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西安市1991—2012年大气环境质量数据分析,讨论了西安市二十年多间大气总体环境质量以及各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西安市大气环境污染类型及其变化,并通过秩相关系数法定量计算了各污染物及综合污染指数的变化趋势的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的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方法在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中存在评价因素单一,不能反映多种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综合影响等缺点,文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并结合熵值赋权法,选取SO2、NO2、PM10三个污染因子为评价参数,参照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对2006年、2010年西安市区及其不同功能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作出客观综合评价并加以对比。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西安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Ⅱ级标准,较2006年无明显改善且有潜在污染加剧的趋势;西安市内交通区、工业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劣于全市平均水平,是该市大气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PM10为西安市区最主要污染因子,在全市污染影响普遍,但近年NO2污染呈现的上升趋势也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3.
基于西安市新城区近几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的现状,本文主要从水、气、固体废物、噪音四个方面阐述西安市新城区的环境现状,并对未来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控制污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立西郊热电厂是为解决西郊工业区的集中供热,以逐步改善西郊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而采取的重大环境保护措施。它将以高架点源的形式取代目前西安西郊74个企事业单位,193台锅炉的分散型面源。它对改善西安市的环境质量状况,实现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都十分有利。究竟“利”有多少?我们在搞好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开展了一些环境经济效益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两项科研成果——《西安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及《西安市区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于八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在西安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省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  相似文献   

6.
江志军 《陕西环境》2003,10(4):46-47
西安市环境监理处是一支在市环保局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对辖区内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的专业执法队伍。近年来西安市环境监理工作紧密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开展,特别是以改善西安市环境质量,保护生存环境为出发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指导各项环境监理工作,全面贯彻实践是利用大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通过全面贯彻排污收费新条例,加大力度重点抓好征收排污费、现场监督检查和环境信访工作等各项环境监理工作,为保护和改善西安环境质量做出了显…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对环境管理与综合决策的重要性,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新特点和要求,分析了现阶段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环境质量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级的模糊概念,用经典数学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判环境质量的等级只能用一个绝对判据来划分,无法处理模糊因素边界不清晰、中间过渡不分明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单环境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探讨,结合某区域环境实例,对其总体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用经典数学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较经典数学评价方法更客观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赵忠生 《环保科技》2003,9(3):39-41
对贵州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及环境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探讨 ,旨在对如何提高全省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及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模糊矩阵法在校园声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噪声及其感受主体均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本文通过对S大学声环境质量的现状监测并结合在校师生主观感受调查结果,运用模糊矩阵法对校园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校园声环境质量与教学生活的适宜度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环境生态建设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的格局定位,研究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以"系统治理、永续发展"为主题,树立长效的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观念,利用大西安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秦岭的生态调节功能,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中心思想,建设山区、平原、城市绿化的生态屏障。在城市中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建设,为城市营造更多的绿地空间,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环境的生态建设、城市景观建设,促进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改革创新更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西安作为汾渭平原地区最大的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形势严峻.2017年夏季期间,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园区运用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对大气亚微米颗粒物中的非难挥发性组分(NR-PM1)进行了在线监测.观测期间NR-PM1的平均质量浓度为(30.1?±?15.4)μg???m?3.其中有机物含量最高,占NR-PM1总质量浓度的63...  相似文献   

13.
Ground observation data from 8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Xi'an, air mass concentration data from 13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in Xi'an, as well as radiosonde observation and wind profile radar data,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reby, the process, causes and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heavy haze episode occurring from 16 to 25 December 2013 in Xi'an were analyz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is haze pollution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high-intensity emission and formation of gaseous pollutants (NO2, CO and SO2) and atmospheric particles (PM2.5 (fine particles) and PM10 (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le). The second cause was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continuous low temperature. The third cause was the allocation of the surface pressure field. The presence of a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inversion at the boundary layer formed favorable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vy haze pollution. The persistent thick haze layer weakened the solar radiation. Meanwhile, a warming effect in the urban canopy layer an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the urban friction sublayer to the urban canopy was indicated. All these conditions facilitated the maintenance and reinforcement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The 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finally acted on the wind field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further weakened the exchange capacity of vertical turbulence. The superposition of a wind field with the horizontal gentle wind induced the typical air stagnation and finally cau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air quality during this haze event.  相似文献   

14.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聚类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不仅注意到分级界限的模糊性,而且信息利用率和精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利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方法简便,结论更能反映实际的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5.
当前臭氧模式预报和统计预报的技术难以满足不同地域精细化环境管理需求,亟需构建稳定性高、实用性强的本地化臭氧预报方法. 本研究通过构建臭氧预报工作流程并明确臭氧预报流程中相关技术参数和要求,以陕西省及其省会城市—西安市为例分析历史气象和环境空气质量数据,获取陕西省臭氧污染规律以及西安市不同气象条件下臭氧等级分布规律和典型案例预报要点,确立人工订正经验技术集的方法,明确案例库构建、会商和预报回顾机制的相关要求,旨为臭氧预报模式的本地化提供科学的技术路线. 结果表明:通过臭氧预报效果评估与结果择优、人工订正、预报会商及预报结果回顾所组成的臭氧业务化预报工作流程具备切实可行性;此外,陕西省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臭氧预报时应重点关注日均温度大于28 ℃、日最大温度大于34 ℃、相对湿度小于57%、气压低于959 hPa、风速小于2.3 m/s的气象条件下的臭氧等级.   相似文献   

16.
提高空气质量指数准确性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质量指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但各国统计标准和方法有所不同,对环境的评价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空气质量指数常常表现出与公众感受及其他环境监测指标不相一致的现象。针对于此,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提高空气污染物浓度标准、增加空气质量统计指标和改进空气质量指数统计方法等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指数指示环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AQI vs API——新老空气质量标准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别用空气质量污染指数(API)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做评价,并进行比较。叙述了测点小时数据、测点日均数据和城市日均数据对应的空气质量及区别。环保部和云南省环保厅分别发布的昆明市空气质量差别是由于评价空气质量的标准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对渭河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婕  李怀恩 《环境科学》2013,34(5):1700-1706
根据渭河西安段各代表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和该流域不同代表年径流量,通过平均浓度法计算各污染物负荷量,得出渭河干流以点源污染为主,支流非点源污染较干流严重.基于2009~2011年实测污染物浓度数据,由物料衡算法计算得到咸阳至临潼断面间西安地区对渭河干流的污染物输入量,分析西安段各项污染负荷占下游监测断面临潼的比例,量化西安对渭河水质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显示,渭河临潼断面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咸阳断面上游,TN、COD及NH4+-N输出入量均占下游断面的40%以上.其次来源于西安地区,除TP占下游断面53%外,其余污染物占30%以上,且西安地区非点源污染比其上、下游断面严重,点源负荷约占总负荷63%.  相似文献   

19.
马云  田小博 《交通环保》2003,24(2):46-48
介绍了西安市天然气汽车的现状,并通过对天然气汽车性能及西安特有的发展优势的分析勾画出了西安市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武威市空气质量现状与人群健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武威市环保局2003年-2010年大气监测数据,对武威市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确定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分析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和措施。方法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法,选用API指数划分武威市空气质量等级。结果评价结果显示武威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2003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占到全年的24.38%,之后逐年好转,到2010年全年空气质量均处于优良。结论近年来武威市空气质量逐渐好转,但危害人群健康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需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保护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