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晨起来,看见对面的屋顶湿湿的,很松润的样子。盥洗完毕,才听见自己心中冒出话来:咦!春雨。再走到窗前,看昨夜雨过的痕迹,真是与看了一冬的雨的感觉大不相同了。降温厉害的那些日子,雨水下来可没有如此温润的感觉。严冬的冻雨在别处怎么下的我不知道,但在四川盆地,总要先使天空灰暗压抑到无以复加,  相似文献   

2.
陈平  陈凡 《环境教育》2004,(4):48-49
一、总题的提出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兰州地区下了一场小雨。雨后天气晴好,我们在滨江路上散步,没走多远就发现铺有地砖的人行道上有许多小鸟在啄食路面上的蚯蚓。仔细一看路面上的蚯蚓真不少,它们基本上已经奄奄一息了。记得生物课上老师讲过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喜欢湿润、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当雨水灌满洞穴时,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补充氧气。可现在雨已经停  相似文献   

3.
青萍     
正走到落水桥上,雨更大了。龙眠河在脚底下,站在桥上有一种站在水上的感觉。这时节开始多雨,梅子黄时雨,下得有点缠绵,也有点烦。迎春花谢了,却披下一帘青丝幽梦,迎着雨,依着岸柳,静静地垂在青石护坡上。夹竹桃从五月初一路呼啸着开过来,红的白的,落了开,开了落。自顾自,心无旁骛,目不斜视,旁若无人。奈何去年已写了她,虽无  相似文献   

4.
听雨     
贾阳润 《环境教育》2016,(Z1):130-131
正雨一直下个不停,越下越大。沏一杯香茗,临窗听雨,独享这天籁之音,独品这人间神曲。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如潮湿的心,激起阵阵涟漪。曾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雨。趴在窗台,看如烟的雨迷蒙了屋顶,听细雨敲打窗台的声音。想象雨水在玻璃上溜走的痕迹,听小溪汇成河的潺潺清  相似文献   

5.
回乡偶书     
生活在由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中,感觉自己与自然离得越来越远.庆幸的是,我还拥有一个宁静的精神后院,那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平凡但绿色依然浓郁的江南小村庄.  相似文献   

6.
正"铃铃,铃铃……"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也许,是几年前的那个雨季,我就听到了这种细微的声音,清脆的,明亮的,充满温馨的,令人难忘的……那时候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一丝丝,一缕缕,轻快而有节奏感地拍打着窗户。像一个个美丽的音符,敲奏着一曲雨的赞歌。在记忆中,这雨是一片深绿的。如果没有记错,那正是周围草木和枝叶的绿,那么活跃,那么生动……雨中的草木非常茂盛,窗户外面是一片种满葡萄  相似文献   

7.
走进霸王岭     
《绿叶》2020,(6)
正总感觉昨日那场雨还没走远。头顶上时有"哗哗"的声音落下来,像雨滴;视线里老有丝丝缕缕的东西垂下来,像雨帘。仰头去望,却望不明白,树太高,树冠太密,不晓得"哗哗"声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又是怎么落下来的。可能是风声,亦可能是树叶声,抑  相似文献   

8.
焦雪 《环境教育》2014,(8):88-89
正2014年6月8日傍晚,倾盆大雨过后,我第一次看到了壮观而美丽的彩虹。我仿佛看到一位美丽的仙子,拥有一头五彩缤纷的秀发,飘扬在天空中。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都是那么清晰,那么绚烂。我趴在窗前,看着眼前的美景,呼吸着雨后清晰的空气,美妙的感觉溢于言表。正当我美滋滋地  相似文献   

9.
蝉声响亮     
张樯 《绿色视野》2008,(8):57-58
那是什么声音?我们刚上山,尚未迈进宾馆的大门,便听见那震天的叫声四下里响起。感觉它不是从什么看不见的地方,由远及近传来的,而是纹丝不动依然故我地在近处一直响着,仿佛响了很长久的年月,我们一走来,便不由分说,将我们拥抱了。  相似文献   

