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悬沙对细叶蜈蚣草(Egeria nojas)营养生殖、叶绿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悬沙处理96h后,各组细叶蜈蚣草断枝均能发芽,其发芽率均在60%以上,悬沙浓度<4.0g/L时,断枝新芽生长较好,悬沙浓度>6.0g/L时,新芽生长受到影响;各组细叶蜈蚣草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均相差不大,叶绿素a/b值都在2.5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变化幅度不大;各试验组中细叶蜈蚣草SOD和CAT相差不大,相对比较稳定,受到影响较小。因此,细叶蜈蚣草对悬沙胁迫具有较好的抗逆性,是一种在含沙量较高水体的生态修复实践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2.
调水调沙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溶存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黄河第9次调水调沙期间在黄河下游垦利站开展调查,分析了调水调沙对黄河溶存甲烷浓度分布及黄河甲烷年入海通量的影响.于2009年6~7月黄河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开展调查,探讨了调水调沙对黄河口甲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垦利站甲烷浓度变化范围为9.89~205.34nmol/L,与径流量和悬沙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甲烷主要来源于河床底层浮泥的释放.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向渤海输送的甲烷约为2.2×105mol,约占2009年黄河向渤海输送甲烷总量的50%,调水调沙对甲烷输送通量在年内的分配有较大影响.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三次调查结果显示甲烷浓度范围为3.71~37.77nmol/L,受黄河冲淡水影响较大.据估算黄河口甲烷的饱和度为(649.7±292.1)%,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是大气甲烷的净源.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Cr(Ⅵ)污染物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r(Ⅵ)对8种浮游植物的生长普遍有抑制作用,而较低浓度Cr(Ⅵ)则易促进旋链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及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并且在Logistic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Lorentz方程和GaussAmp方程,引入Cr(Ⅵ)污染物浓度项,建立Cr(Ⅵ)污染物条件下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动力学模型,来描述Cr(Ⅵ)存在条件下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其中Lorentz方程可描述Cr(Ⅵ)浓度的变化对浮游植物生长速率参数的影响,而GaussAm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调水调沙对黄河口近海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5年6月16日、7月7日、7月20日及未调水调沙的2016年7月14日,对黄河口近海海域叶绿素a(Chl a)含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4次综合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随着调水调沙的进行,调查海域Chl a浓度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空间上由河口向离岸逐渐递减过渡到整个海域均匀分布;2016年Chl a浓度偏低,高值区主要在南部近岸海域。随着调水调沙的进行,鉴定到的浮游植物种类逐渐递增,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明显。舟形藻(Navicula spp.)在4个调查航次均是优势种群,其他优势度较高的浮游植物还有针杆藻(Synedra spp.)、角毛藻(Chaetoceros sp.)、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调水调沙前,温度和可溶性无机磷(DIP)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调水调沙中,可溶性无机氮(DIN)、DIP和DIN/DIP影响逐渐增高;调水调沙后,可溶性无机硅(DSi)、DSi/DIN和温度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No.0柴油水溶组分海洋浮游植物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场和实验室培养方法,研究了No.0柴油水溶组分海洋浮游植物生态效应.提出了摄食条件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模型和不同浓度No.0柴油水溶组分下浮游植物生长效应模型,分析了不同浓度No.0柴油水溶组分下浮游植物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摄食条件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模型较传统Logistic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海洋生态系统,同时应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得到了不同浓度No.0柴油水溶组分下海洋浮游植物终止生物量(Bf).根据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现场和实验室条件下,低浓度No.0柴油水溶组分对浮游植物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生长促进率最大分别约为180%和120%,然而,在高浓度No.0柴油水溶组分条件下,石油烃对浮游植物生长效应不甚显著,甚至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0,(Z2)
