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课题对固定化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深度净化饮水进行了研究,即粉末活性炭与硅藻土联用(PDF)工艺,研究了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助滤剂配比与过滤周期、出水有机物穿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贵溪粉末活性炭(250目)可使PDF工艺在1.5m/h初始滤速、终点水头损失12~13m以下,运行达8~10h,UV254去除率达90%以上,TOC去除率达40%,挥发性卤代烃总去除率大于90%,其运行关键为DE与PAC的配比。  相似文献   

2.
用几种活性炭与压缩活性炭联用技术进行饮用水深度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分别与压缩活性炭联用来进行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均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比较粉末活性碳,颗粒活性碳与压缩活性碳联用对EUY254、CODMn、NTU的处理效果,显示颗粒活性碳优于粉末活性碳,不同型号的颗粒活性碳的处理效果也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3.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处理黄浦江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董秉直  曹达文  范瑾初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731-733,737
采用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膜联用技术处理黄浦江原水。试验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不会造成膜过滤阻力的增加。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越多,膜过滤阻力也越小。粉末活性炭与膜联用能有效地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投加粉末活性炭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向间歇曝气的膜生物反应器内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新工艺,进行了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将此研究结果与未投加粉末活性炭时的研究结果相比较,表明该工艺不仅可以取得更优的出水水质,而且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膜阻力,维持高膜通量。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废粉末活性炭的循环利用,采用水热炭化对吸附处理染料废水产生的废粉末活性炭进行再生,考察了水热炭化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初始pH和再生次数等因素对废粉末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320℃的水热条件下反应8 h得到的再生粉末活性炭用于吸附处理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在95%左右,废粉末活性炭再生率可超过60%,且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活性炭再生.经过5次吸附再生循环,废粉末活性炭再生率为55.54%,再生率仅下降6.06%.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新粉末活性炭、废粉末活性炭和再生粉末活性炭的官能团种类基本一致;表面官能团Boehm滴定测定结果显示,再生粉末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含量降低、酸性基团含量增加.由于升温改变了废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平衡,有机物从其表面脱附,部分有机物在再生液中降解;此外,废粉末活性炭表面不易挥发和脱附的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下炭化所得的产物能进一步吸附有机物,因此导致了废粉末活性炭的再生.研究显示,水热炭化对废粉末活性炭有较好的再生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氧化工艺处理废水后存在产水余氯的问题,该研究以电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后的产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余氯,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活性炭性质、活性炭投加量等对活性炭去除余氯的影响,并进行了粉末活性炭去除余氯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降低溶液初始pH有利于余氯的去除,不同性质的粉末活性炭对余氯的去除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试验中所用的粉末活性炭对余氯的最大去除能力为3 000 mg/g,经过“粉末活性炭+真空转盘过滤”工艺处理后的电氧化产水余氯稳定在1 mg/L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烧杯搅拌实验研究了用粉末活性炭作前助凝剂提高聚合氯化铝(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作前助凝剂的除藻效果并不好,而先投加20 mg/L高岭土,再将15 mg/L PAC与粉末活性炭同时投加,除浊除藻效果明显提高。考虑首先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在除浊除藻率仍然较高的情况下,采用粉末活性炭先于高岭土2 min投加的方式,粉末活性炭的最佳助凝剂量为10mg/L。采用粉末活性炭、高岭土和FeCl3依次投加的完整助凝技术路线,除浊除藻效率最高。碱性水体比酸性水体有利于联用三种助凝剂除藻。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助凝技术,藻细胞主要与高岭土无机颗粒发生凝聚,投加粉末活性炭有助于絮凝体体积增长,而在絮凝阶段投加FeCl3可使絮凝体的分维数达到1.947的最高值。联用粉末活性炭、高岭土和FeCl3是非常有效的助凝除藻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氯对粉末活性炭吸附微囊藻毒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瓶点法,考察了预氯化工艺对粉末活性炭(PAC)吸附黄浦江原水中2种微囊藻毒素(MC-RR、MC-LR)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与氯同时投加可以大大提高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20%以上),原因可能是粉末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与HClO作用催化了微囊藻毒素的去除;而粉末活性炭和氯在不同投加点投加时,则没有这种强化作用,相反氯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果(降低5%~10%);氯对微囊藻毒素的强化去除作用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弱化;粉末活性炭单独使用时,投加量为10 mg/L、接触时间为6 h,MC-RR和MC-LR的去除率分别在55%和45%左右.  相似文献   