10.
雨洪利用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转化效率为出发点,将防洪与补源相结合,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雨洪利用基本思路和科学依据。根据雨洪汇流的自然特点和汇流条件,将雨洪利用分为山区雨洪利用,平原雨洪利用以及城区雨洪利用。比较全面地总结了雨洪利用的各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沙的门     
徐刚 《绿叶》2013,(10):94-99
有些感觉要从回想中捡拾。少小时代,母亲和乡人都说崇明岛上下八沙、四面皆水,心里便怦怦然:周遭皆水,沙能成地?又怎能逃脱灭顶之灾?但家乡贫穷而安然,农人种地,鸡鸣于野,大狗小狗狺狺地在田埂路上来回逡巡,似无水淹之虞。记得夏秋时节岛上豪雨不断,伴有风暴,我曾目睹河边一棵大杨树被连根拔起,正好横卧在小河之上,成为独木桥。我好看雨,这几无穷尽的倾泻,在地上溅起水花,在河里激出涟漪,把芦苇叶子吹折得来回飘摇,天地难分,一片迷惘。因为是茅草房,母亲和姐姐忙着以大盆小罐在屋里捉漏,  相似文献   

12.
春天在哪里     
春天是什么?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意象,是韵律,是节奏,是爱情。春是天之骄子,是大自然的宠儿,是人们的希望,是生命的复苏,是万物的期待。是那种似真似幻,如诗如画,既远又近,似虚又实,似是而非,似无还有,似有又无,忽焉在前,忽焉在后,观之在眼,藏之在心,看得见,摸不着的感觉;是一首诗,一首乍读明白晓畅,再读辞简意丰,越读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效用不同,在相同雨强和坡度下,降雨入渗速率表现为:耙耱地〉人工掏挖〉直线坡,在中小雨强和较短滞后情况下,这种情况表现更为显著;②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产流的影响效用不同,在相同雨强和坡度下,产流滞后表现为:耙耱地〉人工掏挖〉直线坡,在中小雨强和较短滞后情况下,这种情况表现更为显著;③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出了不同耕作管理措施不同坡度下入渗及产流滞后随雨强的变化关系式。上述结果为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当泥泞的脚印混沌了苍绿的草甸,当茫茫的林海变成了成捆代销的木材,当灰黑掩盖了蓝天原本的色彩,那些消失的美丽唤醒我们对自然纯朴的热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一家人怀着对自然的赤诚之心,去往清凉之山五台山,在那润肺清心的蓝天白云之下,拾起路旁遗落的垃圾,感受自然的圣洁之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在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核心理念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的梳理,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探究国外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中的成功经验,目的在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雨洪管理先进经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的雨洪管理措施都因地制宜地促使城市排水系统可持续发展,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与低影响开发下的雨洪管理紧密相关。可见由于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这些成功经验对建设海绵城市理论、方向和技术有很深远影响的启示,包括海绵城市的系统性规划、加快"海绵体"建设和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和自然循环的有机结合等,同时对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吉林省雨洪水的收集利用方式进行探讨,对利用雨洪水的新技术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第一位出现在荧屏上的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知性的形象、自然的语言、平和的微笑、智慧的幽默。但经细细品味之后,我们应该在他的风格前加注一条:温暖的关怀。在早间节目中,宋英杰常常以溢满关怀的语言讲述天气的故事:"早起的朋友如果现在推开窗户你会被阳光完全拥抱""一场乘着夜色到来的雨今天会继续陪伴大家一天,尽管天气阴沉,不过朋友们可以把微笑挂在脸上,这样  相似文献   

18.
    
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晶莹剔透。雨,悄悄地来了。雨,是一位纤细的少女,穿着透明的衣服,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校园。她用自己洁净的脸庞偷偷地亲吻正在熟睡的小草,小草被惊醒了,伸伸懒腰;雨轻轻地滑过小草,那晶莹剔透的长裙拂过小草,像盖上了一层绒毯,惹得小草又慢慢地合上了双眼,沉睡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膜     
用作地面覆盖栽培农作物的塑料地膜,是一种专用、极薄的聚乙烯薄膜。现品种繁多,五光十色,它们对农作物具有增温防冻、保水防旱、抗雨防涝、灭草防虫、保肥、省工、早熟、增产等作用,是农作物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常见的地膜品种与用途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而且是潜在的。教育中纳入环境培养的内容,是环境教育继续深入开展的迫切要求。二十一世纪读唐诗是什么感觉?恐怕不仅是审美,更多的是怀念、惜别和惆怅,是对唐人的羡慕和对当下的抱怨。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唐朝的人居环境多么惬意啊!"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朝的"大自然"是多么宽阔和纯净啊!"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盘飧市远无兼味,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