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852印叩3263用电感祸合脉冲一光辐射质谱仪测定废润滑油中的重金属二Dete丽nation of heaVy metal in wastehi-bricating 0115场inductively eoupled口asma一叩nCale而ssion spe咖毗卿【刊,英〕/肠ivo Kuokkanen…//Intem .J .Environ .Anal .Ch,.‘一2(X犯,81(2)一89一l(X)环图6159 按欧共体对废物的战略,在地方电厂以废油 一95一为燃料正引起关注。在芬兰要求对电厂燃烧的油料必须分析6种重金属,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快速和方便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电感藕合脉冲一光辐射质谱仪(ICP一O璐)定量测定废润滑油中重金属(Cd、cr、Cu、Ni、Pb…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丹麦工业废物处理中心对废油再生,重金属处理溶剂回收,固体有机废物焚烧及无机废物处置等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6种典型废矿物油的产生工艺及特性,研究了废矿物油样品的重金属浓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产生工艺和工作环境,油品的损耗程度和产污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典型废矿物油样品中检出的主要重金属包括Cr、Ni、Zn、Cu、Pb、Mo和Ba等7种。其中,Zn浓度相对较高,Cr、Cu、Mo和Ba的浓度次之,Ni和Pb的浓度相对较少。Zn、Mo、Ba主要来自于添加剂掺入,Cr、Ni、Cu、Pb主要来自使用过程中磨料混入或杂质进入。6种废矿物油直接进入环境中的重金属当量浓度表现为废车用润滑油废液压油废淬火油废冷冻机油废防锈油废白油。其中,废车用润滑油和废液压油的重金属潜在危害最高。废矿物油再生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绝大部分进入废渣中(如油渣、蒸馏残渣、废白土等),少部分残留在再生产品中;焚烧处置过程中,重金属的去向为烟气和底灰。因此,需要针对废矿物油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其中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所谓“废油”,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使用、由于产生了不良成份而使其性能不能再适应工作需要的润滑油。润滑油广泛用于各类工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以及国防装备等方面,其年用量很大,所产生的废油数量也不少。我们煤炭系统也是个润滑油大用户,如义马矿务局1988年各种润滑油的配用量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区域土壤中废油生物降解的研究是在靠近犹他州大盐湖(Great Salt Lake)的一块16公倾的处理场上进行的。氢氧化钙、磷酸盐和尿素被用来改良废油浸溃处理的土壤。废油的生物降解发生在环境温度增高并伴随降水的季节。在土壤中加入的废油四年内有90%降解(最初在表层10厘米土壤中按重量计平均加入7.5%的废油)。用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组分中相当数量转化而来的氮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都有增加。这可能是  相似文献   

6.
选取重庆某地区3个页岩气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个钻井平台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废水基和油基钻井岩屑中重金属、多环芳烃(PAHs)和石油烃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两类钻井岩屑中Ba元素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废水基钻井岩屑的重金属以Zn、Ba、Cr、Ni、Cu、Pb为主,废油基钻井岩屑中的重金属以Ni、Cu、Zn、Pb、Ba、As、Cr为主且Ni、Cu、Zn、Pb平均含量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2007)标准限值.废水基和油基钻井岩屑中PAHs的范围分别为1.74~14.8mg/kg和302~595mg/kg,均未超过GB5085.6-2007标准限值.废油基钻井岩屑石油烃含量为112~213g/kg,远超GB5085.6-2007标准限值.同时,废水基和油基钻井岩屑中BaP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标准限值;废油基钻井岩屑中部分PAHs(BaP、BbF、BkF、DahA)浓度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筛选值,岩屑中石油烃含量远超管制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庆市2005年3~9月的半年时间里,仅嘉陵江主城流域内即出现四起重大油污染事故的现象,开展了对重庆市各类废润滑油年均产生量及处理现状的跟踪调研,结果表明:重庆市废润滑油的不当处理,在造成约5.5万t/a宝贵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还形成了对长江水系的严重污染。为推动重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保护环境,对目前在废油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完善废油回收处理机制及体系,统一建立一个年处理能力在10万t以上的废油专业再生厂,通过废油再生的产业化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对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8.
