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绘制校准曲线时,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斜率与截距,用回归分析检验相关性是否符合一定的质量保证要求,用剩余标准差和距平值求出曲线精度,然后进行截距和斜率的显著性检验,最后求出校准曲线.整个计算过程由PC—1500微机完成,操作简单,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大型电子系统可靠性试验设计方法,功能、性能参数、可靠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大型电子系统小型化抽样试验的紧缩系统试验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与验证试验,证明了紧缩系统试验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牡丹江市1994—2011年经济与环境两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了与典型经济指标人均GDP相关的水环境指标。进一步对水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了计量模型曲线估计,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F检验和t检验,筛选出不同环境指标的计量模型;通过绘制牡丹江流域经济环境计量模型模拟曲线,对牡丹江经济环境计量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的水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具有不同类型的计量模型,并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为牡丹江基于水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对昌吉市典型区域昌吉州环保局2016-01月至2017-01月采集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利用美国(Sunset Lab Inc)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及其可能来源,以期为深入了解昌吉市颗粒物污染现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昌吉市OC和EC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13~46.71μg/m3和0.05~8.25μg/m~3,5月份质量浓度最小,EC的质量浓度月分布无明显变化,OC和EC最大浓度均出现在2月。OC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EC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在不同的季节,OC的浓度变化比较明显,EC排放相对稳定。对各季节OC、EC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昌吉市OC、EC相关性表现为夏季最强,春秋次之,表明昌吉市夏、春、秋OC、EC具有相似来源或大气扩散过程,主要来源于交通源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冬季相关性较低,说明OC和EC来源复杂,冬季进入采暖期,采暖期燃煤燃气增加,排放量增大,排放源结构复杂,大气污染可能受多种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沈阳市环境空气秋冬季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研究环境空气PM2.5中OC,EC的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区秋季环境空气EC和OC质量浓度较高;秋冬季二次有机碳(SO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8.28~14.81μg/m3和6.98~11.59μg/m3,二次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通过碳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秋冬季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排放和汽油车尾气;冬季K+与OC,EC,SOC之间的相关性较好,K+与OC,EC,SOC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冬季OC与EC相关性较好,冬季碳质气溶胶污染源来源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6.
于2009~2010年典型月份采集成都市区大气PM_(2.5) 样品,采用IMPROVE-热光反射法对样品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进行分析,探讨OC和EC浓度水平、来源及二次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年均OC和EC质量浓度分别为(22.6±10.2)μg/m3和(9.0±5.4)μg/m3,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污染严重;OC和EC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季度差异,均为秋冬季春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OC和EC秋冬季节相关性较好,表明其来源相近,春夏季节相关性差,表明其来源较为复杂;OC/EC值2,且估算出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年均值为(8.9±4.6)μg/m~3,占OC质量浓度的38.5%,表明二次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集沈阳市环境空气不同时期PM_(2.5)样品,测定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研究采暖期、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2.5)中OC,EC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采暖期PM_(2.5)中OC,EC的含量高于非采暖期,而且采暖期OC,EC在PM_(2.5)中所占比重较高;采暖期PM_(2.5)中EC和OC的相关系数R是0.75,非采暖期为0.58;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中SOC浓度分别为5.87μg/m3与3.92μg/m3,占OC含量的32.95%与50.05%。沈阳市采暖期OC和EC存在一致或者相似来源,采暖期OC和EC主要来源于柴油和汽油车尾气排放及燃煤排放,而非采暖期主要来自柴油和汽油车尾气排放,非采暖期大气光化学活性较高,二次污染源的贡献增强。  相似文献   

8.
