来源多样,并受很多环境因素影响,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室内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实时预测.本文首先介绍了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并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按照室内微生物污染水平预测模型建立的思路,介绍了现有研究得出的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环境参数(换气次数、温湿度、人数、颗粒物、气流组织、CO2)的关系,总结了室内微生物污染水平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大连市供暖季住宅室内环境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包括住宅热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化学污染(CO2、CO、甲醛和TVOC)、物理污染(PM2.5)和生物污染(附着真菌)与高龄者血压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城市和农村住宅供热方式不同是导致住宅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大连农村,处于室外的厕所与室内形成的大温差使得农村高龄者患心血管疾病的诱发风险比城市更高.城市高龄者的平均血压比农村低且波动小.城市住宅室内温湿度与血压均存在关联(P<0.01),农村室内温湿度对血压的影响程度不如城市明显.另外,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并未发现与血压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4.
范洁  樊灏  沈振兴  党文鹏  郑伟  王志华  付毅 《环境科学》2021,42(5):2153-2158
为了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在2017年12月~2020年7月对西安市区内5类新装修的公共场所(办公室、教室、实验室、银行和医院)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监测的项目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正丁酯、乙苯、苯乙烯、正十一烷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结果表明,污染物中甲醛的超标率最高(59.4%),其次为甲苯、TVOC、苯和二甲苯.在5类公共场所中,医院的污染物超标率最高(46.7%),主要超标物为甲醛、苯和甲苯.结果表明,甲醛和TVOC浓度与温、湿度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场所的人群均存在甲醛和苯的致癌风险,且在银行工作的人群存在较高的甲醛致癌风险,在医院工作的人群存在较高的苯致癌风险.本研究对西安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水平提供了参考,对相关人群健康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Tenax-TA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TD-GC)对大学校园室内外空气中5种苯系物(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平均浓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5种苯系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值。被测空气的苯系物中甲苯所占比例最大,为27.9%~32.0%。室内BTEX浓度稍高于室外,多数采样点的室内浓度与室外浓度比值(CI/CO)大于1.0。通风可有效降低空气中苯系物浓度。大学校园室内空气中的苯对学生的致癌风险为3.67×10-7~1.09×10-6。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市2011年-2015年室内环境空气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描述统计和数学模型分析了寒冷地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寒冷地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随着人们对室内装修材料的不断重视和对健康的生活不懈追求呈逐年好转趋势;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季节差别明显,房屋室内温湿度高有利于污染物从家具建材等装修材料中向空气中释放,从而使室内空气较差;室内装修材料使用多少、装修程度复杂或简单,都与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锦州市大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近一年的监测与分析,找出了锦州市大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为甲醛和二氧化碳,揭示了影响锦州市大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状况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当前电力通信机房室内空气监控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室内空气净化检测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ARM的电力通信机房室内空气监控系统,以提高室内空气净化检测精度.选用DHT11温度传感器,引入专用数字单元采集技术和温度传感技术,实现空气温度监控.安设 HS1101传感器,监控空气湿度.采用OLED液晶显示作为系统的可视化窗口,完成电力通信机房监控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为准确检测室内空气净化程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