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环境侵权法定免责事由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环境污染侵害的特殊性,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的环境侵权的法定免责事由主要有三种: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和第三人过错,特殊情况下,相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过失也可以作为侵权人免责的理由.学术界、实务界对环境侵权的免责事由尚有不同看法,对这几种法定免责事由在理解和适用中也存在诸多分歧.本文在分析环境侵权法定免责事由内容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侵权免责事由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侵权领域,侵权行为人以外的受益人是否也要承担"补偿"责任甚至"连带"责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通过检索和整理我国司法裁判案例,分析环境侵权受益人承担责任案件的特点发现:噪声污染以及水污染等领域,由于受承包以及租赁基础法律关系的牵连,受益人对环境污染损害的侵权行为均承担了连带责任或者按份责任。为完善与发展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建议在立法中对环境侵权受益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预防性责任作为与补偿性责任相对立的责任形式,若能在环境侵权领域得到适用与推广,将更为积极地贯彻民法"回复原状"的价值目标.然而,我国侵权法体系在该类责任的施行上存在立法规范稀缺、条文适用矛盾、司法应用不足的固有缺陷,这同长久以来对赔偿损害理念的过度痴迷息息相关.因此,相关机构应增加并完善预防性责任的内容规范、消除条文冲...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的环境侵权问题及立法现状,通过分析和探究环境侵权的特征,界定环境侵权责任的基本构成以及与环境侵权责任相关的其他重要因素,力图为我国当前的环境侵权立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起的环境侵权问题在我国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最热门的话题,其中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免责事由,民事救济和诉讼时效是其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雅楠  杨帆 《环境保护》2016,(13):58-62
在因环境问题导致的侵权案件中,原被告之间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信息不对等,往往会导致因果关系难以证明。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外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分配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阐释了我国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证明制度的转变,建议在我国的环境侵权案件中可以引用部分因果关系学说理论,以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推动环境诉讼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孙晨  杨帆 《环境保护》2020,48(6):59-63
由于环境侵权具有特殊性,我国立法中对于环境侵权逐步确立了在无过错责任下实行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但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得到贯彻。本文分析了立法与司法中关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问题的矛盾及其出现的原因,并主要对举证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的界定和区别展开分析,指出了二者在概念、逻辑结构与举证责任分配上的不同,并基于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对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问题倾向于法律推定的形式,肯定了由举证责任倒置到法律推定的改革是一种立法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认定不确定的原因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解决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不确定问题提出建议,旨在对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理论以及立法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指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不确定的原因:一是立法关于因果关系认定的证明标准不够明确;二是科学认识不足造成因果关系的不确定。环境侵权因果关系不确定情况下的问题主要包括污染者是否存在赔偿责任和污染者承担的责任应该是多少。为此本研究就解决环境侵权因果关系不确定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将因果关系具体化;二是建立统一的证据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环境侵权的立法缺陷,如在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环境侵权的责任方式以及环境权的法律地位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合理,探讨环境立法中需建立和完善的相关制度,如团体放讼制度,行政救济体制,责任保险制度和国家赔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跨境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跨境侵权,具有公益性、国家利益性和较大经济影响性等特点,这与传统"私主体"性质浓厚的一般跨境侵权不同,从而导致了跨境环境侵权在法律适用上的特殊性。侵权行为地法是跨境环境侵权的核心法律适用原则。此外,国际上新形成的立法经验可用于完善跨境环境侵权领域的法律规定,并应对种类不断变化、数量日益增多的跨境环境侵权案件,这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这一侵权类型,是以按份责任的方式来划分责任。文章为探讨该法条规定的责任承担方式之合理性,通过梳理该法条规定的按份责任与其他法条所规定的责任承担方式存在的冲突,对"按份责任说"和"连带责任说"进行辨析,并结合域外法中普遍采取连带责任的立法模式,得出在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制度中,连带责任是更优的立法选择的结论。我国应修改相关立法,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达成侵权法内外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常纪文 《环境》2006,(5):8-8
现代工业存在高污染的风险,因此在我国早就实行了环境污染损害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即使造成污染损害的企业没有过错,只要不是法律所认可的不可抗力等免责现象存在,就应当对所有的损害承担全部的填补民事责任.对于生活和生产困难的,可以基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以去年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为例,一些个人和单位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赔偿诉讼,从而引发了关于法学界关于几个环境法律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环境侵权的受害人不能及时、充分、有效的获得赔偿,而且污染企业难于承受金额巨大的损害赔偿责任,借鉴国外有关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立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实行一系列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社会化的方式,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和环境损害补偿基金等制度来解决环境污染受害人需要赔偿而巨额赔偿使污染企业难以承受的问题,从而使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章分析了法学界对于“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不同主张,提出了在“环境侵权构成要件”中应包括“行为的违法性”,对“行政合法性”能否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作了简要论述,就如何完善“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对民事责任规定的免责条件,是我国环境立法中规定得最为宽松的。本文拟通过对适用该免责条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有关水污染防治立法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损害是环境污染或破坏所导致的损害后果。根据损害对象不同,环境损害可以分为环境人身损害、环境财产损害和环境自身损害。我国环境损害相关立法忽视了对环境自身损害的救济,并且没有区分环境人身损害与环境财产损害。应当确立环境损害责任的三元立法,原因在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应当救济,而传统环境侵权法难以实现。环境人身损害与环境财产损害具有不同性质,应当实施不同的规则,而且确立环境侵权的二元规则,更加有利于对人身权的救济。环境损害责任三元立法的内容是:首先确立造成环境自身损害应当承担责任,责任内容为过错责任。其次将环境侵权分为环境人身损害和环境财产损害,环境人身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环境财产损害承担过错推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实践     
正浙江出台生态环保干部容错免责规定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与驻厅纪检监察组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生态环保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容错免责的实施意见(试行)》,划定12种免责情形,让生态环保干部轻装上阵,勇于担当作为。与此同时,意见也明确了6种不得以容错免责为由从轻、减轻或免予责任追究的情形,严防容错免责成为干部违纪违法的"保护伞"。今后将科学认定相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做到客观公正、事实清楚、处理得当,为实干担当的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侵权行为抗辩事由是由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派生出来的。环境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对其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认识在学界已逐渐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姚贝 《环境保护》2020,48(15):55-58
从现有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法律规定看,环境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在承袭《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创设了许多新的概念和责任承担方式,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和争议,而这些问题和争议的出现反映了各方在判断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上存在着偏差,应将"环境修复"和"生态环境修复"替换为"恢复原状"、将"恢复环境原状"替换为"恢复原状"、限缩环境侵权责任承担中"恢复原状"的范围,以进一步完善环境侵权的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20.
郝慧 《环保科技》2005,11(4):44-48
从环境侵权特点出发,找出传统侵权责任的缺陷,阐明损害赔偿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从现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和利益平衡的需要两个角度分析了损害赔偿社会化的理论根据,阐明了责任社会化的必然性。主张在现有基础上,构建我国的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