选取3种原理(β射线法,β射线+光散射融合法和振荡天平法)9种型号国产和进口PM_1自动监测仪器和4台手工监测设备开展PM_1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比对实验,并利用线性回归曲线和相对偏差方法分析和评价比对测试结果。结果表明:4台手工采样器的平行性满足参考标准要求;参与比对的9款自动监测仪器监测结果与手工采样监测结果的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斜率、截距均满足参考标准要求;国产和进口仪器以及不同原理自动监测仪器监测结果与手工监测结果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无明显差异。低PM_1质量浓度下自动监测结果和手工监测结果的相对偏差最大,实际应用中需重点关注低PM_1质量浓度时的监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南宁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来源特点。在秋、冬季两季期间分别采集南宁市大气PM_(2.5)样品,分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并采用示踪法初步追溯其来源。结果表明,南宁市秋季大气PM_(2.5)中OC和EC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9. 66和2. 12μg/m~3;冬季均值分别为15. 80和3. 05μg/m~3,秋季较冬季低。秋、冬季PM_(2.5)中OC/EC分别为4. 6和5. 2,表明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经估算,秋、冬季SOC分别为6. 16和10. 97μg/m~3,分别占OC的62. 3%和66. 6%。利用碳组分丰度对碳组分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和燃煤,同时受甘蔗渣燃烧或生物质露天焚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边限检验方法探讨了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经济水平三种影响因素与中国旅游业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分析了三种影响因素对中国入境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均与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经济水平三种影响因素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2就中国旅游业而言,适当提高饭店档次,增加中低档饭店规模,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加大旅游事业经济投入能对中国旅游事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监测中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都要利用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其待测样品的含量。为使监测结果更为准确,必须对校准曲线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即对校准曲线的斜率进行统计检验。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Dixon检验法和斜率相对偏差(RbD)法检验校准曲线斜率,也可以利用校准曲线斜率均值控制图进行质量控制,使分析测试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中,使监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物质,国家先后制修订颁布了3个版本标准方法:即GB/T16488-1996、HJ 637–2012和HJ 637–2018。对HJ 637–2012、HJ 637–2018两个新旧版本标准方法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比较。对标准方法中存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萃取剂保存与检验、是否使用标准曲线对结果进行再次校正等易混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珩 《四川环境》1997,16(1):30-33
用投放质控标准样的方法来选择若干校准曲线,对这些标准曲线的截距a、斜率b的进行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估计出的置信区间便可控制和检验监测所做校准曲线的质量,从而间接推断同期环境监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空空导弹的研制生产和靶场抽样检验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空空导弹靶场试验的特点,提出了设计靶场任务可靠性抽检方案的原则,最后给出了在靶场空空导弹试验中可直接采用的任务可靠性抽检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电除尘高效电源种类现主要是三相电源、高频电源和脉冲电源。高效电源较常规单相电源,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除尘效率以及更好的节能效率。根据高效电源电除尘提效机理,分析并阐述了三种高效电源在电除尘容性负载状态下的负载响应特性,介绍了三种高效电源的选型设计方法,以提高高效电源的选型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整体水平、相关性、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特征、采暖期不同污染程度碳质浓度变化以及小时变化等多方面研究了城区碳组分污染特征,为PM2.5污染防治提供管控依据。研究结果表明:OC和EC的总和采暖期数值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碳组分受一次源排放的影响更大,二次生成估算的SOC平均浓度为(1.57±1.27)μg/m3,SOC约占OC的38.1%,不同污染程度下的SOC占OC的34.3%~38.9%;非采暖期碳组分受二次生成的影响较大,估算得到的SOC平均浓度为(1.60±0.91)μg/m3,在OC中占比为59.9%;OC和EC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区典型土壤与农作物中砷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刘晖 《四川环境》2008,27(5):27-30
成都地区土壤和农作物中砷污染研究资料不多,本文以成都地区7类典型土壤和该土壤上生长的10余种常见农作物中的砷含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应用正态分布、方差分析、线性相关检验等方法对土壤和农作物中砷的分布规律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并对比了国内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了成都地区土壤和农作物中砷污染的规律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实现环境试验设备检验自动化的方法。根据国家标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规定的检验步骤及方法,研制了环境试验设备检验系统,该检验系统可由用户选择一种国家标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进行检验,自动采集并保存测量点的温湿度数据,按照选定的标准、规范规定的算法自动计算出检验项目的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基本抽样程序,并用来解决环境监测的抽样优化问题。抽样过程形成马尔可夫链,通过划分接收水平和抽样区间建立抽样策略。计算每一组策略的目标函数的取值,找到备选策略中最小成本抽样策略即最优抽样策略。  相似文献   

20.
应用显微镜法、PMF模型、稳定同位素三种源解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典型人群密集区域颗粒物进行溯源解析分析,并比较三种方法的特点及结果。结果表明:利用显微镜法对颗粒进行定性分析,得到乌鲁木齐典型区域颗粒物污染主要为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颗粒、硝酸盐等;利用PMF进行源解析分析得到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城市扬尘、机动车、工业源及燃烧源及二次颗粒物;利用稳定同位素法进行源解析得到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八钢、石化、电厂、道路、机动车排放。三种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显微镜法初步判定区域颗粒物中污染物种类,PMF模型可分析计算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稳定同位素法进一步分析计算主要污染行业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