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非表面活性剂水热法制备了铁酸锰(MnFe2O4)纳米材料吸附剂,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和温度对MnFe2O4纳米材料吸附模拟含Ni 2+电镀废水和实际含Ni 2+电镀废水中重金属Ni 2+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该材料的再生利用性能。结果表明,MnFe2O4纳米材料可有效吸附电镀废水中的Ni 2+,吸附平衡时间为600min。对20mg/L的模拟含Ni 2+电镀废水,投加4.5mg的的MnFe2O4纳米材料进行吸附处理,Ni 2+的吸附去除率高达98%左右;实际工程应用中,应保持电镀废水偏碱性、温度25℃;MnFe2O4纳米材料具有理想的再生利用性能,重复吸附5次后,吸附去除率仍可达82.24%,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淀粉基黄原酸盐处理含重金属的电镀废水 ,对淀粉基黄原酸盐的用量、pH值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L含氰电镀废水 (含Cr3+15mg/L、Cu2 +3mg/L、Ni2 +9.2mg/L和Zn2 +6mg/L) ,加入 1g淀粉基黄原酸盐 ,调节 pH为 8,搅拌 1h ,过滤 ,处理后的废水中Cr3+、Cu2 +、Zn2 +和Ni2 +残余浓度分别为 0 .0 8mg/L、0 .0 1mg/L、0 .1mg/L和 0 .0 8mg/L。含有重金属盐的残渣 ,可用硝酸处理 ,以回收重金属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铁粉、活性炭和膨润土为原料,经筛选、预处理后进行实验室复合造粒,制备性能较佳的新型微电解材料用于重金属废水的治理。实验探索了各组分质量配比、焙烧温度、废水初始p H值、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以SEM、EDS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铁炭质量比为4:1,焙烧温度为400℃时制备的材料性能最佳,分析图谱结果显示,材料大部分表面疏松多孔,各成分紧密交织在一起,整体上铁粉和碳粉分布较均匀,没有发生铁粉聚集成大团现象,显示灰色,比表面积大,有较高的活性,平均密度为1.972 g/cm3。废水实验显示,该材料对含Ni2+20 mg/L的废水的去除率达96%,出水浓度0.8 mg/L,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对含Ni2+120 mg/L的废水去除率也可达85%以上,对含Ni2+废水的浓度适应性较广泛;控制废水的p H值在5~7之间,处理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泥炭为原料制备腐殖酸树脂.在动态条件下,研究了腐殖酸树脂对重金属离子Pb2+、Cu2+和Ni2+的吸附效果及吸附条件.同时探讨了腐殖酸树脂对重金属离子Pb2+、Cu2+和Ni2+的吸附与解吸再生机理,吸附机理研究表明,腐殖酸树脂对重金属离子Pb2+、Cu2+和Ni2+的主要吸附形式为离子交换吸附和络合吸附.结果表明,在废水pH值为5.0~7.0,Pb2+、Cu2+和Ni2+浓度分别为50 mg/L,经腐殖酸树脂处理,Pb2+、Cu2+和Ni2+去除率可达98%以上,且处理后废水近中性.含Pb2+、Cu2+和Ni2+电镀废水经腐殖酸树脂处理后,废水中Pb2+、Cu2+和Ni2+含量显著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废水中Mn2+难去除问题,利用经高温焙烧制备的膨润土-粉煤灰复合新型吸附剂对废水中的Mn2+进行吸附处理实验研究。研究了新型吸附剂在不同的吸附时间、pH、初始Mn2+浓度条件下对Mn2+的吸附去除效果影响、Fe2+、Mn2+共存时竞争吸附特性以及吸附Mn2+的吸附性能和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吸附剂处理Mn2+浓度为35 mg/L的废水,在温度25℃、转速100 r/min、投加量20 g/L、吸附时间120 min、pH≥7时反应条件最佳,Mn2+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Fe2+、Mn2+共存时,存在竞争吸附,Fe2+会被优先选择吸附去除,Fe2+的存在会影响Mn2+的去除效果;膨润土复合新型吸附剂对Mn2+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新型吸附剂对废水中的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且能有效解决膨润土不易固液分离问题,可作为含Mn2+废水高效、廉价、环保的水处理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通过专利对菌丝体进行了改性。所制备的改性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 ,其对Ni2 + 的吸附容量 6 3.2mg/g (初始水溶液中Ni2 + 浓度为 2 0 0mg/L) ,是甲壳素吸附剂的 3.3倍 (19.1mg/g) ,与壳聚糖吸附剂相比吸附容量提高了 135 % ,与D75 1与南开 15 2相比吸附容量非常接近。用 0 .5 %— 0 .2 %的解吸剂便可以完全解吸 ,能够重复使用达 6次以上。本文还研究了改性菌丝体对Ni2 + 的吸附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结果发现 ,在微碱性 (pH =8— 9)条件下 ,改性菌丝体可以把初始浓度高达 80 0mg/L的Ni2 + 溶液一次性降低到 17mg/L ,为改性菌丝体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季铵化合物中最具潜在影响力、毒性较大的苄基季铵盐(BAC)为模型物,进行了BAC对好氧活性污泥吸附Ni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液初始pH≤3时,不同浓度的BAC对好氧活性污泥吸附Ni2+的影响较小,当初始pH在3~9时,不同浓度的BAC对Ni2+吸附的抑制影响顺序为100 mg/L>20 mg/L>0 mg/...  相似文献   

8.
