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流域经济是以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重点,以流域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的特殊类型区域经济。由于学者对流域经济的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认识差异较大,导致人们对流域经济的本质特征认识不统一,认为流域经济表述了人们在配置流域资源时引起的经济关系,流域经济的特征表现为:稀缺性、效益性、边际产出递减性、层次性。和谐流域建设是流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构建和谐流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支撑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嘉陵江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认识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特征是科学决策、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嘉陵江流经的主要县市为研究单元,选取度量嘉陵江流域经济发展的1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揭示流域经济差异,并用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流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并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性;流域内基本形成了“点 轴”式空间结构,且存在两个明显的经济热点区--绵 渝“双核区”,以及一个较大的经济盲区,即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的边缘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流域空间经济分异的主要原因,提出盲点区与热点区的发展策略,防止流域内“极化”效应加剧,为缩小流域经济差距,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要素。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匹配能够促进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同时也存在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业水土资源自然禀赋与实际利用情况,首先利用中国2003-2013年的分省数据,选取单位耕地面积的广义农业水资源量测度方法和当量系数描述了我国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的现实,发现我国农业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在空间上匹配程度不高,农业生产受到水土资源约束较强,农业水土资源的形成区域与消耗区域在空间上不相匹配;然后,在邻接权重矩阵下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关系,呈现出高度的集聚性和非均质性。为避免估计结果有偏,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方法,加入农业生产人、财、物等控制变量,测度水土匹配度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水土匹配度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总体上水土匹配度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即水土匹配度对本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由于相邻区域的水土资源自然禀赋条件类似,而且农业生产中存在"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水土匹配度对相邻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采取相关措施优化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关系,对促进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崇明生态岛建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不同于国外的生态城市建设,必须要重视经济发展。为了引导崇明岛走向兼顾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道路,从崇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出发,提出了一套生态岛的经济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体现了在生态不退化的前提下挖掘经济发展空间,推动自然资本的经济价值实现,打造领先的生态经济模式的发展理念,包括了绿色经济产出等9个基础指标,绿色经济指标、生态价值指标和生态经济指标3个二级指标,最终可计算出生态岛的经济指数。其中,提出了计算绿色经济产出的新思路,即通过建立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账簿,实施项目准入机制、环境容量置换和交易机制,避免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账簿的透支,从而实现经济产出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5.
地球水资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自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地区安全。认识基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水空间问题,保护湿地与流域合理配置湿地,是维持陆地健康水循环的基础。湿地是可持续的水调节空间,其调节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是不容忽视的。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湿地丧失,维持水资源再生能力的湿地水空间明显减少,区域(流域)水资源的自然调节功能急剧下降,区域(流域)水灾害风险显著增加。就流域水安全保证而言,其合理的湿地配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根基之一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流域的区域地貌、水利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均表现为明显的轴对称特点,对称轴为南北向的幕阜山-罗霄山山脉。而分属于长江中游流域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的湖南省和江西省两省的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相似的对称性。不仅表现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呈轴对称分布,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在省内所处的地位,也呈对称性。自然环境的对称分布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对称性发展有重要影响,从对称性观点出发,武汉、长沙、南昌三个大城市正好位于对称三角形的顶点,可构成中国中部的经济金三角,其形成和发展对中部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湖南、江西两省自然环境的对称性,决定了两省经济发展的可比性,两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应互相参考、互相借鉴、共谋发展战略。长江中游自然环境的对称性是由区域地质构造和构造运动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可以反映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探究其空间异质性与主导驱动因子对于农业主产区生态与农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多源数据,应用ArcGIS、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四湖流域水源供给、固碳、粮食生产和水质净化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综合供需比及其冷热点区域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4种服务供给低值区与需求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主要位于流域西部高城市化区域。(2)除固碳服务外,其他三种服务均能满足流域内部需求,流域综合供需比为0.28,整体处于盈余状态。(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均呈现空间差异性,仅水质净化服务无明显冷点区域,其他服务冷点区域集中在西部高城市化区域,热点区域分布在水域和耕地密集区域。(4)建设用地与耕地分别为影响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冷点和热点区域供需平衡的主导因子,适当平衡耕地与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大湖泊湿地面积是流域实现供需平衡的重要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四湖流域和其他类似农业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不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基于这一理解,从可持续协调发展入手,建立了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支持3个方面的2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综合发展的测算方法,提出了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指数。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内县级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国际贸易对全球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系列计划(ISO14000)对我国生产方式转变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替代资源密集型产品,发展外向型规模经济,设计后发型战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关注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系统内产业结构演变问题。在资源储量不断下降、环境压力持续增强的发展阶段,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的产业结构往往显示出资源路径依赖的单一结构,在资源枯竭阶段,这种产业结构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增长。对于该类型区域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最明显的标志则是产业规模的变化。由此,本研究尝试构建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系统协同演化模型,以对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不同产业企业数量波动的趋势进行解释。首先对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系统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考虑到在资源枯竭阶段其产业结构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的演进趋势存在起伏,系统运动轨迹可以用logistic方程描述;其后,导入了Allee效应项来解释区域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象,并对系统性质进行判定,对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以白银市为案例,对其科技型和资源依赖型企业的规模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不同类型企业规模的波动趋势符合研究预设的logistic方程的运行轨迹。研究认为,第一,在资源枯竭阶段,科技型企业的数量会增长;第二,在技术入侵的前提下,两类企业的数量会增长;第三,在资源枯竭阶段,科技型企业的存活依赖更大的企业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1.
