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联用专家评估和层次分析法,对水泥窑共处置、危险废物焚烧两项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焚烧处置技术和包括碱金属还原、气相化学还原、碱性催化分解、超临界水氧化、等离子体电弧、熔盐氧化、溶解电子、球磨、玻璃固化、加氢脱氯催化在内的10项非焚烧处置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水泥窑共处置技术为代表的焚烧技术,由于其较好的稳定性、可行性和广谱性,在整体评价上优于非焚烧处置技术;在非焚烧技术的应用上,应优先发展碱金属还原、超临界水氧化、碱性催化分解和等离子体电弧技术,从而提高应对复杂情况下处理杀虫剂类POPs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危废)的处置压力,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危废处置技术。通过监测两座典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在协同处置危废时窑尾烟气中烟尘、SO2和NOx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评价两条水泥生产线在协同处置危废时污染物排放浓度能否达标。监测结果表明,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时烟气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5—2013)规定的排放限值。同时,两座水泥窑烟气中烟尘、SO2、NOx和HF等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均低于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窑污染物排放的平均值,表明两条水泥生产线窑尾烟气净化系统运行良好。此外,还研究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前后二噁英排放毒性当量浓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水泥窑共处置污染土壤的污染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被DDT和六六六污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利用水泥窑进行共处置的工程试验研究,分析了共处置过程对尾气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窑共处置对农药污染物的焚毁去除率很高,DDT达到99.99991%,六六六达到99.99964%,均高于我国危险废物焚烧炉规定99.99%的焚烧效率;与空白处理相比,尾气排放中有机污染物(包括二恶英/呋喃,简称PCDD/F、多氯联苯PCB、六氯苯HCB、挥发性有机物VOC)、酸性气体和重金属的排放在共处置过程中没有显著增加,且都低于相应的规定限值。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窑共处置固体废物不会导致污染负荷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燃料(RDF)可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但需确保不会造成烟气污染物排放超标或使水泥熟料品质受影响。研究了国内某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RDF前后烟气污染物排放及水泥熟料品质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水泥窑协同处置RDF的烟气中SO_2、NO_x、NH_3、HCl和HF的排放均符合《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重金属与二噁英的含量相比于协同处置RDF前虽略有升高,但仍低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物控制标准》(GB 30485—2013)的排放限值。协同处置RDF基本不影响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相比掺加RDF前有所提高,并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的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的52.5R强度等级要求,安定性合格率提高至100.0%。协同处置RDF的水泥熟料中Cu、Cd、Cr、Pb、As、Ni的浸出浓度远小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 30760—2014)的标准限值。总之,水泥窑掺烧RDF对烟气污染物排放和熟料品质的影响较小,甚至可以提高水泥熟料的某些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主流,中国大型水泥集团企业陆续开展了相关技术探索和项目建设,技术日臻成熟。主要对国内外生活垃圾协同处置现状、优势、主要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针对位于新型干法水泥厂附近且生活垃圾收运较为困难的村镇,提出了一种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的简易模式。实验将预处理后的村镇生活垃圾定量喂入水泥窑系统中,并对比了掺烧20、50和80 t村镇生活垃圾前后,水泥熟料品质、窑系统工况以及污染物排放的情况。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在80 t范围内,生活垃圾的掺烧使水泥熟料抗压强度最多降低3 MPa,但仍符合国家标准;对水泥窑衬结皮和窑工况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同时对水泥窑系统污染物排放量无负面影响,烟气中二恶英的含量为0.004 0 ng TEQ/m3,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技术、环境、经济以及社会层面,结合国际流行管理理念,对苏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估;提出了苏南危险废物综合管理方案以及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的技术模式;未来危险废物处理厂的选址方法及标准;新建现代化废弃物物化处理厂、焚烧厂以及填埋场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低污染的危险废物焚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危险废物焚烧中产生的污染主要通过尾气处理去除,本文认为尾气处理应与通过控制焚烧条件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原始浓度相结合,以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投资。本文主要讨论了控制危险废物焚烧中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氯化氢、SOx、NOx、二恶英的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9.
