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梗黄原酸酯吸附铜离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烟梗为原料,通过制备烟梗黄原酸酯对废烟梗进行化学改性,并用其吸附Cu^2+。考察了搅拌速度,吸附剂用量,pH,温度,粒度,Cu^2+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各种参数对Cu^2+的吸附都有影响。对于50mg/L的Cu^2+,吸附平衡时间为10min,吸附量为19.30mg/g,Cu^2+去除率可达96%。室温下吸附Cu^2+时,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结果表明,化学改性的废烟梗去除Cu^2+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膨润土对Cu^2+的吸附及其它金属离子对Cu^2+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膨润土对重金属铜的吸附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快迭增长而后趋于缓慢最后达成平衡。饱和吸附量为34.10mg·g^-1。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均能拟舍实验结果,但Temkin方程拟合为最佳。pH是影响膨润土对Cu^2+吸附的主要因素。低pH值不利于膨润土对Cu^2+的吸附。引入竞争离子,膨润土对Cu^2+的吸附量明显降低。Ph^2+、Cd^2+、Ni^2+对Cu^2+的吸附产生不同程度的竞争作用,其竞争力为Pb^2+〉Cd^2+〉Ni^2+。在竞争离子存在的情况下,Cu^2+的吸附依然遵守等温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从34.10mg·g^-1下降到16.93mg·g^-1(Pb^2+)、19.21mg·g^-1(Cd^2+)、26.08mg·g^-1(Ni^2+)。  相似文献   

3.
通过含甲亚胺基团的二酸与二胺反应,制备了聚甲亚胺酰胺树脂。用KBr压片法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并对其吸附去除水溶液中铅离子进行研究。探索了pH、铅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以吸附量和去除率为综合目标,最优条件是:pH为6.5,吸附剂投放量为50 mg,铅离子初始浓度为300 mg/L,吸附时间为60 min;此时吸附量达到275 mg/g,去除率达91.7%。25℃时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铅离子吸附去除过程可以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凝胶球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海藻酸钠(SA)、海藻酸钠-聚乙烯醇(SA—PVA)、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SA—PEO)凝胶球作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的Pb^2+。探讨了凝胶球固定化时间、吸附时间、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Pb^2+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较小;反应速率较快,吸附时间在10min时,三种凝胶球对Pb^2+的去除率就分剐达到了80%、82%和88%,吸附时间在2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三种凝胶球对Pb^2+的吸附能力为:SA—PGE〉SA—PVA〉SA;三种凝胶球吸附铅离子的行为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溶液的pH在4~6时有较高的去除率;三种凝胶球对不同金属的吸附能力为Pb^2+〉Cu^2+〉Cd^2+;饱和吸附后的三种凝胶球均可以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5.
泥炭吸附水中Pb^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泥炭对Pb^2+的等温吸附特征,并探讨了泥炭的质量浓度,pH值,共存Cu^2+对其吸附Pb^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吸附特征符合Freund lich等温吸附;泥炭对Pb^2+及存在Cu^2+干扰时吸附的最佳pH分别为5,6;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9.41 mg/g,76.38 mg/g,且存在Cu^2+干扰时,泥炭对Pb^2+的吸附率始终较只存在Pb^2+时大,当泥炭量为12 g时,吸附率分别为95.2%、93.5%,说明Cu^2+的存在促进了泥炭对Pb^2+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容量与离子性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灿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7,28(8):1732-1737
利用金属离子毒性评价和预测领域中的QSAR方法,探讨了重金属离子性质对生物吸附容量的影响.选用啤酒工业废弃的酿酒酵母为生物吸附剂,进行了10种金属离子Ag^+,Cs^+,Zn^+,Pb^2+,Ni^2+,Cu^2+,CO^2+,Sr^2+,Cd^2+,Cr^3+的生物吸附实验.选用22种参数来表征金属离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建立了金属的离子特性与生物吸附容量之间的关系.利用Langmuir方程计算得到酵母吸附金属离子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ax,由大到小排序为Pb^2+〉Ag^+〉Cr^3+〉Cu^2+〉Zn^2+〉Cd^2+〉Co^2+〉Sr^2+〉Ni^2+〉Cs^+.离子性质与吸附量之间的线性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共价指数Xm^2r与qmax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共价指数越高,离子吸附量越大,金属离子与吸附剂表面官能团共价结合所占比重越大,键结合越牢固.对金属离子进行分类(按价态或离子的软硬性质)可以改善拟合效果.极化力Z^2/r、水解常数|lgKOH|、电离势,尸等多种物化性质与不含软离子的离子之间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也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铅镉铜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活性炭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铅镉铜的吸附行为,分析研究了ICP测定重金属铅镉铜的分析方法,并对分析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00 mL溶液pH值为4.8,活性炭用量0.2000 g时,活性炭对Pb^2+、Cd^2+、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可达到52.54 mg/g、35.65 mg/g、57.05 mg/g。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对粉煤灰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pH、温度、吸附时间、离子初始浓度等主要条件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A型沸石吸附铜离子的最佳pH 5;动力学研究表明,铜离子在100 min可以达到吸附平衡,而且更好地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45℃时吸附铜离子的效果最好,而且更好地遵循Langmuir等温式;随着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也相应增加。最佳条件下最大吸附量44.776 mg/g。  相似文献   

