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了现代科技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以及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科技期刊要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科技期刊编辑要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培养和树立信息意识,掌握电子编辑手段与技能,早作“转岗”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 1988年7月16日至24日,在河北省昌黎县黄金海岸召开了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编辑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科技期刊编辑部五十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随着我国地震事业的发展,地震科技期刊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工作在这一战线的广大编辑工作者,长期以来默默为地震科技人员作嫁、为繁荣我国地震科技事业进行再创造劳动。通过编辑工作者无私的奉献,全国约有90%的地震科技文献得以产生和传播。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劳动博得了科技工作者乃至社会的承认和尊敬。为使地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科技期刊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网络信息化时代赋予科技期刊工作的新内涵的角度,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结果表明:期刊市场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科技期刊的质量,而且决定着科技期刊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因此,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多元化、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是科技期刊走向市场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地震科技期刊自六十年代以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目前经国家科委和国家地震局统一整顿批准的全国公开期刊近二十种,内部出版期刊十数种,已初步形成体系。它们在为繁荣地震科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刊编辑有着自身的特点,如在组织形式上,各编辑单位既隶属于主办单位,又有一定的社会独立地位,可以单独进行各种业务活动。但长期以来,地震科技期刊编辑不象其它专  相似文献   

5.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 4月 1 0日~ 1 2日在江苏扬州召开。 1 5家编辑部共 2 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自然灾害学报》、《地震学刊》、《山西地震》和《世界地震译丛》等编辑部联合倡议组织 ,旨在探讨编辑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寻求科技期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研讨 2 1世纪科技期刊发展趋势与规律等。会上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学技术杂志社介绍了他们走科技期刊产业化道路的成功经验 ,《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就科技期刊界如何迎接中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后的挑战作了发言 ,代表们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加入WTO后 ,地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论述了地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 5种构想 :(1)调整和优化地震科技期刊 ;(2 )提高科技论文质量 ;(3)办好英文科技期刊 ;(4 )编委、作者队伍国际化 ;(5 )加快期刊上网 ,使更多的地震期刊进入国际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7.
致审稿专家     
<正>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于今年年初创刊,已经顺利走过了一年的路程。新刊出版以来,编辑部不断收到来自各方的鼓励和肯定,被公认为基本达到了新一届编委会提出的“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 从《地震学刊》到《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专业领域较大的跨越对编辑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编辑部紧紧依靠编委会委员和有关学科的专家,严把审稿关,有效保证了刊出文章的质量。许多专家在百忙中甚至在差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和《地震地质》4种地震科技期刊2000~2001年所发表论文作者状况的调查统计,从6个方面对地震科研工作者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就统计中发现的问题对地震科技期刊的规范化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防御地震灾害必须构筑三道防线,专业的语言叫做“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要筑牢这三道防线,需要全体公民具有相应的防震减灾知识并积极参与和配合。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6月20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和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赵和平副局长在成立大会上强调,专业委员会的发展要与国家总体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发展规划相适应,从体制机制上与各级政府开展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实现对接。着力构建地震应急救援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统一、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刊徽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所设计的《地震学刊》的刊徽是个由经纬网格所构成的公转着的地球。经纬网格由SJ两个字母和两条细线所组成。SJ为《地震学刊》英文名和江苏的汉语拼音名的缩写。S表示大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动的一阶振型;两条细线既表示经线,又表示地球自由振动的基振型。  相似文献   

12.
从发文数量,发文地区分布,核心作用,论文作者合作度,引文数量,普赖斯指数,引文期刊等方面,分析了《地震学刊》吸收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测定了7种地震期刊为江苏省地震局图书馆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3.
Charles Kelly 《Disasters》1998,22(2):144-156
Since the first issue in 1977, Disasters has been one of the pre-eminent refereed journals on the study and reporting of disasters. This article reviews 703 articles and reports in the journal through 1996 to provide a snapshot of the nature of the journal throughout 20 years of public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most common contributions: first, were research articles by authors from the North Atlantic; second, most often dealt with natural disaster relief or impact; and third, most frequently focused on Africa. These generalisations, however, do not reflect attention paid to food-related and political disasters and greatly understate the broad diversity of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journal. To improve the topical and geographic coverage of Disasters probably requires a proactive effort to close gaps in the journal's coverage of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4.
郭心 《灾害学》2012,27(3):122-125
对科普期刊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城市与减灾》综合科普双月刊14年的办刊实践,总结了科普期刊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方法.重点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期刊编辑的质量进行了思考;认为办好防灾减灾期刊不仅是科普工作者的责任,而且是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优质服务是办刊的立足之本;期刊应走跨媒介的创新之路;按照文化产业的思路做大做强防灾减灾期刊.  相似文献   

15.
着重介绍深埋桩的预埋管超声波法和反射波法的质量检测方法原理效果,从江阴长江大桥桥桩的检测和验证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显著,准确度高,是当前深埋桩质量检测中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土氡测量在地质灾害勘测中的干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秋霞  刘快胜 《灾害学》1996,11(2):47-52
对土氡勘测中来自测量过程、勘测场地条件、气象因素方面的常见干扰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干扰机理,指出了定性及部分定量排除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灾害学》论文及作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春兰 《灾害学》2000,15(2):74-77
通过对《灾害学》 1 986~ 1 999年所载论文量、作者群、核心作者、作者系统分布及引文进行统计分析 ,表明该刊不仅有学术水平很高的核心作者 ,也有一支连续 ,稳定、素质较高的作者群 ;该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稳定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火灾规律双重性模型及其对室内漏油火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灾的规律具有双重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只有既研究其确定性又研究其随机性,并进而研究二者的综合才能完整地认识火灾的规律。本文提出火灾双重性规律的学术思想,通过构造室内漏油火灾的确定性和随机性模型,阐明运用火灾双重性规律表述火灾过程的具体方法。文中用微机实施的大量计算表明,该模型能方便地预言:发生室内漏油火灾时,室内设备是否会损坏以及可能被损坏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 1986年以来逐年地震速报质量分析比较 ,回顾了江苏地震速报系统的进步 ,并得到两点认识 :1 地震观测系统建设的进步是提高地震速报水平的基础 ,2 加强地震速报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地震速报水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