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地区第一条利用废旧轮胎生产精细胶粉的生产线正在安装,预计今年12月可投入运转。这条生产线由北京泛洋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生产线的年处理废弃轮胎量可达1.5万吨,用废旧轮胎生产出的胶粉将用来开发新型建筑材料。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机动车就达140万辆。而机动车辆的增加也带来了废弃轮胎的大量增加。这些废弃轮胎中,除了少数被再利用外,绝大多数被随处丢弃,而这些废弃的橡胶制品,无论焚烧还是掩埋都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   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并不丰富,废轮胎利用也是一个资源再利用的问题。投资兴建这条生产线的北京泛洋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注册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据介绍,此条生产线采用国际领先的专利技术,可把废旧橡胶加工成100μm以下的超精细胶粉,其加工成本、产品质量等指标都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该公司表示,将利用这些超精细胶粉研究和开发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沥青改性材料等。 (黄存)  相似文献   

2.
香港每年约有100万条废轮胎弃置到堆填区。若把轮胎加工改造,可循环再造成橡胶原料。有港商两年前在内地设厂,开发这种废物利用的技术,现在正打算把技术带回香港,堆填区每年便可减省处理1万吨废物。 港商王亿刚半年前开始与环保署接触,讨论把循环再造废轮胎的技术引入香港。环保署日前推出“减少废物示范计划”,首次接受商业机构申请基金,王亿刚对计划十分有兴趣,并考虑申请基金。 循环再造废轮胎的技术,是利用机器把轮胎内的纤维排出,把剩下的橡胶磨成粉末,制成橡胶原料。王亿刚表示,这些由废轮胎制成的橡胶原料,可根据质素需要混合一般橡胶原料,适合制成各类橡胶制成品,甚至重新制成一条新轮胎。 (陈亿)  相似文献   

3.
回收旧轮胎橡胶的典型方法是粉碎法,或先将其冷冻再用锤式粉碎机将其粉碎。采用此法,有20%以上的橡胶会保留在轮胎的聚酯纤维上,需进行土地填埋。美国StanleyAnthony公司开发出一种方法,可基本上将残存在纤维上的橡胶全部分离回收。来自传统工艺的80%的橡胶和20%的纤维混合物进入分离器,然后通过一系列表面有许多凸起的轧辊,橡胶被粉碎并从纤维上分离下来。纤维由真空装置去除。建一个处理能力为2~6t/h的装置,费用为75万~10万美元。回收的橡胶市场售价约为500美元/t。该法不仅可以增加橡胶…  相似文献   

4.
《化工环保》2008,28(4)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油泥分解剂,由硫酸25%~30%(质量分数,下同)、磺酸10%~20%、棉籽油10%~15%、硫酸亚铁1%~3%、甲基橙0.2%~0.4%、水40%~45%混合配置而成。该发明有如下积极效果:该污油泥分解剂可将在开采石油过程中废弃的污油泥分解成原油、水、泥沙;使原油回收,水经处理灌溉农田,泥沙经处理可制砖,  相似文献   

5.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陶瓷电容器回收金属的方法 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利用陶瓷电容器回收金属的方法,先将废旧陶瓷电容器破碎成0.01~0.1mm粒径的颗粒,在上述颗粒中加入碱和水混合均匀,进行焙烧,将焙烧后的物料用热水洗涤,然后进行过滤,滤液回收锡和铅,然后将滤渣用硫酸溶液溶解,过滤得到含有钛、镍、铜、铁的溶液,再经电解得到铜,得到的残液回调酸碱度至pH值3.5~4.5,沉淀铁和钛,得到含有镍的溶液,浓缩结晶后得到硫酸镍晶体。  相似文献   

