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环境》2008,(3):86-88
早点、买菜、逛超市、装垃圾……每天,我们的生活中要有多少次与各式“塑料袋”之间的“亲密接触”?工业文明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和浪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鉴于“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物资再生》2008,26(1):1-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称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本文作者认为该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为零。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取消对塑料购物袋的无偿使用。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根据中国塑料袋协会塑料再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的说法,“每个塑料袋0.3元的价格是一个超市和消费者都可以接受的价格。”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通知》还要求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今后,商场超市内的塑料购物袋将明码标价,并单独收费。  相似文献   

7.
贾峰 《世界环境》2008,(3):84-85
2008年伊始,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一纸“限塑令”(《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引发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通知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要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今后,商场和超市内的塑料购物袋将明码标价,并单独收费。由此,“免费塑料袋”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2008,(5):34
为引导群众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要求今后各地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限塑令”的发布,有望大大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塑料袋乱丢乱扔.造成”白色污染”的现象能否得到有效抑制.尚待检验。为此建议对塑料购物袋实行由商场统一回购、集中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世界环境》2009,(4):84-85
本期讨论话题: 去年六月一日,我国正式施行“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在“限塑令”执行初期,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塑料袋的使用大大减少。出现了不少构思巧妙,流行时尚的布袋,一时间布袋满街。过了近一年的时间,“限塑令”在绝大部分超市里依然得到很好的执行,但是农贸市场塑料袋的使用量开始回升,人们又返回到了措施实施之前,这项措施对民众而言似乎已经变得陌生。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环境》2008,(1):94-94
中国政府周二宣布,从6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0.025毫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禁止超市免费发放塑料购物袋,通过税收,强制和其他条约来制止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近日发布《通知》,将在全国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禁止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对违反规定的商品零售场所经营者,特别是集贸市场开办者将给予处罚。《通知》指出,各部门要加大在商品零售场所特别是集贸市场的宣传力度,提示经营者和消费者有偿提供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引导市场开办者设立专营或兼营塑料购物袋经营摊位,实行塑料购物袋统一采购、销售,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此人们提出了开发可降解塑料、以纸代塑、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纺织品购物袋等环保替代方案,但这些方案是否可行一直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与证明。本文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塑料、纸和纺织品三种购物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比较评价,同时结合购物袋的消费意识调查,对各种方案的现实可行性进行了系统论证,旨在为解决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引发的环境问题和实现我国环境状况的持续改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程》2008,26(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于6月1日正式实施,为使这项政策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正式颁布了《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3项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6月13日,传闻中的"人造蛋"在香港百佳超市旗下Great超市正式发售,引发市民抢购,货架几乎被抢空,鸡蛋成功"转型升级"。"小李,那边在卖什么,怎么那么多人在抢?""听说是新出的‘人造蛋’,之前美国那边就开始卖了,这是第一天在香港开卖呢。""那我们也快去抢点回家试试,剩下不多了。"  相似文献   

16.
国外塑料购物袋管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购物袋的广泛使用和管理不当引起了环境污染和公众关注,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步出台了管理政策。本文在分析国外塑料购物袋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和推进我国塑料购物袋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     
《环境》2016,(3)
正140万吨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7年来成效明显,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840万吨石油、节约标煤12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3000万吨。140家2月3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环保部直属单位8家建设项目环评机构已率先于2015年底全部完成与环保系统脱钩,地方环保系统目前已有140家环评机构提前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在国内率先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这一“便民举措“迅速遍及到大江南北。塑料袋的如质轻、防水、防腐蚀、便利等优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迅速得到广泛推广使用,然而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  相似文献   

19.
小小塑料袋似乎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程度却是十分惊人,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实施塑料袋收费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减少2/3,一次性塑料袋的回收率也将大幅上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塑料购物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文章以上海某超市为对象,采用现场观察实验方法记录了5 086份超市顾客塑料袋使用行为的样本,初步揭示了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和塑料袋使用的顾客行为特征,尝试为超市塑料袋的环境管理政策提供基础性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超市中主要有3种塑料袋使用方式,依次为购买塑料袋、自带购物袋、使用免费手撕袋,其比例为15%、29%、9%,说明目前塑料袋使用行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2)影响顾客购买塑料袋的因素为是否有会员卡、是否徒手购物、购物金额,其偏相关系数依次为0.114、0.085、0.042。占总样本63.4%的单人购物情境中,购买塑料袋的影响因素为是否徒手购物、是否有会员卡、年龄、购物金额、性别,偏相关系数依次为0.849、0.486、0.329、0.291、0.180;说明影响塑料袋使用的因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3)顾客购物金额、购物件数、结账时间与塑料袋购买比例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4)按照购买塑料袋的倾向程度,可将顾客分为高、中、低3类特征群体。其中,购买倾向最高的顾客特征为无会员卡的男性中青年、非徒手购物,购物金额较高。文章研究为解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场观察实验方法的案例参考,建议将定量、可重复、可检验、以现场观察记录主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各类环境问题研究和解决方案中,为环境管理提供更扎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