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州市近年来噪声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特征,指出城市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降低广州市城市噪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地图的绘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铭  邹竞芳  王璐 《环境工程》2012,(Z1):60-62
基于速度-密度关系模型,由浮动车速推算出广州市路网的交通流量,并从地理信息系统(GIS)加载道路及建筑物的属性信息作为噪声计算的输入参数;然后结合单车辆噪声排放模型及噪声传播扩散的基本原理,考虑城市建筑物群对交通噪声的遮挡衰减,建立了城市尺度的交通噪声计算模型,计算出了广州市的交通噪声值,并绘制出了广州市的交通噪声地图,结果可为广州市交通噪声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市噪声防治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路网和兴趣点的噪声限值区划分方法。该方法对互联网地图的路网瓦片进行图像形态学处理,实现城市区域划分;根据不同兴趣点类别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将区域内各兴趣点类别的比例作为区域的描述参数;然后对各区域的描述参数运用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并标定各个聚类类别对应的声功能要求,实现区域所属噪声限值区的划分。将该方法运用在广州市海珠区的噪声限值区划分中,得到383个子区域,聚类后标定得到的1类噪声限值区142个,2类噪声限值区224个,3类噪声限值区0个,无明显噪声限值区17个。广州市海珠区的噪声限值区划分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应用于城市区域的噪声限值划分,并为城市当前的噪声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2011—2013年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环境工程》2015,33(1):141-145
在2013年10—12月期间,选取了广州市58条道路和20栋噪声敏感建筑物进行噪声监测,与2011—2012年监测数据相比较,综合分析了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的现状和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广州市昼夜道路交通噪声以71 d B和70 d B为中心上下波动。对于2013年监测数据,噪声敏感建筑物昼夜噪声均值为65.1 d B和64.6 d B,夜间最大突发噪声均值为80.7 d B。此外还计算了每条道路的昼夜噪声频率重心,结果显示,广州市道路昼夜交通噪声频率重心分布基本相同,以1 000~2 000 Hz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概率论对监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建立了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与车流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年变化趋势的动态规律;给出了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交通噪声各评价量与车流量各成份的作用关系,为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区域噪声评价的模型——NEM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暴露人群和声环境功能区差异,并根据城市声环境质量标准及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级表征。文章运用该模型对广州市噪声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分别与NPI法和NII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NEM模型用于大区域环境噪声评价科学合理,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7.
2015年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粮  杨炜俊  蔡铭 《环境工程》2016,34(11):131-135
在广州市内选取了100条道路及18栋噪声敏感建筑物,于2015年11月进行昼夜噪声监测实验,综合分析了2015年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分析结果显示:道路昼夜等效声级分别为70.83,70.10 d B,噪声敏感建筑物昼夜等效声级分别为63.47,61.09 d B。昼间快速路、主干路及各类噪声敏感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较严重,夜间仅12.5%的次干路周边等效声级在标准限值以内。  相似文献   

8.
蔡铭  罗鹏  王海波  马侠霖 《环境工程》2014,32(2):128-130
对广州市59条不同类型道路和16栋不同功能区噪声敏感建筑物设置监测点进行噪声监测,综合评估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情况。经过分析可知,白天道路噪声均值为72.0 dB,晚上均值为71.0 dB,其中快速路和主干路噪声值较高,次干路和支路较低。对于16栋噪声敏感建筑物,其昼夜环境噪声均值分别为68.4 dB和67.4 dB,夜间最大突发噪声均值也高达82.3 dB。  相似文献   

9.
新政     
《环境》2016,(11)
正广州公园划定"噪声限值"16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印发了广州市公园声环境功能区划(第一批),为全市210个公园划定出4类环境噪声限值,最高不能超过70分贝。越秀公园和荔湾湖公园安装了噪音监测仪器,能实时监测并显示噪声值,不仅如此,越秀公园巡逻的保安还随身携带便携式分贝监测仪,发现有地方噪声超标就及时上前制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城市噪声的危害性出发,对城市噪声进行了分类,并对城市噪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进行城市噪声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蔡铭  高慧敏  吕梓燊 《环境工程》2016,34(4):132-137
监测广州市61条道路、21栋建筑物的噪声,分析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和近4年的变化规律。2014年昼、夜交通噪声均值分别为71.5,70.5 d B,各类道路昼、夜噪声均值大小顺序均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通过标准差分析得到昼夜噪声污染级顺序与此相反。分析了近4年道路昼夜等效声级均值维持在71,70 d B附近的原因。2014年建筑物昼夜等效声级均值分别为65.6,64 d B,夜间最大声级均值为78.9 d B。  相似文献   