从群落水平出发,采用一次培养实验方法,选取我国近海浮游植物作为受试藻种,研究了其在不同浓度邻二氯苯下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邻二氯苯对藻类具有较明显的毒性效应。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组成和丰度、受试浮游植物所在海区的营养盐浓度以及浮游植物本身粒径的大小均影响邻二氯苯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AD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声学观测原理,用2004年虎门洪季大潮期间的水流、泥沙观测资料,分析ADP应用于悬沙浓度观测的可行性,经过声强信号校正和浓度拟合分析,得到虎门深槽C站悬沙浓度的估测式。结果显示,悬沙浓度垂线拟合程度高于同层拟合,总体能达到精度要求。进一步对C站的浓度分析表明,尽管泥沙颗粒较细,浓度大小和垂线分布的变化仍然明显滞后于水流,不同涨落时段浓度剖面滞后规律不一样,上、下水层浓度时间变化也不尽相同,特别是转流时段下层浓度增加,浓度值在高高潮后的落憩附近达到了周期内最大。因此对潮汐河口悬沙运动的深入分析和模拟研究必须考虑泥沙运动的滞后因素和转流时紊动结构的变化才能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褶牡蛎对悬沙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悬沙处理液对褶牡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6h内对照组和所有处理组中褶牡蛎均未出现死亡;96h后对照组与各处理组SOD活性值差异极显著(P〈0.01).在开始阶段的低浓度处理组中褶牡蛎体内SOD表现为下降趋势。8g/L浓度组的SOD活性值最小。之后有小幅上升.并趋于平衡.但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96h后褶牡蛎对照组与各处理组CAT活性值差异极显著(P〈0.01),其CAT-浓度值曲线趋势与SOD-浓度值曲线相一致,同样在低浓度明显下降。2g/L浓度组CAT活性值最小。之后有小幅回升,并存在一定的“毒理兴奋”作用,各浓度水平CAT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悬沙对褶牡蛎的生理生化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建议可把褶牡蛎CA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从而达到评价水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Cr(Ⅵ)污染物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r(Ⅵ)对8种浮游植物的生长普遍有抑制作用,而较低浓度Cr(Ⅵ)则易促进旋链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及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并且在Logistic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Lorentz方程和GaussAmp方程,引入Cr(Ⅵ)污染物浓度项,建立Cr...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太湖春季藻类生长的磷营养盐阈值,采用原位营养盐富集生物模拟实验,研究了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对不同浓度无机磷(PO43--P)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外源磷添加能显著的促进浮游植物生长,但存在阈值.当磷浓度低于0.02mg/L时,藻类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是可控的,当磷浓度高于0.02mg/L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没有变化,因此春季藻类生长的无机磷阈值为0.02mg/L,相当于总磷阈值为0.059mg/L.太湖目前只有部分湖区总磷年平均浓度处于总磷阈值以下,控制流域的磷负荷,降低太湖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子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NH+4的释放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湿样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盐度、pH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NH4+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和温度的上升,沉积物中NH4+释放量都显著增加;由于潮滩沉积物缓冲性能较好,pH的影响不太明显.此外,NH4+的释放与沉积物类型有关,沙性物质含量高的低潮滩沉积物NH4+的释放量明显低于沙性物质低的高、中潮滩沉积物.   相似文献   

12.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和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9年5月、7月、10月和2010年1月4个航次对烟台四十里湾养殖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分布、季节变化、主要控制过程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结果表明,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的分布整体趋势是近岸高,由近岸向外部海域递减;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高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域东部。DIN的季节变化表现出冬高、秋低、春夏居中的趋势,整体上变化不大;SiO3-Si和PO4-P浓度均为春季最低。在春秋季P为四十里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在夏季,N/P>30,P也是一个潜在的限制因素。四个季度培养结果表明DIN总体上由上覆水交换到沉积物中;近岸区沉积物是PO4-P的汇;调查区域SiO3-Si的扩散方向均是从沉积物到上覆水中。四十里湾沉积物释放的SiO3-Si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小;与其他浅海环境相比,四十里湾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通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春英 《环境科技》2009,22(6):24-27
为了进一步了解反硝化聚磷菌(DPB)污泥质量浓度(MLSS)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进行一系列厌氧、缺氧模拟试验.研究考察DPB污泥的MLSS对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吸磷的影响。结果表明:MLSS越高,释、吸磷速率及反硝化速率越高;MLSS对释、吸磷比速率和反硝化比速率的影响较小;厌氧总释磷量由污水中可利用COD的多少决定,DPB污泥的MLSS只影响到达释磷平衡的时间:污水中含氮量偏低引起反硝化吸磷段NO3^-不足时,DPB污泥厌氧释磷量高于反硝化吸磷量.MLSS越高经缺氧反硝化吸磷处理后水中含磷量越高。  相似文献   

14.
