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根据廊坊市2001年~2008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论述了廊坊河流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指出廊坊河流水质为劣Ⅴ类,河流水质污染较重,基本属有机污染类型;河流水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水体总体污染有所减轻。在此基础上,分析河流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河流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1年-2015年黑龙江嘉荫段地表水例行监测数据及水体污染特征、水域使用功能状况和历年水质变化趋势等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嘉荫段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影响河流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主要原因为有机污染物本底值高.水质变化趋势为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升高趋势,化学需氧量无显著变化,但水质类别仍为Ⅳ类水体,水体功能无明显变化.河流周边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及农业生产未对黑龙江嘉荫段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境内怒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华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19-121
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云南省境内怒江流域1980年~2000年的水质状况及污染物输送量进行长系列趋势分析.怒江流域污染物入河量呈上升趋势,河流总体水质有下降趋势,主要支流水质下降程度高于干流,并结合面源对河流水质贡献率大的特点,提出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河流富营养化程度总体评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洪  林超  雷沛  单保庆  赵钰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336-2344
以海河流域2009年地表水水质现状数据为基础,分别运用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潜势和浮游植物表征河流富营养化水平.结果显示,流域河流水体中富营养盐含量相对较高,河流水体中TN、NH3-N平均含量分别为8.13、4.34 mg·L-1,分别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限值(2 mg·L-1)4倍、2倍以上.北三河水系(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子牙河水系和海河干流中TN浓度超过9 mg·L-1;海河流域河流水体中TP平均含量为0.87 mg·L-1,超过地表水Ⅴ类限值(0.4 mg·L-1)2倍以上.北三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运东水系水中TP平均含量均超过1.0 mg·L-1.主要河流3%处于中或贫营养,44%处于极富营养化水平,主要分布在北三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漳卫河水系,表明流域河流总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平原段河流富营养化严重.河流治理要兼顾耗氧污染控制和营养盐控制,以改善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5.
以2010年建湖县环境监测站对全县地表水水质例行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建湖地表水水质现状.结果显示,建湖县县域范围内主要河流地表水、水功能区划未覆盖的乡镇及以上河流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农村行政村级河流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饮用水源、农村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安长生 《环境工程》2010,28(4):115-118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门头沟区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加强生态建设成为实现这一定位的重要途径。因此,了解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为此,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对门头沟区河流水质、水库水质以及河流底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门头沟区河流现状水质较好,6个监测点中达到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有5个,Ⅱ类水体河长达105.5 km,占监测总河长的88.5%;而2004年对河流底质的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底质状况较好,5个监测断面有3个达到一级标准。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7个地表水水质监测点1993—2000年的监测资料的趋势分析表明,水体的总硬度和总氮出现上升趋势,溶解氧、总镉和挥发酚有下降趋势,其他评价项目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00~200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9296个监测数据,对贵州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全省地表水水体总体以Ⅰ~Ⅲ水质为主,污染较重的河流集中在乌江水系和南盘江水系;污染严重的断面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下游河段;超标断面以劣于V类为主,氨氮为主要超标项目;重金属总镉和总铅超标断面少,均大多为劣于V类;生活污水已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水环境污染源;文章还对入库河流污染防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十一五"江苏省地面水域水质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地表水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河流水质呈现较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等;主要湖库氮、磷污染较为突出,湖库富营养化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质污染总体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地表水质呈现一定的区域流域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水质污染也相对较重。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由于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防治力度,江苏省地面水域水质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简称国控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其中,河流断面593个,湖库点位152个),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与上年相比,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选取遂宁市城区五河即联盟河、明月河、开善河、米家河和渠河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对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对水体近几年的水质变化趋势和主要超标因子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河流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影响,不能达到景观水质要求,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总磷。水质随季节变化明显,枯水期水质较差。近几年河流水质逐年改善,逐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文章在分析了水体水质变差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武暕  郭飞  杨明儒 《环境工程》2019,37(10):206-210
葠窝水库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地,水质长期处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Ⅳ类。目前,库区与入库河流之间相关性及主要影响因子尚不明确,因此,运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水库及4条入库河流在2002—2017年期间主要水质参数变化趋势、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氮、石油类和挥发酚为研究水体主要污染指标,自2013年始均有所好转;库区与4条入库河流有显著相关性,3个典型区域中,河流上游区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生活源;下游区和库区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工业源,建议加强点源控制和面源削减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2.
对2007—2016年山东省主要流域、湖泊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山东省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但总体状况仍令人堪忧;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由60.20mg/L降为23.10mg/L,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五大流域和"四湖"水质污染状况严重,小清河流域仍未消除劣Ⅴ类水体,"四湖"富营养化现象较重;潍坊、临沂、菏泽、泰安等地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成为山东省水环境主要污染物的贡献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国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现状,并为水体重金属的治理提供一定依据,通过对地表水体重金属来源、中国各地区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状况、水体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风险及趋势分析和防治对策这五个方面进行综述.道路雨水径流的无处理排放易造成地表水体重金属的污染;中国许多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体都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不同地区污染来源不同,外源污染物输入是重要因素;致癌物镉、铬和砷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要远远大于非致癌物.  相似文献   

14.
