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游蛇科10种蛇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所得数据经聚类分析结果提示:1.蛇类种内个体间存在着遗传多样性即个体间的差异,随机扩增多态DNA片段共享度的分析表明,种间差异显著大于种内个体间的差异,说明在研究种间系统演化关系时.可以用随机取样的个体代表一个种作种间比较.2.锦蛇属是一高度分化的大属,本研究中的5种锦蛇间.玉斑锦蛇和红点锦蛇关系较近.可以井为1组.另3种归为1组还是分为3个不同的组尚难定论.3.游蛇科6个属之间.锦蛇属、乌梢蛇属和鼠蛇属3属间亲缘关系较近.Rhabophis和Sinonatrix与链蛇属较近.它们可能代表该科中较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2.
中国茸鹿品种(品系)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研究了5个茸鹿品种(品系)75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关系。在所使用的41个引物中,有40个引物扩增出多态谱带,共检测到395条扩增片段,其中259条(65.6%)出现变异,用Shaknnon指数计算了5个品种(品系)的遗传变异及其遗传变异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分布。利用Nei氏片段共享度计算了75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了75个个体的系统发育树状图,反映5个茸鹿品  相似文献   

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朱(Nipponianippon)8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用20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每只朱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68个扩增片段,其中共有片段为102个.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8只朱的亲缘关系,这为进一步构建全部朱个体的谱系关系图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朱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4.
野猪和几种家猪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二花脸猪、红灯笼猪、姜曲海猪、香猪、约克夏猪及华东地区野猪共24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以探讨家猪与野猪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从40个引物中选用重复性较好的13个引物对所有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共获得192个RAPD标记.RAPD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下游江苏地区家猪品种或类群内遗传变异相对较小,群体的遗传趋异程度处于较低水平;(2)二花脸猪、红灯笼猪及姜曲海猪与华东地区的野猪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3)中国家猪各地方品种可能由分布于各地区的亚洲野猪经人们长期的定向选育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1800m到3400m五个海拔连续取样,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国沙棘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用11条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得到151个重复性好的位点,其中143个多态位点,多态率达94.7%.在5个沙棘种群中,总遗传多样性值(HT)为0.289,B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值为0.315,这完全符合沙棘这种多年生、远交的木本植物高遗传变异的特性.5个种群内遗传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低—高—低变异趋势,在2200m海拔处的B种群遗传多样性达最大值0.315,3400m海拔处的E种群则表现最小,仅0.098.5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值GST=0.406,也即是说有40.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59.4%存在种群内.1800m海拔处的A种群与其他种群的明显分离是造成种群间遗传分化大的原因.UPGMA聚类图和PCoA散点图分别进一步确证了5个种群间关系和所有个体间的关系.最后,经过Mantel检测,遗传距离与海拔表现了明显的相关性(r=0.646,P=0.011).  相似文献   

6.
寡核苷酸探针LZF-I进行两栖类DNA指纹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LZF-I对两栖类的3属8种28只个体的冷冻和甲醛固定的肝组织作了检测.所获DNA指纹图在个体、种和属间具有特异性.表明该探针进行DNA指纹检测可为两栖动物种、属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朱鹮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与种内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朱鹮 ( Nipponia nippon ) 8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用20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每只朱鹮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68个扩增片段,其中共有片段为102个. 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8只朱鹮的亲缘关系,这为进一步构建全部朱鹮个体的谱系关系图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朱鹮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锦蛇属团花锦蛇(E.davidi)、绿锦蛇(E.prvsina)和三索锦蛇(E.radiata)3个种的核型和Ag-NORs,团花锦蛇的型2n=36(8V+6sV+2I+20M),绿锦蛇的核型2n=36(7V+7sV+2I+20m),三索锦蛇的核型2n=40(6V+3sV+2sI+5I+24m);①团花锦蛇和绿锦蛇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与此属大多数咱的相似,;②此种为雄性,未见染色体异型。③Ag  相似文献   