6.
《化工环保》2006,26(6):462-462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预拌砂浆用调凝稠化剂的生产方法。调凝稠化剂基本组成为减水剂改性萘磺酸甲醛缩合物(5%~20%),复合调凝剂(1%~10%),增稠剂甲基纤维素醚(1%~8%),保水剂蒙脱石粉(5%~20%),其余为粉煤灰和矿渣等载体。调凝稠化剂生产方法:将减水剂、调凝剂、增稠剂、保水剂按比例混合,将上述混合料与煤灰和矿渣按比例混合均匀,检验后称量包装。该发明具有高效减水、调节凝结时间、保稠,防泌水、防离析、防分层、降低原材料成本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中预拌砂浆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BoilerExpertiseS.r.l公司开发出一种废物气化技术,并对一个热能力为15MW的气化炉成功地进行了中试。该技术可将生物体及工业废物(如木头、纸、塑料、轮胎及其他非食物性废物)转化成合成气。废物由垂直螺旋输送器送入气化炉的底部,经加热干燥后被送入环形燃烧室,室内1200~1400℃的温度及一定量的空气使大约30%的废物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其余废物的温度上升至600℃以上,从而使其热解成炭和热解气。这些产物进一步反应生成合成气,其组成(体积分数)为:CO18%~24%,H215%…  相似文献   

8.
采用Na BH4还原法将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镀铜废液中的Cu~(2+)制备成纳米铜粉,并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对还原反应后的废液进行絮凝处理。研究了n(Cu~(2+))∶n(Na BH4)、还原反应温度、还原反应时间及PAM添加量对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对回收的纳米铜粉进行了XRD和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Cu~(2+))∶n(Na BH4)=4∶6、还原反应温度为50℃、还原反应时间为2 h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低至1.1 mg/L,Cu~(2+)还原率达99.99%;可获得粒径为20~45 nm的近球型、高纯度、由多晶组成的纳米铜粉;当PAM添加量为10 mg/L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至0.35 mg/L以下,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小于0.5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让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其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日本正在通过大力开发各种高新技术达到这一目标。 在节能方面,日本把重点放在以下三个领域:耗能型企业和工厂、住宅和建筑物、汽车和家庭电器产品。修改过的《节能法》要求汽车燃料的燃烧效率要提高22.8%;8种家庭电器必须减少电力消耗,如电视机必须减少17%、录像机减少61%、住宅冷暖空调的耗能量要减少20%等;其它机器设备则要开发进一步节能化的产品,如高性能工业锅炉、应用发光二极管开发高效的照明器具等。 为了深入开展节能活动和开发节能技术,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能源服务公司(ESCO)制度。专门的能源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节能设备设计、施工及售后服务等有关节能技术改造的支援,所需费用和报酬由企业从节能经济效益中分期(3—10年)支付。通产省为此设立了“ESCO研究会”,民间企业也组成了“ESCO推进协议会”。 在日本目前正在实施的“新阳光计划”中,节能技术占据着重要地位,方向是开发高效率的能源使用和转换技术、高效率的能源回收和储蓄技术以及应用网络技术的节能技术等。 为达到减少资源投入量的目的,日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是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二是对废弃物加以循环利用。 把生物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各种工艺流程和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收到减少资源和能源使用量的效果,因此正在成为日本开发新一代产业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 材料工业(包括纤维、化学、水泥、金属冶炼)是耗能和耗费资源型产业的代表,今后的技术开发目标是实现资源和能源效率提高4倍。例如化学工业正在开发计算机化学、分子设计技术、纳米技术、生物与化学融合化技术、新一代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超临界流体反应场技术、光和激光反应场技术、联合实时化学技术、合成机器人技术和in situ分析技术等。金属冶炼工业正在开发干式和湿式冶炼技术、高度循环利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纤维产业的新技术有复合材料的分离分解技术、化纤的热循环、生物降解性纤维技术、超临界碳酸气体染色加工利用技术、无卤素工艺、应用生物技术的低能源和低环境负荷的纤维制造和加工技术、取代石油的化纤原料技术等。 在汽车制造业,以丰田公司的先驱牌为开端,使用电力和汽油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由各个汽车制造厂家相继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用三升汽油行驶100公里的“三升车”成为各家开发竞争的焦点。 住宅建筑业将开发高气密性和高绝热性建材,普及住宅用一体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等节能技术。 与环境保护相关,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是各行各业都在大张旗鼓进行研究开发的热门课题,并且卓有成效。 (摘自《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