9.
水源水中典型除草剂禾大壮与莠灭净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被典型除草剂禾大壮与莠灭净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和预氯化是有效去除禾大壮和莠灭净的2种措施.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可分别较好地描述粉末活性炭对原水中禾大壮和莠灭净的吸附过程和吸附平衡.40 mg/L的粉末活性炭可将浓度为200ìg/L的禾大壮或莠灭净污染完全去除,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位置是混凝前20 min,颗粒活性炭柱(高20 cm)对2种农药的去除效果都较为显著,可以作为粉末活性炭的有效补充保证一定的安全系数.有效氯投加量为2.5 mg/L时虽然也可将2种农药氧化去除,但生成的产物及其毒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粉末活性炭与1 mg/L的KMnO4预氧化联用并没有提高禾大壮和莠灭净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与1.5 mg/L的Cl2联用的去除效果与二者投加顺序有关.当浓度均为200 ìg/L左右的禾大壮与莠灭净同时污染原水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增至50 mg/L可将它们完全去除,Cl2的用量提高至3 mg/L可将它们全部氧化.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沸石投加型活性污泥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向传统悬浮生长系统投加微生物载体所形成的复合式生长系统被称为复合式生物反应器。粉末活性炭与沸石是两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载体材料。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与沸石,可提高其有机负荷,增强脱氮能力,改善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简述投加粉末活性炭与沸石的复合式生物反应器的工艺流程、特点、作用机理和应用等,提出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两种复合式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5种粉末活性炭,在固定床实验台上研究SO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通过N2吸附、元素分析、Boehm滴定、热重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研究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对吸附SO2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活性炭的原料和活化方法不同,活性炭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呈现不同的吸附SO2的过程。关联了SO2饱和吸附量和活性炭性质之间的关系,发现SO2吸附量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隙容积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SO2吸附量随着微孔孔径的降低而增加、随着表面碱性官能团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粉末活性炭的微孔孔径和表面化学性质共同影响着SO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2.
以太湖水为原水,模拟突发苯胺类水污染时,探索超滤工艺对苯胺类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研究了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对苯胺去除效果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以及两者联用时的药剂投加顺序以及在超滤工艺下的投加量优化。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对苯胺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应急处理的最佳反应时间是30 min;当发生苯胺类水污染时,先投加粉末活性碳,再投加高锰酸钾,超滤去除苯胺类污染物质的效果最优,去除率可以达到85%;实验表明: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超滤组合工艺技术作为苯胺的应急处理措施是可行的,粉末活性炭与高锰酸钾投加量的比约为55 mg:2.4 mg;同时,与传统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超滤具有去除颗粒粒径范围广,抗粉末活性碳负荷强,可以避免砂率层被穿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萘在炭质吸附剂上的静态吸附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考察试验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BET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结果,以及吸附剂的结构参数(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平均孔径),对萘(Nap)在3种活性炭吸附剂上的静态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活性炭吸附剂对萘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量最高可达0.231 1 g/g),改性后活性炭颗粒吸附性能要明显优于原活性炭;萘在活性炭颗粒(AC-a,AC-c)和活性炭粉末(AC-b)上的吸附行为存在差异,在活性炭颗粒上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的过程,而在具有突出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粉末上,吸附过程表现出多分子层吸附的特征.Langmuir和BET模型可以分别对萘在活性炭颗粒和粉末上的静态吸附行为进行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UF膜与混凝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采用混凝、粉末活性炭和UF膜分离的联用技术对黄浦江原水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混凝、粉末活性炭可有效地去除溶解性有机物 .混凝处理主要去除大分子量的有机物 ,粉末活性炭主要去除低分子量的有机物 .混凝、粉末活性炭还能有效地去除三氯甲烷生成潜能 (THMFP) ,对于低分子量的THMFP ,混凝去除效果很差 ,而粉末活性炭去除很好 .试验还表明 ,混凝、粉末活性炭还可大大降低膜的滤饼层阻力 ,当混凝剂投加量为 4mg/L时 ,膜的滤饼层阻力最小 .  相似文献   

15.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工艺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有机物、浊度、色度,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易控制、投资节省的特点。本文通过改变传统工艺中用聚合氯化铝做混凝剂的做法,选用硫酸铝做混凝剂,确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工艺处理效果与试剂投加顺序有密切关系;(2)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处理工艺能显著改善水质,比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一体式粉末活性炭-微滤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一体式粉末活性炭-微滤(PAC-MF)组合工艺对有机物、农药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量化了粉末活性炭-微滤工艺中PAC、微生物和MF分别对去除污染物的贡献.结果表明,PAC-MF组合工艺对TOC、UV254、以及THMFP和HAAF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56%、96.75%、77.64%、83%,对敌敌畏的平均去除率为95.1%,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8%.粉末活性炭-微滤工艺中,活性炭能够使膜的有机负荷降至膜直接过滤工艺的28.32%,膜表面的炭层对污染物有去除作用;活性炭在一次性高浓度的投加方式下,可以提高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作用,使对氨氮的去除率达44.5%.  相似文献   

17.
改性活性炭治理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钠改性的活性炭对室内空气污染中甲醛进行了治理研究,考察了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测试了改性活性炭的平衡吸附量,吸附穿透时间。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钠改性的活性炭对甲醛的去除率为60%,动态治理后能够达到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并通过扫描电镜图谱分析了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生波法制取锯末活性炭及其吸附Cr^6+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微波照射一氯化锌法(ZCMR)制取锯末活性炭的方法,用该法所制锯末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的结果表明,该锯末活性炭具有吸附容量大,过滤速率快、操作控制方便等优点,活性炭对铬的吸附容量是市售一级粉末活性炭的1.72倍,极限吸附量达21.5mg/g,过滤速度为市售活性炭的1.64倍。  相似文献   

19.
水厂中投加粉末活性炭时,由于反应时间非常短,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的确定非常重要.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2-甲基异莰醇(MIB)及土臭素(geosmin)时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只要通过1组吸附动力学实验取得相应的数据,就可以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不同投量下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有效的预测,并结合原水中MIB或geosmin的初始浓度、需要处理达到的目标浓度以及粉末活性炭接触时间,确定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20.
活性艳蓝PACT吸附与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活性艳蓝KN-R模拟废水,研究了PACT系统中吸附和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ACT工艺对脱色效果要优于活性炭吸附和活性污泥法.活性炭吸附试验中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脱色效果最好,而在PACT中则不同,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脱色效果最好.活性艳蓝不易生物降解,增加活性污泥质量浓度对脱色效果影响不大,而污泥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在1 50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