焚烧飞灰卫生填埋共处置的螯合稳定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暾  王伟  高兴保  万晓 《环境科学》2008,29(4):1119-1123
对4种垃圾焚烧飞灰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元素以Si、Ca、Al、Cl等为主,此外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重金属如Pb、Zn、Cu、Cr、Cd等,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而飞灰进入卫生填埋场进行共处置是现实可行的出路,为保证共处置的安全性,针对共处置情景制订的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提高了浸取液酸强度(0.3 mol·L-1,以H 计),此浸出方法已于2007-05-01日开始执行.采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ithiocarbamate)类螯合剂对焚烧飞灰进行了稳定化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DTC类螯合剂通过螯合反应作用于飞灰中的重金属,当DTC类螯合剂投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4种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值均能达到在卫生填埋场和垃圾进行共处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工业污染废润滑油再生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润滑油是仅次于燃油的第二大石油制品,机械润滑油在长期使用后将变为废润滑油,成为污染源。对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可以防止废油污染,保护环境,同时可以节约人类有限的石油资源。文章在对当前国内外污染废油再生工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污染废润滑油再生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废弃口罩数量巨大,焚烧、填埋等处置方式存在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风险,寻求一种环保、经济、可行的处置方式成为迫切需要。采用氢氧化钠、正硅酸乙酯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对废弃口罩进行疏水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ATR-FTIR)、接触角测量等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口罩表面形成完整、均匀的疏水包覆层,水接触角达到141.1°。改性后的口罩对润滑油、大豆油的吸附量分别达到28.52,26.84 g/g,且经10次吸油-解吸循环利用,吸油性能仍保持稳定。该研究为废弃口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窦晓敏  陈德珍  戴晓虎 《环境科学》2014,35(11):4359-4364
提出一种污泥预植重金属炭化后固定的概念,并以重金属Cu为代表,以CuCl2的形式植入;研究了在不同Cu预植浓度、不同温度下炭化后污泥本身以及额外添加的重金属在炭中的保留率以及稳定特性,同时采用不同的浸出方法,确定与污泥炭最终处置目标相关的最大可预植量.结果表明,在污泥中Cu的预植量为0.5%(质量分数,以Cu元素计)时,经过热解炭化,90%以上的Cu都保留在污泥炭中,其固定效果与温度有关,400℃以上时,炭化温度越高,Cu越容易浸出.在污泥中预植重金属Cu存在最大容量限制,最大可预植量与污泥炭最终处置目标有关,若选择在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则Cu的预植量不宜超过0.5%.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污泥包裹其他含重金属的废料共炭化实现无害化的新思路,从而达到用污泥治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龚春明 《环保科技》2014,20(5):26-28,64
以厦门市一废油污染场地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主要污染物,从财产损失、应急处置费用、调查评估费用以及污染修复费用等方面对该污染场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进行了评估。该场地主要污染物为倾倒的废油和油底废物,部分污染土壤的石油类指标超标。经测算,污染面积为2 440 m2,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数额为162.25万元。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了广西区内主要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养分、有机质含量和As、Cd、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总量与形态分布,并对其土地利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广西城市污泥的总养分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87.11 g/kg和34.63%,具有较高的农用价值。Zn和Cd平均含量超过国家污泥农用标准,分别为1 095.75,16.22 mg/kg,其余污泥平均值不超标。污泥中7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均以稳定态为主,但As的可交换态比例相对偏高,而其他6种重金属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比例相对偏高而比较稳定。风险指数分析表明,Cd为广西区内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学形态分析是一种认识重金属环境行为的有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毒性将不再仅仅是简单地依赖于其总含量,而是与不同形态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相联系。依据化学形态分析的结果,可以了解焚烧飞灰中不同重金属的存在形式,从而为焚烧飞灰的处置利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连续化学萃取法对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焚烧飞灰中主要重金属的形态,有些属于不稳定结合态,有些则属于稳定结合态,在处置利用焚烧飞灰时应尽可能地将飞灰中的重金属由不稳定态转变为稳定态。   相似文献   

15.