石飞  刘红  刘鲁建  董俊 《环境工程学报》2014,(11):4806-4812
以4A和13X分子筛为吸附材料,考察了分子筛投加量、废水pH值、Pb2+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A和13X分子筛投加量为0.16 g/L,废水pH为5,Pb2+初始浓度为30 mg/L时,吸附10 min后Pb2+去除率达到95%以上。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4A和13X分子筛对Pb2+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计算出的饱和吸附容量Q0分别为714.3 mg/g和684.9 mg/g,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分别为8.9×10-4g/(mg·s)和7.1×10-5g/(mg·s)。4A分子筛沉降性能较好,适宜回收;经过4次吸附-解吸仍保持88.7%的Pb2+去除率和493.2 mg/g的吸附容量,经解吸后的浓缩液中富含铅离子720.3 mg/L,富集倍数3.78,加入Na2S生成硫化物沉淀能够达到回收金属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四乙烯五胺,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PATD,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ATD的投加量、体系pH对Cu2+和Ni2+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TD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处理浓度为50 mg/L的Cu2+和Ni2+模拟重金属废水时,当PATD/重金属离子质量比分别大于6(Cu2+)和12(Ni2+)时,处理后废水中残留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PATD在较宽p H范围内均可有效去除重金属Cu2+和Ni2+离子;对Cu2+的去除效果要好于Ni2+。对低浓度(1.0 mg/L)的Cu2+和Ni2+废水的处理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酸洗废液为原料制备复合亚铁型混凝剂的新方法 ,并用制得的产品应用于电镀和印染废水治理工程。工程应用及实验结果表明 ,对含Ni2 + 、Cu2 + 和Cr6+ 的电镀废水 ,能使Ni2 + 、Cu2 + 出水浓度 <0 .1mg/L ,Cr6+ 未检出 ,还能处理数种化学镀废液。对印染废水 ,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可分别达到 84 %和 98%以上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氢氧化镁处理含镍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搅拌时间、温度及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氢氧化镁对镍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去除率可达 99%以上。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 ,饱和吸附量 17.5 7mg/g。含Cd2 +、Ni2 +和Pb2 +的电镀废水经氢氧化镁吸附后 ,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化学沉降沸石吸附法处理高浓度电镀含锌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锌废水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处理高浓度的含锌废水时需先进行化学沉降,然后再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证明,对于含289 mg/L Zn2+的电镀废水,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处理,其投加量为3.7 mL/100 mL,处理后的Zn2+的浓度为6.6 mg/L。再用沸石进行吸附,沸石用量为0.25 g/L,搅拌(110 r/min)50 min,处理后,废水的锌离子去除率最高可达88.8%,剩余Zn2+浓度为0.47 mg/L,远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改性菌丝体对Ni2+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工程学报》2003,4(10):23-26
通过专利对菌丝体进行了改性.所制备的改性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其对Ni2+的吸附容量63.2 mg/g(初始水溶液中Ni2+浓度为200 mg/L),是甲壳素吸附剂的3.3倍(19.1 mg/g),与壳聚糖吸附剂相比吸附容量提高了135%,与D751与南开152相比吸附容量非常接近.用0.5%-0.2%的解吸剂便可以完全解吸,能够重复使用达6次以上.本文还研究了改性菌丝体对Ni2+的吸附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微碱性(pH=8-9)条件下,改性菌丝体可以把初始浓度高达800 mg/L的Ni2+溶液一次性降低到17 mg/L,为改性菌丝体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给水厂污泥对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含Cr(Ⅵ)废水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给水厂污泥可吸附处理含Cr(Ⅵ)废水,吸附量可达0.89 mg/g.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给水厂污泥对Cr(Ⅵ)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2)为3.48×10-3g/(mg·min);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  相似文献   

15.