12.
李亚南 《环境》1995,(6):30-30
一九九四年,广州市人大针对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日益突出,城市居民受其影响得不到安宁的休息和正常的工作、学习,重新修订了《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已报省人大批准通过,并以此制定了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和观察,就广州市污染最严重的交通噪声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市增城区为研究案例,从广州市增城区生态管理背景与现状入手,讨论了应该如何通过适应性管理目标、管理原则以及明确不确定因素来构建生态适应性管理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了广州市增城区城市复合生态适应性管理的有效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广州市增城区,乃至全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和管理起到相应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深棠 《环境》2003,(1):18-19
在2000年9月评审通过的《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中,确定了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取向是“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东进”策略是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这将使增城成为广州市产业布局调整和发展的重点地区,增城作为广州市发展规划“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蓝子钦  蔡铭  李锋  杨炜俊 《环境工程》2018,36(10):156-160
2017年12月期间,选取了广州市主城区98条道路及15栋噪声敏感建筑物,在昼间、夜间道路交通噪声排放峰值期间进行噪声监测实验,综合分析了2017年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以及噪声频谱特性。道路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2.5 dB,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2.4 dB;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5 dB,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0 dB。分析监测实验中的噪声频谱数据,结果显示:各等级道路监测点的频谱能量贡献率曲线在1 000 Hz处达到峰值,用于声屏障设计的等效频率大多数都是800 Hz;噪声敏感建筑物前测点和后测点的等效声级平均相差9 dB,而且前、后测点噪声能量集中于不同的频段,1类、2类噪声敏感建筑物前测点的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高频段,后测点的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段,而3类噪声敏感建筑物受道路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影响,前测点的噪声能量集中频段比后测点的略低。  相似文献   

16.
张俊 《环境》2009,(6):50-50
餐馆油烟、歌厅噪声扰民一直以来都是基层环保部门的执法难题,常常是等到执法人员来时,“案发地”已然改颜换貌了。广州越秀区环保局与广州市博士科技交流中心联合研制出了面向油烟及噪声监测的自动在线监测仪器,建起全国首个利用互联网监控城市油烟的系统。通过在各大餐厅加装油烟净化设备的实时监控,环保部门可对餐饮企业进行24小时在线监察。如果餐厅老板没有开油烟净化机,系统立即就会发现,并自动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将报警数据发送给监察和执法人员。  相似文献   

17.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四大公害之一,目前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噪声危害的严峻性和噪声问题的复杂性对环境噪声管理及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阐述城市噪声污染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在噪声源信息描述、数据管理、噪声预测与评价以及基于GIS的噪声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描述,方便地表示和查询城市各噪声源的地理位置;通过建立噪声预测模型,绘制噪声等值线,提高城市噪声的管理水平和科学性;GIS与噪声地图相结合有利于从多个方面促进环境噪声的控制和消减。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声环境都比较差,已经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在城市化建设当中需要加强监测城市噪声。本文结合城市噪声监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保证城市噪声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信号交叉口是城市中分布广泛的交通噪声黑点,交通噪声污染严重。因此,有必要对信号交叉口处交通噪声建立理论模型进行预测。在信号交叉口由于受到信号灯的控制,通过交叉口的交通流有2种形式:一种是不停车通过交叉口,另一种则是需要停车等待再通过交叉口。而这2种通过形式的车流都经历了不同运动状态的阶段,该文对于通过交叉口不同形式的车流按车型分为大,中,小3种车流。对每种车型的车流分别进行不同运动状态产生的噪声进行研究,综合得出整个交叉口交通噪声的预测模型。最后,以广州市某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例,将运用该模型计算的结果和实测数据以及已有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且较现有的理论模型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人们普遍感到现行公交车内噪声大的情况,对广州市液化石油气新型空调公交车内的噪声进行了噪声实测,测量结果显示公交车内的噪声在70 dB以上.对公交车上主要噪声源和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公交车上主要的噪声源和影响因素,对测试公交车进行简单的改装,然后对改装车辆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减噪效果相当明显.因此,对于目前广州公交车噪声偏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降低车辆内部噪声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