9.
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处理含铜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芽孢杆菌干菌体生物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试验了pH、接触时间、初始铜离子浓度对该芽孢杆菌生物吸附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5.0、初始铜离子浓度200mg/L、吸附时间不超过30min有最大吸附量16.27mg/g;此时去除率为16.27%,且25℃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与Freundlich等温模型;因此用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铜废水可行、经济。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处理含Pb^2+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壳聚糖对Pb^2+的吸附特性,改变壳聚糖分子量、壳聚糖用量、吸附时间以及体系pH值等不同的吸附条件,考察壳聚糖对废水中Pb^2+的去除效果。用分子量为1.23×10^5质量分数为1%的壳聚糖0.8mL,吸附时间为60min,pH值为5.5-6.5,温度为25℃时,对Pb^2+浓度为100mg,L的Pb^2+去除率可达99.5%。  相似文献   

11.
铜离子和孔雀绿在磷酸酯化改性豆壳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了一种功能基为磷酸羟基的酯化豆壳阳离子吸附剂的固相制备技术,研究了铜离子和孔雀绿在改性豆壳上的吸附行为.采用静态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实验参数(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质浓度和吸附时间)对铜和染料吸附的影响.铜离子和孔雀绿分别在pH≥3.0和6.0时达到最大吸附值.对于浓度为100 mg·L-1的铜溶液,5.0 g·L-1及以上的改性豆壳能去除91%以上的铜;改性豆壳用量≥2.0 g·L-1时,能去除浓度为250 mg·L-1的溶液中95%以上的孔雀绿.改性豆壳对铜离子和孔雀绿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能力分别为31.55 mg·g-1和178.57 mg·g-1.对铜离子和孔雀绿的吸附分别在75 min和7 h达到吸附平衡,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分别描述铜离子和孔雀绿在改性豆壳上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u^2+浓度为0.079mg/L时对螺旋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浓度大于0.395mg/L时则对螺旋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铜离子对螺旋藻的完全抑制质量浓度为39.50mg/L。  相似文献   