危险废物回转式流化冷渣多段焚烧系统焚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摆在我国各级市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然而我国已经运行的危险废物焚烧装置普遍存在回转窑挂壁结渣、热灼减率偏高和污染排放超标等问题,作者通过将回转窑和流化床特点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危险废物回转式流化冷渣多段焚烧处置装置。该装置采用回转窑(一燃室)、二燃室和流化床结合的热解-流化焚烧工艺,特别是采用控制窑头温度避免了回转窑挂壁结渣;采用流化冷渣装置延长未燃烬渣的焚烧时间,解决了热灼减率偏高问题;水冷式烟气急冷装置可以将烟气温度从1 100℃降到200℃,防止了二恶英的尾部低温再生成。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处理医疗垃圾和大多数的固态和液态危险废物,实现了烟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恶英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的目标。同时对该系统运行时窑头温度分布、二燃室炉膛出口氧量变化、回转窑和炉膛升温特性、燃烧室外壁温度分布等几方面运行数据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危险废物焚烧炉的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危险废物焚烧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尾气处理去除 ,本文认为尾气处理应与通过控制焚烧条件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原始浓度相结合 ,以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投资。本文主要讨论了控制危险废物焚烧中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氯化氢、SOx、NOx、二的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是减少垃圾体积和重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程技术,并在国内大中城市得到推广应用。但是由于焚烧残留物的焚烧灰渣至少仍然占到原有质量的20%,如何处理处置焚烧灰渣已成为城市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文中对灰渣资源化利用的已有方法(生态水泥的主要原料;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水泥-混凝土的代替骨料;沥青的代替骨料以及飞灰作塑料橡胶的填料等)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分析了各种资源化方法的优缺点、应用前提和研究进展,并针对资源化利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规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对含锌粉尘进行了处置.通过掺入不同量的含锌粉尘煅烧成水泥熟料,探讨含锌粉尘中重金属离子对水泥熟料性能和环境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锌粉尘中的Zn离子可以被有效固化在水泥熟料中,固化率最高可达98.11%;Zn离子在水泥净浆中的浸出浓度低于工业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的规定限值,故水泥熟料固化的...  相似文献   

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含油污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油污泥是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油固体废弃物,现有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主要解决了油泥中油气资源的部分回收,未实现油泥的彻底无害化。采用能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检测手段,检测了不同油田含油污泥的成分、热值及重金属含量,并与水泥生产的相关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灰分中氧化钙、氧化硅等含量总和均大于80%;灰分中重金属含量基本满足《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中水泥熟料重金属含量要求,可作为水泥生产的替代原料。采集的各油田含油污泥平均热值达17.6 MJ/kg,大部分含油污泥都可以作为水泥生产的替代燃料。同时,水泥窑协同处置含油污泥时有害有机物被彻底分解,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能真正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4.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该技术在处理危险废物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今后药剂稳定化技术在废物处置预处理领域将会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北京机电学院高技术股份公司研制成功移动式特殊危险废物焚烧炉,一些特殊危险废物如“毒鼠强”等,由于毒性强、批量小、不便运输等特点,难于集中处理。该设备采用自动上料、自动出灰、自动控温等先进工艺,配有两个燃烧室,焚烧温度为1200℃,并配有半干式喷淋塔、洗涤塔、布袋除尘器等处理设施,焚烧彻底,无二次污染。具有机动性强、焚烧效果好,适合于高毒性、小批量、地点分散的特殊危险废物处理,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6.
固体回收燃料(SRF)是由城市生活垃圾(MSW)经机械生物处理(MBT)而得,具有高热值、低氯和含汞的特点,是继垃圾衍生燃料(RDF)之后的一种新型燃料。目前SRF焚烧技术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研究,但仍需要向大规模、高参数(高蒸汽温度和压力)、稳定运行方向发展。从垃圾焚烧现状入手,简述了国外SRF焚烧和共处置技术的研究现状,同时回顾了国内对MSW和RDF焚烧技术的相关研究,分析了SRF焚烧和共处置时污染物排放的规律,以及SRF对共处置锅炉运行工况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实现SRF焚烧技术的大规模、高参数工业应用必须研究的3个方面,包括:SRF的分类方法和燃烧模型,烟气净化系统的改进,SRF焚烧对锅炉腐蚀、结渣和积灰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水泥厂建成6号窑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危险废物作原料生产水泥,在每天生产2500t高质量生态水泥的同时,可处理毒鼠强、废电池等危险废物400t,并成为该省唯一的特种垃圾处理中心。该生产线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新型于法生产工艺,能耗低、效率高。由于回转窑内气体温度高达1500℃左右,可使99.99%以上的有机有害成分分解,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和危废等技术的推广应用,相关环保控制要求也不断提高,处置过程烟道气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高低,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控制的目标。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将未经发酵的筛下(厨余)物直接加入低温烘干粉磨的水泥生料磨系统中,经实验检测分析和工程现场测试实践证明,在控制一定添加量的情况下,该过程中各环节TOC含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有所降低,其降幅高达40%。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水泥窑协同处置铬污染土壤(CCS)的可行性,用CCS部分替代硅质原料配制生料,于1 400℃煅烧成熟料,通过化学分析、强度测试、浸提实验及XRD/SEM分析,研究了CCS对生料易烧性、熟料强度及六价铬/总铬(Cr(VI)/∑Cr)浸出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CS能改善熟料烧成,掺量从0到15%,熟料中f-CaO含量略有下降,硬化试体的3 d、28d、90 d强度略有提高。Cr(VI)/∑Cr浸出浓度随CCS掺量增加而增大,但随养护龄期延长而减小;当CCS掺量小于8%时,熟料3 d至90 d水化物的浸出液中,Cr(VI)浓度均低于0.05 mg/L,符合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铬离子浸出毒性减小是由于铬在熟料矿物和水化产物中的固溶以及水化产物对它的包裹封固作用。研究表明,水泥窑协同处置CCS是一种可行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水泥对垃圾焚烧飞灰的固化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垃圾焚烧飞灰的化学成分、重金属物质的含量及浸出浓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飞灰中Pb和Cr等重金属物质浸出量超过浸出毒性标准,因而被认为是危险废物,必须进行固化处理.还考察了水泥对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物质固化的效果,研究表明当飞灰掺量适当时,重金属物质的固化效果良好.重金属物质通过物理固封、替代,沉淀反应和吸附等形式可固化进水泥水化产物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