基于白洋淀9个监测站点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白洋淀1998—2016年水体污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在空间上,南污染带所在的水域属于白洋淀的水质良好区。西污染为各污染带中水质最差区域,其中安新桥为严重污染水质。北污染带中大张庄和王家寨属于中度污染。在时间上,留通各污染物浓度呈现波动式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每年6—9月各项污染物浓度较大,溶解氧达到最低。安新桥主要污染物浓度年际波动较大且呈明显增加,年内COD超标严重,有10个月浓度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其余污染物浓度在非汛期高于汛期。圈头受各入淀河流影响较小,污染物浓度年际间波动不大,大部分污染物浓度呈现雨季高于旱季。栆林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与上游安新桥相比各项污染浓度均有所减小,年内NH3-N波动较大,11、12月浓度相差3倍以上。可以看出,白洋淀重新蓄水后水体污染情况仍较为严重,污染物以府河入淀口为中心向东部和南部扩散,形成以安心桥为代表的局部集中污染。各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并不明显,总体呈逐年增大趋势,淀外污染源治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云龙库区来水河流水质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入库河流水质和云龙水库水质、污染来源、贡献率、营养盐变化趋势、分布特征、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库区河流水质部分指标超其水功能要求,水库水质总体为Ⅱ类,部分超Ⅱ类水功能保护目标,水体为中度营养状况,部分水域出现蓝藻暴发。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滇池流域24条主要入滇河道水质和主要污染物超标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对盘龙江水质影响。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滇池流域主要24条入滇河道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劣Ⅴ类水质断面明显下降,由70.8%下降为8.3%;优良水质(Ⅰ-Ⅲ类)断面占比逐年上升,由0%上升为41.7%。滇池流域整体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断面超标率逐年下降,CODCr、总磷、溶解氧三项指标超标率分别下降了83.3%、45.8%、33.3%,LAS已不再是污染因子;但氨氮、总磷、CODMn等仍是入滇河道水质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盘龙江水质逐年向好,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是盘龙水质改善的影响因子,但不是决定因子,相应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完善优化排水系统、防洪调蓄、河道管理能力提升是水质向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环太湖河流水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卢少勇  焦伟  王强  甘树  任德友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1):1220-1225
针对太湖流域所划分的5个污染控制区,对各区共29条主要环太湖河流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北部重污染控制区内河流污染最为严重,并呈现出北部重污染控制区>湖西重污染控制区>浙西污染控制区>东部污染控制区的趋势. 对比10年来历史数据表明,环太湖河流水质呈好转趋势,但现状仍不容乐观. 入湖河流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而削减氮入河量是太湖入湖河流治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保护成渝地区水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屏障,围绕成渝地区河流水质污染特征,剖析了中小河流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成渝地区中小河流水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成渝地区水环境质量呈逐步改善趋势,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中小河流,特别是跨界河流水质超标频度较高;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2—6月,说...  相似文献   

19.
近年全国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嵇晓燕  侯欢欢  王姗姗  杨凯 《环境科学》2022,43(10):4419-4429
采用2012~2020年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839个可比断面(点位)数据分析了9年间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稳步上升,劣Ⅴ类比例持续下降;主要污染指标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年均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比2012年分别下降75.9%、48.2%和17.5%.广西、海南和宁夏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100%,湖北和江西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余省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广西、海南、宁夏、湖南和福建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为0,其余省份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广西、江西的总磷和湖北、海南、辽宁的高锰酸盐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余省份主要污染指标年均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十大流域主要江河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劣Ⅴ类比例除浙闽片河流一直为0以外,其余流域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主要污染指标年均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020年,32个重要湖泊中53%处于富营养状态,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9年间全国地表水水质普遍好转,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各省、各流域之间具有差异性,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改善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湖库富营养化趋势不容乐观.未来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在地表水的精准治污和生态修复上着重发力.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水库水体氮的时空分布及入库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析丹江口水库水体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污染来源,以丹江口库区及主要入库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体氮的空间分布、季节及年际变化;利用回归分析,解析了氮污染驱动因素;并估算了入库河流氮通量及对库区氮污染负荷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ρ(TN)、ρ(NH4+-N)分别在0.07~16.73和0.01~10.65 mg/L之间,年均值分别为2.34和0.71 mg/L,空间分布呈入库河流高于库区的趋势;季节特征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 2005—2014年库区水体ρ(TN)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取水口陶岔断面ρ(TN)上升较快,2012年较2007年增加了1.5倍,2013年开始ρ(TN)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近10年来库区水体ρ(NH4+-N)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神定河、犟河、泗河、剑河等环库支流河口氮污染最严重,城镇化是造成流域水体氮污染的主要驱动力. 汉江TN入库量贡献最大,占63.0%,其中境外来水TN入库量占总量的59.2%,为达到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Ⅲ类水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目标,汉江TN需削减量为16 715.0 t/a. 境内河流中,环库河流的TN入库量最大,其中泗河、老灌河、神定河、金钱河、犟河和天河等TN入库量较大,TN需削减量分别为 2 286.7、2 197.7、1 493.6、1 106.9、979.1和728.9 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