9.
山西高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毳  柴宝峰  王孟本 《生态环境》2005,14(5):719-722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分析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135份材料共分离出23条带,其中3条为共有带,多态性高达86.95%。全部材料共出现53种带型,9个不同油松种群的带型有差异,同一种群不同个体的带型也有所不同,说明山西高原的油松在遗传上已产生一定程度分化,在醇溶蛋白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从供试材料的带型计算出油松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7。即在种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5.47%,种群内变异为84.53%,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在松属树种中也属于较高水平。根据23个多态位点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聚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0.
寡核苷酸探针LZP—I进行两栖类DNA指纹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LZF-I对两栖类的3属8种28只个体的冷冻和甲醋固定的肝组织作了检测,所获DNA指纹图在个体,种和属间具有特异性,表明该针进行DNA指纹检测可为两栖动物种,属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RAPD技术分析兰属(Cymbidium)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利用RAPD技术来检测兰属13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55种10个碱基随机引物的筛选,其中4种引物能得到重复性、稳定性较高扩增产物,四种引物共扩增出93条多态性带,多态率为100%,根据RAPD标记进行邻体聚类分析,表明兰属各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实验结果认为RAPD技术可用于兰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图2表3参13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大贵寺国家森林公园野生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11条ISSR引物对6个青檀居群64个样品进行扩增,扩增片段长度在200bp至3000bp之间,检测到17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65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2.14%。青檀在物种水平上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胁)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73和0.423,在居群水平上分别为0.225和0.343,显示出青檀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r)为0.192,表明青檀居群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海拔差距有一定的相关性,相邻海拔的青檀居群间遗传距离较近。不同海拔导致的异质生境可能是影响青檀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穿龙薯蓣、黄山药和盾叶薯蓣psbA-trnH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薯蓣叶绿体psbA-trnH片段遗传多样性,探讨该片段用于中药穿龙薯蓣、黄山药和盾叶薯蓣种间分子鉴别和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我们对不同类群薯蓣种的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了该区间的完整序列,所得序列用软件MEGA3.0进行相关分析.穿龙薯蓣的psbA-trnH片段全长274bp,黄山药全长279bp,盾叶薯蓣植物个体内的叶绿体DNA则有两种psbA-trnH片段,长度分别为241bp和503bp.经MEGA3.0软件分析,3种薯蓣种间psbA-trnH片段序列的遗传距离(p-distance)为0.00350~0.04545,各个薯蓣种内的不同类群该序列无差异.用UPGMA法根据psbA-trnH序列的遗传距离建立系统发生树,聚类结果和形态分类相符.所得结果显示,psbA-trnH片段序列在所研究的3种薯蓣种内保守,在种间具有明显的较大差异,而3种薯蓣及薯蓣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图3表2参6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3个池塘7个样点浮游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和DNA指纹多态性.利用15种随机引物分别扩增,其中7种引物获得多态性片段.电泳共得到47条带,谱带平均多态率为96.4%.根据Nei's遗传距离矩阵构建3个池塘7个样点的遗传关系聚类树.通过优势种群组成聚类分析比较探讨浮游生物优势物种组成和DNA指纹遗传关系聚类树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池塘样点的优势种组成和DNA指纹遗传多样性相似性较高;西区池塘样点的优势种组成和遗传关系最近,其次是东区池塘的3个样点,差别最大的是北区池塘的两个样点.其原因可能是生境的隔离和差异.提示尽管池塘浮游生物优势种组成与DNA指纹结构表示的遗传关系会存在较小差异,但是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利用DNA指纹技术研究池塘浮游生物生态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麻疯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大戟科属麻疯树9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10个引物对9个居群共135个样品进行了扩增,共获得169条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4个.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水平(多态百分率PPB=97.04%,Neis遗传多样性H=0.2357,Shannon信息指数I=0.3760).AMOVA分析表明,9个自然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5398)可能与其有限的基因流(Nm=0.4667)和遗传漂变有关;而居群内有限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于麻疯树自交、近交占主导方式的繁育方式有关.并进行了麻疯树居群的聚类分析.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16.
11个猕猴桃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采自四川省猕猴桃科研基地的11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引物筛选,从15个RAPD引物中扩增出135条带,其中100条为多态带,占74.07%.UPGMA聚类分析结果揭示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RAPD标记说明猕猴桃品种间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地理位置较近的材料能聚在一起.分子标记可用于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及良种选育.图2表2参15  相似文献   

17.
慢生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REP1R1和REP21DNA为引物,对22株四川土著慢生花生根瘤菌染色体DNA的基因外回文重复序列(RepetitiveExtrogenicpalindromicsequenceREP)进行了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并对电泳结果的指纹图型进行了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四川土著慢生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指纹图形是根瘤菌多样性研究中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两种龟类Sox基因的PCR扩增及SSCP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平胸龟、黄缘盒龟的Sox基因,扩增产物与人pY53.3SRY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证实了扩增产物是人SRY基因的同源片段;采用SCP分析技术,显示龟类该基因片段的序列与人有较大差异,而龟类种间差异则较小,种内雌雄个体间则无差异.本文结果支持Sox基因在系统演化上十分保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安徽沿江地区4种蛇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游蛇亚科4种蛇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黄链蛇2n=46.虎斑游蛇2n=40,第4号染色体(No.4)有随体.鸟梢蛇和紫灰锦蛇2n=36,鸟梢蛇的No.5短臂近着丝粒区有一次缢痕.虎斑游蛇No.5为性染色体,其余3种的性染色体为No.4.这4种蛇均为AF=50;C带型的种属性特征明显,其中紫灰锦蛇的端粒型C带特别发育,其余三种以着丝粒C带较发达.黄链蛇、虎斑游蛇和紫灰锦蛇的W染色体C带正染呈现整条异染色质化;银染结果4种蛇均只显示一对NORs,但其分布不同,其中虎斑游蛇NORs呈异态现象.文章讨论了核型的演化和次缢痕、NORs及C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威海荣成地区鹿角菜(Silvetiasiliquosa)野生种群共3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21条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1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3.7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15±0.135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046±0.1126。通过聚类分析而划为一类的3个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1349~0.2189,基因流为1.7793。研究结果表明威海荣成地区的鹿角菜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种群内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种群遗传资源不受遗传漂变的影响。针对当地鹿角菜遗传资源的现状,应加强现存种群的就地保护,恢复种群规模;进行取样养殖保护时则需避免因近交而造成种群资源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