人口统计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以国际和国内人口统计的空间分析实验和动态分析为案例 ,阐述人口统计的科学分析方法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城市化建设与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指出“格网”数据库作为一种中间载体 ,有利于卫星遥感象元与人口数据的空间数据融合 ,有利于认识人口动态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是湿地生态研究的核心之一,景观功能性的性质和发挥,影响着湿地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特征,进而影响湿地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运用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湿地农业的区域特点,确定了 四湖地区湿地景观分类系统,为了更好地定量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特点,我们选取了三类景观格局指数来定量描述于景观空间格局,即基本空间格局指标(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景观空间构型指标(聚集工、破碎化)及斑块特征指标(斑块分维数),比较系统地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干扰对四湖地区湿地同的结构和空间演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发现:长沙、天门、常德、黄冈、南昌、景德镇、武汉、娄底、新余、衡阳、仙桃、鄂州、潜江和九江为城市效率相对高水平区;抚州、湘潭、鹰潭、上饶、岳阳、黄石、荆州和株洲为城市效率相对较高水平区;萍乡、宜春、益阳、吉安、咸宁、孝感、襄阳、宜昌和荆门为城市效率相对低水平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江地区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沿江地区包括拥有长江岸线的6个省辖市和15个县级市,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25.9 %和30.2 %,而GDP却占全省的48 %。沿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江南与江北区域差异明显,在所选择的8项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指标中,除城镇密度外,其它7项指标江北均低于江南地区。沿江城市带可构建成宁通、宁苏、苏通三条城镇发展轴,宁仪、三江、泰扬三个城镇发展组团,其中宁通、宁苏二条沿江发展轴是城市带的中心轴线。各发展轴及城市组团的协调发展要以市场为纽带,以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加大区域合作的力度。离岸港口城镇有港区功能较单一的发展模式及功能较全面的一种发展模式,规模较大的离岸城镇宜采取港区功能较全面的一种发展模式,小城镇则选择港区功能较单一的发展模式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5.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旱涝灾害比较突出,特别是水患,历来是威胁湖北的一大灾害,因此对降水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很现实的意义。利用1961年以来全省65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气候特征和行政区划将湖北省进行区域划分,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以揭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区域的降水变化事实。结果表明:湖北省平均年降水量鄂西北最少,鄂东南最多,秋季降水量的减少和冬季降水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中,鄂西北发生站次最多,江汉平原其次,鄂西南和鄂东南最少。该结论为湖北各区域的旱涝变化趋势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存空间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生存空间的特点是有限性和潜在性,扩展性或相对性则是广义生存空间的最大特征;对生存空间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生存现状和发展潜力的评价;人们通过贸易,交换着各自的生存空间;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合理分配生活和生产空间,保护环境,控制人口,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人类保护和扩大生存空间努力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7.
经过六年多的研究,笔者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对不利影响只要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可以减少到最小程度,所以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三峡工程决策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大河流域开发实践构想长江开发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世界大河流域开发的多种模式,研究可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存在问题。借鉴其经验教训,探讨充分有效开发长江流域的模式。提出“突出重点,综合利用,高效运作,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力争把长江流域建成我国的一级经济轴线和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沿江产业带。  相似文献   

19.
汉江流域资源开发型产业发展刍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汉江流域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与过渡地带,经济地理位置重要,是我国重要的待开发区域之一,也是需以资源市场导向开发先行的区域。其资源开发型产业的发展,宜突出优势资源利用,进行系统综合开发,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实施集约规模经营,原料商品生产相对分散以物尽其用和加快山区农村脱贫致富,资源加工工业发展适度集中以构筑起规模经济效益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发展对长江口水域功能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口水域是上海市重要水源地,同时兼具工农业取水、通航、纳污、围垦等多种功能,长江口已成为上海市建设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支撑之一,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重点分析了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对长江口水域功能的影响,提出长江口现状过境水资源量为9335×108m3/a,上海市最大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量约在3680×108m3/a;长江口水域水质基本符合II类标准,但近岸水域的污染不容忽视;长江口咸潮入侵成为长江口水资源利用的最大障碍,每年长江口的氯化物超标天数在45d;长江流域的来沙量有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5×108t。最后,就河口水域功能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