BM菌是一种能够高效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新型功能菌群,实验研究了BM二代菌对Cr6+、Ni2+的最佳去除条件,结果表明:当水温为10~30℃,pH=2,Cr6+浓度为100 mg/L,反应10 min,菌废比为1∶200时废水中Cr6+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当水温为10~30℃,pH=8.5,Ni2+浓度为100 mg/L,反应10 min,菌废比为1∶200时废水中Ni2+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在相同条件下实际电镀废水中Cr6+和Ni2+的去除率均高于99%。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融合菌的固定化方法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5%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包埋50 g/L融合菌可制成物理和吸附性能较好的固定化吸附剂;40 g/L(约含5 g/L融合菌)的固定化吸附剂对30 mg/L含Cr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4.54%;当投加量为50 g/L(约含6 g/L融合菌)时,固定化吸附剂可完全去除实际电镀废水(pH:2.67,Cu:1.70 mg/L,Cr:20.62 mg/L,N i:29.97 mg/L,Zn:1.11 mg/L)中的Cu和Cr,且对N i和Zn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48.05%和61.09%;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填充柱工艺适用于固定化吸附剂连续处理含铬废水,当流速为150 mL/h和250 mL/h时填充柱一次稳定处理水量分别为7.2 L和11.5 L,且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红螺菌R 0 4对重金属Cu2 + 、Ni2 + 和Cr6+ 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 ,菌体分别在含 1 0~ 5 0mg/LCu2 + 、Ni2 + 和Cr6+ 的培养液中培养 96h ,最高吸附率分别为 98 9%、90 %和 84 % ;且菌体对Cr6+ 的还原率均达 99%以上。另外 ,观察到 5 0mg/LCu2 + 的培养液 ,菌液褪色 ;而在Ni2 + 和Cr6+ 中没有出现这种现象。最后 ,探讨了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3种金属离子两两组合、三者共存对菌体吸附Cu2 + 和Cr6+ 的影响不大 ,对Ni2 + 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在实验过程中,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微电解法预处理可去除90%以上,剩余部分被后续工艺的微生物功能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对Cr6+含量为50mg/L,Cu2+含量为15mg/L,Ni2+含量为10mg/L的废水,经处理后,重金属离子的净化率达999%,且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和共沉淀—铁氧体法处理甘肃某稀有金属生产企业产生的含镍、铬废水,同时对该废水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经测定,废水中Ni 2+质量浓度为50mg/L,Cr(Ⅲ)质量浓度为87mg/L。通过实验得到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投料摩尔比(Fe2+/(Ni 2++Cr2O2-7))为9,pH=9,温度为70℃。出水中镍、铬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为中和共沉淀—铁氧体法处理混合重金属废水的工艺条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浮莲干体吸附去除水中的锑(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浮莲干体为生物吸附剂,考察不同吸附时间、初始pH、水浮莲干体量、摇床转速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中锑(Ⅲ)的吸附影响;同时通过FTIR、动力学模型以及等温吸附模型等对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b3+初始浓度为50 mg/L、溶液初始pH为6.8、水浮莲干体用量为1.0 g/25 mL、于(25±1)℃的恒温振荡摇床中以100 r/min振荡吸附反应120 min后,吸附率可达76.8%。水浮莲干体对Sb3+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前10 min的吸附率为52.7%,60 min达到吸附平衡;初始pH对Sb3+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适宜pH为6.8;在一定范围内,干体量的增加、摇床转速的增大以及温度的升高都会导致吸附率升高。结合FTIR谱图分析得出吸附为化学、物理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水浮莲干体对Sb3+的吸附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适合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但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特性,298 K时最大吸附量为1.394 mg/g。水浮莲干体对Sb3+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用于处理含锑废水,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