水泥窑共处置废白土的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废白土为研究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水泥窑共处置和焚烧炉处置系统3个类别的环境影响[人类健康(HH)、生态系统质量(EQ)和资源(R)]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窑共处置废白土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焚烧炉处置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水泥窑共处置和焚烧炉处置功能单位废白土的总环境负荷分别为-1.03,0.273Pt,前者的环境负荷比后者减少了477%,相应各指标的减少率为:HH 413%, EQ 479%, R 36.9%. EQ在2种处置方式的LCA中均为最敏感的影响指标.水泥窑系统中,避免了贡献率占97%以上的矿山开采阶段的环境影响,是降低整个系统环境影响的关键环节;焚烧炉系统中,电力消耗是造成环境破坏的重要阶段,对各影响指标都有很高的贡献率.二 、苯、重金属的排放是水泥窑共处置废白土的主要影响因子;粉尘和重金属排放对焚烧处置系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城镇污泥中重金属的处置一直是国内外瞩目的热点,城镇污泥成分复杂、含水率较高,对其中重金属形态的提取及测定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通过微波-超声波技术的顺序浸提法对城镇污泥中重金属形态进行测定,对城镇污泥中铝、镉、铬、铜、镍、铅、锌、钡、砷、汞10种金属不同形态的消解液、萃取剂用量和超声波时间进行优化,利用ICPAES和AFS测定重金属各形态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城镇污泥中重金属各形态的质量分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 5,检出限为0.005μg/L~0.009 mg/L,定量限为0.833μg/kg~1.500 mg/kg,加标回收率为81.3%~114.6%,实际样品的重金属回收率为81.8%~100.4%。该方法可应用于城镇污泥中重金属不同形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铅-镉的挥发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含重金属类危险废物在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铅、镉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挥发特性,本研究选择铅、镉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和硫化物开展挥发动力学实验.通过热重实验、水泥熟料煅烧及熟料消解实验,得到了重金属挥发率随时间及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挥发率在实验温度区间内均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根据等温动力学及阿累尼乌斯方程对Pb、Cd的挥发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动力学模拟,得到了较好的线性拟合效果,并得出了以氯化物和硫化物形态存在的铅和镉元素在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本实验结果可为预测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亚南 《环境》1997,(12):9-10
某化学研究所称有一批报废化学试剂亟待处理;某和独资企业来电说有一批过期化妆品原料不知运往何处,某外资油库有大量的废油和有机溶剂找不到厂家处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污泥的农田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污泥主要是在处理下水道污水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含有大量的氮化物和有机物。施用于农田,能够改良土壤的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利用土壤的自净能力可进一步稳定污泥。污水污泥的农田施用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性的污泥处置方法。鉴于这种处置方法所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在污泥施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以保证环境安全。为使更多的污水污泥适于农田施用,近年来,有关回收、处理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工作也越来  相似文献   

20.
水泥窑共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重金属的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废弃农药、污染土壤和废白土为研究对象,在3个新型干法水泥厂开展了水泥窑共处置的工程试验,分析了共处置对13种重金属在不同相分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分配不受危险废物投加的影响,不挥发和半挥发重金属在烟气中的分配率远低于在熟料中的分配率;尾气中Hg及部分重金属的排放浓度很小甚至低于检测限;As在烟气中分配率较高,与该金属在窑内的存在形态以及As的某些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等因素有关;为控制尾气中重金属含量满足相关标准的排放限值,根据本研究和相关研究数据预测了重金属允许的最大投加量和废物中允许的重金属最大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