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际水协提出的活性污泥模型ASMs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活性污泥模型包括ASM1,ASM2,ASM2D,ASM3,随着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ASM模型目前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模型后,根据污水处理的实际状况对模型进行修正二是建立模型后,将活性污泥模型与其他模型耦合,组件适宜实际情况的新模型后并加以修正,两者都具有对水处理工艺系统功能、控制条件进行调整的意义,同时也有为开发设计新工艺是否能够满足设计需求,对设计工艺提供参考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和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运用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型的特点及国内外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际水质协会(IAWQ)推出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系列(Activated Sludge Model 1~3),即ASM模型。本文以数学软件Mat Lab作为研究工具,使用国际水协(IWA)公布的活性污泥一号模型(ASM1)对浙江某污水厂的A2O工艺建立数学模型并且加以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该厂同期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两者结果基本吻合,偏差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活性污泥法模型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国际水质协会(IAWQ)推出的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2号模型(ASM2)、3号模型(ASM3)的组分、特点和缺陷,论述了活性污泥模型在废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活性污泥模型研究、应用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模型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IWA活性污泥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状况,分析了应用IWA活性污泥模型面临的困难,指出了模型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孙培德  王如意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2):2438-2441
由活性污泥系统内生物场、水力场和温度场之同相互影响关系分析以及活性污泥系统多场耦合模型研究现状可知,当前亟需建立既能准确反映活性污泥系统污染物质去除过程.同时又充分考虑水力及温度作用的多场耦合模型,基于活性污泥系统内生物场、水力场和温度场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以全耦合活性污泥模型(FCASM3)为新平台,采用一维对流-弥散方程的形式建立了活性污泥系统生物场-水力场-温度场耦合模型(FCASM3-Hydro-Temp),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生物场、水力场和温度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从国际水质污染与控制协会(IAWQ)推出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系列以来,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动力学过程得到了更精确的描述。通过对活性污泥一号模型(ASM1)的诸多参数文献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筛选出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的部分,并做出灵敏度分析,为模拟研究和污水处理实际控制提供帮助。研究发现pH、Ks、bH、KH、Kx和YH对于出水中有机物影响较大,bH、YH、bA、μA、K0A、KNH和YA对氮组分的影响较大;bH和YH对硝酸盐氮降解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活性污泥模型从传统静态模型到最新动态模型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各种活性污泥模型及其工艺软件特点,重点对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下水道中微生物反应及水质转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染物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在分析下水道系统水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结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下水道系统的微生物和水质转化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多个水质变量间的耦合计算及其相互转化和迁移过程。应用实验室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为下水道系统的设计、水质评估等提供指导,也可为污水处理厂等提供前期水质参考。  相似文献   

10.
ASM3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城市污水处理厂氨氮处理能力不强,工艺改进实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国际水质协会(IWA)开发推荐的活性污泥模型(ASM3)数学模型来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以便对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分析及模拟优化改造。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法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几种现有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了总结,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污水在生化过程中出现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污泥沉降性能下降,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污泥的活性得到改善,从而解决污泥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的发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杨海真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2):621-623
阐述了国内外活性污泥模型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对ASM1、ASM2、ASM3以及其它模型的发展演替及适用场合等作了介绍, 并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提出了一些需解决的问题,以促进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废水特性鉴定的批量OUR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勇  李勇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22-325
对活性污泥法过程模型化应用的重要课题-废水特性鉴定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提出利用批量反应器OUR测定,进行废水有机组分鉴定试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并对取自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沉后污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应用批量OUR方法能够对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直接进行试验测定和估值;初始OUR控制技术有助于产生适宜的OUR动态响应,以方便和较为精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利用试验测定结果作为模型输入,比较模型模拟和实测的OUR动态,得到了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5.
超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通量,化学需氧量和细菌截留率为主要考核指标,考察了超滤膜分离性污泥混合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ES膜适宜污水膜生物工艺使用:一定程度下,膜的截留分子量大,有利于水通量增加;膜的水通量随污泥浓度和滤纸过滤液COD浓度的提高面减少;滤纸过滤液COD浓度对膜水通量影响大于活性污泥浓度;截留分子量小的膜,水通量随压力的提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6.
治理橡胶废水的活性污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模拟曝气工艺研究了活性污泥对橡胶厌氧废水的CODcr,NH3-N的降解条件,确定了最佳的曝气时间,污泥浓度及溶解氧浓度与处理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近几年上海市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发展较快。根据测算,到 2 0 2 0年,各污水厂年产含水率为 97 5 %的污泥将达到 4 4 36 0m3/d,污水厂污泥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在分析上海市污泥处置现状、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的地理及经济特点,提出了上海市未来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提出以土地利用为主,焚烧、卫生填埋、用作建材等多种处置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活性污泥数学模型预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首先必须确定其参数和水质组分。采用间歇活性污泥法和呼吸计量法对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γ_H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活性污泥法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差,试验控制条件比较严格;呼吸计量法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重现性良好,因而,呼吸计量法是比较可行的γ_H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活性污泥与施泥土壤中二英污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烨弘  陈左生  沈杨  赵璧影 《环境科学》2010,31(5):1287-1292
研究了北京市大兴污泥堆肥厂不同处理阶段的活性污泥和周边的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并与周边背景土壤进行比较.不同处理阶段活性污泥的PCDD/Fs浓度水平为3118.31~3617.36pg/g,毒性当量(TEQ,下同)为26.19~35.81pg/g,在世界范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施泥农田土壤和背景土壤中PCDD/Fs总浓度水平分别为55.05~72.07pg/g、8.69~18.06pg/g,毒性当量分别为1.20~2.64pg/g、0.28~0.39pg/g,污泥农用导致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及其各异构体的浓度含量均有提高,浓度总量增高因子在3.0~8.3之间,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浓度与施泥比率呈正相关性.施泥农田土壤与施用的活性污泥中PCDD/Fs的17种异构体浓度分布模式十分相似,而与背景土壤中PCDD/Fs各异构体浓度分布模式差异较大,由此说明,活性污泥是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探讨了施用活性污泥对农田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的影响,揭示了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污染来源和污染模式.  相似文献   

20.
无机盐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海水冲厕工程的实施 ,试验研究了无机盐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以无盐稳定运行系统作为参照系统 ,分别研究了 2 0g L和 35g L盐度驯化系统内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态、污泥沉降特点以及污泥微生物生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絮凝体的结构。试验结果表明 ,无机盐改变了活性污泥微生物生态 ,改变了絮凝体的结构 ,加强了污泥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