13.
纳滤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和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前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2):123-125,150
采用纳滤对含Cu^2+废水进行试验研究,讨论了初始浓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阴离子种类、浓差极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F90膜对含Cu^2+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试验的进水浓度范围内,Cu^2+去除率超过了98%,出水Cu^2+浓度低于2.0mg/L,达到中国(GB8978—1996)总铜排放低于2.0mg/L的标准,可以达标排放;随着废液体积的浓缩,铜离子浓缩可达十倍以上,可回用于镀件漂洗,从而实现铜金属的再生利用。与传统的化学沉淀法处理工艺相比,纳滤一次投资大,但由于其运行费用低,具有明显的环境优势和经济效益,值得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市售ZSM-5沸石分子筛的碱改性及其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Cu2+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碱改性可有效提高材料吸附容量,经0.40 mol/L氢氧化钠碱改性效果最好。以碱改性分子筛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过程,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假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极限吸附容量达40.49 mg/g。考察投加量、干扰离子等影响因素对碱改性分子筛吸附去除Cu2+离子的影响,对于初始浓度50 mg/L的Cu2+离子,改性材料投加量为0.4~2.4 g/L时,吸附去除率随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投加量大于1.6 g/L时,对铜离子去除率均在97%以上。当干扰离子Na+、K+、Mg2+、Pb2+与Cu2+离子共存时,Pb2+的干扰影响最大,去除率由不加干扰离子时的98.3%下降至56.5%。此外,采用BET和XRD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应用低成本吸附剂废酵母菌经微波改性后去除溶液中的重金属铜离子.并研究了在pH值、温度、初始浓度、酵母菌吸附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废酵母菌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0、温度为328 K、Cu2+初始浓度为40 mg/L时,微波改性酵母菌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1.84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常数△G0、△H0和△S0分别为-3.512 54 kJ/mol,3.290 96 kJ/mol和20.181 46 J/(mol·K).表明废酵母菌对Cu2+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微波改性废酵母菌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自制有机高分子重金属捕集絮凝剂CU3#对铜离子、铅离子的捕集机理,研究了其处理含铜离子、铅离子废水的处理条件,并研究了其他物质和离子对铜离子和铅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7~14范围内,快速搅拌时问2min,慢速搅拌3min,CU3#对含铜离子的污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所含铜离子为1.2mg/L,对铜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4%,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pH7~14范围内,快速搅拌时间3min,慢速搅拌3min,CU3#对含铅离子的污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残余铅离子0.8mg/L,去除率99.6%,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纳米铁系材料易团聚、使用寿命短等缺点,本文利用"绿色"、可降解的海藻酸钙包覆Ni/Fe纳米颗粒(CA-Ni/Fe NPs)同时去除水溶液复合污染物铜离子和氯苯.结果发现,降解120 min后,CA-Ni/Fe NPs对混合液中初始浓度为50 mg·L-1铜离子的去除率为85.9%,而对于50 mg·L-1氯苯的去除率则为95.7%.这说明由于纳米Ni/Fe催化剂的高反应活性,CA-Ni/Fe NPs可以用于同时去除复合污染物.实验同时发现,铜离子和氯苯的去除率均随着体系温度、投加量、pH值的升高而增大.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研究表明,铜离子和氯苯的同步去除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并且是化学吸附占主导的反应,提出了CA-Ni/Fe NPs对氯苯脱氯降解和还原铜离子的机理.将CA-Ni/Fe NPs用于处理废水,经过3次使用之后同时去除水溶液中铜离子和氯苯的效率分别维持在83.8%和91.7%.  相似文献   

18.
耐铅、铜微生物的筛选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度梯度筛选的方法,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两株耐受和吸附铅、铜的细菌G、Y。用单因素的方法得到G最适的培养条件为.T=30℃;pH=6.O;NaCl浓度为0.5%;Y的最适培养条件分别为:T=37℃;pH=8.5;NaCl浓度为0.5%。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G、Y的冻干菌体对Pb2+、Cu2+的吸附量分别为:G铅 126.42mg/g,G铜75mg/g,Y钢61.08mg/g,Y钢45.86mg/g。G湿菌体对铅、铜的吸附率分别为:G铅94.66%,G铜92.84%;Y湿菌体对铅、铜的吸附率分别为:Y铅99.74%,Y铜97.96%。经检测,其遗传性状稳定。可进一步开发为重金属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鸟粪石天然沸石复合材料对水中铅离子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一种含鸟粪石的氮磷回收产物(NZ-MAP)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铅的去除.通过XRD、FTIR、SEM/EDS分析手段对NZ-MAP进行表征,并探究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对去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Z-MAP材料主要成分为负载有鸟粪石的天然沸石;当投加量为0. 4 g·L~(-1)时,最大吸附量为749. 74 mg·g~(-1),同时NZ-MAP对溶液中Pb~(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大呈先增加后趋于平衡的趋势,其去除机理主要为Pb_(10)(PO_4)_6(OH)_2沉淀作用,且当pH为5. 0时效果最佳.该材料对于水中铅离子的去除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深入探讨共存重金属离子对NZ-MAP去除水中铅离子的影响,发现共存Ni~(2+)和Cu~(2+)对NZ-MAP吸附Pb~(2+)的影响较小,共存Zn~(2+)和Al~(3+)明显抑制了NZ-MAP对Pb~(2+)的吸附.研究显示,NZ-MAP材料可高效去除水中铅离子,可为水体中铅离子的去除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有机荧光探针与选择性螯合剂修饰的核壳结构磁性纳米材料(SDMNA),该材料能够同时检测与去除水体中低浓度铜离子。通过一系列吸附实验,发现SDMNA对低浓度铜离子的检测与去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较大的吸附量。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被用于研究SDMNA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分别能够较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曲线。此外,结果还显示了SDMNA能在20min内便可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