泥沙沉降对水库富营养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监测成库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富营养化的状况,通过泥沙沉降对水质影响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江原水的泥沙沉降对水体中Chla、SD、TP、TN、浊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成库后泥沙更易沉降,引起水体浊度降低、SD增大,这可能利于藻类的生长,导致Chla的质量浓度增加,同时,泥沙沉降也使水体的TN/TP增大,对富营养化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东平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特性、来源和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分别于2013年8、12月以及2014年3月采集了35个表层水样,分析了各基本水质参数、CDOM吸收系数[a(440)]、比吸收系数[a*(440)]和相对分子量参数M值的分布规律及CDOM吸收系数与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东平湖CDOM吸收系数a(440)呈现出枯水期 > 丰水期 > 平水期的规律,空间分布与CDOM比吸收系数[a*(440)]相似.M值呈现出丰水期 < 平水期 < 枯水期的变化趋势.丰水期CDO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Chla)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丰、平水期两季CDOM吸收系数与DOC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丰水期CDOM同时受外源和内源输入的影响,但以内源输入为主,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降解产物;老湖镇湖区外源特征明显.平水期CDOM亦受内源和外源输入的双重影响,但浮游植物的腐烂降解不是CDOM的主要来源;北部湖区以外源输入为主.枯水期CDOM整体表现出较强的自生源特征,但相关分析显示,浮游植物降解并不是CDOM的主要来源,自生源特征可能与挖沙活动导致的悬浮物浓度增高有关;东南湖区因大汶河输入的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外源特征.利用东平湖丰、平水期两季CDOM浓度反演DOC浓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报道1994-04-07—1994-04-08河西走廊形成浮尘暴·黄沙天气过程、气象观测和大气总悬浮微粒(TSP)测定结果,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发生的浮尘暴·黄沙天气的气象及大气气溶胶特点。嘉峪关和酒泉一带是这次黄沙的中心;酒泉等地的TSP浓度高达38.00mg/m3,室内TSP浓度高达8.63mg/m3,自然降尘浓度达296.22t/(km2·月);黄沙云高约2000—3000m;主要组成元素St、Al、Ca、Fe、Mg、Mn和Ti等含量上升;黄沙沿嘉峪关、酒泉、金昌、兰州和北京渐次减少;1994-04-11的2:00在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哈布(Haboob)现象。建议今后对尘暴·黄沙的研究还应测定黄沙气溶胶浓度、粒度分布和不同粒度微粒的化学组成,测定雨土、降水、降尘和气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闽江口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叶翔  陈坚  暨卫东  李东义 《环境科学》2011,32(2):375-383
对2007年在闽江口的全潮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在河口过程,悬沙、无机氮、硅与潮汐的变化相反,表现出涨潮时降低,落潮时升高的变化特征;而水位、盐度与潮汐的变化相一致;磷与潮汐的变化不明显,磷酸盐缓冲机制受到悬沙与水相互作用的控制.闽江口水体中硅酸盐、磷酸盐、无机氮浓度范围分别为0.63~9.00 mg·L-1、0.013~...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a 2-D hydrodynamic model, a vertically integrated eutrophic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The physical sub-model can be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water density at different depths and the water quality sub-model was for calculation of algal growth. Suspended soli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sediment which named cohesive and non-cohesive sediments and simulated using separate methods. The light extinction coefficient used in the underwater light regime sub-model wa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sum of sediment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Some components less important to the model were simplified to improve practicability and calculation efficiency. Using field data from Fuchunjiang Reservoir, we calculated the sensitivity of ec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ed in this model and validated the model. The result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arameters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cluding phytoplankton maximum growth rate, respiration rate, non-predatory mortality rate, and settling rate, zooplankton maximum filtration rate, specific extinction coefficient for suspended solids and sediment oxygen demand rate.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by adjusting these parameters. Total chlorophyll a (chl-a)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water column were reproduced very well by the model simulations. The simulated chl-a valu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measured values with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2. 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measured and simulated chl-a concentrations was 12% of the measured chl-a concentration. Measured and simulated DO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r=0.74) and the mean difference was 4% of measured DO concentrations. The successful validation of model indicated that it would be very useful in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and algal bloom prediction in Fuchunjiang Reservoir and a good tool for water quality regularation in other river-style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区磷限制的现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盐现场加富培养的试验方法,在长江口区E4站取表层海水,添加不同浓度的磷酸盐进行现场培养,并实时监测了营养盐的消耗。根据营养盐浓度的差别判断藻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为磷酸盐的浓度。并分析了微微型藻类的生长情况,发现它们的生长不受磷酸盐限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5、7和11月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1属,主要由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组成.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值7482×104 cells/L,3月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栅藻;5、7、11月均以蓝藻门占优势,优势种均为微囊藻.对31属浮游植物与10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电导率、DO、TN、TP、CODMn是影响滇池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蓝藻能适应较高氮磷营养盐,还受到电导率、CODMn、DO、pH值影响;绿藻能适应高的水温、pH值和CODMn,同时受到氮磷营养盐、DO、电导率的影响;硅藻能适应高的pH值、CODMn,还受到氮磷营养盐、水温、DO、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